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村经济发展
2020-09-10张广
张广
摘要:传统农业生产需要大量劳动力作为支持,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人口数量也非常庞大,而随着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日益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持续提高,越来越多地区农业生产对人工劳动的依赖降低,这就产生了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科学推动这部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关键词: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产生是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对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妥善转移和安置,则是保证劳动力资源合理有效利用,促进农民多元化发展的必要基础。在我国当前阶段,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不断增加,这就需要政府部门采取多样化的措施,做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实现人尽其才,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分发挥其价值。
一、农业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原因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产生,归根结底是由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所导致的。传统手工农业模式下,对劳动力有着高度依赖,充足的劳动力数量,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保障。进入新时期以来,农业生产技术持续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提升,尤其是现代化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能够更加快速高效地完成生产任务,这就取代了大量的劳动力,降低了农业生产对人工劳动的依赖,使一部分农业生产劳动者失去农业劳动力的价值。同时,很多农民文化水平不高,也缺乏从事其他工作的专业技术,当他们离开农田时,无法找到其他工作,参与就业,也不具备自主创业的资本和能力,劳动价值无处发挥,就形成了农业剩余劳动力。
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农业剩余劳动力如不能及时转移,可能变成农村闲散人员,由于无事可做,不仅无法增加家庭受益,也可能导致聚众赌博等问题的出现,其中部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还可能成为农村社会治安的隐患。通过对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可以帮助剩余劳动力重新实现劳动价值,通过其他方式就业,增加家庭收入,以此提高农民家庭整体收入水平。同时,剩余劳动力转移还可以减少农村闲散人员数量,从而避免闲散人员聚众赌博,及其引发的一些治安问题的出现,对于改善农村治安环境也具有积极意义。此外,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还能够为农村地区及周边城镇的一部分行业发展提供劳动力补充,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在转移过程中农民所接受的一系列教育培训,还有助于促进新时期农民素质的提升。这些都将为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二)消极影响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也可能对农村经济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这主要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科学化水平有关。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不合理,或关注点的片面性,可能导致一部分农民更倾向于选择外出打工,而放弃农业生产,造成部分农村地区出现土地闲置,或土地仅由妇女、老年人打理,大大降低了农村土地的利用率和生产能力。这可能导致农村社会出现空心化现象,且造成区域农业经济的退化,削弱农村经济发展潜力和可持续能力。
三、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科学转移的建议
(一)加快发展新型农业,促进农业内部转移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首先可以从劳动力技术能力特征进行考虑,农业剩余劳动力长期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在农业生产知识、技术和经验上都较为丰富,农业内部转移是重新发挥他们劳动价值的一个重要方向。对此,农村地区可以加快发展新型农业,如规模化农业、现代化农场等,在整合农业资源并采用现代化生产技术和模式的同时,可招聘本地农业剩余劳动力作为员工,发挥他们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优势,结合现代化的生产理念和管理模式,推动新型农业发展,也增加剩余劳动力的收入,使原本农业剩余劳动力转化为新型职业农民。
(二)加快农村产业升级,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为避免农村空心化现象的发生,控制农村劳动力的过度流失,在进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时,还应当考虑本地转移的策略,这就需要加快农村的产业升级,发展农村第
二、三产业。通过加强农村地区产业调整,整合资源,招商引资,推动第二、三产业发展,能够改变以往农村单纯以农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特征,进而创造更多新的就业机会。对于一部分不愿再从事农业生产的剩余劳动力,就可以通过政府引导和产业吸收,让他们进入第二、三产业就业。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成功就业,也能够提高农村地区保留青壮年劳动力的能力,还能够强化农村经济发展的潜力。
(三)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扩大农民就业范围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所受到的最主要限制在于知识与能力的单一性和局限性,对此,还需要政府部门考虑农民转移就业在知识能力上的需要,积极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整合培训教育资源,针对农民开设专项、系统、免费的职业技能教育培训课程。教育培训应保证行亚覆盖面,保证培训课程的多样性和多元性,同时考虑农民的基础素质特征,制定更为适合的培训计划,保证农民培训的效果,确保农民经过培训能够真正掌握岗位所需要的技术能力,并获得相应资质。以此来扩大农民的就业范围,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提供保障。
(四)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增加农民收入途径
农业剩余劳动力还可通过自主创业方式实现转移,在实践中,政府部门还应当鼓励农民进行自主创业,发挥农民的创造力,实现非就业途径下的增收目标。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农民自主创业的宣传引导,提供必要的创业培训和政策支持,在创业场所、贷款申请、行政审批等方面开设绿色通道,由专业人员指导农民完善创业项目及实施计划,进行可行性评定,并给予跟踪评估和指导,最大限度保障农民自主创业的顺利实施。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还有助于增加农村小微企业的数量,激发农村经济活力。
四、结语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对农业剩余劳动力给予高度重视,发挥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价值,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进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创造有利的基础条件。
参考文獻:
[1]殷一博.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J].社科纵横,2019(9):36-41.
[2]张慧·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9(2):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