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57BL/6J、BALB/c、ICR 品系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行为学差异

2020-09-08李祥磊孙秀萍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20年8期
关键词:中央区迷宫恐惧

李祥磊孙秀萍

(北京协和医学院比较医学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卫生部人类疾病比较医学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类动物模型三级实验室,北京 100021)

基于体积小,生殖周期短,易观察且基因组与人类基因组高度同源等优势,实验小鼠是复制人类疾病和研究基因功能的首选动物模型[1]。 在生命科学,尤其是基础医学、制药等研究领域广泛应用[2-4]。 实验小鼠在培育过程中已分为多个品系,根据基因纯合程度,可分为近交系、封闭群、杂交群三类[5]。 C57BL/6J、BALB/c 小鼠属于近交系,ICR小鼠属于封闭群,这三个品系小鼠在神经精神等各类疾病模型中广泛应用[6]。 不同品系的小鼠,由于遗传背景等差异,其生物学特点和行为表型差异也较大[7],导致在同一模型的建立中敏感度不同,三个品系小鼠在学习记忆能力方面研究数据又较少。故本文对这三个品系小鼠学习记忆的本底行为进行研究,以期为神经精神疾病动物模型的品系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

10 周龄体重 25 ~ 30 g SPF 级雄性 C57BL/6J、BALB/c、ICR 小鼠各10 只,购于北京华阜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CXK(京) 2019-0008]。 实验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行为学分析平台进行[SYXK(京) 2018-0019],实验经本单位动物伦理批准(QC18006),实验动物的使用依据3R 原则给予人道的关怀,动物设施室内温度23℃~25℃,相对湿度55%±10%。 维持12 h 光照/12 h 黑暗的昼夜节律。

1.2 主要仪器

EthoVision XT9(Noldus,荷兰);条件恐惧实验系统(MED,美国)。

1.3 实验方法

1.3.1 实验分组

C57BL/6J、BALB/c、ICR 小鼠按品系分为 3 组,每组10 只。 开始实验前将动物放入检测间适应1 h,实验在 9 ∶00 ~ 17 ∶00 之间进行,每轮实验后均需清除仪器内残留气味,使用75%乙醇擦拭检测仪器。

1.3.2 旷场实验

旷场为边长50 cm,高30 cm 正方体开口测试箱,测试箱顶部安装摄像头,监测动物的活动状态并将动物的行为信息采集传输至计算机系统,图像采集分析系统为EthoVision XT 9。 测试箱分为中央区、过渡区、边缘区三个区域,中央区中心点为动物投放点,每只小鼠在测试箱内自由探索,记录小鼠5 min 内的移动距离、速度、中央区移动距离百分比、中央区停留时间、大运动(速度大于6.6 cm/s)移动距离及小运动(速度介于2.2 cm/s ~6.6 cm/s 之间)移动距离。

1.3.3 Barnes 迷宫实验

Barnes 迷宫为直径88 cm 圆盘,为避免灯光反射,设置为哑光材质,圆盘上有等距分布在圆盘边缘的12 个直径5 cm 圆洞,圆盘下固定逃避盒,规格为15 cm×6 cm×6 cm(长×宽×高),起始盒规格为10 cm×10 cm。 实验图像记录分析软件为EthoVision XT 9。 实验时伴有噪音刺激(噪音录音,80 db)和强光刺激(直射灯,250 lux)。 在Barnes 迷宫周围放置几何空间标记物,方便小鼠空间定位,检测间人员位置与物品摆放位置不变。 实验分为适应期、学习期和测试期。 适应期,在迷宫中心放置实验小鼠,扣上起始盒10 s 后,开启噪音,随之撤掉起始盒,人为干预引导小鼠行动路径,进入目标洞后,立即关闭噪音。 小鼠在逃避盒适应3 min 后取出,适应期为1 d;学习期,在迷宫中心放置实验小鼠,扣上起始盒10 s 后开启噪音,随之撤掉起始盒,开始实验。每只实验小鼠一次训练3 min,一天训练3 次,共4 d。 3 min 内小鼠进入目标洞,程序停止,看作训练成功,小鼠从起始盒到进入目标洞时间为潜伏期(latency),如若3 min 内没有进入目标洞,潜伏期为3 min。 无论是否训练成功,均需将实验小鼠放置在逃避盒里,适应环境1 min;测试期,撤除逃避盒,实验小鼠测试1 次,时间为1.5 min,操作方法同学习阶段,共测试1 d,记录目标洞潜伏期和停留时间。

1.3.4 Y 迷宫实验

Y 迷宫规格为30 cm×8 cm×15 cm(长×宽×高)的三个长方体拼接而成,角度互为120°,背景为白色。 图像采集分析系统为EthoVision XT 9。 Y 迷宫基于动物喜爱探索新环境的特性而设计,在迷宫内贴有3 个不同颜色,形状标记物,帮助小鼠进行空间定位,检测间人员位置与物品摆放位置不变。

自发性交替实验实验周期为1 d,将小鼠面壁放入起始区,时间为5 min,记录小鼠探索轨迹。 小鼠在Y 迷宫中,倾向于交替探索三个不同臂(分为A、B、C 三个臂),例如 ABC,ACB,BAC,BCA,CAB,CBA 等作为实际转换次数(alternation),BCB、ACA、BAB 等不计入,探索进臂总次数减两次作为最大转换数。 并计算转换率=[正确交替反应次数/(N-2)]×100%。

新异臂探索实验一周后进行新异臂探索实验。将Y 迷宫三个臂分别命名为起始臂(start)、新异臂(novel)、其他臂(other)。 该实验分为训练期和测试期。 训练期将新异臂用隔板挡住,将小鼠放入起始臂,在起始臂和其他臂中自由活动5 min,训练结束后归笼。 15 min 后进行测试期实验。 测试期将新异臂挡板抽离,将小鼠放置起始臂,在三个臂中自由活动5 min,记录每只小鼠在各个臂停留时间和次数。

1.3.5 条件恐惧实验

实验硬件由测试箱,控制器,电击与声音装置构成,计算机,红外摄像头。 实验周期为4 d,适应期1 d,测试箱内放入实验小鼠,适应10 min,不给予电击和声音刺激,学习期1 d,适应3 min,确定三个品系小鼠之间的基线。 后对小鼠训练5 个循环,每个训练包括声音刺激(70 db,5000 Hz,30 s,条件性刺激)以及最后1 s 电击刺激(0.5 mA,1 s,非条件性刺激),每轮训练间隔30 s ~60 s,训练结束30 s 后取出实验小鼠;场景性条件恐惧实验1 d,不给予电击和声音刺激,将小鼠放入测试箱5 min,结束后让小鼠在箱内停留30 s;线索性条件恐惧实验1 d,改变测试箱气味与环境条件,只给予声音刺激,操作方法同训练期。 统计三个阶段实验小鼠的僵直时间。 僵直是啮齿类动物的一种防御行为,通常呈现出较为刻板的蹲伏及摇摆,除正常呼吸外没有其他肌肉活动,表达动物的恐惧行为[8]。 除实验动物正常呼吸外,所处静止状态的时间,是僵直时间判断的标准,它表明小鼠对条件恐惧刺激的记忆程度[9]。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以平均数±标准误差()形式表示。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多组间比较,当多组间有差异时,两两比较采用Fisher’s LSD post hoc 多重比较方法。P<0.05 认为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C57BL/6J、BALB/c、ICR 小鼠旷场实验数据比较

如图1、2 所示,C57BL/6J 组小鼠移动距离与速度少于ICR 组小鼠和BALB/c 组小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ICR 组和BALB/c组小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如图3 所示,C57BL/6J 组小鼠大运动移动距离少于ICR 组小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57BL/6J 组小鼠大运动移动距离少于BALB/c 组小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ICR 组和BALB/c组小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如图4 所示,C57BL/6J 组小鼠小运动移动距离多于ICR 组小鼠和BALB/c 组小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ICR 组和BALB/c组小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如图5 所示,C57BL/6J组小鼠在中央区移动距离百分比最小、ICR 组小鼠其次,BALB/c 组小鼠最大,三组小鼠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如图6 所示,C57BL/6J 组小鼠在中央区停留时间少于BALB/c 组小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ICR 组小鼠在中央区停留时间少于BALB/c 组小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57BL/6J 和ICR 组小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C57BL/6J、BALB/c、ICR 小鼠 Barnes 迷宫实验数据比较

图 1 C57BL/6J、ICR、BALB/c 小鼠在旷场实验运动距离的表现Note.C57BL/6J group compared with ICR group, ** P <0.01,* P<0.05.C57BL/6J group compared with BALB/c group,## P<0.01, # P<0.05.ICR group compared with BALB/c group,$$ P<0.01, $P<0.05.The same as below.Figure 1 Performance of C57BL/6J, ICR, and BALB/c mice in the open field experiment

图 2 C57BL/6J、ICR、BALB/c 小鼠在旷场实验大运动距离的表现Figure 2 Performance of C57BL/6J, ICR, and BALB/c mice in large range of movement in an open field experiment

图 3 C57BL/6J、ICR、BALB/c 小鼠在旷场实验小运动距离的表现Figure 3 Performance of C57BL/6J, ICR, and BALB/c mice in small distance of movement in an open field experiment

图 4 C57BL/6J、ICR、BALB/c 小鼠在旷场实验运动速度的表现Figure 4 Performance of C57BL/6J, ICR, and BALB/c mice in the field experiment

图 5 C57BL/6J、ICR、BALB/c 小鼠在旷场实验中央区运动距离占总距离的百分比的表现Figure 5 The performance of C57BL/6J, ICR, and BALB/c mice in the percentage of the total distance in the central area of the open field experiment

图 6 C57BL/6J、ICR、BALB/c 小鼠在旷场实验中央区停留时间的表现Figure 6 Residence time of C57BL/6J, ICR, and BALB/c mice in the central area of the empty field experiment

如图7 所示,在学习期,C57BL/6J 组小鼠进洞潜伏期最短,其次是ICR 组小鼠,BALB/c 组小鼠最长,三组小鼠第1 天与第3 天进洞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2 天与第4 天进洞潜伏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图 8 所示,在测试期,C57BL/6J 组小鼠在目标区探索时间多于ICR 组小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57BL/6J 组小鼠在目标区探索时间多于

BALB/c 组小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ICR组小鼠在目标区探索时间多于BALB/c 组小鼠,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C57BL/6J、BALB/c、ICR 小鼠 Y 迷宫实验数据比较

如图9、图10 和图11 所示,三组小鼠在自发转换率,进臂停留时间与次数等实验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图 7 C57BL/6J、ICR、BALB/c 小鼠在 Barnes迷宫实验进洞潜伏期的表现Figure 7 Performance of C57BL/6J, ICR, and BALB/c mice in Barnes maze experiment during burrow incubation period

图 8 C57BL/6J、ICR、BALB/c 小鼠在 Barnes 迷宫实验目标去探索时间的表现Figure 8 Performance of C57BL/6J, ICR, and BALB/c mice during Barnes maze experiment

图 9 C57BL/6J、ICR、BALB/c 小鼠在 Y 迷宫自发性交替实验转换率的表现Figure 9 Spontaneous alternation rates of C57BL/6J,ICR, and BALB/c mice in the Y maze spontaneous alternating experiment

2.4 C57BL/6J、BALB/c、ICR 小鼠条件恐惧实验数据比较

如图12 所示为学习期前的适应期,图中僵直时间,作为三组小鼠的基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如图13、图14 和图15 所示,三组小鼠在条件恐惧实验学习期、场景性条件恐惧和线索性条件恐惧僵直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图 10 C57BL/6J、ICR、BALB/c 小鼠在 Y 迷宫新异臂探索实验进臂停留时间的表现Figure 10 Time in arm visitss of C57BL/6J, ICR,and BALB/c mice in the Y maze experiment

图 11 C57BL/6J、ICR、BALB/c 小鼠在 Y 迷宫新异臂探索实验进臂次数的表现Figure 11 The performance of C57BL/6J, ICR,and BALB/c mice in the experiment of Y maze new different arm exploration

图 12 C57BL/6J、ICR、BALB/c 小鼠在条件恐惧实验学习期的僵直时间基线Figure 12 Rigid time baseline of C57BL/6J, ICR, and BALB/c mice during conditioned fear experimental learning period

图 13 C57BL/6J、ICR、BALB/c 小鼠在条件恐惧学习期的僵直时间表现Figure 13 Frezzing time of C57BL/6J, ICR, and BALB/c mice during conditioned fear learning period

图 14 C57BL/6J、ICR、BALB/c 小鼠在场景性条件恐惧实验的僵直时间表现Figure 14 Frezzing time performance of C57BL/6J, ICR,and BALB/c mice in the contextual fear conditioning experiment

图 15 C57BL/6J、ICR、BALB/c 小鼠在线索性条件恐惧实验的僵直时间表现Figure 15 Frezzing time performance of C57BL/6J, ICR,and BALB/c mice in the cued fear conditioning experiment

3 讨论

旷场实验因其操作相对简单、应激刺激小的特点,用于检测动物自发活动以及焦虑水平,在神经精神疾病和神经精神药理方面应用最多[10]。 本实验结果表明,C57BL/6J 小鼠运动距离、运动速度及运动时间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小鼠,说明其自发活动低于ICR 与BALB/c 小鼠。 基于啮齿类动物的趋触性,将实验区域分为边缘区和中央区,发现C57BL/6J 小鼠中央区运动距离与中央区时间均显著低于ICR 与BALB/c 小鼠,说明在旷场实验中其焦虑水平高于ICR 与BALB/c 小鼠,与李腾飞实验结果一致[11]。 但也与另一些文献[12-13]报道不一致。 可能与行为学测试方法不同等有关。 需要结合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埋珠实验等进行进一步分析。 每一种行为学检测方法都需要实验动物进行运动,旷场实验虽然不能测试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但可以测试小鼠的运动能力是否正常,以免影响后续实验结果。

1979 年美国学者 Carol A Barnes 发明 Barnes 迷宫实验,用于检测海马依赖的空间参考记忆[14]。 与水迷宫实验利用啮齿类动物惧怕水的特性不同,Barnes 迷宫利用啮齿类动物爱探索且避光的特性而设计,对动物应激刺激较小。 实验不需要水源,将动物放在空旷的Barnes 迷宫中央,通过使用躁声与强光作为刺激手段,促使动物寻找目标洞。 学习期结果表示,C57BL/6J 小鼠在进洞潜伏期方面优于ICR 小鼠和BALB/c 小鼠;测试期结果表示,C57BL/6J 小鼠在目标区停留时间方面优于ICR 小鼠和BALB/c 小鼠。 综合结果,C57BL/6J 小鼠展示出的空间参考记忆能力优于ICR 小鼠和BALB/c 小鼠。与刘雪芹等的[15]水迷宫测试结果一致。

Y 迷宫由Dellu 等发明,针对啮齿类动物,Y 迷宫自发性交替实验研究空间工作记忆能力,利用啮齿类动物喜爱探索新环境,动物每次转换探索方向时都要记住前一次探索的方向,而下一次就会探索另一方向[16]。 自发性交替转换率越高,说明动物的工作记忆能力越强。 Y 迷宫新异臂探索实验研究空间识别记忆能力,同样利用啮齿类动物喜爱探索新环境,倾向于探索新异臂的偏好。 对新异臂探索时间越长,次数越多,说明动物的空间识别记忆能力越强。 实验中三组小鼠在自发性交替实验的转换率,没有显著性差异,提示三组小鼠在空间工作记忆没有显著性差异;新异臂探索实验中,进入各臂的次数与时间上均没有显著差异,表明在空间识别记忆能力上三组小鼠没有显著性差异。

条件性恐惧实验三组小鼠僵直时间的基线没有显著差异;三组小鼠在学习阶段、场景性条件恐惧测试和线索性恐惧测试中,僵直时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三个测试阶段没有显著差异,提示三组小鼠在条件性恐惧记忆的生成没有显著差异性。

本研究比较了三个品系小鼠焦虑水平、空间参考记忆能力、空间工作记忆能力以及条件性恐惧记忆能力。 丰富了实验小鼠的生物学特性数据,对动物实验中小鼠品系选择提供参考依据;尤其为神经精神疾病动物模型的品系选择提供数据支撑。

猜你喜欢

中央区迷宫恐惧
被贫穷生活支配的恐惧
单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个数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相关性*
单侧cN0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住校记:她在梦里表达恐惧
甲状腺单侧乳头状癌超声特征联合BRAF V600E基因与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恐惧
大迷宫
迷宫
捕网迷宫
创造独一无二的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