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策略探讨
2020-09-10管美芳
管美芳
摘要:随着国家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乡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可持续发展更是国家现行的发展理念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初中地理教师应秉持新课程教育理念,将初中地理教学与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的环境状况,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将环保理念渗透进初中地理的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的环保理念,发展学生的环保危机意识。
关键词:初中 地理教学 环保教育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国内的自然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环境的污染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因此,近些年,国家越来越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并且在某些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学生是社会未来的建设者与继承者,在义务教育时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地理教师应尽的责任,也是地理教师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途径。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环保教育的渗透现状
1.教师的环保教育意识不强
在地理教学中,许多地理教师自身并没有环保意识,更没有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意识。其原因不外乎环保与考试没有联系,不属于教学或者考试的重点内容,所以地理教师不会主动去学习、了解环保理念。而在现实中,生活环境中的某些自然环境问题存在已久,地理教师便认为当地的学生已对这些环境问题进行了思考,已具备一定的环保意识,不需要将这些内容在课堂中提出;或者教师自身生活环境较好,在生活中并没有发现自然环境问题,自然也没有在课堂上渗透环保理念的意识。
2.环保教育过于理论化
在现实中,部分地理教师虽然将环保教育引入课堂中,促进了学生的环保意识的形成,但是这些教师的环保教育过于理论化,基本只是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理论化的环保理论教育,并没有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这样的教学只是口号的教学,不能让学生对环保的重要性与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有直观的认知,甚至还会让学生对环保产生距离感,影响学生在现实中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许多地理教师也没有对学生进行环保实践的引导,在环保教育中没有尝试去了解学生是否存在一些不良习惯,也没有依据地理教学内容组织一些可行的环保实践活动。
二、教学环保理论,联系地理知识
教师是地理课堂的主导者,也是学生学习的最好榜样。要做好初中地理的环保教育工作,就需要地理教师具备良好的环保素养,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将环保知识融入地理课堂。在现实中,教师需要对环保理念有完整的认知,并选择其中合适的内容,在课堂中教给学生,引导学生将环保与地理知识相结合。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环保产生基础认知,激发学生课后自行搜索环保信息或者是环保理论的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需要对自己的认知情况进行审视,确定自己对环保理念的了解程度。在现实中,许多教师自身也没有良好的环保教育思想与知识储备。因此,地理教师首先应当自主学习环保理念。地理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中搜索国家环保工作现状、公民应具备的环保思想、中小学生应具备的思想、公民与学生能够为环保事业做的事情。在学习完这些内容之后,教师才能将环保理念与地理教材内容一一对应,为环保教育的渗透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可以在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保理念教学,让学生意识到环保与地理的联系。如在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教学中,教师便可以抓住“地理与生产建设”,开展合作交流活动,让学生以交流讨论的形式得出一些环境知识,再依据学生的讨论结果,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完整的环保理念,并以树状图的形式将理念与之后的地理章节相联系。
三、基于教材内容,渗透环保教育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在教学中,地理教师应当以教材内容为基础,补充现实内容,并在这个过程中渗透环保教育。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充分分析教材内容,挖掘其中与环保相关的内容,并以这些内容为基础,搜寻国家或者世界上相关的自然环境问题,将拓展内容补充进课堂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在拓展内容的收集过程中,教师应当尽量选择与学生生活较近的内容或者是影响力较大的内容,以唤醒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将环保理念与生活相联系。
以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为例,这一章节的教学重点是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以及国家治理的对策与成效。在课堂教育中,教师以黄土高原的内容为基础,引入更多的环保教育知识,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例如,教师可以整合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将这些因素由复杂到简单排序,并为每个原因都安排一个或者多个现实例子,并最终将例子引到学生的生活中或者认知经验中。对风沙侵蚀,教师可以举例西部防风治沙的相关图片,让学生了解树木与植被对环境的影响;对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教师可以引用滥用土地时的水土流失数据以及整治措施中的林草、耕作措施,让学生对可持续发展有直观了解。当展示完相应的拓展知识后,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将这些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自主挖掘生活中的环保事项。
四、基于学生认知,开展实践活动
基于陶行知的教育理念,环保教育不能仅停留在课堂中,还需要拓展到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将生活、社会与教育相联系,使得环保教育深入学生的思想与行为习惯中,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与环保事业提供助力。在现实中,地理教师也不能仅凭自己的想法开展实践活动,而是需要以学生在课堂上对环保实践的表述为基础,确定多个可行的主题活动,让学生选择他们较为喜爱的一个。或者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得出活动主题,然后进行可行性评估或者改编。
以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为例。在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认知淡水资源的稀缺性,培养学生珍惜用水的环保理念;还可以为学生展示现实生活中淡水资源遭受污染与破坏的图片。通过这些图片,可以将环保理念引入学生生活中,并借此机会践行“教学做合一”理念,提出开展环保宣传活动的提议,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更加深刻的教育。在受污染水资源图片的刺激下,初中学生会较为轻易地迸发出参与热情,为国家的环保事业贡献力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最终以“水资源的污染与保护”为主题,开展校内与校外的“教学做合一”实践活动。活动的范围只限于学校内部与校门口,并且需要地理教师与学校做好沟通,在学校内部与校门口设置好宣傳点,并由学校负责准备宣传单与宣传用具。而学生则需要利用课余及周末时间,对本市县的水资源现状进行调查,得出结论,并倡导市民保护水资源。教师再从学生中寻找志愿者,放学后在宣传点负责一小时的宣传工作。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还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教师需要重视环保理念的渗透教学。首先,地理教师自身需要对环保理念有足够的了解,然后再基于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理念,或者开展合理的课外实践活动。通过环保理念的渗透教学,教师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还能够优化地理教学的氛围,充实初中地理的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蒋宝珍.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 J ].名师在线,2019(03):50-51.
[2]吴述艳.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策略探讨[ J ].基础教育研究,2018(10):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