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2020-09-10刘国顺
刘国顺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5-102-02
摘 要 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时期,高中阶段的学生临近成年,受年龄和认知能力的局限,他们的心理处在一个尚未完全形成的阶段。高中体育教学作为高中教学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还在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只有当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共同发展时,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本文以高中体育教学中训练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等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 高中体育 教学 学生 心理素质
一、前言
现在教育所提倡的是素质教育,也就是要促进学生身心各方面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是高中体育教学的一个目标之一,但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高中课业压力的增加,高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产生的频率也越来越高,所以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也成为了重要的目标之一。体育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身体上的训练,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活动,利用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活动的影响采取正确的方法,提高对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有利于扩大高中体育教学的价值,促使学生形成过硬的心理素质,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二、高中体育教学对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高中是学生学习期间最关键的阶段之一,在高中阶段教学中学校向来对体育学科的重视程度过低,但随着近些年“体育”教育的概念又被逐渐提上了日程,高中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也得到了提高,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有许多的不足,其中之一便是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锻炼。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学生高中的课业压力越来越大,他们承受着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压力,许多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这时便会出现心理问题。这样的条件下,或许体育课会成为他们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所以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便要注重体育活动和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结合。在此基础上体育锻炼便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对他们的后续学习也有很大的益处。
在高中阶段学生是世界的方式多来自于老师和家长的经验,与外面世界接触的机会很少,自我的认知也不够清晰。体育作为高中学习阶段的一门户外课程,它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放松性的肢体活动,帮助学生来进行自我认知的调节,比如自己的速度如何,弹跳力如何,以及自己在体育团队活动中的领导力等,这都能够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他们应变处理事务的能力。同时,学生可以借助体育活动来抒发自己的负面情绪,从而达到身心舒畅。定期进行一定的有氧运动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思考活动,减少他们的紧张和压抑情绪,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从而减少心理问题的出现。
三、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教师要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我国人民教师要具有教育教学的专门化知识和技能,要掌握现代的教育理论,懂得教育教学的规律,从而指导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对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并没有关于体育基础知识的专业能力,所以他们需要教师进行专业性的指导,以便体育活动的效果最大化。如若学生进行了不适合自己身体情况或不利于情绪抒发的体育活动,那体育活动便失去了调节学生学习压力,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该根据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比如若一个班的同学近期普遍学习压力较大,活力较差,这时教师就可以安排一些相对活泼的运动,学生在耗费体力较多的运动中充分释放出自己的压力。
(二)教师和家长要转变思想观念
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课程压力非常的大。所以很多教师和家长会觉得体育活动是无关紧要的,只关注到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也是造成学生心理素质较差的原因之一,所以教师和家长应该及时的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转变传统的这种只关注学习,不关注学生体育的教育思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教师应该向家长介绍正确的体育运动观念,鼓励家长在家带领学生进行积极的体育锻炼,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向上的态度,比如可以在花园中进行慢跑,在家里尝试做一些有氧活动,号召全家人一起进行体育锻炼等。在课堂中便要在体育活动中融入更多的有关心理健康的内容,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在日常的体育训练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引导,进而达到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
(三)组织各种形式的体育竞赛,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
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首先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高中階段的学生普遍来说更愿意把时间花在课业的学习上,尤其是到了高年级,他们对于体育运动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对体育锻炼也缺乏一定的兴趣。所以为了更好的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首先就应该让他们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而最好的方法就是组织各式各样不同的体育活动、体育竞赛。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还能培养他们良好的体育精神,比如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等。比如在班级篮球比赛中,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挫折和失败,但是他们还是会选择勇往直前,这就是一种很好的竞争意识。经过这样的一种比赛他们就会明白,不仅是在比赛中,在学习中也应该胜不骄,败不馁,客观的对待成功与失败,做到勇敢面对挑战,勇敢面对失败。
(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首先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发现不同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每个学生不同的优点和长处。在真正的教学过程当中,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创造出一种和谐温馨的教学环境,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并根据他们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状况,有针对性的开展体育活动的学习,以达到体育教学本身强身健体的目的。另一方面,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将自身的优势充分的展示出来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到集体活动中,更好地进行课业的学习。
其次,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年龄和阅历都有一定程度的限制,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不够稳定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产生心理问题,对于这一现象,作为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给予他们正面的评价,使他们能够客观地认识自己,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可以用一些感染力比较强的语言来引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对他们的成果给予积极的评价,并且更多的对他们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让他们知道自己的长处,提高他们的自尊和自信,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目的。
(五)适当进行抗挫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在的学生大多数生活在家庭的溺爱状态下,心理较为脆弱,经受不起挫折,遇到困难时会选择退缩,也会产生一些紧张和不安的负面情绪,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和他们的健康成长。所以作为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当适量的融入抗挫折的教育,利用体育教学独有的优势来锻炼学生的心智和承受能力,比如说可以设定一些规定时间的体育项目,800米在多少时间内需要完成,三分钟需要跳够多少个短绳等。其次便是,更多的带领学生进行户外的运动和锻炼,比如在相对严寒和风雪的天气中进行体育锻炼,通过克服一定的恶劣环境,学生的意志能力会逐渐得到增强。通过自己努力完成所规定的体育运动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体育素质,还可以磨炼他们的意志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六)运用胜利法,提高学生自信心
在高中阶段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能力,有些学生擅长文化知识的学习,而有些学生便会在体育运动中大显身手,一些身体素质欠佳的学生对于体育会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不愿意加入到日常的体育学习活动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们缺乏自信心,担心自己表现的不好,会被别人嘲笑,甚至觉得自己比别人差。这种错误的心理态度影响了学生体育学习,作为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中针对他们不同的身体素质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这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在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体育活动之后,便会逐步认可自己的体育能力,加上教师有意识的鼓励和激励,这些学生自信心便可以建立起来,心理素质也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体育教学作为高中课程体系中的一部分,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是素质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提高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性,不断通过适当的体育运动来增强学生自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等,从而达到高中体育教学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嘉.主体教育,素质教育,健康教育在高职体育中的整合[J].继续教育研究,2010(10):67-69.
[2]杨文轩,张细谦.新常态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J].体育学刊,2015,22(05):1-4.
[3]王红.体育教学中如何实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教书育人,2014(17):20-21.
作者單位:
海原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