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批读法在经典名著阅读中的运用

2020-09-10吴疆

南北桥 2020年21期
关键词:经典名著朝花夕拾

吴疆

【摘    要】于初中学生而言,采用批注阅读法阅读名著是一种走入经典文本的有效方式,它有利于学生与经典文本进行直接深入的对话。但是,初中生对这一阅读方法的认识往往浮于表面,对于批什么,怎么批的问题尤其认识不清。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阅读策略教学、自主实践、分享成果三个步骤,帮助学生有效掌握批注阅读法。

【关键词】批注阅读法  经典名著  《朝花夕拾》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21.160

批读,即批注阅读,是一种体现中国文化意蕴的阅读方式,古语有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批注阅读虽然体现着对古代批读法的承袭,但是作为一种阅读策略,如今我们更强调的是它在使学生深入理解经典文本上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策略,引导学生选择批注点进行有效的批注,要放手让学生带着所学的阅读策略自主地进行批注阅读,最后要给学生提供展示批注阅读成果的机会,并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批注阅读法。本文以《朝花夕拾》名著阅读教学为例,探寻批注阅读策略教学的可行路径。

一、认识经典,自由批读

学生与经典名著之间是有距离的,这距离体现在学生与经典名著在时空上的距离以及学生与作者在文化水平上的距离。对于鲁迅的文章,很多学生在阅读之前就已经产生畏惧心理,在他们印象中鲁迅是一位古板的作家,总是用难懂的语言讨论着严肃的话题。针对这种情况,在进行《朝花夕拾》的导读教学时,帮助学生全面认识鲁迅,所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结合课标要求和学生学情,可将《朝花夕拾》名著导读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在激趣导读课结束之后,给学生布置初读任务:用一周时间初读整本书,概括每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在读的过程中尝试自由地进行批注。

二、细读经典,规范批读

在学生初读《朝花夕拾》整本书,对作品内容有一个通篇的把握之后,教师应精选其中一篇,系统性地引导学生通过批注阅读的方式来细读文本。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对照自己前期的自由批读,纠正自己在批注阅读方式使用上的偏差。本课例选取《朝花夕拾》中《藤野先生》一文作为批读教学的示范文本,以下是课堂中对学生提出的批注阅读任务:

1.阅读《藤野先生》全文,对阅读过程中使你产生疑问的地方进行批注。

2.细读文中有关藤野先生的片段,勾画出能体现藤野先生人物形象的关键语段,并批注该语段所表现的藤野先生的形象特点。

3.文章中的“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等直接影响鲁迅做出弃医从文的这一重大人生选择,请在原文中批注这些事件发生时,作者的心理感受。

在学生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会批注阅读。

(一)质疑式批注

“提出问题是学习的开始”,学生在阅读时会对文本产生疑问,疑问可能是针对文章标题的,也可能是针对文章的结构、文章内容或文章主旨的。质疑体现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维经历着分化、对峙、纠结与共鸣等活动,它可以引发学生对文本展开进一步的深入探究,而质疑式批注正是学生记录下这些短暂思维活动的有效方式。比如阅读《藤野先生》,学生读到第三段作者打算离开东京去“别的地方看看”时,就会疑惑为何作者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带着这样的疑惑,学生再回过头去阅读文章的一、二段就更能够读出作者在东京生活时所感到的无聊和失望,也更能读出鲁迅这一段时期思想的变化。

(二)鉴赏式批注

鉴赏是阅读文学类文本常用的一种阅读方式,鉴赏的对象一般是文章的语言、文章的表现手法以及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等等。鉴赏式批注是学生不断深入文本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将平时在语文课上学到的鉴赏方法进行运用,从而在实践中使文学鉴赏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以《藤野先生》为例,这篇文章中有很多值得鉴赏的地方。如第二段中“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是标准极了。”这句话,学生多读几遍就能体会出这是一句反语,体会出作者对留学生们不学无术的行为所给予的辛辣的讽刺,体会出作者在东京生活的无聊与失望,这些都是可以批注的内容。

(三)解读式批注

经典文本中往往不乏含义深刻的的语句,这些语言是需要学生细细品味的,有些甚至是需要学生借助资料来帮助理解的。这样的句段学生在读清楚之后,就需要通过解读式批注来帮助自己落实理解。比如《藤野先生》的第一段中“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这个“无非”一词含义非常深刻,学生要联系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生活经历才能准确理解这个“无非”所体现的作者情感,“无非”表达出青年鲁迅在经历极大的希望后体会到的失望,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在东京所制造出的恶浊气氛的厌恶,为后文“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埋下伏笔。

三、深入经典,展示批读

在批读示范课结束后,给学生两周的时间,运用示范课中学到的批注阅读方法去进行自主阅读,最后教师精选出优秀的学生批读作品进行分类,并在阅读成果展示课中分类展示学生的优秀批注,比如:

解读式批注:《范爱农》中,范爱农第一次出场,说了一句话“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学生批注到“范爱农冷冷地反对发电报,在当时的情况下其实是冷静之言,正如他所说,事已至此,发电报已于事无补,只不过是发泄情绪罢了。”

体会式批注批: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学生读到最后一句“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时,批注到“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多么讓人惆怅的一句话呀,原来岁月连同丢失的东西一起丢失了,我想起了自己曾经非常心爱的一个布娃娃,可是它是什么时候不见的呢?哎,那东西早已没有了罢,我理解了鲁迅的惆怅。”

展示优秀批注作品,可以给学生做良好的示范,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批注阅读这一重要的阅读方法。

参考文献

[1]吴伟星.基于证据的初中语文批注阅读实践方略[J].语文教学通讯,2019,1(1):46-47.

[2]王伟峰.多角度批注,有效引导深度阅读[J].语文教学通讯,2017,7(7):28-29.

[3]徐华.“整本书阅读”,从“整体、整合、整理”中达成[J].语文教学通讯,2019,9(9):9-12.

[4]晏伯成.亲近名著  有效阅读——以《朝花夕拾》为例谈初中名著阅读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2020,3(3):72-74.

猜你喜欢

经典名著朝花夕拾
让经典名著走进小学语文课堂
初中英语经典名著阅读实践研究
让经典名著走进小学语文课堂
读经典名著,悟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