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发展新思路
2020-09-10吴雨浓
吴雨浓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5-027-02
摘 要 武术是中国文化的名片,而承载着民族文化与特质的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神特质的体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既不能脱离时代也不能失掉特色,唯有在特色基础上提升竞争力和生存力才能获得新发展。本文就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从“互联网+”视域下就当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思路和路径的研究。
关键词 互联网+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 发展 新思路
一、前言
“互联网+”是指基于互联网技术下,各生产要素重新配置,实现优化和集成化处理,达到多领域的迅速渗透和深度融合,以提升创新力、竞争力和实现新发展的新技术。它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传播途径、信息获取手段,还改变了人们的思维,使事物获得了立体化、多元化发展可能。我国“互联网+”技术是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3月5日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个文化现象,它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环境和时代而独立存在,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智库,在坚守传统的同时还要具有与时俱进的竞争力和时代发展力,才能传承并发展好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培养大批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体育产业的一个分支,由于历史原因开展较晚,学科建设和学生培养相对较慢,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在当今国际化、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强,学科交叉与融合不断涌现的当下,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唯有顺应时代潮流加快发展,实现教育目标、教学理论、教学手段的时代化发展,才能提升专业教育水平,提高专业学生的竞争力、生存力。由于民族传统体育具有较强的地域性、文化属性,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具有较强的静止性、封闭性特点。这就导致了长期以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在发展能力、建设能力和发展思路设计上存在诸多局限。而“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则不仅带来了教育资源、研究手段与方法、学科开展视角与思路的冲击与资源,更为学生群体带来了新的认知与时代发展体验,对他们的思想意识、学习思路和未来出路都具有新的影响。本文就“互联网+”时代背景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带来的基于与挑战,探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新发展,期待能为广西职业教育教学能从资源整合与教学实践两个层面带来新的发展思路,从而提升人才培养成效。
二、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一)拓展了教育资源获取途径和认知视角的多元化,为教学带来了知识与认知的冲击
“互联网+”技术不仅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率和扩大了信息体量,更对各个行业的产业链条发展和行业延伸性、交叉性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互联网+”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多个教学领域,在教学技术、教学资源整合和教学形式开展的拓展等多个实践层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带来了新变化。笔者通过文献检索、专家访谈等方法得来的数据认为,“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对于国内外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以下3个方面的新影响:一是多途径即时交流应用软件的不断投放,使得信息传播与分享主体更加广泛,拓展了教育资源获取途径和认知视角的多元化,为教学带来了知识更迭的时代感和便捷,提高了文化教育的深度与立体化探索的可能;二是即时交流工具和网络的搭建,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认识更加深刻,学生学习需求和发展需求得到了关注;三是不断增长的社会发展需求催生出新的教学需求和发展,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发展进行了拓展。
(二)影响了教学手段和教学开展方式,为学生课堂体验及立体化能力的增长提供了可能
“互联网+”技术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发展带来的影响不仅是资源和参与主体的拓展,更有教学手段和教学开展方式的冲击。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传播,武术、太极拳等传统拳种借助互联网+技术和“一带一路”等政策红利已传播到世界各国,受到高度关注,因此互联网+技术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发展也带来了教学手段和教学开展方式的影响,大体量的视频、文字信息和交流论坛等新形式为学生和教师拓展了视野和带来了认知上的冲击与全新体验,根据教学需要师生群体加以利用则为学生的课堂体验及立体化能力的增长提供了可能。
三、互联网+背景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学开展及人才培养新思路探究
(一)依托互联网+顺应时代发展及要求,提升专业发展能力与建设能力,以提高学科竞争力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专业的设置是为了顺应体育产业发展而设的,属于小众化教育,因此教师专业素养、认知水平有限,学生学习需求和发展目标都不明晰,这都影响到教材创编、教学手段和人才培养成效等现实问题,也是在短期内很难解决的。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则大大缩短了知识获取与交流的时间,打破了时空局限,对该专业的相关负责人及教师在教材编制、教学手段的多元化和教学内容的整合能力等事关该专业发展能力和建设能力的多层面的教学需要都得到了极大满足。这都将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发展能力与建设能力以及学科竞争力提供了可能和实现依据。
(二)拓展多元化、立体化人才培养途径与平台,加强学生综合能力与学科素养的实践与发展
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必须要依托民俗、民族文化、一定的体育项目,在过去时代由于科研投入和经费支持有限,我国民族傳统体育教育所能开设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限,田野调查次数不多,学生群体仅凭课本和相关资料阅读很难对民族传统体育有整体而深刻的认知,也难以建立稳定的情感,而互联网+技术使这些不可能变成了现实。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抖音等即时交流软件以及国内外精品课等资源和平台拓展多元化、立体化的体验和交流机会,从而提升感知力、认知力和学习深度,因此“互联网+”技术可拓展人才培养途径与平台,加强学生综合能力与学科素养的实践与发展。
(三)立足体育产业发展大局,拓展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联结,形成合力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不同于其它体育专业,由于学科基础理论的不同,民族传统体育产业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开展和发展的根据与根基,探索互联网+技术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发展的新思路,必须要立足体育产业发展大局,从产业发展趋势、发展需求和对人才的需要出发,不断拓展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与产业发展能动联结,形成“以产业促进人才发展,以人才提升产业格局”的互惠合力,才能最终探索出具有竞争力和实用性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新发展。以冰雪产业为例,我国当前高达3亿人次的冰雪产业市场的开拓,并不是仅靠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承办政策红利,而是在此之前东三省及西北地区已经通过民俗體验、冰雪文化节、冰雪旅游体验等众多的形式培养了广大冰雪运动爱好者深厚的冰雪认知、冰雪体验与冰雪情感,为后续产业链条的形成乃至冰雪产业的发展都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和发展条件。这些足以看出,只有立足体育产业发展大局,不断拓展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联结,才能形成互惠互利的发展合力。
四、结论
教育具有时代性、创新性和适用性,在现代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时代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必须要直面时代发展和人才发展要求,进行积极的变革与发展探索及教育创新,才能推动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新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新竞争力。本文在“互联网+”视域和时代背景下,就互联网时代给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发展带来的新冲击与新的时代要求,基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当前的发展现状及问题,提出了“互联网+”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发展新思路,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发展的时代适用能力和竞争力是一个比较好的探索。当然,人才教育和学科教育是一个综合性、复杂化的事物,具有多个主体和多重要素的综合作用,也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多主体参与和进行持续性的深度研究才能实现的,因此本文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期待更多同行加入到该研究中,做出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伍芯.新时代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发展的自信与自觉[J].卷宗,2020(4).
[2]徐巧.一带一路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福建茶叶,2019(12).
[3]燕东,魏丽杰,王晓梅.高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体育科学进展,2018(4).
[4]伍芯.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创新研究[J].卷宗,2020(5).
[5]杨振华.窘境与抉择:探究民族传统体育特色专业发展之路[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3).
作者单位:
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