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新闻表达,开启新颖智慧

2020-09-06顾名贵郝冠南刘星宏

中国传媒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人民日报社编辑部人工智能

顾名贵 郝冠南 刘星宏

摘  要:内容和技术组成的双核持续驱动着媒体融合转型。人民日报社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将以人工智能(AI)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和广泛运用作为融合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全力打造AI智能编辑部赋能今年两会报道,实现对报、刊、网、端、微、屏等人民日报全媒体传播矩阵的全面助力,推进报社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人民日报社;全国两会;两会报道;两会 AI 智能编辑部;全媒体;新媒体生产

中图分类号:G219.2                                                              文献标识码:A

本文著录格式:顾名贵,郝冠南,刘星宏.创新新闻表达,开启新颖智慧——AI智能编辑部赋能人民日报社两会全媒体报道[J].中国传媒科技,2020(6):7-10.

在以人工智能、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推动下,新闻媒体逐步向移动化、视频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媒体转型兼具数媒、融媒、智媒三大特性。人工智能赋能下的全媒体生产,使编辑部呈现智能化特点,这种以智能技术为基础、以人机协作为特征的模式将是未来智慧媒体发展的主流方式,大量新颖的、典型的新闻报道场景会出现,极大提高新闻生产效率和传播效果。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的两会推迟召开,特别的两会报道有特别的主角,超高清视频网络直播、短视频、VR全景展示等成为今年两会报道的亮点。各大主流媒体深入挖掘新创意新形式,从内容制作、表达形式、传播方式等方面推陈出新,积极融入AI、8K/4K、5G、AR/VR等创新元素,实现新技术新模式的落地运用,创新新闻报道的表达方式,提高新闻制作的工作效率。

1. AI赋能媒体融合激发“头雁效应”

媒体融合不仅是一场由技术创新引领的媒体变革,更是一场由党中央战略部署和全局谋划的创新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持续推动媒体融合发展。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集体学习,习总书记提出:“要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1]

技术创新赋能媒体变革,人工智能助力提质增效,万物皆媒促进传播发声。人工智能随技术创新兴起流行,已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的核心驱动力,当人工智能深度融入媒体变革中,将显著地改变新闻行业的生态发展,重塑媒体运作全流程,持续激发“头雁效应”。

2.人民日报社发布两会AI智能编辑部

技术是媒体融合发展的发动机和加速器。主流媒体想在融合发展大潮中站稳脚跟,甚至独树一帜,就必须时刻保持对新技术的敏感,着力于对新技术的快速应用。

人民日报作为党中央机关报,言党所言、为党发声,是我们党最重要的新闻舆论阵地,是全国新闻舆论战线的排头兵、领头雁和“定盘星”。十八大以来,人民日报社积极响应习总书记号召,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开拓进取,守正创新,对内深挖需求,对外开放合作,“两手抓,两促进”,积极推进业内顶尖AI能力的落地使用,致力于实现对全媒体生产的多角度、全方位赋能。

今年全国两会开幕前夕,人民日报社发布了两会AI智能编辑部。报社编委会非常重视新技术运用,许正中副总编辑出席运用展示交流会,要求各部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1]的指示;落实好李宝善社长“加强与各类科技公司、研发机构和商业平台的多维度、多层次合作”[2]的指示精神;号召各部门积极尝试新技术、新应用,多出作品,出好作品,让AI智能编辑部发挥最大效能。

在报社成立传播内容认知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智慧媒体研究院的布局下,此次两会AI智能编辑部的发布,是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全媒体采编生产的一次重要实践,充分说明报社将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和广泛运用作为融合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推进报社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3.智能编辑部成果展示及功能介绍

两会AI智能编辑部针对报社新媒体视频业务面临的痛点难点,为编辑们展示了AI赋能全媒体新闻生产的应用场景,提供了新颖的新媒体生产力工具,多维呈现了其对报、刊、网、端、微、屏等人民日报全媒体矩阵新闻报道能力的显著提升。

两会期间,来自报社总编室、研究部、新媒体中心、數字传播公司、人民网、人民视频、媒体技术公司、环球时报、环球网、健康时报、广告传媒公司等13个部门近200位编辑、记者踊跃参加AI智能编辑部线上或线下培训,并迅速运用到工作中,制作出一批高质量的新闻作品,总体反响较好。编辑记者反馈“系统很好用、很及时,直播云剪辑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数据新闻极大的增强了新闻的可视性,用户读起来更生动、更有趣”“深耕采编业务的实际应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针对性、时效性”。

报社新媒体中心通过AI编辑部制作发布了包括“珠峰登顶成功”在内的几十个新媒体作品,累计播放量超1500万,其中短视频作品“原声!习近平两会上的暖心话”和“王毅的这些话,很刚!”的播放量分别超220万和320万。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公司制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脱贫攻坚工作进展”和“集中精力抓好‘六稳数据可视化报告”等多条数据可视化新闻,分别在5月24日和27日《人民日报》2版以二维码的形式刊出,并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

AI智能编辑部给报社两会全媒体报道实践带来5个方面的AI能力,分别是“看、听、悟、审、查”。看的能力是指从文字、图片、视频、版面等新闻素材中提取细节信息和个性化特征。听的能力是指从语音素材中提取有用信息,并加以综合处理,如语音识别,语音合成,多语言互译等。悟的能力是指对新闻素材的语义理解和总结归纳。审的能力是指审核新闻素材中敏感人物、文字、语音、物体等,避免出现差错。查的能力是指在智能媒资库中进行智能化检索、打标签和新闻场景推荐等。AI能力赋能新闻媒体行业,将助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更深更好的融合、为全媒体的蓬勃发展带来巨大潜力,也为构建智慧媒体注入创新活力。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AI智能编辑部及其能力进行介绍。

3.1更好的理解全媒体新闻素材

全媒体新闻素材形式多种多样,包含版面、文字、图片、音频、长短视频、VR、直播等,每天报社都有海量的新闻素材生成并存储,仅靠人工很难快速归纳总结出有用信息。我们可以借AI进行大量的训练和学习,对新闻素材进行智能化分析,将地点、人物、场景、人脸、语音、字幕、摘要等一系列元数据进行标签内容提取,存储在智能媒资库便于后期挖掘数据价值。

例如,编辑需要分析习总书记阅兵式上的一段讲话视频,AI编辑部会自动对这段视频进行新闻标签元素的提取,再以人工修正的方式提高准确度,最终形成全媒体历史资料库供后续使用。

再如,编辑处理一段全媒体视频资料并剪辑时,以前需要来回跳转定位,且容易遗漏,在AI智能编辑部的助力下,编辑可自动获取人脸识别的结果及出现的频次,以时间轴形式列出,方便根据需要进行调用或者合并,省时又准确。

3.2更全的找到全媒体素材

全媒体时代,互动化、个性化、智能化的场景将越来越丰富,如果光靠人工检索查找,既无效率也不现实。有了AI智能编辑部的助力,编辑记者可实现场景搜索、以图搜图/视频、多语言搜、语义搜索等功能,能够快速定位、多方位展示所需的新闻素材,为编写稿件时提供精准的、丰富的内容推荐。

例如,记者要采写习总书记嘉奖民航英雄机长相关新闻报道,以前需要费时费力地在各个平台渠道搜索相关素材,在AI智能编辑部的帮助下,只要输入“习近平、民航、合影”这几个字,AI就能够会意、快速把相关事件的历史版面、稿件、图片、视频列出来,既准确全面也便捷。

3.3更快的制作发布视频作品

短视频时代,更快更好的制作发布视频作品是实用迫切的需求,AI智能编辑部提供了多种实用的辅助生产工具,包括人脸识别、自动剪辑、自动摘要、智能去抖、加字幕等,都是实用广泛、方便快捷、操作简单的辅助工具。

例如,编辑在AI智能编辑部中接入两会开幕直播画面,按照关键帧、人脸、场景、声音等维度实时提取重点内容,分析处理简洁明了,再添加字幕、配音、转场、音乐等等,直播还没结束,精彩片段或重点新闻已经剪辑加工完成了,可供一键快速发布,抢占新闻头条,大大提高视频剪辑效率。

3.4更多的新媒体产品制作工具

AI智能编辑部提供了许多新媒体产品的制作工具,诸如数据新闻、直播拆条、同期字幕、视频去抖、视频转gif、视频压缩、清除水印、横屏转竖、旁白配音等等,这些工具操作简单,便捷有效,大幅提高编辑新闻生产的效率。

例如,编辑制作一篇可视化的动态数据新闻,以前需要请专业人士进行制作,不仅耗费人力财力,沟通和修改上花费的时间也不少。但现在有了AI智能编辑部里新颖的制作工具,编辑只需要使用数据新闻小工具,再辅以专业的视频制作软件进行个性化调整,就可以快速便捷地生成一篇成品视频新闻了。

3.5更严的全媒体内容审查

内容审查是一项严肃认真但费时费力的工作,且不能出现丝毫差错,包括审核涉政、涉暴、涉黄、涉黑、涉恐等敏感、非法内容,AI智能编辑部能通过比对数据库,识别出内容中出现的敏感或非法内容,给编辑以醒目的提示标识。

例如,编辑审查一段视频稿件,在AI智能编辑部里自动比对落马官员人脸库,迅速定位文字、图片、视频中出现的落马官员,哪怕其只是出现半张脸、侧脸或是很小的画面,也可以被识别出来,并提示和标出落马官员名字及出现时间段,方便编辑人员剪辑,避免出现政治错误。

3.6更准的构建新闻标签规范体系

我们使用AI技术对新闻素材按照一定规则、一定维度进行智能打标签,再结合本报业务特点进行规则定义,在内容、人物、地点、机构、主题、关键动作、场景、敏感信息等方面制定新闻标签规范体系,方便在各种工作场景实现对素材的快速检索、便捷调用。

例如,我们正在对人民日报历史版面做AI训练学习,将版式、图文进行智能分类打标签,导入AI智能编辑部的媒资库,方便未来多维度的检索。下图右侧列表就是通过AI训练学习后得到这篇上版文章的内容摘要、人物列表、地点、相关稿件,我们再以人工修正反馈给人工智能进行再训练再学习,最终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4.展望及结语

业务需求的不断更新引领着技术创新持续迭代。坚持需求和创新“两条腿”走路才能更好让新技术为全媒体发展服务。我们在两会期间收集、梳理了数十条报社各部门就AI智能编辑部的反馈意见和需求,并迅速推进迭代更新重点功能,未来还将进一步定制更多个性化方案,提高系统的易用性和有效性,努力落实社领导“让大家用得方便、用得简便,做到好用、管用、实用”的指示精神。

例如,内容审核是全媒体稿件制作发布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各部门都针对不同业务场景提出了技术需求。具体表现是平面媒体和新媒体所在传播媒介上的不同,文字、图片、视频、音频所在媒体形式上的不同,涉政、涉暴、涉恐所在审核角度上的不同等等。我们将在后续迭代工作中,针对具体报道场景、具体审核方式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既要考虑算法效率,也要考虑准确程度,更好的运用AI为新闻生产提供高效、准确的审核能力。

人工智能的本质是算法+大数据。对于人工智能而言,需要基于海量的原始数据结合高效的机器算法进行训练,拥有的数据越多,算法越先进,机器学习就越有效率。人民日报社每天有大量的图文、音视频、版面等全媒体新闻报道素材生成,报社的图书馆资料库还存放着大量的珍贵历史照片、历史版面,还有用户行为、运营管理、传播效果等数据,这些都是宝贵的媒资数据财富。

因此,我们在媒体融合转型和人工智能战略布局时,必须看到数据的应用价值和重要地位,借力人工智能技术最大程度的释放“数据红利”,整合全社数据资源、加强数据分析、重组数据规则、深挖数据价值,构建全社层面的全媒体、全流程、全平台的智能媒体资源库,赋予AI智能编辑部更多的智慧能力,布局AI于报社更广阔的空间,造福媒体融合转型升级,助力人民日报社全媒体新闻生产,逐步实现媒体业务智能化、网上办公高效化、报道指挥移动化、网络安全可靠化、技术规划科学化。

[1]人民日报社北京1月25日电.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思想基礎[N].人民日报,2019-01-26.

[2]李宝善.坚守媒体正道,坚持“内容为王”——在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媒体融合论坛上致辞[R].人民网,2019.

作者简介:顾名贵(1960-),男,江苏阜宁,技术部主任;郝冠南(1981-),男,河北辛集,技术部融合保障处处长;刘星宏(1985-),男,福建长汀,技术部融合保障处工程师。

猜你喜欢

人民日报社编辑部人工智能
编辑部的春天日常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疯狂编辑部之鸭腿饭(四)
下一幕,人工智能!
从人民搜索离职自主创业
人民日报社“中央厨房”解读
镜头
疯狂编辑部之快递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