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对围产期结局的影响分析
2020-09-08蔡孟姿林树弟吴琰华
蔡孟姿 林树弟 吴琰华
(揭阳市妇幼保健院 广东 揭阳 522031)
妊娠期高血压为妊娠期常见并发症之一,妊娠期高血压的常见类型主要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与子痫,均极大威胁到母婴生命健康安全。此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主要与凝血与抗凝、纤溶机制发生改变有关,使得患者多数处于高凝状态,表现为高血压、水肿、蛋白尿等症状。有研究认为,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体内血液容易处于高凝状态,从而引发相关并发症[1]。为此,本次就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对围产期结局的影响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 年1 月—2019 年12 月200 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 其中, 根据是否发生并发症分为观察组A(单纯患有妊娠期高血压)150 例;观察组B(患有妊娠期高血压并发子痫)50 例。另选同期入院的正常产妇200 例作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A 年龄20 ~36 岁,平均为(27.5±3.4)岁;孕周32 ~41 周,平均(38.2±1.5)周;孕产次1 ~4次,平均(2.5±0.3)次。观察组B 年龄22 ~37 岁,平均为(27.9±3.2)岁;孕周31 ~42 周,平均(38.5±1.3)周;孕产次1 ~5 次,平均(2.5±0.4)次。对照组年龄21 ~38 岁,平均为(27.8±3.3)岁;孕周32 ~42 周,平均(38.6±1.5)周;孕产次1 ~5 次,平均(2.2±0.2)次。
对比一般资料,发现在年龄、孕周、孕产次方面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通用标准,依据《妇产科学》第6版诊断标准,妊娠期高血压:血压≥140/90mmHg, 妊娠期首次出现,于产后12 周恢复正常。妊娠期高血压并发子痫:妊娠20 周前无尿蛋白的产妇,新出现尿蛋白≥300mg/24h;妊娠20 周前有高血压和蛋白尿的产妇,突然出现尿蛋白增加、血压升高[2]。排除孕前有凝血功能异常、血液系统疾病、高血压、心肺功能异常、糖尿病和严重贫血等疾病者。
1.3 方法
各组人员均在早上采集空腹静脉血5ml,放入0.2m 枸缘酸钠的无菌抗凝管中,以3000r/min 的方式离心10min,取分离血浆成分备用。应用日本Syamex 生产的CA7000 型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血浆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试剂盒由上海拜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提供。
1.4 观察指标
凝血功能指标包括TT、PT、APTT、FIB、INR。围产期结局指标包括剖宫产率、围生儿死亡率、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体重、1minApgar 评分等。
1.5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1.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通过(±s)表示,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用率表示。若P<0.05 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三组凝血功能指标情况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A 与观察组B 在PT、APTT、TT 方面均明显降低,但FIB与INR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观察组A 与观察组B,上述凝血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三组凝血功能指标(±s,分)
表1 对比三组凝血功能指标(±s,分)
注:观察组A、观察组B 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P <0.05;观察组A 与观察组B 各项指标比较,P >0.05。
组别 n PT APTT TT FIB INR观察组A 150 7.8±1.0 21.7±1.2 12.1±0.3 4.8±0.3 1.5±0.3观察组B 50 5.3±0.6 16.2±1.1 10.1±0.3 5.9±0.3 2.3±0.3对照组 200 11.9±1.2 35.3±0.6 15.3±0.4 3.1±0.2 0.8±0.2
2.2 对比三组围产期结局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A 与观察组B 剖宫产率、围生儿死亡率、新生儿窒息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指标观察组B 高于观察组A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新生儿体重与1minApgar,对照组均高于观察组A 与观察组B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指标观察组B 低于观察组A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凝指标检测结果异常项数的增加,新生儿体重、1 minApgar 评分呈递减趋势,新生儿窒息率、围生儿死亡率和剖宫产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三组围产期结局
3. 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使孕妇血液呈高凝状态,引发脏器损害,进而导致胎儿感染、早产、围产儿死亡、新生儿窒息,极大威胁到母婴安全[3]。PT 是评价外源性凝血系统是否正常的指标,APTT主要评价内源性凝血系统是否正常。FIB 主要与凝血酶活性存在密切关联,若FIB 增高,提示可能有血栓形成的倾向[4]。TT 则主要反映出受检血浆中是否存在足够数量的正常FIB 以满足机体的正常生理凝血需要。本次研究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观察组A 与观察组B 在PT、APTT、TT 方面均明显降低。这提示妊娠高血压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随着病情的加重,凝血功能障碍也越严重,FIB 水平越高说明机体高凝状态越明显,发生血栓的几率越大[5]。此外,由于妊娠高血压患者处于高凝状态,自身与胎儿的风险均加剧。本次研究显示,随着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凝指标检测结果异常项数的增加,新生儿体重、1min Apgar评分呈递减趋势,新生儿窒息率、围生儿死亡率和剖宫产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妊娠高血压患者存在高凝状态以及血栓前状态,且病情越严重,高凝状态也越严重,对母婴生命健康安全的危害也越大。因此,应加强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凝血功能的密切监测,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确保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