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变迁视阈下藏彝走廊民俗体育文化研究
2020-09-10周翔王义震
周翔 王义震
【摘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走访调查、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以文化变迁的视角对藏彝走廊民俗体育进行审视,通过对藏彝走廊民俗体育文化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挖掘与梳理,分析文化变迁对藏彝走廊民俗体育项目和传承方式的影响,指出制约藏彝走廊民俗体育文化发展的因素,进而得出有利于廊藏彝走廊民俗体育文化发展的策略,以期促进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 文化变迁;藏彝走廊;民俗体育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34-0049-02
基金项目: 2020年四川省社科联、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文化变迁视阈下藏彝走廊民俗体育文化研究”(TY2020210)。
藏彝走廊是一个民族迁徙的大通道。各民族的融合共存发展的背后是文化上的交流與融合。这种文化交流既是一种独特的符号,也是民俗文化融合传播的信号。作为藏彝走廊地区民族文化精髓的体育文化是藏彝走廊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少数民族文化中特色鲜明的文化精粹。改革开放后,外部文化的不断冲击给藏彝走廊地区文化生态平衡带来了严峻挑战。因此,在全球文化相互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对藏彝走廊的民俗体育文化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文化变迁与民俗体育文化的相关性剖析
文化变迁是社会学家奥格本·帕森斯提出的社会学理论。而藏彝走廊地区民俗体育文化不断发展、交融与革新正是符合了社会学理论中文化变迁的定义,因此,在文化变迁的视角下分析藏彝走廊民俗体育文化的总体走向,有利于在研究理论基础上更好地把握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1]
据史籍记载,原始藏彝走廊属于游牧民族, 主要是以牧为主“随畜迁徙”, “毋常处,毋君长”(《史记,西南夷列传》)。面对四处凶险的自然环境,基本的生存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藏彝走廊地区的原始体育,是在最早的社会文化变迁中产生与壮大起来的,藏彝地区民俗体育存在形式、表现形式、内涵特性和文化元素记载着这一地区独特的文化与生活印迹。
笔者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实地到藏彝走廊地区对民俗体育文化活动进行考察,将其与藏彝地区原始体育文化进行相关性分析,挖掘两者关系。在相关性研究的基础上,挖掘藏彝走廊民俗文化精髓,探究其价值所在。
(二)透视藏彝走廊民俗体育文化底蕴
“藏彝走廊”是费孝通先生在民族区域概念中提出的。就行政区域而言,藏彝走廊范围跨越了三个省份。主要包括了四川的甘孜、凉山、阿坝以及攀枝花市;云南的怒江、迪庆及丽江市;西藏的昌都等地。迄今,这一区域中分布着蔵缅语族的各族,如藏、羌、白、纳西、彝、傈僳等十余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融合发展的文化发展区,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及民俗体育文化底蕴。[2]
藏彝地区民俗体育是以民俗庆典和身体练习为手段,以满足人们的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娱乐及社会需要为目的所进行的活动。经实地调查发现,藏彝走廊民俗体育文化孕育于人们的宗教祭祀、生产劳作、军事战争以及民间娱乐活动之中,以上四种形式亦承载着藏彝走廊历史文化的演变与发展。
二、剖析藏彝走廊民俗体育文化的变迁与发展
藏彝走廊民俗体育文化源于史前时期的宗教祭祀活动,在远古时代,大多数原始村落有山神、祖先、牛崇拜的习俗。在对崇拜的祭祀活动中,逐渐出现了今天所见到的摔跤、射箭、赛牦牛的同场竞技体育文化活动的雏形,在部落节庆期间进行斗牛、赛牦牛、赛马、射箭等民俗体育文化活动,各族人民的文化活动都蕴藏着浓厚的民族民俗体育寓意。藏彝走廊地区的居民亦在祭祀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了有宗教特色的体育活动。长期以来,地域闭塞、交通不便的状况让藏彝走廊地区同胞过着艰难的生活,同时也使藏彝走廊地区的同胞们产生了强烈的娱乐活动需求,以及对外界进行交流和沟通的渴望。
在藏彝地区民俗体育文化的不断演进过程中的宗教祭祀活动成了文化传播的载体。藏彝走廊各民族是有宗教信仰的民族,一直以来有着节日庆典和宗教祭祀活动的习俗,各族人民都对其民族宗教文化的高度认同,对宗教信仰的高度忠诚。民俗体育文化亦对人们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藏彝走廊地区正从以农牧经济为主,向以小康社会为基本特征进行转型。目前,民俗活动宣传手段的滞后致使广大人民对民俗体育文化活动熟知度较少,影响着藏彝走廊民族旅游业的发展;加之生产力水平低下,文旅产品未能满足公众需求,民俗文化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在外来文化融合发展的背景下,这一变化必然会导致诸多体育文化活动遗失。同时,在部分民俗体育活动中,传统的身体技巧技艺正在消失,而更多的是体现出了娱乐性,本质特色文化的缺失也使藏彝走廊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陷入危机和挑战。
藏彝走廊民俗体育的形成与发展与宗教信仰仪式、生活生产方式以及自然条件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宗教信仰活动是形成和发展藏彝走廊民俗体育文化的重要因素。宗教信仰活动能够规范族群的生活习俗,使各族人民尊重民族历史和民族文化。随着藏彝走廊民俗体育活动的历史演进,有些体育活动成了各族人民日常生活中必会的基本技能。过去,彝族的摔跤活动蕴涵着深奥复杂的祭祀意味;此外,在宗教祭祀、节日娱乐和庆贺丰收等活动中,藏族的赛牦牛、藏棋、藏牌等节庆性和娱乐性体育项目也相继出现,这些颇具本族特色的竞赛活动具有娱乐性和竞技性,逐渐呈现出作为体育活动项目发展的趋势,成为各种庆典祭祀和娱乐活动的重要内容。(见图1)
三、审视藏彝走廊民俗体育文化的思考
当今外部文化的冲击和碰撞,对藏彝走廊本族民俗体育文化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人类喜新厌旧的习性导致了传统的民俗体育文化正在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淡出,甚至消亡。因此,在全球文化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背景下,在文化变迁的过程中,找出藏彝走廊民俗体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困境,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政府的支持力度和监管的不足
为促进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国家成立了专职部门与科研机构。但由于对民俗体育文化发展与改造的成效缺乏有效的监管,许多地区与研究机构对民俗体育文化进行研究时落实不到位,在研究项目落地执行的过程中虎头蛇尾,偏向于作秀。更有严重的不顾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客观规律,盲目的对民俗文化进行改造,致使其文化底蕴缺失。
(二)原始的文化生态保护机制的丧失
藏彝走廊民俗体育文化也是文化生态的组成部分。如若藏彝走廊民俗体育自身的历史渊源、精神给养、实用特征在现代生活方式中被抽离,也就丧失了其本质意义上的立身之本。促进藏彝地区民俗体育的传承、保护和发展不能只顾及民俗体育项目本身,而是融入与其休戚与共的生态环境。因此,保护文化生态的机制不确立或者低于城市化改革下社会变迁的速度,民俗体育文化势必会陷入边缘化的困境之中。
(三)节庆庆典的宣传滞后
目前,节庆庆典是藏彝走廊民俗體育文化呈现的主要形式,在节庆庆典中包含了许多优秀的民俗体育项目,如藏族的摔跤、牦牛竞赛、押加;彝族的斗牛、爬油竿、跳火绳等。以上具有民俗特色的体育项目蕴含了藏彝走廊地区人民的聪明才智以及勇敢、不畏艰险等精神,对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积极作用。然而,节庆庆典是在固定的时间与地点举办的集会,能够身临其境、参与其中的外来者较少,因此,节庆庆典中民俗体育文化传播无论从受众人数还是传播效果来讲都未能起到实质上的作用。
四、小结与建议
藏彝走廊的民俗体育文化孕育于此地区各民族的生产劳作、祭祀活动和民间娱乐活动,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是中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中的精粹,在外来文化冲击以及文化变迁的影响下,藏彝走廊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保护及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与研究价值。
面对外来体育文化的不断冲击,藏彝走廊的民俗体育文化要固守其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在挖掘、传承、发展的过程中彰显其底蕴与魅力,并在文化变迁与文化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凸显自身特色。
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要以外在活动为载体,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呈现多种外在表现形式、增强吸引受众的能力,拓宽传播渠道,适时积极有效地对民俗体育文化发展策略进行反馈与调整。
加强对藏彝走廊地区民俗体育文化研究及活动形式的监管,引领学界与业界积极联动,做到有机的结合,使藏彝走廊地区民俗体育活动的开展既不失文化底蕴,亦能找到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参考文献:
[1]徐伟强.现代社会中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与变迁[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
[2]赵永魁.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渊源及可持续发展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作者简介:
周翔,男,汉族,四川宜宾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