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读图时代”的图像传播

2017-03-01雷欣

科技传播 2016年22期
关键词:读图时代科技

雷欣

摘 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文字已不能满足受众需要,人们更倾向于对图像的解读和挖掘,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开始出现,现代人进入“读图时代”。“读图时代”下,图片以其独有的优势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渐有扩大之势。户外广告、媒体头条的发展也使图片更加丰盈。但在图像传播过程中,由于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化的对策和建议,使图片在满足受众需求的同时,起到提示和警醒作用,更好地指导生活。

关键词 读图时代;图像传播;科技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5-0154-02

在现代社会中,图片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世界的重要渠道。图片以报纸、书籍、网络等为载体进行传播,具有丰富的信息、生动的画面和直观的视觉体验。如今,很多人已不再花大量时间进行文字阅读,而是习惯快速浏览图片,并结合标题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阅读。对于新闻图片来说,优秀的新闻图片会以强烈的现场感、视觉冲击力和极强的时效性来吸引读者。图片以不可挡之势充斥在我们周围,但真正的优秀图片并不多见。图片数量泛滥,质量下降,充斥暴力、血腥等现象开始出现。

1 “读图时代”含义及传播过程

时下,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和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成为“读图时代”到来的时代背景。“读图时代”,在普及化的网络技术和快节奏生活的带动下悄然而至。

1.1 “读图时代”的含义

21世纪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传播媒介的不断更新与进步。各媒介传播方式依次叠加,传达着社会信息复杂化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长的文字令人厌倦,出彩的图片备受追捧,人们更倾向于对图片的追求和挖掘,现代人进入了“读图时代”。

第一个提出“读图时代”概念的是花城出版社编辑钟洁玲。1988年,花城出版社出版《红风车经典漫画丛书》全套,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了当时的风云人物和思潮。为宣传此书,钟洁玲提出“读图时代”这一概念。那是的“读图”,指的是读者以图形或图片为主的阅读爱好。互联网时代,图片在原有基础上,发生了很多变化。杂志、网络平台等“读图”载体多样,艺术、漫画等图片类型也更丰富。当下的“读图时代”,具备了特有的时代含义。

1.2 图像的传播过程

从媒介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脉络来看,传播方式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过程。从口语传播摆脱了“与狼共舞”的野蛮状态,到文学传播加速了文明发展与传承,又到印刷传播时代提高了媒介传播效率,再到当下电子传播信息的多元化多层次扩散。媒介方法的不断变革,不但标志着新的文化形态的渐成与转变,同时也标志着一种新型理念的逐渐拓展,更表明人类思维方式的更新转换。人类最早的“读图时代”是象形文字的使用,一个简约的图形模拟表现物体本身含义,质朴,形象,一目了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进入现代之后,“读图”不再是从文字形体中摄取含义,而是自成一体,以大幅图片的形式展现在受众面前。报纸、杂志、电子媒体等媒介中图片层出不穷,为受众展示出了一系列图景。解读图片,深入挖掘,已经成为一种风尚,大众习惯开始逐步向“读图时代”靠拢。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曾说:“媒介是人的延伸。不同的传播媒介也就是人的不同感官和器官向外部世界的延伸,这个过程不断扩大了人类征服大自然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从这个角度上看,图片作为视觉种延伸,通过给人以视觉冲击力,从而引起人内部心灵的感受,多维度地传播社会信息,从而达到图片体验与精神体验的有机结合,眼球与心灵的相互融合。以一种非语言符号的方式,表现视觉文化,在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知识碎片化的情况下,满足了受众的需求,丰富了实践生活的方方面面,发展着复杂化的社会历史。

2 图像传播的意义及影响

古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追求,而今有“图不感人誓不休”的精神。“读图时代”,社会正在向快速阅读方式转型,而图片恰好符合这一特点,是这种变化最好的版面元素。很多媒体都争相在图片做文章,试图求异求新,吊足受众“胃口”。这时的“读图”,已不再是概念化的内涵,而是更加大受众化、流行化、普遍化的文化现象。图像传播渗透在社会中的方方面面,对我们的实际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1 意义

图片是视觉文化的重要表现。网络媒体的出现,为图像的传播扩散提供了可能性,从而也加速了视觉文化的发展过程。读图时代下,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审美和生活体验得到了不同的诠释,图片以通俗浅显的特点迎合了大众口味。在信息爆炸、知识过剩的大环境下,图片已经成为受众表达情意的重要手段。

图片之所以能在多种传播方式中脱颖而出,图的盛行甚至能成为一个时代,这与图片独有的特点和优势是分不开的。从直观表象上来看,普片具有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视觉冲击力大等特点。与文字不同的是,图像并不限于一个地区的沟通,而是一种跨区域、国界、不同民族乃至不同国家之间的沟通。从小的层面来讲,图像使互相之间零距离,没有太多的阻隔;从大的层面讲,图像推动了我国的对外传播,对全球化的文化交流,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图片和其他信息载体相比,它的记录功能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在文字时代,文字传播的前提便是认识这些文字,但在信息时代,特定的网络编码,需要具备相应能力的人才可以理解,这样便在信息传递和接收之间出现了“知识鸿沟”。而图片则完全避开了这一问题,简单易懂,并且在图中蕴含了非常丰富的情感,这是其他信息载体所无法比拟的。

此外,图片通过对现实情境下系列图景的真实描绘以及丰富的想象力,构建起了一个集现实与想象,真实与虚幻的艺术图像世界。不仅给予人们“现场体验”的快感,同时也使自身期待的美好图景得以展现,使受众获得一种心理满足。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获取信息83%来自视觉,图片相较于文字来讲,有自身的优势。图片能调动人类的视觉感官,使人们在有限时间内获取更多信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也方便了信息的接收。有利于引起人们兴趣,调动积极性,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吸收,集中精力地投入学习和生活中去。

总之,魅力无穷的图片以前所未有之势打破了“文字一统天下”的局面,以显而易见的优势抓住了受众眼球,其丰富的含义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胜过了千万文字的描述。

2.2 “图片传播”对我们的影响

视觉化的时代,我们每天都会接受到大量的图片,图片对我们的影响也表现在了方方面面。从宏观上讲,“读图时代”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变革期受众需求的表现,从理论层面来讲,图片作为传播方式的拓展和深化,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从微观上讲,在“读图时代”这一大背景下,图片已经深入到了实践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在各个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2.1 报刊杂志类的影响

报纸类的新闻图片,借鉴了杂志大幅图片的特点,所插入的图片图幅增大,有的甚至占据了整个封面,使得受众在阅读时,首先会被视觉化的图片吸引,有助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达到预期的结果。而涉及健康、医疗、烹饪、服装等方面的杂志,更是在图片上大用心思,在色彩、角度、主体、效果等方面入手,很好地实现了实物与图片的融合。我们接受到的便是形象化的图景。图片的运用,使我们的生活缤纷多彩起来。

2.2.2 广告艺术类的影响

“图片”传递了文字不能传达的信息,它从色彩、角度、立意等方面展现了作者的意图,在极短的时间内帮助读者掌握了主体。户外广告、艺术图片等通过大幅图片的设计营造视觉冲击力。街头随处可见的户外广告,多以颜值高的明星和产品功能的形象展示表现产品特色,以期望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艺术作品通过图片展示,传达了作者本身的情感,或喜悦或悲伤,欣赏者可以在观赏中进行思维的想象和再创造。丰富的表现性,不仅驰骋着艺术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直接影响到了我们对图片的接收。艺术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艺术创作以图片创新的方式,渗透进了实际生活中。

2.2.3 动态图片类的影响

当下,摄影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让展览、互动不再是业内“大咖”的专利,人们可以尽情拍照、分享、点赞、生活色彩愈加丰富多样。在静态图的基础上,出现设计与摄影魔力结合的动态图,以荒诞奇怪的方式,为受众平淡忙碌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趣味,微博动态小图、微信表情包等,以一种新型读图方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之中。

3 图像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两面性,图像传播方式作为一把双刃剑,在为受众带来诸多利处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弊端,混淆受众视角,改变思维动向。图片独有的特点和优势,扩大后就成了缺点。

3.1 移花接木,新闻失真

作假图片的出现频频引发争议,人们感叹当下已不是“有图就有真相”的时代,新闻图片在很多情况下都需要我们冷静地思考。“华南虎”“广场鸽”“藏羚羊”等典型的错误图片,在为社会带来消极影响,引起舆论哗然的浪潮的同时,也体现了当下的一种错误价值观。为利益所求,争噱头、夸大事实、甚至张冠李戴。美图、Photoshop等修图软件的使用,起到了一定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朋友聚会、外出旅游,随手拍照后,越来越多的人会用App修图模糊背景,美白瘦脸,把腿修长等等。万能的修图工具分分钟打造“男神”“女神”,我们生活中“读图时代”,也生活在“作假时代”。

3.2 数量泛滥,质量下降

网络图片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也已经处于一种开花的状态,各门户网站致力于吸引眼球,大幅大量的上传图片,在2012年8月的伦敦奥运会中,在对男子单打羽毛球冠军林丹进行报道时,仅林丹和金牌的照片就有7张,图片雷同,缺乏新意。除了网易、搜狐、新浪网等网站也有许多类似图片的报道。大量图片的泛滥,同时也降低了图片质量,图片重复,引起审美疲劳。

3.3 娱乐化倾向明显

新闻报道娱乐化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图片的传播更加故事化、戏剧化。图片传播者以图作为眼睛,力求做“大”、做“活”、做“跳”。也因此,“番视觉化”的现象开始出现。娱乐化的图片报道,满足了受众休閑娱乐的要求,也缓解了心里负担。但是,如果图文过于娱乐化,势必会造成图片的肤浅化,媚俗化、弱智化。

此外,图片中侵犯隐私、暴力血腥、减少阅读时间的眼球化阅读等现象也应引起重视。对于图片中的问题,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努力避免图片传播带来的负面影响。

4 避免新闻图片出现问题的措施和对策

网络的即时性和开放性等特点,使每个人都可以作为拍客,传播各种图片。在当下传播者自律意识差、监督管理不足、技术方面存在限制的情况下,新闻图片出现问题的例子屡见不鲜。因此,如何避免传播失范显得尤为重要。

4.1 受众:提升网民的媒介素养

网络传播,新闻图片中存在的问题,说到底就是人的问题。因此从人的角度入手解决,成为处理这一问题的关键。网民道德和媒介素养参差不齐,不可避免的存在道德失范行为,引起问题新闻图片的出现。读图时代下,应提升全体网民的媒体素养,提高网络工作者、图片传播者和受众的自律意识。信息时代,每个人都可以进行图片的传播,并且在很多情况下都处于匿名状态,这就要求传播者严格把关,自觉抵制虚假、媚俗、暴力等图片,不传播有损社会公德的图片,才能避免新闻图片的媚俗之风,从根本上解决图片传播中出现的问题。

4.2 社会: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图片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受众接受的图片也是缤纷复杂的。舆论监督在一定情况下,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舆论就像是图片传播的监视器,对传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质疑或纠正。舆论会避免很多不合理的图片发生,在图片广泛传播的时代,关于图片的讨论及关注也随之增多,大范围的关注使严重不符合要求的图片出现的机率降低。

4.3 政府:加强网络管理

自媒体时代,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旨在监督传播秩序,为受众营造健康的传播氛围。但这些制度在执行上还存在一些漏洞,且网络作为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相比,管理相对轻松一些。这是新闻图片泛滥,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对涉及隐私或暴力血腥等图片,受众应能通过一定的渠道反馈到相关部门,而监督部门也应切实认真处理,以制度为准绳,惩恶扬善,绝不姑息纵容,积极应对,更好地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

5 结论

“看”,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形象胜于事实,图像胜于文字”的图景,在“读图时代”已经呈现。从原始的“读图”到今天的“视觉化时代”,图片传播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对人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产生了深刻影响。在此过程中,图片传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对此,需要不同主体,从多个角度入手,采取相应措施和对策来应对。在:“读图时代”,我们需要用理性的观念对待,既不能全盘吸收,亦不能因噎废食,一味否定。在使用图片时,要考虑“度”的问题,让图片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参考文献

[1]魏薇.论新闻图片报道中的利益冲突[J].新闻传播,2011(6).

[2]张舒予.视觉文化概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3]周家群.图像时代-新闻摄影传播学[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

[4]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11.

[5]吴飞.新闻编辑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读图时代科技
笔中“黑科技”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读图时代”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读图时代城市画报发展策略探析
读图时代的文字符号发展
“读图时代”视觉传播的利弊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前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