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方法思考
2020-09-10管玉蓉
管玉蓉
中图分类号:G82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6-086-02
摘要 体育的主要作用是培养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味地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却忽视了学生的德育教育,这就会影响学生参与体育的主动性,这也会影响到体育课的质量,所以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成了当前体育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也对当前高校育教学中增加德育教学的必要性,和德育教学的特点进行论述,着重介绍了高校教育渗透德育的方法。
关键词 高校体育;德育方法;思考方法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已进行多年,但是从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来看,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这是因为高校体育教学仍旧运用老式固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没有解决大学体育教学在学生精神方面的匮乏问题[1]。在新时代的步伐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也要站在时代的最前沿,高校体育要在普通体育的基础上,渗透德育教学,实现体育教学的改革目标。
一、 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教学的必要性
(一)形成符合高校的體育运动
面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在体育教学中,德育和体育教学相结合也是一种较为符合新时代大学生的体育运动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也更加符合大学教学的需求,可以很好的去引导大学生展开各种体育锻炼,进而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提升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
开展体育德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体育德育教学不仅是学生在锻炼身体强壮,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以便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更好的养成人格素质。在高校展开体育德育教学,会形成一种比较好的锻炼氛围,也可以吸引学生主动锻炼身体,在体育德育教学中也以让学生增强锻炼意识。
(三)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思维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升,再加上现在气候环境和社会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状况也呈下降的趋势,特别是大学生在体育锻炼方面的时间也不多,并且对道德的认知程度也在逐渐淡化,所以高校体育教学中心渗透德育教学,才可以更好的提升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发展,身心健康才会让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德育教育的特点
(一)动态教育环境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静态授课模式,体育德育教学是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学生锻炼自我,教师再加以引导。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去参加各项体育活动,以此来展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思想动态,教师可以从旁协助,也可以进行动态的观察,并加以德育辅导。
(二)突发事故频繁发生
体育教学大多数时间是在室外进行的,教学的空间范围较大,教学器材也偏多,所以大空间的教学就会出现各种突发因素事件,并且这种突发事件的频率较高,学生是个体,也是未成年,所以会有自己不成熟的举措,在进行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中,存在差异性,所以教师要拥有处理突发事件的德育教育手段,教师要做到把德育教学渗透带课堂中,在出现的德育问题的环节时,更应该加强德育思想论述,来确保课堂秩序的有序进行。
(三)及时的纠正错误
在体育课堂上,学生在进行项目活动时,会把自己的思想状态和思想意识都表现在运动和语言上,这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要把德育教学和课堂的节奏向结合,及时的对学生进行纠正,在学生的思想上就要正确的进行引导,也不要因为学生的错误,而随意取消学生的体育活动。
三、德育教育渗透高校体育教学的作用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提前设计好活动项目,但要符合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并且不能增加学生的运动强度。例如男生较多的班级,教师可以展开一场小规模的篮球比赛,教师要让学生了解篮球比赛的规则,并且选出一个裁判,在学生比赛的过程中,教师要对犯规的学生进行警告,也可以设立比赛的彩头,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团队协作的荣誉感,比赛结束后,在学生休息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进行德育渗透工作,讲解裁判对于比赛的重要性,裁判也是代表着比赛的公平性,对比赛过程中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教师让要学生明白奋力拼搏和锲而不舍的精神,以及裁判所带来的公正,进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陶冶学生的情操
德育教学也是学生陶冶情操的关键。德育教学可以在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中进行升华,因为教师便是学生的指示灯,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着学生。新课改的实施下,体育课也变的多种多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受到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改变。体育的教学氛围是相对其他科目而言是较为宽松的,所以学生也会有更多的自由时间,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去运用德育知识,不仅会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而且还会陶冶学生的情操。
(三)规范学生的行为和道德
一堂体育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才会和教师一起完成教学任务。体育课没有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所以教师可以在体育课堂上加强课堂的规范,讲解游戏规则的重要性,教师也要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集体意识,并且要求学生规范自身的行为和道德,形成自律意识。
四、高校体育教学中提升德育教学的措施
(一)提升德育教学的地位
1.互相借鉴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我国各大高校也积极响应了国家的号召,对体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的内容都进行了变动,增加了多种多样的体育项目,并且高校还采取了让学生自由选择体育项目的教学方式。而且高校之间也可以相互借鉴学习,从多方面的学习和互相督促中,实现高校间体育教学的共同进步,这也推动了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
2.高校自身提高德育教学地位
高校体育教学实施德育教育,最初的目地是在学生增强体魄的同时,也可以强化学生的思想品质,并且可以有效的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但是德育教育的渗透过程中,教学模式产生大规模的变动,也会影响到开展体育德育教育的初衷,所以德育教育的改革,首要从高校内部实现德育教育的地位[2] 。
(二)对德育教育方式进行改革
新时代教育来临之际,传统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我国对教育教学的需求,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属于灌输是的教学,内容枯燥单一,而且对于德育教育也不够重视,学生也会很容易对德育知识失去兴趣,时间久了学生也会更加急迫的想要参与体育活动,有些学生还会对教师有排斥心理,进而体育德育教学的质量效果变差。所以新型的体育课改,也给了学生对于体育的多样选择,教师不再是强制灌输德育知识给学生,教师也应该积极的开展体育活动,倡导学生将课内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开展相应的体育课程,在活动的过程中,也要讲解德育在体育运动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鼓励学生坚持每天都进行一定量的体育活动,以便学生可以更好的促进参加体育活动。
(三)强化学生对德育知识的理解
高校的学生因为接触的事物增多,知识面也得到了扩张,学生也已经形成了属于自身的思想认知,这也是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初具体现,但是高校学生在思想上并不完全成熟,会对社会认知存在偏差。反观我国高校德育教育方面,大多数高校学生并没有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所以会产生不端正的态度,或者是出现错误的价值观,学生在错误的心态引导下,就会产生错误的行为。所以高校也要强化学生对德育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在学生遭遇不好的事情时,也可以做出正确的决定。高校也要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要让学生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端正学习态度[3]。
(四)对德育教育进行规划
在高校体育德育教育的安排过程中,为了保证德育教育可以在体育中顺利实施,高校首先要强化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硬件,高校也要合理分配人员的职能划分,并且加强体育教学的力度,教师也要合理安排德育教育和体育教育的环节,增强德育教育在体育中的渗透能力,这样才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结语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在不断的变化,高校要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摒弃错误的思想观念,然后形成新的正确的公民意识。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能够让学生摒弃错误的思想,进而加快其接受新事物 的速度,并产生新想法,形式具体的公民意识。高校体育德育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并且提升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
參考文献:
[1]陈金祥.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途径与方法[J].新西部(理论版),2012(04):157+151.
[2]段坤.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方法的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3):135-136.
[3]田中朴.中职院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方法的思考[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06):150-151.
作者单位:绵阳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