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护理管理对门诊输液室预防医院感染效果分析
2020-09-08邢亚军
邢亚军
(张掖市甘州区人民医院门诊观察室 甘肃 张掖 734000)
输液室是门诊病人接受治疗的重要窗口,也是各医院的重要部门,主要负责为病患静脉输液,也是医院与患者日常交流的窗口[1]。门诊输液室中患者人数多、病种杂、人口流动大、输液量大、药物种类繁多,不仅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大,而且也是感染、差错、投诉的高发部门[2]。本次选取我门诊输液室的两个时间段,比对常规护理管理和分层护理管理的效果,现汇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与方法
纳入本科室(2018 年2 月—2019 年4 月)的全体护理管理人员(n=14)为对象,其中:男5 名、女9 名;年龄范围21 ~47(平均:32.46±5.17)岁;工作年限2 ~27(平均:15.36±3.47)年。2 阶段除管理方式不同之外其他均一致(P>0.05)。
1.2 方法
对照组- 常规护理管理。
观察组- 分层护理管理:(1)分层护理管理小组的建立:挑选具有丰富经验的护士长担任组长,依据科室的具体情况制定分层管理计划和对应的执行方案,并落实评价标准和评审条例,同时制定相应的奖罚制。(2)分层配置:根据护理人员的情况(年龄、工临、学历、职称),分为4 层。①第一层人员标准:年龄≥30 岁以上、工龄≥10 年、职称在中级以上的护理人员;②第二层人员标准:年龄在25~29岁之间、工龄在5~9年之间,理论和实践较强者;③第三层人员标准:年龄<25 岁,工龄<5 年,具有一定工作经验者;④第四层人员标准:从第2、3 层中随机抽取1 名组成,以不记名投票于第一层中选出1 名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带教经验者为组长,其余为带教小组。(3)分层培训:由护理组长和带教小组就感染预防知识、静脉输液操作、护患沟通技巧、消毒流程、抗菌药物使用等内容对所有护理人员开展培训,并定期开展考核。(4)输液患者的分层护理:以层级小组为单位进行排班,组长护理输液患者,据患者的病情、症状针对性分配给相应能力的护理成员,组长进行总体规划。输液期间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及时应对感染突发事件,并如实记录。(5)分层预防、管理门诊输液室感染:①合理布局:科学分配输液室、观察间、配药间的布局,将输液区分为卧床区、化疗区和普通区,并将患者的病症进行分区输液。②改善输液设施:将输液室划分为:消毒和配液层,输液、急救、治疗及护理层;器械操作污染层;净化、消毒层。各层间相互隔离,防止交叉污染。③分层规范操作流程:设立消毒站,要求所有人员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 进行消毒,并由组长进行监督;规范抗菌药的使用,通过考核保证医护人员对抗菌药药性和配伍情况的掌握,熟悉新药特征、规范使用。合理处理废弃物,设置分类收桶,及时转移医疗废弃物,定期对输液室进行清扫和消毒。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的感染、差错和投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4.0 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不良事故以“%” 表示、并进行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感染17 例(8.50%)、差错事故9 例(4.50%)、患者投诉11例(5.50%)均高于观察组的5例(2.50%)、2例(1.00%)、1 例(0.50%),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良事件比对[n(%)]
3. 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保健意识逐渐提高,对门诊输液的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门诊输液室的复杂性也导致了了交叉感染的频发,如何控制门诊输液室的感染事故,保证输液治疗的效果,已是现代医学护理管理领域的一大热门热问题[3]。
造成感染的因素有以下几点[4]:①输液室的不合理,输液室的面积一般较小,患者加上家属的数量较多,空气流通性差,季节性疾病风险增高。②消毒不彻底:门诊输液室地处底层,光线和通风较差,阴暗、潮湿的环境增加了病原菌生长,清洁、消毒不测底均会导致公共接触部位的病菌残留,导致交叉感染。③穿刺操作不规范:医务人员若未严格遵守“一患者一止血带、备皮刀” 的原则,有创的静脉穿刺就会导致病原菌侵入,此外还有废物处理不当、物品管理不严格等因素。就此分析造成感染的因素后,制定相应的分层护理管理制度,层层分级,系统分配输液室中人员的分工,秉承认真、细心的工作态度,保障输液室内的环境,提升服务质量,最大程度上降低感染和事故的发生率[5]。从文中的数据可知,观察组感染发生5 例、事故差错2 例、投诉1 例分别低于对照组的17、9、11 例(P<0.05)。
由上,分层护理管理模式对门诊输液室医院的感染预防效果显著,建议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