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人力资本就业配置与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2020-09-10高健
摘要:我国经济发展至新常态阶段,经济增幅出现降低,为持续提高经济发展,缩小贫富差距,要重视全要素生产率,关注人力资本就业配置,提高经济发展动力。基于此,本文先简单分析了人力资本就业配置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介绍了区域人力资本就业配置内容,最后提出了调节区域人力就业配置的方法。
关键词:区域人力资本;就业配置;全要素生产率
人力资本在社会经济运行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改善就业配置状态,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经济不发达区域,更要重视对人力资本就业配置的调节,利用政策引导,吸引产业聚集,增加岗位需求,吸引入才回流,通过优化人力资本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社会生产动能,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一、人力资本就业配置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人力资本是社会经济运行的重要环节,人力资本就业配置状态对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就业配置状态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本的就业错配和中等、高等人力资本的充裕程度。我国很多经济不发达区域,在人力资本就业配置上存在明显不足问题,一方面经济不发达地区,高等人力资本在适龄人口中占比较低,中等人力资本在劳动市场中占据较大比例,就业错配问题广泛存在。这样的问题也造成了社会生产效率低,创新力低,人力资本投入回报率低,无法充分发挥出经济潜力,社会全要素生产率低[1]。因此通过优化人力资本就业配置,能够有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发展。
二、区域人力资本就业配置内容
(一)区域高等人力资本稀缺
对于企业而言,和劳动者签订合同可降低劳动力流动性,当企业利润下降,企业将通过裁员形式削减成本,期间企业要承担劳动者创造价值低于劳动合同报酬的风险。企业和劳动者签订中长期合同,有助于企业形成专用人力资本,在其他企业中无法通过更高的价值实现,造成劳动者转移成本较大。合同期限越长,越有利于积累人力资本,促进企业竞争优势的提高。受教育水平更高的劳动者积累人力资本效率更高。如专业技术岗位多由高等人力资本承担,中等人力资本承担无劳动技能岗位。在我国很多技术岗位由中等人力资本承担,和高等人力资本充裕有直接关系。由于高等人力资本明显不足,但中等人力资本数量过多,企业出于人力资本积累效率考虑,企业会考虑中等人力资本,高等人力资本将填补缺口,中等人力资本进入技术岗位,并不利于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二)人力资本就业错配
人力资本的就业错配越高,人力资本生产效率也就越高,区域全要素生产率也明显增高,用人力资本就业错配度能够反向衡量就业配置效率。高等人力资本数量不足,难以满足技术岗位要求,在同一个技术岗位中,高等人力资本效率较高,无法达到理想的就业配置效率,出现错配的情况。测度人力资本就业错配度,并不能通过技术岗位中包含中等人力资本的比例进行评估。技术岗位不同,对生产效率有不同要求,技术岗位同质化,会影响评估结果。在非技术岗位上,劳动者的人力资本价值体现于体能,体能降低,劳动力价值也随之降低,劳动者工作经验造成的影响并不大[2]。技术岗位上,劳动者的价值体现在脑力上,劳动力价值随着人力资本积累逐渐提高,劳动者体能降低,不影响其劳动价值。根据劳动报酬对劳动力价值的反馈,技术岗位与非技术岗位的劳动者可能在由正转负的拐点存在差异,非技术岗位报酬拐点较早。技术岗位劳动者拐点出现较晚。
(三)产业聚集
产业聚集是指多个行业的企业在一个区域内聚集,可充分发挥出扩张效益,结合报酬递增和运输成本,制造商优先选择市场规模较大的区域投人生产生本,很多个厂商不谋而合,产生了产业聚集,产业聚集将扩大行业优势提高生产效率。产业聚集的出现,将大幅增加岗位需求,吸引劳动力聚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社会生产水平,拉动地域经济,为人力资本提供丰富的就业资源。
三、调节区域人力资本就业配置的方法
(一)政府部门加大对教育、科技和医疗的扶持
受到人力资本差异影响,人才外流,经济发展受到制约,很难建构经济循环和人才扩增的良性循环。政府部门要在政策上加大扶持,对经济不发达区域制定人才倾斜政策,建立良性循环。目前教育投资是由政府部门筹集,教育投资在财政支出中占据较大比例,其他方面的投资减少,而人才流入经挤发达地区,成为其他地区的生产要素。经济发达地区免费享受着经济落后地区的教育成果,造成经济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被极大抑制,进一步拉开了地区的经济差距。提高社会生产率,要着眼于产出,要求教育机构、医疗机构以及科研机构能够在当前投入下,提高产出效益,避免资源浪费。政府部门要根据居民需要,了解居民消费偏好,充分发挥出政府部门主导优势,增加对科教和文卫的支出,并积极拓展其他教育投资渠道,在各个地区执行差异化财政投资,扶持中高等教育,拉近区域经济差异,从而均衡人力资本。
(二)推动区域产业转移
由于劳动力流动具有不固定性,产业流入将产生扩张效应,提高居民收入。若区域劳动力流入超过区域吸收能力,基础设施崩溃,造成企业生存环境恶化,无法实现持续发展。因此要重视产业转移,根据区域承载力引入产业,形成聚集性市场,利用政策给产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引导产业转移。行业和企业对区域经济有着深远影响,也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政府部门要主动放出信号,吸引产业的转移,高端产业涌入区域后,推动低端产业推出,实现经济转型。另一方面,要积极创造良好的生态业景,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沿海地区除人口和地域优势外,也具备良好的经营环境,产业聚集情况无法逆转。要在经济不发达区域,从职业环境着手,建立良好的劳动环境,吸引产业转移,同时改善劳动力流失,从而不断缩小经济差异,提高社会生产力。
(三)建立人力资本宏观调控体系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市场经济具有信息不对称的特点,提高人力资本配置效率,政府部门要发挥出宏观调控作用,利用综合调控措施,打破行业之间的壁垒,积极建构一体化人才市场,促进各个区域的人才交流,形成统一的人才服务体系,让交易成本降低,充分放大人力资本配置效率[3]。首先要对人口迁移制度进行改革,通过接触迁移的束缚,组织人力资本的运动。同时结合卫生、教育、社会福利等制度,促进入力资本迁移的公平,降低人力资本迁移风险和成本。其次积极建构宏观调控体系,人力资本聚集是资源配置优化的体现,通过促进入力资本流动,可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在宏观调控体系中,能够制定人力资本发展战略,支持科研项目建设,引入人力资本。根据区域经济现状,制定人力资本引进计划,对人力资本迁移起到宏观的引导。最后要建立人力资本监督管理体系,目前尚不存在针对人才市场和人才流动的执法制度,很难对人才市场活动展开监督管理,在人才市场中经常出现执业安全、就业歧视等方面问题,对人才市场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通过完善人力资本市场制度,建立执法队伍,对违法行为严格惩处,对市场秩序加以维护,保证人力市场活动合法安全。
(四)保护人力资本弱势群体
我国社会人力资本中存在庞大的弱势群体,如农民工作为我国城乡结构的产物,在经济背景的促进下,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如今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针对农民工的政策也出现变化,要更加关注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给农民工提供良好的健康环境,推动农民工统筹发展。当农民工權益受到破坏时,农民工并不缺少表达渠道,问题在于保障法规的有效性。由于劳动部门人手有限,很难及时有效的回应农民工的维权,造成农民工望而却步。为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首先要加快户籍改革制度,积极破解农民工职业发展的障碍,消除差别化户籍,通过完善社会体系,给农民工提供平等的生活条件。其次要不断完善法律体系,在法律体系上加强对农民工的维护,深入分析群众表达诉求,建立主动服务意识,降低农民工表达诉求的成本,从而保护其利益权益。最后要逐步解决城乡文化冲突,转变管理理念,对现有政策、做法进行整改,逐渐消除具有歧视性和排斥性的政策,在经济需求和结构上主动接纳农民工,消除农民工和城市的隔离感。
四、结论
综上所述,人力资本就业配置的优化对全要素生产率有积极影响,区域人力资本就业配置主要是指区域高等人力资本稀缺情况、人力资本就业错配以及产业聚集。调节区域人力资本就业配置,需要政府部门加大对教育、科技和医疗的扶持,推动区域产亚转移,建立人力资本宏观调控体系,保护人力资本弱势群体。以期改善人力资本的就业配置,提高社会生产力。
参考文献:
[1]王秀婷,赵玉林.产业间R&axnp;D溢出、人力资本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J].科学学研究,2020,38(02):227-238+275.
[2]郭万福,孟山月.中国区域资源配置扭曲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0,34(01):63-73.
[3]王启超,王兵,彭睿.人才配置与全要素生产率——兼论中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增长[J].财经研究,2020,46(01):64-78. 作者简介:高健(1986-),男,汉,辽宁沈阳人,学历:本科,目前职称:经济师,研究方向:经济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