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读图时代”图片新闻的编辑技巧
2020-09-06赵善真
摘 要:当前,社会已逐步从“读文时代”进入到“读图时代”。新闻图片凭借其直观的信息传递、强烈的视觉冲击以及逼真的情景再现优势,在新闻报道中占据重要位置。同时,新闻图片也成为以报纸为主的传统媒体,在激烈的传媒竞争中得以生存的秘密武器。为此,全面探究“读图时代”图片新闻的编辑技巧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图片新闻;编辑技巧 中图分类号:G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34(2020)06-079-03 DOI:10.19483/j.cnki.11-4653/n.2020.06.018
本文著录格式:赵善真.简析“读图时代”图片新闻的编辑技巧[J].中国传媒科技,2020(6):79-81.
现阶段,图片已经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无论是广告牌匾,还是报纸杂志,生动形象的图片随处可见,而这也表明“读图时代”已到来。《传播学概论》对“读图时代”的概念界定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与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枯燥文字的厌倦程度不断加大,需要更加直观、形象、趣味化的图片,吸引眼球,激发大众的求知欲望。
1.读图时代的基本概念
美国心理学家佩维澳于1975年正式提出双重编码理论。双重编码理论强调在信息的存储、加工与提取方面,语言与非语言的信息加工同等重要。佩维奥认为基于双重编码理论的长时记忆可划分为表象系统和语义系统两部分。从某种角度来说,表象系统和语义系统的目的是相同的,但表现形式是不同的。表象系统以表象代码作为载体进行信息存储,而语义系统则以语义代码作为载体实行信息存储。此外,佩维奥还认为图像语言比文字语言更加直观化,更具表现力,更能吸引人的注意。从生理学角度来说,大脑对于图像语言的记忆速度和记忆效果明显优于文字语言。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往往更加期望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资讯信息,延长信息记忆时间。由此,图像信息受到社会公众的高度青睐,这也预示着“读图时代”的来临。“读图时代”对于新闻报纸来说,就是从文字报道形式向图片报道形式过度转型,利用图片吸引读者的眼球,形成大热卖点。读图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图片报道需求量的扩张,以大图片作为主体版面的格局逐步成为主流趋势。
“读图时代”的特征在报纸编辑中的表现形式集中体现在如下几方面:其一,在“读图时代”,图片成为报纸版面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的“文字+图片”的版面格式相比,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的版面更能够吸引公众的注意力,更能够获得公众的认可;其二,图片可以起到美化报纸版面的作用,避免读者因版面格式不合理、视觉效果不理想而产生审美疲劳;其三,图片在报纸编辑中的应用,可以吸引公众的眼球,提升报纸在传媒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2.图片新闻的优势特征
图片新闻是对第一新闻现场进行纪实摄影与内容编撰。语言文字往往能够更加主观的描述采访对象与具体事件的基本特征,而新闻图片则更加直接、真实的呈现对象的基本特征。新闻图片作为一种信息表达载体,既能够美化报纸版面,又能够调动读者的情绪,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2.1形象生动,具有极强的现场感
图片新闻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加强感知度和认知度,具有直观化、形象化、生动化的特征。图片使得抽象化的文字更加具象化,枯燥化的文字更加趣味化,这种表达方式的灵动性与视觉感官的冲击性,有效弥补了语言文字的不足,赋予新闻鲜活的生命力。通常来说,多数读者在阅读图片新闻时,往往都会先欣赏图片,再提取图片中的文字信息,最后再将目光转移到图片上。由此可见,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新闻图片,往往更能吸引读者的眼球。
文字新闻极易受到编辑记者的主观意识的影响,而图片则是原原本本的还原事件真相。图片是对某一特定环境下,某一特殊时间段中,某一群社會个体之间发生事情的还原,这种信息传播方式,不仅能够刺激受众探究事情真相的心理,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传播效果。
2.2辐射面宽泛,具有极强的直观性
图片新闻可以更加快速、更加精确,且更加高效的传播新闻信息,满足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环境下社会个体的信息交互与资源共享。与语言文字相比,图片新闻不仅突破了空间认知与时间错位的限制,也打破了社会个体受教育程度的限制,能够充分满足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文化水平、不同认知能力的读者群体的新闻信息需求。时下的流行热词—“有图有真相”,正是简明扼要地阐述了图片新闻的传媒服务价值。图片能够提高受众对新闻事件的信任度,在潜移默化间建立一种良好的沟通交流关系。
3.图片新闻的六大核心要素
3.1真实性
真实性是新闻的基本准则。无论是文字新闻,还是图片新闻,都必须遵循真实性原则。对图片新闻来说,其真实性集中体现在新闻记者拍摄的场景、时间、地点与人物等方面。基于新闻的特殊性质,使得新闻图片与艺术照片存在本质性差异。新闻图片是不可以经过任何图片编辑软件实施处理的,而艺术照片往往为了追求视觉艺术效果,会经过一系列的后期改造处理。
3.2丰富的信息量
图片信息是指图片画面上的主体、背景和空间结构所传达出来的信息。这种信息更有助于读者理解图片的内涵与意义。摄影作为一种减法艺术,应在消除冗余信息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将新闻要素体现在画面上。图片与视频最显著的差异就是,视频是连续性的记录,而图片是定格瞬间。从某种角度来说,图片新闻往往更加适合报道突发性时间。如果能够利用镜头捕捉最具意义的瞬间,会使整篇报道更具说服力。
3.3鲜明的价值形象
与文字新闻相比,图片新闻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突出且鲜明的价值形象。图片只有搭配合适的视觉要素,才能充分展现图片的内涵,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例如,著名的新闻图片《大眼睛》,一经发布,再次将贫困地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拉入大众视线;再如,震惊世界的新闻图片《死在沙滩上的小男孩》,让身处和平时代的人们再一次深刻感受到战争的殘酷和中东地区百姓的疾苦。同时,很多新闻编辑工作者,为弱化图片的残酷感,给予大众一定的心灵慰藉,将图片转化为漫画形式,在小男孩背部描绘了一双天使的翅膀。这种图片新闻的处理方式,不仅未违背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反而更能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3.4充沛饱满的情感
图片新闻的服务对象是各基层的社会公众,为此,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浓厚的人情味。如果图片新闻能够激发受众的情感共鸣,那么也必定能够引发受众产生无限遐想。例如,汶川地震时流出的新闻图片—《敬礼的小男孩》。从废墟中被营救出来的3岁儿童郎铮在担架上向解放军叔叔敬礼表示感谢。这张照片既从侧面反映出地震给汶川人民造成的伤害,也映射出感恩的人性之美以及援助者的人道主义精神。
3.5公正客观的个人观点
借助新闻图片传递信息,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是至关重要的。但需要格外强调的是,新闻报道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转变公众的价值观念,影响公众的行为方式,为此,新闻图片既要注重真实客观性,又需兼顾深刻的文化思想内涵。
3.6优质的标题,简洁的说明和高超的拍摄技法
标题是新闻的归纳与总结。在阅读新闻时,读者往往会最先浏览标题。而标题的优劣性,直接决定了读者是否有继续阅读的兴趣。编写标题的基本原则是,对新闻事件进行信息提炼、内容总结与思想启发。在此基础上,注重语言的简洁性、语义的生动性与措辞的新颖性。此外,优质的新闻图片也要讲求光影结合。换言之,摄影记者既要掌握娴熟的摄影技巧,又需具备新闻的敏锐视角。
4.新闻图片的传播原则
4.1新闻图片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与情感渲染力
图片新闻能够加深读者对新闻事件的印象,不会让读者因主观臆想而扭曲新闻事实真相。新闻图片的感染力,也进一步扩大了新闻的传播范围。通常来说,摄影记者需要捕捉到新闻事件中最具代表性的瞬间,以此增强受众的视觉冲击力,能够让受众更加快速、精准的提炼新闻要点。
4.2新闻性高于艺术性
图片新闻要先注重新闻性,之后才是艺术性。如果新闻图片空有华丽的外表,而缺少新闻信息量,会导致整条新闻失去价值。为此,图片新闻应在强调新闻性的基础上,再去追求艺术感。
4.3包含大量的信息
图片是某一特定瞬间的凝固表达载体,无法让受众更加直观地了解新闻事件。而这也是图片与音频、视频等流动性传播介质最显著的差异。对此,摄影记者需依靠敏锐的新闻洞察力与娴熟的拍摄技巧,获取最有意义、最具说服力的新闻图片。
4.4公正客观,传递正能量
能够对人们产生强烈视觉冲击的新闻图片并不一定都是充满正能量的,有很大一部分突发性的安全事故、大规模的集体抗议活动以及群体性的违法乱纪活动等,会给受众带来一定程度的不良刺激,甚至是造成负面影响,危害社会关系稳定。为此,摄影记者在拍摄新闻图片时,要注重新闻视角的独特性,以及表达方式的创新性,增强图片新闻的感染力。另外,在新闻图片创作过程中,摄影记者应抱着平和的心态,站在客观的角度去还原新闻事件,且注重新闻当事人的隐私,以及公众的接受程度,让新闻报道在充分发挥传播新闻信息作用的基础上,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5.图片新闻的编辑技巧
5.1围绕主题,优化素材组合
在图片新闻中,图片不仅仅作为新闻内容的说明工具,更是体现新闻价值的表达载体,由此,充分满足读图时代受众群体的视觉信息接收需求。
作为新时代编辑工作者,要能够从多个社会角度和多个思想维度对图片新闻内容予以分析。在此基础上,筛选图片样本,确保所选择的图片契合新闻主题。另外,结合新闻主题与排版要求,对新闻图片实行排列组合。一方面,促进图片与新闻内容的紧密联系,另一方面,增强新闻的真实性与客观性。
以2017年获得第28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的作品《人退鹿进八千亩》为例。1991年经湖北省政府批准,石首在长江与长江天鹅洲故道的夹角处建立麋鹿自然保护区。为纪念和表彰石首人民为“长江大保护”行动所作出的让步和贡献,特拍摄此条短篇,并登上各大报纸版面头条。经过长期拍摄,形成了一组包含人、景与鹿的新闻画面,既有成群麋鹿在泥泞的滩涂上悠然自得的画面,也有保护区工作人员设置防护网的画面,充分体现出石首人民的高觉悟,以及国家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决心。在确定主图的基础上,配合辅图,增强视觉体验效果。如数千人集体迁居的画面;滩涂上雄性麋鹿凝视镜头的画面等。由此,呈现出一幅在广袤无垠的绿地原野上,人与麋鹿和谐共生的画卷。
5.2图片编辑,调整细节
在利用图片烘托新闻主题,渲染新闻内容的基础上,还要注重细节的调整。图片新闻作为一种极具代表性的新闻形式,既需充分体现新闻特质,又要兼顾新闻的视觉艺术效果。而图片作为某一特定环境下,某一特殊时间段,某一群社会个体的交往过程的凝固表达载体,无法保证受众更加直观地了解整个新闻事件流程。为此,摄影记者应凭借自身敏锐的新闻洞察力和娴熟的拍摄技巧,抓拍满足受众需求的细节。同时,在图片编辑过程中,对这些有意义的细节实施放大化处理,以激发读者的感性思维与情感共鸣,加深读者对新闻事件的理解。
以2017年湖北新闻奖一等奖的图片新闻作品《钢铁巨人“瘦身”》为例。武钢诞生于1958年,承载着新中国的钢铁强国梦想,被誉为“共和国钢铁长子”。该作品为我们呈现了冷轧厂现代化生产车间、炼铁厂高炉中控室、热轧总厂轧板转入条材精装车间以及冷轧板钢卷吊装现场等画面,向公众展现出国家贯彻落实钢铁强国理念的决心,以及一线工作者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同时,也呈现出工业变革的生动印迹。由此,达到传递图片信息的目的。
5.3注重图片的视觉冲击
在读图时代,新闻图片能否给受众带來强烈的视觉冲击,成为衡量图片新闻质量高低的关键指标。在图片新闻编辑过程中,同样要注重图片带给受众的生理冲击与心理感触。采用这样的新闻图片,能够吸引受众的眼球,激发受众浏览新闻内容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弥补语言文字新闻形式的不足。
以2018年江苏优秀新闻摄影奖获奖作品《为去世的两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举行熄灯仪式》为例,作品从侧面拍摄角度向受众展示一名亲属在幸存者画像前手握鲜花痛哭的画面,除画像墙面有灯光以外,周围一片漆黑。不仅间接映射出南京大屠杀这一黑暗时期中华儿女遭受的苦难,也更加契合熄灯仪式的肃穆感,以及仪式参与者的心境。需要格外强调的是,尽管新闻图片编辑要为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但也需避免受众因主观臆想而扭曲新闻事实真相。为此,摄影记者在选取图片时,应当明确新闻图片的真实性,秉持客观的态度,正确引导舆论。
5.4保证图片时效性
在读图时代,新闻图片还要注重时效性,确保受众能够在浏览新闻时快速且精确的提取信息,满足受众的信息接收需求。以2018年中新网发布的图片新闻作品《你把我抱紧,我为你扶伞》为例。该作品抓拍于江西吉安泰和县突发洪灾后消防员营救一个7个月大宝宝的一瞬间,图片中消防员双手紧抱孩子,而孩子双手“抓紧”雨伞,呈现出为消防战士“撑伞”的画面,令千万心系灾区的民众潸然泪下。作为新闻图片编辑,在突发性新闻事件发生后,既要从正面视角对真实事件信息予以传递,又需冷静客观的描述新闻事件历程,向公众传递正能量。
5.5体现图片艺术审美
图片新闻在保证新闻性的同时,还需注重艺术效果。而新闻编辑的艺术审美,也直接决定了整个图片新闻的水平。在图片新闻编辑过程中,要注重画面的协调性,色彩的均衡性以及语言的简洁性。还可以采用散文、现代诗等特殊的文体格式加以介绍,由此,结合新闻图片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采用专业摄影技巧与图片处理技术,能够进一步加强图片新闻的艺术效果,扩大图片新闻的传播范围。
以澎湃新闻在2017年推送的《360°全景|只有40光年!看这颗“近”在眼前的类地行星》新闻图片为例。编辑通过全景图片,凸显新闻事件的稀缺性与新闻内容的可观赏性。同时,在全景图片加工处理中,合理应用图片剪接技术,为受众呈现出动静结合的图景,以此渲染主题,加深受众对图片新闻的印象。
结语
综上所述,在读图时代,摄影记者与新闻编辑需要相互协调配合,从凸显主体,放大细节两方面完成图片筛选与组合,注重图片新闻的新闻性和艺术性,从而迎合受众的信息需求与审美需求。
[1]崔鸿.读图时代图片新闻的编辑技巧[J].科技传播,2019,11(14):50-51.
[2]张小石.“读图时代”图片新闻的编辑技巧[J].传媒论坛,2018,1(13):110,112.
[3]张怀芳.基于“读图时代”的图片新闻编辑技巧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9(11):175,177.
[4]张玉荣.网络新闻图片在读图时代下的传播效果[J].视界观,2018(7X):147-148.
[5]陈英.读图时代:图片新闻的摄制艺术与正向传播效果[J].西部广播电视,2019(11):16-17.
作者简介:赵善真(1973-),女,安徽泾县,记者(图片编辑),研究方向:新闻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