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2020-09-10刘波

黑河教育 2020年9期
关键词: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刘波

[摘 要]“群文阅读”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相对于小学阶段较为少见,但教学效果相对于单篇阅读来说却很好,是对文本的有效拓展。本研究通过对初中语文部编教材中的古诗文开展群文阅读,探索如何构建初中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从而提高古诗文的阅读效果,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阶段的古诗文教学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文章里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承载着祖国美好山川河流、壮丽景物,丰富的民风习俗和可歌可泣的英雄气概,具有陶冶情操、提升文化积淀、传承文明、弘扬民族精神的积极作用。因此,引导学生学好古诗文既是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学生文化素养综合提升的必然要求。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除了通过诵读、字词释义研究外,还要通过迁移、群文阅读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构建初中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细细诵读品味,感悟古诗文内涵

初中阶段课内和课外推荐的古诗文阅读有上百篇,都是经典之作。在古诗文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挤出时间让学生经常诵读,在读准字音与停顿之后,通过多遍诵读让学生体会古诗文的语言之美,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学习兴趣。正所谓“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醉于音,心同其情”。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古诗文的韵律美,获得审美感受并体会其内涵。

诵读的方式有很多,可以将集体诵读和个人诵读相结合。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切磋,在品读过程中将难懂繁琐的古诗文变成饶有韵味的作品,体验古诗文的语感,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汲取内化,同时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个人修养。

二、梳理文章要点,琢字词敲句文

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中考考核的重点内容如实词、虚词、句式、翻译、理解及文化常识等展开,要指导学生主动把文言知识进行梳理,依据考点牢固掌握古诗文的知识脉络。在归纳整理时,可以从特殊字词的注音、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词语以及相关文学常识等方面进行,做到分类明晰。对于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词语及相关文学常识等知识,教师要做具体讲解。同时,要注意知识点的前后联系,总结规律,让学生养成自觉对古诗文知识点进行积累的习惯,并灵活地运用在课外阅读中。

三、精选文本迁移训练,群文阅读提升能力

在通读、细研字词句过程如何升华思想内涵,深刻领会,则需要通过迁移训练、群文阅读来加深和巩固理解。近年来,中考古诗文阅读考查材料均为浅易的古诗文,并且多是从经典史籍中选取的。选材基本以山川名楼、爱国情怀、民族风情、人物传记等为主,内容涉及到当时的社会制度、天文地理、民族精粹,体现了我国各历史阶段的文化心理和民族精神。例如,涉及人物的古诗文一般以时间为线索,叙述人物的一些重大事件,表现出其品格和性格,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因此,教师应将课内外古诗文进行归类、区分,通过课内单篇教学,再在课后迁移训练课外多篇同类文章,或者同时进行课内多篇同类古诗文结合课内外多篇同类古诗文教学或穿插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归纳、引申的能力,进行群文阅读训练,拓展古诗文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具体教学策略如下:

1.依据群文阅读课型分类

依据群文阅读课型分类的四个标准,考虑到当下的语文教育以及语文教师都可以接受的方式,大体把古诗文群文阅读课型分为三大学习任务、九个具体课型。

古诗文群文阅读课型从大的方面来说是要引领学生完成三大学习任务,即知能习得、审美赏析和读写共生。对学生而言,知能习得课最为主要的学习任务是获得文言基础知识和翻译能力,审美赏析课最为主要的学习任务是对富有审美价值的古诗文进行欣赏体验和写法评析,读写共生课最为主要的学习任务则是通过读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写作。

在三大学习任务下面,依据大量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案例,尤其是其集体建构的过程进一步划分出具体的课型。例如,在知能习得课下面,划分出“举三反一式”“求同存异式”“以文解文式”“综合路径式”四種具体课型;在审美赏析课下面,划分出“审美体验式”“美文赏析式”两种具体课型;在读写共生课下面,划分出“思想激活式”“篇章构建式”“手法借鉴式”三种具体课型。上述每一种具体课型都适应于不同的古诗文群文文本类型,每一种课型都抓住了学生阅读实践展开的核心过程。从古诗文群文阅读的角度而言,知能习得课的四种具体课型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可以算作群文阅读的基本课型。审美赏析课与读写共生课的不同课型,是在上述基本课型基础上添加一些特殊的部分所构成的,因此可以算作群文阅读的延伸课型。

2.依据教学环节展开教学

在群文阅读的课堂实施上,教师要做到有序实施、具体操作、精致巧妙地进行读议指点。基于群文阅读教学流程,笔者对课堂实施策略进行构想,认为一个理想的课堂建构应由自读落实(自主学习)、互读探讨(小组合作)、展读交流(师生对话)、评读凝聚(个体小结)四个环节组成。这四个环节按照教师对课堂的构想,通过创设情境、参与阅读灵活呈现、不断转化,使得学生在一个既定的场景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熏陶,并通过活动加深认识,从而达成群文阅读的教学目标。

(1)自读落实。要使群文阅读真正成为深度阅读模式,教师在自读落实环节要给学生明确的阅读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快速聚焦相关信息,提高对信息的捕捉和整合能力。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可以用表格的方式或思维导图、概念图、树形图、循环图等方式设置自学任务清单,这样既可以优化学生的阅读方式,又可以督促学生快速完成阅读任务。

(2)互读探讨。互读探讨要求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或质疑,积极参加讨论,提出自己的意见。互读探讨通常是生与生、生与本的对话,教师在互读探讨环节要“隐”于对话之后,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为保障课堂秩序,互读时通常让学生依据对文本的兴趣或议题理解进行分组,继而展开讨论。因为单篇古诗文的意义主旨相对固定,而群文打破了这个界限。群文的可议论性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群文阅读的探讨环节模式有聊书模式和辩论模式。在聊书模式中,教师起主导作用,负责打开学生思路,概括全班的主要观点,保障聊天始终围绕议题展开;在辩论模式中,学生可以根据议题的中立性分为正反两方,在辩论过程中各抒己见,既维护本方观点,也驳斥其他方观点。教师不需要充当“法官”判定优劣,只需要维持课堂秩序即可。这种对抗性的互读探讨,可以帮助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3)展读交流。互读探讨环节要求教师“隐藏”于学生之后,充分倾听学生的想法。在展读交流中,主体依旧是学生,但教师要从“幕后”回归“台前”,开启师生对话,与学生共生发展。在古诗文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点含混的现象比较常见,此时教师必须起到明确观点的作用。例如,教师在展读环节要针对每个小组的发言进行点拨,根据学生没有掌握的“点”进行答疑解惑,对重难点知识进行讲解,归纳方法和规律,将知识点讲深讲透。待学生对文本有了新的认知后,教师再退到与学生同等高度,共同讨论议题。

(4)评读凝聚。评读凝聚通常是每一模块或课堂构建的最后一环,也是达成共识的关键一步。此时,师生的讨论高潮已结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不同意见之间的对比和分析,对问题达成共识。为了让群文课堂达到教学目的,凝聚环节里学生必须对教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消化、总结,清理过关。教师要以少量习题、小测验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读写不分家,如若该议题具备思路迁移的特征,也可以进行习作方面的尝试。

总而言之,当单篇阅读为主的语文教学已经逐渐无法满足语文教学发展的需要时,就要有一种新的阅读教学方式注入其中,让初中古诗文教学“活起来”,群文阅读正是这样的“活水”。它的多文本特征符合网络时代的链接式阅读方式,满足了网络化时代学生的阅读需要,为学生的广泛阅读提供了便利和质量保障,从而使语文课堂回归阅读本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效果,让学生养成终身阅读、自主阅读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蒋军晶.让学生学会阅读:群文阅读这样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2]王榮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3]王雁玲,任培.群文阅读教学中的“议题”[J].思考与建议,教育科学论坛,2015,(10).

[4]倪文锦,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中的群文阅读[J].课程·教材·教法,2017,(06).

[5]耿翠霞.群文阅读:一种有效的阅读教学方式[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01).

[6]潘庆玉.群文阅读:由链接而群聚,因秘响而旁通[J].语文建设,2018,(01).

[7]罗良建.群文阅读:从“在阅读”到“会阅读”[J].教育科学论坛(专题版),2015,(05).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重点课题《初中古诗文群文阅读有效策略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CGZ18-851】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猜你喜欢

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群文阅读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