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平行语料库的《伊势物语》译本考察
2020-09-10冀烨
【摘要】 基于中山大学古典学研究会的研究内容,本文对《伊势物语》现存古、今版本展开梳理。在选取嵯峨本、参考小学馆《古典文学全集》的基础上,探讨使用搭建现代汉语译本平行语料库的可行性。
【关键词】 嵯峨本;译本;平行语料库
【中图分类号】J2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1-0092-03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社科青年基金项目(项目号20YJCZH142)广东省社科一般课题(项目号GD19CYY21)和中国博士后面上基金项目(项目号2019M65325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背景
日本平安时代初期,“唐风运动”盛行。日本的官员、僧侣等知识分子广泛阅读中国典籍,到公元950年,假名文字出现并得到推广,日本文学开始转向国风时代,假名撰写的和歌、日记、物语开始流行,并颇受欢迎。《伊势物语》就诞生于这个时代。
《伊势物语》全书125段,每段均以和歌结尾。《伊势物语》内含和歌208首(又作209首)开头均为“昔男ありけり”。传说中,主人公为“在原业平”,而其中和歌也大多为在原业平所作。事实上,多数《伊势物语》研究者认为,《伊势物语》刻画的人物不光是在原业平一人,更有人间百态在其中。在原业平是平安时代的“歌人”相传在原业平一生中曾与3000多个女子发生恋情,《伊势物语》也被称为业平的“多彩恋爱谭”。业平本是皇族出身,对政治、权利并不关心,将自己沉迷于恋爱之中。因而《伊势物语》也刻画了这样一个“色好み”的“昔男”形象。《伊势物语》每篇的篇幅较短,少则2-3行,多则几十行。
关于《伊势物语》的作者,片桐洋一提出“三阶段”说,把伊势物语整理成历经70年的三个“成长阶段”。此“成长论”为大家所接受。原《伊势物语》因只采用了业平的和歌,到10世纪末也仅有不到50段。11世纪开始不断增补填充,才发展到今天的版本。作者不详,有说文风同纪贯之较像。而后期增补填充的作者亦不详。
《伊势物语》自成立至今,有过多种“传本”。按照章段,和歌排列顺序可分为初冠本、狩使本、业平自笔本三类。初冠本又称朱雀院本,可细分为广本、略本、普通本三类。广本章段多,略本章段少,普通本中的“真名本”非古本,普通本中的“定家本”是藤原定家多次抄写,被公认为可信赖版,尤其是抄写于天福年间的“天福本”被认定为最接近《伊势物语》原形的抄本。嵯峨本是古活字版,是《伊势物语》最初期的刊本,由本阿弥光悦、角仓素庵参与刊行,在庆长13-15年间刊发数版。
现存《伊势物语》的中文译本的代表作有钱稻孙译本、丰子恺译本、唐月梅译本、林文月译本、张龙妹译本五部。钱译于1942年7月刊载于伪满洲国杂志《艺文杂志》第一卷第一期,发表了《伊势物语》的第1段-第13段。另外,在同刊物第一卷第三期发表了14-25段,第二卷第十期发表了26-35段。丰子恺译本完成于1972年,但出版于2011年7月。林文月译本繁体字版出版于1995-1996年,简体字版出版于2011年。唐玉梅译本2005年在上海三联书店出版,2014年在中国文联出版社再出新版。张龙妹译本出版于2015年。钱译本为古文行文,功底深厚,但未能完整翻译。林译本是第一部出版的完整翻译本,但在翻译准确率上颇有争议。唐译本的旧版主要是基本介绍,缺少专业性、常识性注解;而新版则存在很多错误。丰译本有手稿尚在,出版时间较晚。张译本最新。
二、平行语料搭建
首先将嵯峨本翻刻,使用“万叶假名”逐一列出。
【翻刻】
むかし男ありけり京にありわひて あつまにいきけるにいせおはりのあはひの
無可之男安利氣利京耳阿里和比天 安徒末尓以幾介流尓以勢於者利乃安者比能
うみつらをゆくになみのいとしろくたつ を見て
宇美川良遠由久仁奈見乃以登志路久太川 越見天
いとどしく過行かたの戀しきに うらやましくもかへるなみかな
以止ゝ志久過行加多乃恋之幾尓 宇良也末之久毛可阝流奈美可那
となむよめりける
登奈舞与女利介類
翻刻后,将嵯峨本的行文析出,结合日本古典文学全集,导入Transmate进行文本比对,得(原文:嵯峨本;译文:《日本古典文学全集》)。将文本比对内容通过Excel导出,可得表1。对照阴影部分可见,在汉字表记和清浊音标记上,七行表述中,共存在12个表记相异之处。
四种译本在比对过程中总体有如下区别特征:(一)在每段开头,与林译、丰译、张译不同,唐译为“昔日有个男子”;(二)对照日文中,“吟咏”意味出现在文末,四种译本均选择在切入和歌段落之前将“吟咏”译出。这与日汉语句子结构相关(日语:SOV结构;中文:SVO结构);(三)林译的和歌文体偏楚辞风,唐译与丰译选择“七言律”,张译则是规则的“五言四句”。
三、考察分析
对于细节翻译,笔者在比对原文后,亦发现如下问题:
(一)“京にありわひて”虽在字面上有“居づらい”的意思,结合整个物语的故事背景,我们可知,男子是因为种种复杂原因而不得不离开京城,因为后文中还出现了男子羡慕海浪能“回头”这件事。因此,“觉京邑难居”的翻译方式,凸显人物的主观想法,意为男子主动搬离京城,在这一点上无法与故事背景相结合。
(二)“あつまにいきけるに”意即“迁往东国的时候”。由于后面所接句子较长,因而选择在此断句,拆译为“迁往东国”。在唐译本与丰译本中,“迁至遥远的东国”和“迁居到遥远的东国去”在时态上均表现为完成式,而文中的意思是在向东国迁徙的途中,这一点在下文也有呼应,因此应在时态上做一定调整。
(三)“いせ、おはりのあはひのうみつらをゆくに”这句中,各译本的翻译呈现较显著的不同。“いせ、おはり”指旧时的伊势与尾张两个郡国,在翻译时若选择现代文体,可将“郡国”翻译出来,若选择仿古体,则直呼地名亦可。“海岸”位于伊势和尾张的交界处,但按照唐译本的方式译为“伊势和尾张之间的边界海岸”时,在空间概念上不易于理解。
(四)“なみのいとしろくたつ”这句中,“いとしろくたつ”成为翻译的考量关键。我们已知,浪大的时候,才会泛起宽宽的白色,因而丰译本的“雪白的波浪”这一说法不够贴切。“波”与“浪”在自然界中实际体现为两个概念,前者甚微,后者则可能发展成为激烈的事物。林译“十分白,且高高涨立”亦比较费解,张译本的“白浪滔天”较为贴切。另,唐译本的“涛涛”应该是作“滔滔”二字。
(五)咏歌的导入部分由于并不影响理解,因而不加评述。
(六)和歌的部分,若要流畅翻译,首先要清楚原文的意思。“与京城渐行渐远,思念却愈发深切;好羡慕这海浪,还能回头”。由此可见,林译本的“愈眷恋兮更爱慕”本身脱离了和歌的原意,也容易使人理解为单纯的“人和人之间的感情”。其他三种译本的翻译将和歌意思内容大致表达清楚。
四、结语
本文通过建立平行语料库,对《伊势物语》展开了古本与现代汉语译本的综合考察。
参考文献:
[1]本阿弥光悦,角仓素庵.伊势物语(嵯峨本)[M].东京:国立国会图书馆,1609.
[2]小岛宪之等.新编日本文学全集[M].东京:小学馆,1995.
[3]钱稻孙译.伊势物语[J].艺文杂志,1942.
[4]林文月译.伊势物语[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5]唐月梅译.伊势物语图典[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4.
[6]丰子恺译.伊势物语[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7]张龙妹,邱春泉,廖荣发.日本和歌物语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
冀烨,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2013年起就读于中山大学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现就职于广州工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日本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