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的强度控制
2020-09-10李向阳
李向阳
中图分类号:G82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6-116-02
摘要 体育改革工作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初中体育教学工作受到的关注更加明显,特别是中学生的田径体育教学关系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文中分析了中学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的训练量、训练强度之间的联系程度,增强体育训练效果的手段和方法,以及训练中的注意事项,是田径体育教学中非常关键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 中学体育教学;体育训练;强度控制
一、田径训练强度、训练量的重要关系
在中学体育的教学中,短跑运动员完成的时间和距离都会用训练量表示,训练强度可以用完成的运动速度有关系[1]。训练量、训练强度是组成训练效果两个重要的方面。在实际训练中训练强度比以前减少,需要适当增加相应的训练量。田径运动在训练的过程中降低训练的强度,需要增加一定的训练量。根据有关调查发现,短跑运动员的训练强度降低50%,需要增加4-5倍的训练。降低训练的强度,需要运动员增加相应的长的距离,但是一些具备突破性的体育项目,训练效果不明显。长跑运动员增多运动量同时训练强度就会减少,训练效果很难突破现有的状态,训练效果很难达到既定效果[2]。如果田径运动员在训练的过程中提高训练的强度,降低总的训练量,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和中枢神经系统都会有很强的紧张感觉。根据运动项目的不同,合理、科学掌握训练量以及训练强度,才能实现最优的训练效果,对运动员自身的发展具有很大帮助。需要依据中学生的具体状态,制定符合其发展的教学模式。
二、田径训练中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因素
中学生田径训练是我国田径训练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基础条件,同时也为培养新运动员打下坚实的基础和必要的条件[3]。从以往的经历可以发现,国家对中学生的田径运动的重视程度严重缺乏,甚至有的中学生不知道田径运动具体包含哪些方面。宣传力度不够,造成中国学生關于田径训练和田径运动的报道非常有限,导致我国社会对中学生的田径训练的重视程度非常不足[4]。关于中学生的田径训练的相关管理制度比较少,竞赛选拔量也比较有限,很多训练的效果也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制定科学合理的田径管理的有关制度可以明显增强中学生关于田径训练水平和田径训练的质量,对田径后备储备力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社会需要重视学生的田径训练的竞赛制度和管理制度,为我国的田径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证。
(二)家庭因素
目前,很多家庭非常重视学生的田径教育工作,很多中学生参加比赛的人才要进行田径训练,目前很多学生重视文化教育,家长对他们给予厚望,很多家长认为只有好好学习才是成材的唯一出路。很多中国家庭不会选择甚至反对自家孩子参加田径训练,很明显阻碍中学田径训练的正常教学工作,很难培养和挖掘更多优秀的田径运动员。需要提高中学田径训练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家庭重新认识田径训练,正确认识田径训练工作,让更多的中学生参与到田径训练的工作中,增加学生和家长对中学田径训练的支持力度,这样才会有机会发掘更多的田径人才。
(三)体育教师的影响
中学生在进行体育训练时离不开体育教师的专业培训,体育教师是田径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是关键的决策人员。但是很多中学体育教师对田径运动的认识工作存在不足,对运动项目的了解不够透彻,训练理念也有待于更新。一些教师没有及时学习新的训练理念,造成很多中学生的田径训练工作停留在老方法上。很多教师对田径运动的结构和构成认识不够清晰,如何增强训练效果,在控制学生训练量和训练强度上把握的也不够精准。
三、增强中学生田径训练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途径
(一)不断完善田径训练的有关制度
第一,体育教师需要根据中学的实际情况严格制定有效的教育管理制度和训练制度,将两者更好的结合在一起,同时解决中学生文化课与田径训练之间的矛盾和问题,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均衡发展。第二,中学生在进行训练时同时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田径训练的成绩与自身体能平面之间的联系也比较多,从某种程度上看,中学生的田径训练的成绩与自身的身体素质有着必然的联系。所以体育教师在训练时同时需要掌握田径有关的体育知识和田径训练的有关实践,提高中学生田径运动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根据学生生长规律不断的调整训练计划,科学合理的进行有关训练工作,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详细分析训练量和训练强度之间的关系,制定更先进和更科学适应不同时间段学生发展的训练模式。
(二)保证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适应性
田径训练的过程中,需要体育教师掌握科学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使得两者之间具有科学的占比。中学田径运动员最终目的是具有较好的训练效果,必须要保证训练过程的效果好,才能实现较好的训练效果和训练成绩。在中学生日常的体育训练过程中,体育教师需要对每个中学生的自身体能具有客观的了解,在训练时,需要体育教师掌握好每个学生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之间的平衡,让学生时刻保持良好的训练效果和训练水准。同时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之中,需要对中学生进行专项训练,专项训练对学生的速度、力量、意志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将专项训练和训练强度要充分结合,合理区分,使用适度的原则,依据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情况,适当降低专项选了的强度、力度等有关方面,形成与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相符合训练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使用普通的训练模式与专项训练更好的结合在一起,实现田径运动的稳步发展。
(三)实现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结构性
中学体育教师需要依据学生自身的身体结构,科学合理的为学生配备与之相适应的训练强度。制定合理科学的训练计划,训练强度不能太大,也不能过小,太大会增加学生的身心负担,不利于生长发育,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很容易受伤,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还会有后遗症发生。如果训练强度过轻,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训练效果,不仅会浪费学习时间,学生也会感到非常疲惫,学习和训练都不会有较好的效果,对中学生的体育总体水平的提高非常不利。刘翔是我国著名的田径运动员,其教练是著名的孙海平教练员,孙教练的训练模式是首先对学生进行力量型的训练,只有力量型有明显的增加再进行速度型的训练,学生在具备一定体力后,基础速度提高就会很迅速。
体育教师在训练学生之前,先掌握训练强度的结构性,把日常的体育锻炼当成是考试一样认真对待,在训练时严格执行考试时的各项要求和标准,将每一次训练都当作考试,只有这样在考试的过程中,学生才会有平常心、自信心来对待每一个考试。其次,训练强度需要具有很好的稳定性,稳定性是实现体育考试前后和学生的日常训练量和训练强度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只有保持较好的稳定性才能实现训练成绩和考试成绩相差无几。最后是田径运动中训练量也要具备一定的稳定性,将训练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中才有利于中学生循序渐进的发展自己的体育才能。
(四)保证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分类性
中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有的学生发育比较早,有的发育比较晚,因此他们之间的身体素质有着明显的差异,每个學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性格心理。在实际的教学之中,教师需要先了解学生的自身情况,实现分类教学,实际的分类方法有班级组合方式和集中组合方式两种,集中组合式是首先进行集中教学,然后学生再进行分组的训练,班级组合的方式是由很多的班级形成一个室外的课堂,实现体育项目的分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效的进行体育训练的工作,通常情况下,男生比较喜欢强度比较高的田径运动,体育教师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学生的训练强度,女生的耐受力比较强,教师可以适当的增加女学生的训练量,身体素质较差,没有体育兴趣的可以让其进行羽毛球、跳绳等难度较低的运动项目,主要目的是增加学生的体育兴趣。
四、结语
初中是学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田径潜力在这个时期也会表现的非常明显。体育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予以足够的重视。根据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训练计划,同时做好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平衡,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具备更好的上升空间。
参考文献:
[1]朱胜利.浅议激励方法在高中体育田径教学中的应用[J].田径,2020(07):59-60.
[2]侯玉萍.新课改背景下趣味田径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0(14):161-162.
[3]查学娟.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研究[J].田径,2020(05):4-5.
[4]刘兴石,许栋,李璐,李晨燚.初中体育多样化理念下震川中学田径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对策研究[J].体育师友,2020,43(01):23-24.
作者单位:吉首市民族业余体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