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全自动智能采血管理系统使用与效果分析
2020-09-08刘月薇
刘月薇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广东 惠州 516002)
目前门诊科室中最为常见的问题就是患者采血等待时间过长,且采血前大部分患者需要保持空腹状态,等待时间长必然致使患者不满情绪变高,加之门诊科室采血患者数量较大,医护人员工作任务繁重,极易出现误采、漏采的可能,影响患者后续治疗,是当前医院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1]。本次实验研究针对门诊应用全自动智能采血管理系统的使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详细报道内容见下文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门诊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期间收治的采血患者共计180例,按照双盲分组法分成研究组(n=90)和对比组(n=90),研究组中,男性患者51 例,女性患者39 例,最小年龄18 岁,最大年龄65 岁,年龄中位数(42.52±10.85)岁,对比组中,男性患者49 例,女性患者41 例,最小年龄19 岁,最大年龄66岁,年龄中位数(41.79±11.2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可行进一步分析对比。
1.2 方法
对比组患者,常规采血流程:即采血者从护士处领取采血号码,领取打印条码,待叫号后,护士给予条码粘帖,然后进行采血。采血后由运送员定时送采血管至检验室。采血后按项目报告时间患者自行到窗口或自助机领取检验结果。研究组患者实施全自动智能采血管理系统。患者到抽血处可在自助取号机自行输入门诊卡号信息或扫描交钱二维码自行取号。待叫号后,护士扫描患者取号信息,自动帖标机给予根据所有检验项目给予自动打印并进行试管选择并粘贴好后放出。随后护士拿取仪器帖好后的采血管对患者进行采血工作,采血结束后,放入自动传输带传送至检验科检验。患者可选择等候自取报告单,也可通过手机程序自行查询电子版采血结果。
1.3 观察指标
详细观察并记录门诊采血工作中因全程从打印条码,粘帖采血管和运送试管均采用全自动化设备和系统,减少人工操作,所以出现漏采,误采,采血差错,和标本遗失例数并计算相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研究讨论的180 例采血患者所产生的所有指标数据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处理,其中,计数资料如患者的漏采率、误采率、采血差错率和标本量不足率均用% 表示,用卡方检验,P<0.05 表示为实验研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漏采率为1.11%、误采率为1.11%、采血差错率为2.22%、标本量不足率为2.22%,对比组患者的漏采率为7.78%、误采率为8.89%、采血差错率为11.11%、标本量不足率为10.00%,研究组各项质量指标均明显低于对比组,组间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组别下患者各项质量指标对比[n(%)]
3. 讨论
以往医院门诊部门的常规采血流程需患者在采血结束2 小时后自行到窗口领取采血检验单,患者在空腹状态下采血且等待时间过长,自身负面情绪较多,尤其是在患者数量较多且秩序不佳时,极易产生矛盾和纠纷,对医院社会形象带来不利影响[2]。而全自动智能采血管理系统可通过自助报到、机器叫号、自动备管和高速标本传送等方式,将患者信息、采血检验信息与医院和实验室信息系统相连,极大的改善了人工操作带来的诸多弊端,有效提高准确率,同时有利于医院推广信息化建设,既节省了患者时间,又能够有效提高医护人员和门诊工作效率,一举两得[3-4]。
实验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漏采率、误采率、采血差错率和标本量不足率均明显低于对比组,组间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相比于常规采血流程来说,门诊实施全自动智能采血管理系统下可明显减少漏采、误采、采血差错和标本量不足的发生,提高采血准确率,与周书剑的《全自动智能采血管理系统在门诊采血室中的临床应用评价》研究结果基本一致[5],具有研究价值。
综上所述,门诊应用全自动智能采血管理系统的质量更优,使用更便捷,效果更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