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文化渗透 提高美术素养

2020-09-10方霞

黑河教育 2020年9期
关键词:美术素养文化渗透美术教学

方霞

[摘 要]“文化理解”是美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学美术教学目前陷入了过于重视学生绘画技巧而忽视学生文化培养的怪圈,导致美术作品中出现“有画无意”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应重视学生文化的渗透。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探究时,应立足于学生的文化趣旨和审美目标的培养,让学生了解文化发展的脉络和基本走向,还要将美术教学融入文化情境中,让学生成为有文化底蕴的人。

[关键词]美术教学;文化渗透;美术素养

目前,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着只顾提升学生的绘画技巧而忽视对学生文化的熏陶和传承的现象,这对于学生美术素养提高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因为美术不仅是艺术类学科,也是人文类学科。教师目前的教学模式很容易在小学生心中埋下定向思维的种子,使其画中无情感,内涵过于空洞。因此,在进行美术教学时,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创作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以外,还要注重对学生美术创作中情感表达内容、方式的教育与引导、文化的渗透,使其能够通过美术创作来表现自己的情感,丰富其创作思维。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文化渗透所需要的因素

1.学生文化趣旨和审美目标

文化趣旨更像是小学生美术价值观的指南针,良好的文化趣旨培养可以让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将自己良好的心态趣旨映射到作品中,学生的心态保持端正,各种事情都能顺利完成,更不要说美术创作了。同时,审美情感的培养也是美术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并不是让学生远离平凡,只重视阳春白雪,而是让学生明白美术创作的兼容并蓄。从欣赏角度说,作品只存在风格差别,而不一定要有优劣之分。所以,教师在文化渗透中要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美术价值观。

2.文化发展的脉络和未来的前进方向

文化渗透还需要让学生明白文化发展的脉络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所谓的文化脉络就是寻根,美术从何而来,因何发展,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时期,目前在哪个阶段探索,只有知道这些,我们才能明白中外前辈们在美术创作中的峥嵘。过去的探索是为了如今的创新,而找到了文化的根,就可以借鉴前人的智慧,未来的发展方向不会出现偏差,学生在美术创作时会有所想,有所思,达到情感表达的作用。

3.美术的文化情境

有人说美术是对生活的抽象二维化。在文化情境中,学生需要了解到家乡的文化,如饮食文化、校园文化、历史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等。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这些文化,并从中得到感悟,进行提炼,对生活进行二次创作。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当地风土人情、名家名作,为学生的创作提供丰富的创作资源。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文化渗透方式的改进

1.利用地域乡土文化进行教学

地域乡土文化是本地得以发展延续的根,是学生从小到大所能接触到的、所能了解到的文化。进行地域乡土文化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家乡的文化,还能进一步增加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愫,培养学生的自豪感、归属感。所以,教师要积极挖掘家乡的素材,在课堂上讲好家乡的故事,丰富美术课堂教学内容,提高美术课堂的品质。如课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街串巷,寻找乡土文化气息。乡土文化气息散落于家乡各处,他们可能是即将遗失的手艺人的悲叹,也可能是田间麦芽的芬芳;可能是古式建筑的砖瓦阁廊,也可能是池塘上的一朵莲花。学生在街头巷尾寻找家乡气息时,心中充满了情愫,回到课堂上,他们会将这种情愫表现在美术作品中。

2.将美术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整合

校园充满活力之源就在于校园文化,教师可以将美术教学与校园文化进行整合,让美术融入校园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使教学节奏符合学生的发展节律。如学校最近开展了 “学习雷锋,争做好人好事”活动,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围绕这一主题,让学生观察发生在校园中的好人好事,并记录下校园中每一个让人动容的瞬间。又如,在征得学校同意的情况下,对学校的墙壁、井盖進行美术美化,让学生自己创造,教师在一旁指导,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提高学生对爱校荣校的认识。总之,将美术教学与校园文化进行深度整合,既有利于核心价值观的贯彻,又有利于学生的情感培养。

3.将美术与历史传统文化融合教学

美术也是记录着历史文化的载体。文字还没出现雏形之前,祖先就用绘画的形式在甲骨、瓷器上记录生活琐事。到了美术的成熟期,美术更是记录着时代的变迁和作者个人的志趣。如《步辇图》记录了大唐盛世;敦煌壁画美轮美奂,诉说中西域那段历史;范宽的《雪景山林图》情景交融,天人合一;而郑板桥的《画竹》以景自比,衬托人物内心的高洁。在欣赏美术作品时,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存在,而且能让他们触摸到活着的历史细节,如果不了解历史情境根本无法体会出其中的韵味,只能空谈绘画技巧。所以,美术课堂也算是半个历史课堂,要让学生在课堂中把握住历史延伸的脉络,触摸到那个年代的气息,才能引导学生感受到历史文化的沧桑感,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创作者的心态。把握了历史,才能内心充盈,情感丰富,胸中有货,才能创作出真正能够记录时代脉搏的优秀作品。

三、小学美术教学中文化渗透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式课堂

1.注重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使用。美术文化的底蕴有时难以用语言进行描绘,实物受制于条件又往往难以真实地呈现在课堂中,所以,多媒体已经成为美术课堂上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如今互联网上有大量的名家作品图片,可以弥补学生不能亲临现场欣赏的遗憾。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互联网搜集各种代表性画作作为教学素材,通过纪录片的形式将画作的创作历程、创作背景告诉学生。如果想让学生感受到古代顶尖画作的魅力,可以在教室内登录故宫的相关网站,这里把故宫收藏的大量创世之作都进行了扫描,制成了全高清的图片,而且还有相关的语音解说。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可以进行直接投影进行全景赏析。

2.在课堂上多注重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少些鸡鸭填充的技巧塞入。激发兴趣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教师一股脑地把知识全部塞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久而久之,就会对美术失去兴趣。所以,在美术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在课堂上少讲些理论,多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如有的学生可能更擅长美术评价,有的学生可能更喜欢美术创作。学生的兴趣不同,培养方式也要有所不同。

(二)注重线下课堂的拓展

1.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感。教师要多带学生走出课堂,亲近自然与生活,重视学生的生活实践和体验,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让学生在大自然里,释放天性,放飞快乐,从而,培养学生拥有发现美的眼睛。如教师可以利用学校每年组织的春秋游会,让学生在欣赏风景的同时,激发他们创作的灵感。

2.构建强烈的美术文化氛围。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文化的构建就成了关键。教师平时要多利用社会资源,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如平时要多带学生前往文创场所,让学生在美术馆感受到艺术的熏陶,在文化创意园感受到美术创作的魅影。通过广泛的校内外联动,促成资源的盘活,激发学生的参与度,促进文化生活的构建,为学生创建良好的美术文化氛围。

美术学科的交叉属性,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它不能仅仅立足于学生绘画技巧的培养,还应注意教学中的文化渗透。使学生有文化底蕴,创作出贴近生活、有立体气息感、更加符合时代特征的美术作品。美术教师应该立足于这一特点,一方面提升自己的修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在课堂内外创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从而,培养出有志于振兴中华艺术、有良好职业素质和独立创作能力的绘画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湘寒.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10).

[2]王玮瑾.在美术课堂中渗透本土民间美术内容,提升小学生的美术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7,(2).

[3]周月红.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民族文化精髓——谈民族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渗透[J].美术教育研究,2016,(10).

(责任编辑 陈始雨)

猜你喜欢

美术素养文化渗透美术教学
交互智能平板在中职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以生代教”教学模式初探
创新美术课堂?体验学习乐趣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美媒:北京警惕西方进行“文化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