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寻高中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有效应用

2020-09-10王继业

体育风尚 2020年8期
关键词:训练量田径教学高中

摘要:由于高中课程从实际教学上以紧张的氛围影响着学生。同时,临近高考应试,当下高中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也逐渐变得紧张起来,学生一心“扑”在学习和复习上,往往很容易忽视自己的身体健康情况。身心共同发展更是促进学生在学习上更好进步的关键因素。因而,学校更应当关注学生体育课程的质量,加强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放松学生紧张的校内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体能素养。

关键词:高中;田径教学;训练强度;训练量;有效;发展

高中阶段的教学往往从本质上不同于初中阶段的教学方式,高中教学的时间相对于初中来说要更为紧迫,从学生日常学习的课表安排来看:由于高中阶段的学习较为紧张,因而,学生的课表有时可能会安排一个星期1到2节体育课程,而在体育课程中由于没有对田径教学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往往会导致学生在田径训练方面较为散漫,不能很好地锻炼学生自身的体能素养;学生在对待体育课程时过于表面形式化,很容易忽视了对于自己身体方面的重视。同时,从教师指导方面来看:由于课程紧张,教师更容易忽视在体育课堂上加强学生的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重视,缺少了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之间的结合式教学,导致两者的核心思想不能很好地促进高中学生的发展。

一、加强高中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依据

不论学生进行哪个阶段的教学学习,锻炼学生身体健康的体育课程更是必不可少的。而我们就高中教学中的田径教学来看:教师加强田径课程中的教学训练强度,丰富了学生“德智”课程知识面的同时,通过田径教学的课上训练锻炼学生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达到一定教学程度上的共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自身素养的发展。

由于高中课程的上课时间和课程任务让学生感到学习上的压力,通过加强一定程度的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纠正当下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不正确教学方式,合理化教学促进学生体能方面得到放松,缓解高中学习的紧张性压迫。

二、田径教学中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之间的关联性

如同初中阶段的物化实验与物理教学的重要关联性,在高中田径教学中加强田径教学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之间的教学关联性发展,从实际训练出发,让两者达到一定程度上的优势互补,在互补的同时注重制约性,促进学生身体素养的发展。

从加强田径教学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之间的关联性来看:由于加强田径教学的训练强度往往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训练练习,训练强度或重或轻,对学生的身体机能产生一定的刺激性,从而影响学生的身体机能得到快速的运转;在此训练强度的基础上,其训练量就要明显减少;而在训练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田径课程任务数量的训练时,就要兼顾该田径训练任务的訓练强度,量达到一个标准时,就要适当的减少训练强度。若是二者共同加强训练程度,就会导致学生产生肌肉疲劳、身体酸痛等身体现象,严重的会导致学生在田径教学训练中受伤。因此,田径训练强度往往与训练量之间成反比例关系,当训练强度变化时,训练量要依据强度的大小进行适当调整,在保障学生训练安全的情况下进行田径教学的训练指导。

三、探寻高中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有效应用措施

就高中体育课程中田径教学的指导训练方面,教师更要注重全面化田径教学分析,深刻认识到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之间的反比例制约关系;紧抓田径教学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发展,转换过去式单一化教学的指导模式,为学生营造田径活动,鼓励并引导学生参与到田径活动中,多样化、趣味性的田径活动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身体机能,在完善学生自身体育素养的同时缓解高中紧张学习气氛给学生带来的“身心压力”,促进田径课堂有效性实施发展。因此,就高中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在田径课堂教学中有效性应用展开了探究和分析。为今后高中田径教学的发展首先打好充分地教学指导基础。

1.把握两者关系,促进学生在教学中的体能发展

在实际田径教学中,对于体育教师来说,更要紧抓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反比例关系,从两者关系入手田径教学的指导,促进学生在田径训练中自身机能得到提升,缓解高中紧张的学习压力。

由于学生的身体机能在高中阶段正是处于一个成长的阶段,不同程度强烈的运动都会对学生的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因而,体育教师更要关注高中学生的身体情况,适当安排田径任务,注重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之间的合理化运行。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田径运动的训练时,提出该节课程的训练目标,事先关注每个学生的体能状况,做好任务开展前的教学准备工作。如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田径项目的训练时,指导学生进行2组的短距离跑时运用计时的方式加强短距跑的训练强度,规定计时化短跑;当进行2组长距离跑时,引导学生调整呼吸运用长距跑的正确方法以先慢后快的方式进行训练。教师把握好训练强度与训练量在实际田径训练中的关系,既锻炼了学生的整体机能的发展,又锻炼了学生的身体。

2.逐步规范指导,让训练变得平常化

由于学生在田径训练中的教学熟悉程度不是一节课程就能完成巩固的,且长期身体处于松懈状态下的学生若是进行强度训练,就会产生各种后期的情况;同时,学生会由于不规范的田径课程动作而影响实际课程训练中的更好发展,体育潜能没能很好地发挥,影响最终的田径课堂练习成绩。因此,单单从这些方面来看,教师更要加强同种训练的巩固化教学,让学生的肌肉对该类田径课程项目产生熟悉感,激发学生肌肉的记忆性,对田径课程产生课堂上的身体本能反应;同时,就学生在田径教学中的不正确训练方式提出实践式纠正和改正,规范学生训练方法,为学生身体机能首先做好指导保障。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长距离跑的训练时,设定为 1组训练,实时指导学生在长距离跑开始时先以慢速进行,让肌肉的记忆性逐渐被激发,适应赛道;之后在冲刺阶段引导学生加速进行,加强后50米的冲刺强度,唤醒通常情况下50米训练的肌肉强度,从而达到训练效果,促进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在训练中的有效应用。

3.转化课堂训练方式,营造田径活动

高中教师更要注重转化单一化田径课堂教学,将多元化田径活动带入到实际训练中,为学生的田径课堂增添光彩;让学生在田径活动自行感受训练强度和训练量  的实际运用,将单一化的田径教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教师将田径课程的实际训练项目“搬到”田径课堂中,加深印象的同时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田径课堂潜能发展,活跃课堂。教师为学生事先布置操场场景,准备田径活动需要的接力棒、障碍物、海绵垫等,保障学生的身体安全。之后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全力投入到各项活动的训练中,接力跑、障碍跑、长短跑、跳高等运动事项,以计时化指导学生进行活动式训练,引导学生掌握好各项活动的训练强度和训练方法。通过活动化的训练方式,促进学生掌握田径活动的训练强度,提高训练强度与训练量对学生的有效性发展和影响。

高中阶段进行田径教学的培养和指导,注重其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运用程度,是促进高中学生更好发展的根本。田径教学的发展既关系到学生自身更好发展层面又与实际文化课程相接轨。在田径活动中,教师促进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缓解了高中学生紧张的高中学习生活,让学生紧张的学习气氛在田径教学中得到缓解和活跃。

参考文献:

[1]王东,张明.浅谈高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J].明日,2018 (40).

[2]郑东方.论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 (18).

[3]管东平.高中生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探析[J].思维与智慧,2016 (12):75.

作者简介:王继业(1973-),男,汉,山东青岛人,青岛市即墨区市北中学,学历:本科,职称:中学一级,研究方向:田径。

猜你喜欢

训练量田径教学高中
高中田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要点分析
关于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相关探析
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探讨
普通高校田径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亳州市城区中学田径教学的现状和策略研究
关于青少年田径训练量及训练强度的分析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