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下的小学体育运动技能教学策略

2020-09-10褚晓丽

体育风尚 2020年2期
关键词:运动技能课程改革小学体育

褚晓丽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国家要求在小学教学中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除了重视文化课教学之外,学校还应当优化体育课程的进行效果,保证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背景之下,小学体育教学方式应当得到优化。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运动技能进行教学具备较高的重要性,其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为学生的锻炼和身体发育打好基础。本文结合实际,分析了新课程背景之下小学体育运动技能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课程改革;小学体育;运动技能;教学策略

运动技能的掌握直接影响小学生的运动安全,对学生未来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当前的课程改革背景之下,运动技能教学是小学体育课程重点,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运动观念,并提升学生的体能和运动能力,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小学体育运动技能教学工作

(一)运动技能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和心理的发育过程中,合理的体育课程和训练有助于小学生的健康发育。在现代教育中,体育课程不仅仅是进行身体的锻炼,还要注意对学生运动观念的培养,因此,教师需要严格按照科学的体育理论,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来完成运动技能的教学,以此来为学生未来的成长打好基础。完善的运动技能有助于学生更为规范性的进行锻炼,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运动技能的掌握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运动效果和运动安全性,应当是课程教学的中心。规范的运动技能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运动和锻炼,养成健康的身体,满足国家当前的教育发展需求。同时,丰富多样的运动技能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运动积极性,降低学习压力,愉悦身心,对学生的成长十分重要[1]。

(二)小学体育教学的进行现状

当前国家要求小学体育教学重视运动技能的培养,并创新教学模式,推动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模式较为落后,体育课程进行中的资源不足,教师为了保证学生的运动量,往往只能设置自由活动内容去,缺乏对学生运动意识和运动技能的培养,严重影响学生养成对运动的兴趣,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除此之外,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缺乏现代化的教学理论支持,未能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来设计相应的教学计划,不合理的运动量给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了负面影响。上述问题的存在使得小学体育教学效率难以得到提升,不合理的教学计划不仅无法起到推动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还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发育。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教师应当不断学习现代体育教学理论,重视运动技能的教学,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

二、小学体育运动技能教学策略

(一)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

不同年龄的学生身体素质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分层教学,即根据学生的实际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设计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保证教学效果,避免不合理的教学内容和运动量对学生的发育产生负面作用。在运动技能教学中,教师应当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心理需求,小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因此,要想保证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来选择教学内容,保证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学习主动性。[2]。为了保证教学效率,避免意外事故的出现,教师可以结合教材选择经济性不强的运动教学内容,注重对学生基本的运动意识以及运动技能的掌握,在保证运动技能正确性的同时降低对细节的关注,尽量避免使得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小学生对于课外活动有着较高的兴趣,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将运动技能中的走、跑、跳、翻等动作和课外活动的内容结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小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是模仿,因此,教师可以在课程中开展健身操或是集体操教学,通过多媒体以及自身示范来引导学生学习,借助模仿教学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注意个性化设计,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

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身体素质存在较大的差异,在运动技能的学习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效率往往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对教学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教学效果,教师应当注意开展个性化的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身体素质和学习兴趣来设计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多层次、多角度的对学生的运动技能进行培养,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掌握质量[3]。例如,在耐久跑教学中,不同年级学生在身体素质和学习兴趣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差异来设计教学计划。低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差,且在课程的进行过程中注重趣味性和故事性。因此,在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耐久跑训练中,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训练情境,在训练中通过合适的故事来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帮助学生在教学情境之下进行练习。高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身体素质均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具备较高的合作意识以及自我控制能力,可以接受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些概念教学,学习能力将强。同时,高年级学生往往具备一定的集体荣誉感,教师在耐久跑训练中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设计合适的组织训练模式,在训练过程中引入集体竞争以及合作处理等方式,借助竞争来提升高年级学生耐久跑训练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对课程教学效果有着积极作用。

(三)采取高效的教学方式

在当前的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为了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在体育课上应当关注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需求,根据学生的需求来设计体育训练活动,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和运动体验,掌握更为全面规范的运动技能。为了构建和谐的课堂环境,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教师可以更为了解学生的运动需求和運动顺序,进而以此为基础设计更为合理的教学活动,提升教学质量[4]。为了加强学生的合作,在运动技能的设计中,教师可以采取合作式教学、互助式交流以及游戏式教学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运动技能的教学效果。为了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将组内学生的训练成绩作为小组成绩,进行小组之间的竞争,优胜者可以获得一定的表扬和奖品,以此来加强训练的趣味性。借助具备游戏性和竞争性的训练活动,教师可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避免学生在训练中出现厌烦情绪,在实现训练放松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运动技巧。

(四)对学生进行合理评价,提高学生的运动自信

体育课程的进行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借助合理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成长和在运动技能上存在的不足进行全面的评价,以此来帮助学生改正学习中的不足,提升自身的运动技能。评价工作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认识到运动技能掌握上存在的问题,以此在后续的运动训练中进行改正,提升运动安全性。另外,部分学生可能存在运动自信问题,教师在评价时也要注意鼓励学生,对学生的运动状况进行正面评价,激励学生更为主动的参与到体育训练之中,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在当前的新课程教学背景之下,运动技能教学作为体育课程的核心内容,应当受到教师的重视。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围绕运动技能的培养,根据现代教学理论开展个性化、趣味性的教学,引导学生主动的参与运动技能学习,推动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璟.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把握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6,3(38):387-388.

[2]蒋军.提高小学体育运动技能教学有效性的案例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21):282-283+298.

[3]李斌.对小学体育运动技能教学的思考[J].中国教师,2016(S1):71.

[4]刘晓庆,沈金芳.小学体育运动技能教学实践探索[J].小学教学参考,2011(33):94.

猜你喜欢

运动技能课程改革小学体育
提升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实践探索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高中生篮球运动技能提升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