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路径探析
2020-09-10马淞
马淞
【摘 要】初中数学有自己的学科特点,要想学好这一科目,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至关重要,但是这一能力如何培养,一直是教学中的重难点。本文就这一话题展开论述,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6.126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为实现学生的长久发展,教师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中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指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能提出新的观点和看法,摸索出新规律、新方法。要想提升学生这一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就不能因循守旧,要主动思考,主动改进。基于这样的认识,下面将以一些实用举措为中心展开探索。
一、调动自主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当前课堂教学中,教师容易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只有教师一个人讲解的情况出现,初中数学本身比较枯燥,学生一直听教师讲解,很容易出现疲累导致精神不集中。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弱化其主动思考的能力,只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虽然能够对问题解答正确,却可能并没有理解解题思路,对做题帮助不大。
面对这种课堂,教师不能再沿袭过往“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要让学生在课堂充分活跃起来,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比如讲解应用题时,通常教师读完题,会把有用的信息都给学生强调出来,再把解题思路一说,答案一对,就宣告结束。教师本身对题型足够了解,所以才能判断出题目信息是否有用,互相之间又有什么关联,可以轻易得出解题思路,但是学生处在学习阶段,并没有这种能力,这种情况下教师采用这种方法教学很明显对学生学习不利,学生无法真正掌握解题思路。要改善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采用多问问题的方式进行知识讲解,学会给学生“留白”,让学生自己分辨题目信息作出判断,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更多地承担引导者的角色,及时帮助学生回正思路,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参与课堂,自主学习,才能实现对知识的充分理解和自我能力的提升。
二、改革教学形式
课本上只有知识,没有思路。教师如果一味地依照课本内容进行教学,那么学生只能学到最表层的知识,不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这种旧的教学观念已经过时,教师要及时更新,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融入教学目标,引入新的教学模式,才能幫助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
(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学
数学学科是一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学科,教师如果能将理论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对提升学生能力将大有帮助。比如在教学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借鉴生活中的图形来讲解其几何特征。这种方法从生活入手,以学生熟悉的东西作为导入,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产生共鸣,方便学生将知识与生活实际或其他事物联系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
(二)注重对比教学
数学是各知识点联系紧密的学科,规律通常也非单独出现,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学科特点进行教学。例如,函数在初中数学中占比很大,有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这些函数之间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教师可以做一个区分异同点的表格来帮助学生学习,比如靠什么区分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像;知道什么条件可以求出函数;图像如果在坐标系中移动,相应的函数公式应该怎么变换;章节学习时,教师可以用已有知识引入新知识,方便学生对知识进行学习;这部分知识教学结束时,教师又可以将这些知识进行汇总,通过比较的方法进行总结,既有利于学生区分相近知识,避免混淆,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如果学生基础知识足够扎实,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做表格,汇报时教师帮助指正,学生自己总结,既能巩固所学,又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路径之一。
(三)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数学题目最后的答案是死板的,只有一模一样,才说明解答是成功的。但是解答思路和过程是多样的,一道题可以有多种解法。在平常教学中,对于多解法题目,教师因为一些原因,通常只讲解其中一种方法,对学生也没有额外的要求,教学目的只集中于做对,步骤精炼。长此以往,学生只会按部就班地进行解题,导致思维方式固化。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这一点的改善,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跳出思维定式,遇到问题多想想有没有的别的解决方式,做题中多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达到数学教学的新高度,达到新课改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要求,不仅需要教师精进专业知识,学生也要积极配合教师工作,要使学生达到这一点,最好的方法就是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在兴趣驱动下,学生会呈现出对知识的主动渴求,对课堂的接受度会更高,教师教学效率也能达到最大化。
为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要让课堂变得更有趣味性,比如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小组合作解题,初中生正处于渴望自我表达的年龄阶段,如果让他们通过合作解决难题,会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合作过程中学生互相交流,进行思想的碰撞,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又或者是举行一些竞赛活动、课外活动,这些趣味活动让学生发现数学也是一门多样的学科,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要及时关注在考试或活动中发挥不好的学生,要帮助他们认识到:创新思维没有对错,重要的是参与到活动之中,学会打开自己的思维,倾听别人的想法,感悟思维交锋中的撞击对自己有什么补充,实现自我的完善与成长。学生如果有这一认识,就能更好地在活动中激发自己的思维潜能,达到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四、结束语
创新思维能力跟其他能力一样,需要教师引导、培养以及多加练习。在新时代,教师和家长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成绩,对于学生多方面能力地培养也要重视起来,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数学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予以关注,可以通过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改进教学形式、培养学习兴趣等路径对此进行探析,让学生不仅理解数学客观知识,还能实现主观创造。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对这一能力培养多探索、多补充,完善培养学生体系,帮助学生实现更好、更长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成芬.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路径[N].贵州民族报,2020-08-12(B03).
[2]方亚宁.谈谈对初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观《数学活动》课教学引发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4):22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