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合并财务问题研究

2020-09-10张淼

财富生活·下半月 2020年3期
关键词:合并财务报表事业单位问题

摘要:随着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规模也随之进一步扩大。事业单位财务报表的质量是反映其经济状况的重要标准,然而原有的事业单位财务报表存在内容不完善,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严重降低了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准确性。对于事业单位投资控制企业来说,合并财务报表能够充分体现其资产、负债和收支情况,符合财政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需求,符合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全面性的必要途径。本文首先就事业单位财务报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析,然后分析了合并财务报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最后分析了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方法,希望能够对事业单位合并财务报表处理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合并财务报表;问题

一、引言

现阶段,随着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事业单位独立的财务报表难以全面反映其真实的财务状况,造成了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难以满足财政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需求。2013年1月1日,《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正式施行,为适应财政改革和满足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等方面的管理需求提供了制度基础,满足事业单位及投资控制单位合并财务编制报表的基本要求,从而保证事业单位会计报表能够真实全面反映其投资控制企业的会计信息。基于此,明确事业单位财务报表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事业单位合并财务报表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科学合理的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是当前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工作重点内容之一。

二、事业单位财务报表存在的问题

第一,事业单位财务报表不能全面反映其会计信息,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目前事业单位进行对外投资,而其本级报表并不能真实全面地将处于同一控制下的投资控制企业的实际财务和收支状况反映出来,进而造成事业单位投资控制企业的资产、负债与收支会计信息长期处于单位整体会计信息之外,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第二,报表编制不符合事业单位经营收支事项采用权责发生制的要求,新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在确认长期股权投资时,需要按照其实际受到的金额增加会计报表中的其他收入,但这种方式使单位在投资控制企业发生亏损时,不能主动寻找发生亏损的原因,造成其不能规范管理对外投资,不利于事业单位发展。第三,事业单位财务报表不能满足制度规范的同一性与实务的多样性。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及审计时,将投资控制企业作为所属单位进行会计核算和审计,而被检查单位认为其具有独立的法人主体,应当进行独立的会计核算。这就造成了制度规范对象同一性难以满足会计实务的多样性。

三、事业单位合并财务报表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一)必要性

首先,事业单位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将其投资控制企业的资产、负债及收支状况全面反映在单位合并财务报表中,能够满足事业单位实现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的财务管理需求,从而为财政对事业单位的管理提供更具有科学性的精细化会计信息依据。其次,合并报表编制符合权责发生制要求,在合并报表编制过程中,能够将长期股权投资转换为权益法确认的方式编制,对投资控制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财务信息传递能够按照权责发生制要求实施。同时,事业单位通过将投资控制企业的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按照权益法进行编制合并报表,能够实现“基建并账”,从而保证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全面性。最后,满足制度规范对象的同一性和实务的多样性需求。事业单位及其投资控制企业除了编制本级财务报表之外,再进行合并报表的编制,就能够满足多主体对以上同一性和多样性的需求。

(二)可行性

首先,新制度下的会计政策及会计处理方法趋向于企业会计制度,为事业单位及其投资控制企业进行财务报表合并提供了可行性。例如,新制度规定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价方式与企业固定资产的计价方式具有一致性,使其在合并报表编制过程中,能够实现与被投资控制企业的资产合并。同时,新制度下的“双分录”机制,使得事业单位在资产、负债方面的会计核算能够实现权责发生制,统一了与企业的核算基础,提高了报表合并编制的可行性。其次,新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在基本建设投资相关会计数据核算中,并入单位会计“大账”,而其投资控制企业是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进行财务报表的编制。因此,是事业单位合并财务报表,全面、真实的反映单位经济活动全面的最佳方式,基建并账为其合并财务报表提供的新思路。最后,事业单位编制合并报表相对于大型集团企业合并报表来说,编制的难度极大的降低。这是由于事业单位与投资控制企业的股权关系、经营关系等方面相对简单,降低了合并报表编制的难度。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完善能力实现科学合理的合并报表编制工作,这也为事业单位合并财务报表提供了可行性。

四、事业单位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方法

事业单位在合并报表编制过程中,主要依照的编制标准还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 ——合并财务报表。但是事业单位合并报表的编制侧重不同,主要是为了能够全面真实的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并且由于事业单位投资控制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并且其经营关系、股权关系等方面相对简单。因此,在实际编制过程中,编制方法能够实现适当的简化。第一,从编制范围上讲,事业单位合并报表只需要编制其投资股权占一半以上的企业;第二,从报表编制种类上讲,事业单位合并报表仅需要编制合并資产负债表与合并收入支出表即可;从编制方法上讲,事业单位合并报表编制方法可以从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收入支出表分别分析。

对于合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事业单位与其投资控制企业之间,几乎涉及不到间接或相互持股、内部发行债券等具有特殊性质的会计实务处理,并且即使发生上述业务,造会计报表中不做抵销处理,也不会对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产生影响。就实际情况而言,事业单位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主要考虑的抵消情形有以下两个方面,一种是在事业单位投资控制企业中,存在不属于事业单位拥有的所有者权益份额,则需要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净资产科目合计之前,增加“少数股东权益”科目,在报表中反映出来。一种是债券与债务的抵消,其抵消分录为借记其他应付款,贷记其他应收款。

对于合并收入支出表的编制方法:在进行合并收入支出表的编制过程中,事业单位主要以投资控制企业的利润表为主,将其中的收入类项目直接并入到合并收入支出表中的“经营收入”项目中。同样,将利润表中的支出费用类项目直接并入到合并收入支出表中的“经营支出”项目中。而利润表中的“所得税”需要并入到“应缴企业所得税”科目中。在合并收入支出表中,净利润的增加需要按照事业单位在企业中所占的份额,并入到“本年非财政补助结余”项目下的“享有投资企业留存”科目中,若存在“少数股东权益”,则在“密闭以前年度亏损后的经营结余”项目前,增加“少数股东损益”科目,将产生的少数股东损益计入该项目中。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事业到位在收到投资控制企业的股利收益时,需要按照内部分配原则,借记其他收入,贷记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后的经营结余,从而能够反映单位内部结余分配过程。

五、总结

事业单位合并财务报表能够真实、全面地反映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满足财政对事业单位的管理需求,解决事业单位与其投资控制企业单独编制财务报表的缺陷。同时,事业单位及其投资控制企业实施合并财务报表,能够有效地将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收支情况全面真实的反映在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中。此外,合并财務报表能够满足制度规范对象的同一性和实务的多样性需求。因此,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具有必要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施行,为我国事业单位实施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提供了制度基础,为合并财务报表实施提供可行性。此外,事业单位合并报表的编制难度相对较低,也为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提供了可行性。因此,合并财务报表是事业单位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升财务管理有效性的必然途径。

参考文献:

[1]潘晓波,杨海峰.我国政府合并财务报表研究:主体及合并标准[J].会计研究,2018(04):3-10.

[2]王政.事业单位合并财务报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探析[J].中国市场,2017(29):230-231.

[3]陈艳萍.企业化经营事业单位合并财务报表信息质量改进策略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23):286+292.

[4]李建发,赵军营.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下政府合并财务报表编制问题研究[J].财政研究,2016(12):2-13+49.

作者简介:

张淼,中共中央办公厅机关服务局。

猜你喜欢

合并财务报表事业单位问题
新准则下境外子公司合并报表编制的研究
论企业合并财务报表准则的应用研究
合并财务报表新准则对结构化主体的影响专题探讨
对合并财务报表中控制概念的解析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