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视角下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素养培养途径探索
2020-09-10王晓琦朱凯
王晓琦 朱凯
[摘 要]创新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原动力和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保障,又被誉为21世纪人才的重要特征。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寿命普遍增长,医学创新不言而喻,因此,培养医学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刻不容缓。艺术教育不同于抽象理论教育课程,能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思维方式,在培养创新医学人才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从教育教学方式改革培养创新思维、从艺术实践引领创新实践、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创新人格三个方面来探讨提升医学院校学生的创新素养。
[关键词]创新素养;教育教学方式;艺术实践;校园文化建设
[作者简介]王晓琦(1990—),女,山东淄博人,硕士,上海健康医学院艺术教育中心助教,主要從事医学艺术教育研究;朱 凯(1991—),男,安徽铜陵人,硕士,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助教,主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23.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2-0202-02[收稿日期] 2020-02-27
创新从人类演变到社会繁荣富强,从石器时代到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科技、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新的理念及价值观将取代原有的、落后的生产力,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进步新的动力。随着生物的发展,病毒也在悄悄进化着,慢性病、癌症均时时威胁着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医药创新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医学创新发展源于教育,离不开医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本文从艺术角度来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包括艺术课程设置、艺术实践、参加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等,以期在复杂情形下能从多角度打破固化思维,提升创新能力。
一、创新是21世纪人才关键性的特征
创新素养的界定一直备受学术界的争议,目前还未取得统一的意见,综合国内外观点[1],医学生创新素养主要包括创新思维、创新实践和创新人格,提升创新素养的关键性因素在于提高大学生创新思维力。
研究表明,具有创新素养的人才在工作、科研中 更能获得成功[2]。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大会上、2019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均重申“创新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3]。”
二、艺术教育对培养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在艺术教育普及的当下,艺术的教育价值和人文价值已逐渐被重视,而从根源上讲,艺术教育的价值与每个学科的知识都产生着内在的必然联系。艺术创作强调的是想象力和创造力,艺术的形象思维为人们提供新思路,是创造力的源泉。
医学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作为未来成功医学人士的医学生,经过刻苦的训练、严谨的治学、寂寞的研究,创新思维的培养至关重要。纵观医学发展进程史,每一项新型药物的研发,医疗器械的精进,重大医学疾病的突破性治疗,每一次医疗技术的改革核心都是创新。医疗领域的创新是促进医学进步的核心,同时也是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保障。因此,培养医学生创新素养是医学教育的重要方面。
三、医学生艺术教育培养创新思维的途径
(一)合理规划艺术课程体系,为培养创新型的医学人才做好制度保障
根据医学教育的特点,注重艺术教育课程体系与医学学科特有的内在联系,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整体规划,构建科学合理并适用于医学生的艺术课程体系。首先,按照年级的升高可从分科到综合,尤其应加强交叉型应用类艺术课程的创建;其次,针对医学生培养目标引入相应的艺术课程,哈佛医学院、耶鲁医学院都设有艺术课程,医学生通过艺术作品的观察和素描练习能够提高其观察、描述体征、异常表现的能力。基于此,课程的开设确实能够提高学生的视觉诊断技能。参加类似艺术课的医学院学生,在对患者进行视力技能检查时,看到的结果比没有参加艺术课程的学生多出了38%。另外,还可“跨学科合作”,设置与医学内容紧密相关的课程,重点打造音乐与医疗、当医学遇到3DMAX、音乐与健康等通识核心课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艺术与医学融会贯通、相互提升,发掘艺术教育课程的价值与医学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提升全面型医学人才的培养。目前,上海健康医学院正在尝试实施。
(二)丰富教学内容的设置,拓展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设置艺术课程内容时,有针对性地与医学专业知识相结合。教学内容可以侧重人体美的教学与实践,如设置素描、色彩的练习内容,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医学领域内人体美的观察及表现方法、人体造型设计的规律以及颜色的搭配;还可讲解环境设计、展示设计的经典案例,以锻炼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也可设置Photoshop、3DMAX等软件的操作学习,让学生学会运用软件进行人体器官建模、人体外形分析、人体艺术性研究等。以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医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
(三)加强艺术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多层次多角度地挖掘医学生的潜力
1.走出课堂授课模式,采用参观式教学艺术课程要以相关活动为依托走出校园,可以参观与医学息息相关的医学博物馆、医药展览等。通过艺术的熏陶,近距离地感受美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2.搭建网络与多媒体平台,开发线上教学模式。利用网络、微信、App等载体,构建集专业性、系统性、趣味性等于一体的网络平台,提供优质的资源,学生可有选择性地进行自主学习。也可将艺术课程精品作品展示在创新平台上,把艺术知识融入网络教育系统中。
3.在知识普及型教学的基础上展开差异化教学。首先,搞好面向全体学生的知识普及型教学。然后,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基础、不同兴趣的学生展开差异化教学,如在选修课、通识课、社团活动等形式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艺术类软件操作教学、影视观看教学、互动教学等方式,达到因材施教的最大化效果。
4.引领校园环境建设,鼓励医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鼓励医学生自主参与校园环境建设项目,如学校涂鸦墙项目和报告厅公共区域艺术化建设项目,医学院的环境建设项目要求具有医学院特色。校园项目的建设是从创意到方案执行的完整过程,医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体验艺术性文化设计。一方面,能够寓教于乐,丰富校园文化,促进师生、生生的相互交流学习,释放潜质,提升环境育人实效。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文化生活和娱乐活动个体发展平台,“医”与“艺”融合,从而实现展示、交流、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思想,提高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培育新时代的“健康”精英。
5.加强大学生艺术团的建设,最大化地展示医学生艺术才华。大学生艺术团的建设可以带动和影响艺术教育,其多样的形式、多彩内容,对培育大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提升艺术教育内涵等有重要作用。
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有效衔接,丰富第二课堂活动,拓展课外艺术教育;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作为学校育人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合唱团、舞蹈团、民乐团、时珍美艺团等大学生艺术团队。团队教师每周进行团队训练指导,带领学生参加市级及全国艺术类比赛,打造为学校量身定制的具有医学特色的原创作品。艺术化诠释、传播学校人才培养理念,逐渐形成具有医学特色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第二课堂体系。营造生动活泼、健康向上,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正能量的艺术文化环境与氛围。
参考文献
[1]仲小瑾.论大学生创新素养现状及培养[J].学周刊,2018(34): 22-23.
[2]李筠,梁坤,杨海马,陈林林,刘瑾.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素养的培养[J].知识经济,2020(09).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