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期重大报道模式创新的技术驱动力
2020-09-06汤代禄
摘 要:后疫情时期的2020年全国两会,既处在关键的历史转折点,又处在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建设的特殊时间点。因此本次全国两会报道与往年相比有很大变化。通过实际参与和持续调研发现,越来越多的媒体借助传媒技术突破采访时间、空间局限,解决报道时效和制作耗时矛盾,创新报道方式。传媒技术成为重大报道模式创新的驱动力,成为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推动力。
关键词:5G;同屏技术 ;云采访;云直播;全息媒体;人工智能;大数据 ;AI 合成主播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本文著录格式:汤代禄.后疫情时期重大报道模式创新的技术驱动力——2020年全国两会报道中的传媒技术运用[J].中国传媒科技,2020(6):24-27.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并逐步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之际,本就处于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十三五收官等关键节点上的2020年全国两会增加了更多特殊的重大意义。因此对本次特殊重大会议的报道,成为媒体面临的又一场考验,更是各媒体展示媒体素养、媒体技能和媒体融合成果的“竞技场”。全国两会期间笔者有幸参与其中,并仔细观察了业界的传媒技术运用。观察对象除了笔者所在传媒集团,还选取了部分党媒中的央媒、省报、省台以及商媒的视频、门户等。通过观察发现,商媒以转发党媒原创报道为主,党媒原创报道中则采用了不少新技术形成不少新模式,特别是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央媒融入实用、炫酷的科技手段,改变了报道方式,丰富了报道手段,提升了报道效果,扩大了传播渠道。
1. 5G技术助力“云采访”“云直播”
自2019年6月5G正式商用以来,经过近一年的大力推进,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效。2020年截至3月底全国已建成5G基站19.8万个,截至4月已有96款5G手机终端获得入网许可。[1]2019年3月笔者参加全国两会报道保障时,5G还主要处于测试、宣传阶段。2020年5月再参加全国两会报道保障时,已经可以实际体验到5G网络。全国两会现场和代表委员驻地,各运营商积极布网,重点保障,为各媒体的“云采访”“云直播”提供了网络支撑。
两会期间的 “代表通道”“委员通道”“部长通道”等的公开集中采访,都调整为人民大会堂和梅地亚新闻中心之间的远程网络视频隔空采访。5月21日,大众日报采用“云访谈”方式首次采访山东省政协委员,开启了全国两会报道中的新方式。与此类似,“云采访”成为各媒体的标配采访模式。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借助5G网络实现了5G+8K的超高清视频两会直播,并使用人脸检测、动作检测等智能检测技术对实时收录的信号进行快速剪辑编辑。央视新闻采用云直播相关技术,实现了视频云连线多路同屏。5月21日,推出《晚八点 云上会》云直播报道两会,通过多路互动的云直播技术平台,实现云访谈、云互动,并实现了2路、4路、5路直播信号同屏的多种云直播模式。
2.全息异地同屏技术融现实与虚拟为一体
全息异地同屏技术主要是采用全息投影成像技术,将远端被采访嘉宾的影像全息投射到记者所在演播室,就如同采访对象本人与记者在同一个演播室。这种技术一是解决了远程视频采访难以同框同屏的问题,二是实现了现实真人与虚拟影像同框同屏实时沟通交流的效果。
科幻电影中的场景在2020年全国两会报道中成了现实。新华社在5月18日首次采用全息异地同屏技术,采访了抗疫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程桔、罗阿英、蔡卫平等讲述他们的履职故事,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在代表驻地搭建前方新闻中心,采用三维扫描与动态重建、混合现实等技术将前方受邀代表委员三维全息影像回传后方演播厅,在后方实现了记者与代表委员的“面对面”访谈。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则在全息异地同屏的基础上增加了前置虚拟、在线包装等多种科技元素,让远程异地同屏访谈更显真实。
3.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新闻生产力
包括语音识别、语音合成、声像分析、人脸识别、虚拟主播等人工智能技术逐步从可用达到实用效果,在本次全国两会报道中大放异彩。
人民日报“智能云剪辑师”在全国两会期间上岗。通过采用智能剪辑、智能导播以及文字识别、语音识别等AI技术的智慧平台,实现了新闻采编发全流程的智能化管理。
新华社联合搜狗公司研发推出了全球首位人工智能驱动的3D版AI合成主播“新小微”,并在本次全国两会期间上岗。新华社客户端持续推出了“3D AI合成主播”系列智能播报产品。3D版虚拟主播的外观形象、动作细节、活动范围、语音流畅都有了新突破,大大扩展了新闻播报的应用场景,是合成虚拟主播中的一大技术进步。同时,人民网“小晴”、交汇点新闻“汇汇”、大众日报客户端“魯小齐”、海报新闻“姜小白”、齐鲁壹点“小壹”、澎湃新闻“小菲”、每日经济新闻“小每”、广视新闻“小逸”、长城新媒体“冀小蓝”,以及中国经济网、新疆日报、农村大众客户端等媒体的AI主播纷纷上阵播报两会。未来伴随着5G网络、VR技术的普及,相信虚拟主播会有更大的进步,扩展更多的主播应用场景。
新华网采用声像分析技术对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时的37次掌声进行了智能分析,同时关联报告内容,通过掌声能量值对报告内容关键点进行量化分析呈现。
四川日报·川报观察采用百度智能语义接口,自动提取新闻中与四川相关的代表委员信息,汇集成代表委员新闻档案,并提供便捷地检索服务和资讯服务。
以新华智云MAGIC短视频智能生产平台(magic.shuwen.com)为代表的智能化生产技术也在被越来越多的媒体使用。中国网客户端、大众日报客户端、交汇点新闻、江西新闻客户端、闪电新闻、中国蓝新闻等媒体平台都发布了不少采用类似智能平台设计制作的短视频作品,大大提高了视频生产效率。
提供数据可视化模板的镝数图表平台(dycharts.com)、提供模板+定制设计H5的木疙瘩平台(www.mugeda.com),将复杂的智能技术封装在云端后台,以全国两会素材和模板的形式提供给媒体,方便更多采编人员使用,大大提高了融媒体产品的生产效率。
4. VR、AR技术丰富融合呈现方式
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混合现实技术,在5G环境下将会加快普及并与新闻报道深入融合。2020年全国两会报道中,越来越多的媒体在借助这类技术丰富报道的融合呈现方式。北京日报记者戴上AR智能眼镜走进全国两会报道现场,光明日报、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也在尝试将AR智能眼镜应用于全国两会报道。从实际报道来看,AR智能眼镜更多属于尝试探索。但VR技术的应用则呈现出日趋成熟的效果。贵州日报报刊社天眼新闻在全国两会前夕发布的《“2020脱贫攻坚看贵州”VR云上展馆》,以VR场景为基础,融文、图、音、视等形式,同时提供用户交互,大大丰富了报道内容的融合呈现方式。解放军报采用VR技术于5月27日推出全景报纸,整合当天全部报纸版面,每个版面上的稿件又整合了相关文、图、视等多媒体素材,在手机上即可全景式沉浸式浏览,实现了一次有益的报端全息尝试。
5.大数据技术创新新闻生产方式
大數据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媒体生产,特别是通过大数据监测网络热点辅助报道选题,通过大数据监测传播效果辅助一体化考核。在新闻报道环节应用大数据技术,则主要指数据新闻。在数据新闻报道中,数据规律、趋势的呈现主要包括图片、视频和交互等几种形式。由于交互形式能够吸引用户参与增强用户体验,因此被越来越多地采用。交互功能主要依赖技术开发,因此交互式的数据新闻需要技术开发人员和新闻采编人员深度合作,创新了新闻生产方式。
2020年全国两会报道中,交互式数据新闻越来越多。南方Plus客户端“2020全国两会云报道”专题设置了“云数据”栏目。其中由南都传媒.南方都市报创作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盘点》以时间轴的方式呈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标准规范”“重要事件”等相关新闻,用户可交互选择上述分类,并可自主选择排序方式。其中《两会云数据|年轻人就业创业别着急,先看看这些数据》采用了动态数据可视化技术结合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就业的主题以动态图表的形式进行报道。
大众报业集团所属新媒体统一发布由集团融媒体中心创作的《大数据新闻|2020全国两会》,采用大数据自动抓取、自动分析,以及中文自动分词、词云交互展示等技术,交互呈现全网监测到的全国两会报道概况、关注热点、政府工作报告高频词,同时产品页面内容根据后台大数据系统的监测通过数据接口的方式随两会日程自动更新呈现。
6.计算机动画技术丰富了报道表达手段
CG(Computer Graphics,计算机图形)动画、MG(Motion Graphics,动态图形)动画,主要是以计算机绘制、渲染等方式形成动画的技术,常被用于影视创作、广告宣传等。以来画视频(www.laihua.com)、万彩动画大师(www.animiz.cn)等为代表的动画制作平台,通过将复杂专业的制作功能进行封装、简化,以模板、素材的方式提供给普通用户,使很多非专业采编人员可以方便掌握这种新闻表达方法。
人民日报新媒体将三维CG动画技术引入到民法典的宣传中来,于5月23日发布了5分15秒的《3D动画大片|当哪吒遇上民法典》,被各媒体和商业平台广为转载。同时不少媒体将MG动画引入全国两会的新闻报道,集图、文、声、动于一体,解说两会热点。天眼新闻5月26日发布《天眼一哥看两会 法制带来的安全感才真正“刚”》用MG动画解读两会热点。大众报业集团融媒体中心出品的“两会·动心闻”系列作品《风自海上来,我家大门常打开》《足足的!暖暖的!走在小康路上的山东人》《稳送减!精准狠!山东抗“疫”向前冲!》《刚刚的!鼓鼓的!好客山东乡村游,欢迎您!》《加“速”转起来,我的大山东!》等,分别从一个个小切口入手,用MG动画的形式,解读两会相关主题和山东作为。
7.区块链技术支撑探索跨地联动云报道机制
区块链技术主要来源于比特币中的算法机制,本质上是一种分布式加密账本机制,也是一种分布式数据库,加入区块链的数据难以修改,因此可以实现信用认证,可共享、共用,并防抵赖、防篡改。从媒体行业来看,区块链技术主要应用于版权管理,目前更多地处于探索阶段。不过,2020年全国两会报道中,由16家媒体联合利用区块链技术,成立了全国区块链新闻编辑部,共同探索共建、共享、共融、共赢的云端联合报道机制,两会期间每天推出一期《两会流媒体》电子杂志,不定时推出云直播。该编辑部由湖北广播电视台融媒体新闻中心发起,由长江云、北京时间、澎湃新闻、天眼新闻、荔枝新闻、第一眼新闻、大象新闻、闪电新闻、极光新闻、津云、广西云、云报新闻等12个省市的主流新媒体作为首批媒体单位,后续又加入了手机江西台、视听海南、吉视通、新甘肃等扩容到16家媒体参与。
8.互动视频技术开创视频展现新方式
互动视频技术是在传统的视频中加入互动控制功能,根据用户选择播放不同视频片段,实现多种视频展示方式,用户可以获得不同观看体验。互动视频的故事线可以灵活的设计成多种结构,如“多分支结构”“树状结构”“循环结构”等。由于互动视频需把所有分支片段都准备好,所以故事线结构不宜太复杂。另外,由于可以加入控制跳转,未来互动视频还可以将更多网页素材融合起来形成融视频。爱奇艺互动视频标准(www.iqiyi.com/ivg)、腾讯互动视频创作平台(m.v.qq.com/txi)、优酷开放平台(open.youku.com)等平台纷纷在2019年前后上线互动视频制作平台,预示着这种形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等单位5月25日出品的《新闻互动微纪录片丨她的故事,“触”处动人》,通过用户可选的不同故事线,从多个维度讲述云南的一位90后全国人大代表,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的代表履职故事。新华社主办的中国新华电视网5月27日推出互动微纪录片《一个也不能少》,通过多线程互动式引导,讲述了5个基层扶贫故事。
结语
2020年全国两会的报道中,越来越多的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传媒新技术得以应用。在传媒新技术的驱动下越来越多的创新报道模式得以涌现。传媒技术逐渐成为新闻报道的重要生产力,并逐渐成为媒体融合的重要驱动力。
[1]我国已建成5G基站19.8万个[N].人民日报,2020-05-12(1).
作者简介:汤代禄(1977-),男,济南,正高级工程师,融媒体中心副主任,集团技术委员会委员,系统架构设计师、系统分析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