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逐步提高农民收入
2017-01-09英爽
摘要:吉林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其农村人口比例约占全省人口的50%,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规模大。随着农业机械化的不断深化发展,吉林省农村劳动力逐渐过剩。转移过剩的劳动力不仅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同时对维护社会长治久安有着很大的帮助。解析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特点及制约因素有利于深化吉林省农村经济发展。
关键词:吉林省;劳动力;转移;制约因素
中图分类号: F323.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22.02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三农”建设步伐的加快,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必须抓好农业经济的发展[1]。吉林省农业经济与农村劳动力规模密切相关,在农业机械化生产加快的今天,吉林省农村面临着劳动力过剩的问题。吉林省想要在此情况下继续维持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农民的年人均收入,必须重视并处理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基于此背景,本文通过对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特点及制约因素进行简要的阐述,为今后研究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借鉴。
1 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特点
1.1 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规模逐年上升且男性及青壮年占比较大
吉林省农村外出劳动力规模逐步增大,据吉林省农业普查公告显示,从2010年~2015年期间,全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从357.6万增长至373.2万,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的规模正逐步上升。
吉林省外出从业劳动力中男性及青壮年占比较大,全国开放式的经济发展正在逐步的改变青壮年的从业思想,很多人选择外出打拼。据吉林省农业普查报告显示,吉林省农村外出从业人员中占比最大的是男性青壮年,这一比例高达76.4%。
1.2 农村外出从业人员文化水平较低
吉林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大部分只有初高中文化水平,他们具有一定的经济思想和文化素养,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企业岗位需求的增加,他们抱着走出去闯一闯的态度进城务工,但是由于文化知识的水平的限制只能从事一些体力及技能操作的工作[2]。
1.3 外出渠道单一且转移半径小
根据吉林省农业普查公告显示,吉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以自发为主。外出从业的岗位大部分由政府提供、劳动中介介绍、亲朋好友介绍而来,这说明吉林省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的外出渠道比较单一和滞后。另一项数据显示,有70%的人会选择离家较近的城市和区域务工,没有更好的工作岗位则基本不会选择出省务工,农村外出从业的转移半径很小[3]。
1.4 外出从业人员主要从事第三产业
由于吉林省绝大部分农村外出从业人员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普遍偏低,他们进城务工时,只能从事于第三产业技术含量偏低的工种,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地提升自我,逐步向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进行转移。但是绝大部分人一直停留在第三产业。
2 制约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
2.1 思想观念落后,综合素质偏低
受传统农村观念的影响,很多农村人已经习惯于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方式,缺少先进的经济理念。有的人虽然走向了城市,但是会受到城市居民的排斥,在这种双重作用的影响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
科技的快速更新和发展要求从业人员的文化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必须有较高的层次,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普遍较低[4],在转移就业过程中他们的选择范围很小,就业渠道狭窄。
2.2 户籍制度及土地制度尚未完善
我国城乡居民户籍制度及土地制度的不完善限制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居住、受教育、职业选择等受到了很大的影响[5]。在此背景下,有一部分人宁愿选择在自己的土地上谋生也不愿意出门谋求更好的发展。
2.3 经济增长放缓,城市劳动力需求降低
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发展、拓展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吉林省早期经济的发展依靠的是公有制,非公有制的企业单位较少,难以为农村剩余的劳动力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目前吉林省传统工业经济增速明显放缓,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又较为缓慢,在这种双重作用的影响下造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困难。
2.4 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第三产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需求最大,是农村务工人员所能胜任的工作。而吉林省经济发展的基础是重工业,第三产业的发展起步较晚,发展速度缓慢,产业结构不合理。吉林省虽然正逐步改善现有的产业结构,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但产业调整的速度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产出速度不匹配。
3 结语
本文研究的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特点主要有: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规模、外出从业人员的数量、外出从业人员的性别比例、外出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等;研究制约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主要有:外出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综合素质、户籍及土地政策、劳动力需求等,但所阐述及简析的内容并不完全,对此,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特点及制约因素还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白南生.农村劳动力流出就业对农业影响的实证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 梁坚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路径探析[J].求实,2004,(05).
[3] 尹豪.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J].东北亚论坛,2004(03):18-22.
[4] 王胜今,咚新华.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测算及转移对策探讨[J].人口学刊,2005,(06).
[5] 周陆昌.吉林省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军需科技学院,2006.
作者简介:英爽,长春科技学院,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农林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