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星粉丝社群传播现象中的问题探析

2020-09-03陈晓静张和群

传媒论坛 2020年8期
关键词:粉丝

陈晓静 张和群

摘 要:新媒体时代,随着社交媒体和娱乐产业勃兴,粉丝之间的沟通得到增强,并形成以明星偶像为核心的粉丝社群。在社群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粉丝社群的传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传播乱象现象也在增多。这些乱象不仅影响到粉丝个人的追星体验,而且对娱乐产业发展及社会风气产生不良影响,并加深了大众对粉丝群体的负面印象。因此,有必要通过对传播乱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的整改建议。

关键词:明星社群;粉丝;传播乱象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08-0-02

社群(Community)是一种群体组织关系,相同的兴趣爱好、目标、优秀的KOL(关键意见领袖)、一套有效的运营模式是形成社群的基本要素。具体到某一人群时,社群的“共同文化”和“共同地域”两个基本属性会侧重于其中一点,“粉丝社群”亦如此。明星粉丝社群是典型的情感连接、兴趣共好类社群,粉丝个体围绕共同的明星偶像、对偶像未来的共同期待汇聚起来,铸造出鲜明的社群文化。新媒体时代,信息流通速度极快,个体在网络世界中显得很单薄,人类的社交本能以及技术加持,使粉丝们“报团取暖”变得更为简单。追星便不仅仅是个体行为,社群文化和成员之间必然互相影响,形成了较有特色的粉丝社群文化,传播了不少有意义的东西,但瑕不掩瑜,粉丝社群的传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即社群中的传播乱象现象也在逐渐增多,本文拟对此作一初步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传播乱象的表现

(一)部分粉丝的群体性迷失

以前,粉丝个人之间联系相对疏离,每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自主选择和独立思考的空间较大,追星是自身可控行为。新媒体时代,随着社交媒体和娱乐产业勃兴,粉丝之间的沟通增强,这有益于社群文化的发展,但部分粉丝追星无节制,给自己乃至他人的正常生活带来了不利影响。首先,部分粉丝对偶像无节制的精神追逐和金钱付出影响到他们现实生活的节奏,微博上搜索“追星影响生活”,可见不少人表示追星干扰了自己的日常生活或影响到现实的人际关系等。其次,沉迷于追星易使粉丝失去道德感、丧失客观判断能力。

(二)粉丝骂战

网络空间粉丝骂战频发。骂战发生在不同偶像的粉丝之间,或是同一偶像的不同类别粉丝间,抑或是偶像粉丝与普通网友之间。由于立场、观点不同,在群体认同和自我认同强大的感召力下,粉丝骂战声势浩大,并可能延伸到其他本不相干的群体。骂战实质上是一场以获得认同,宣泄情绪,制造集体记忆为目的的“狂欢”。

粉丝网络骂战爆发一般需要一个导火索,比如对偶像的轻蔑侮辱,或利益纷争,或者个别粉丝之间的矛盾等,经酝酿后,骂战爆发,个体思想裹挟在群体之中,从众心理激发出一些为与群体保持一致的非理性行为,如言语侮辱、人肉搜索、刷黑词条、造谣诅咒等。

骂战过程中,粉丝选择性接触对己方有利的信息,并且极易受到社群中意见领袖的影响。骂战固然宣泄了情绪,但这种简单粗暴的争论方式将少数人粗鄙、无脑的形象展露无遗,也加深了大众对粉丝群体的负面印象。

二、传播乱象产生原因

(一)冲突被群体中的少数人所利用

美国社会学家科赛认为,冲突是价值观、信仰以及对于稀缺的地位、权利和资源的分配上的争斗[1]。相比冲突的负面功能,科赛更强调冲突所具有的正面功能。科赛认为冲突对社会与群体具有内部整合、稳定功能等,并且是社会中重要的平衡机制。将所有偶像粉丝的社群视为一个整体即“饭圈”,它的平衡绝不是一个静止状态,而是需要通过冲突去形成的动态平衡。冲突可能让饭圈内各个群体之间摸索彼此底线,让各个粉丝社群和饭圈一次次完善各项规则。少数人因此想通过制造冲突来团结内部,一致对外。但冲突毕竟是冲突,它往往带来混乱,造成不良后果。

(二)选择性接触构筑“信息茧房”

美国学者桑斯坦在《信息乌托邦》中提出“信息茧房”的概念,指人们关注信息时会习惯性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包裹进一个类似蚕茧的“茧房”中的现象。受众接触信息本就有选择性特点,而新媒体时代,各类平台利用大数据算法实现个性化推荐更是加速了“茧房”的形成。人们接触和吸收的信息趋于同质化和同偏向,粉丝群体更是如此。当粉丝处在“信息茧房”中,他们会主动寻找偶像的正面信息阅读,屏蔽负面信息,即便偶尔接收到负面信息也会如霍尔编码解码理论中对抗式解读所言,进行与之相反的解读并进一步加深自己对偶像的认同。粉丝参与骂战的主要原因是主观上认为偶像是正义方,试图维护偶像,当两方粉丝群体均如此认为时,矛盾冲突便会愈演愈烈,难以形成共识。

(三)媒体环境宽松与法律法规不完善

新媒體时代,虽然技术进步,社交媒体兴起,粉丝之间交流更为便捷,线性人际关系结构发展为网状互动结构,但各大平台“先发后审”的机制还是让个别过激粉丝恶意侮辱、甚至刻意造谣的言论有机可乘,从而引发粉丝群体间的骂战。除此之外,相关法律法规也有待完善,比如对于粉丝辱骂明星是否构成侵害名誉权的界定还不够明确,以及网络言论删除功能造成取证难的问题等。讨论和侵权的界限过于模糊,人人上网如履薄冰这并非大众想要的结果。因此,对这方面的法律法规还有很大完善的余地。当然,公民个人也要掌握言论自由的度。

(四)粉丝自身的身份认同

粉丝的身份认同可以分为自我认同和群体认同两部分。自我认同是将关注焦点放在人的主体性位置上。人的主体性在与他人交往中得到体现,正如美国社会学家库利“镜中我”理论所言,人的行为很大程度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这种认识主要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美国发展心理学家艾里克森在人的自我认同方面认为男女有别。女性认同的重点是人际关系,男性则是职业、宗教、政治等。群体认同即群体成员在认知和评价上保持一致的情感。粉丝社群中最重要的特征是兴趣和目的的一致性,因此,在面对外界攻击时社群内的粉丝能自觉保持较为一致的看法,即便个别粉丝有不同观点,也会迫于群体压力,在沉默的螺旋下闭嘴不言,或违心转换观点以寻求群体认同。

(五)某些偶像资本方或营销号恶意引导

某些偶像资本方为争夺资源或进行公关活动会故意制造、传播一些不实信息,这必然引起双方粉丝的不满,进而爆发骂战。微博作为偶像粉丝聚集地之一,已然成为骂战主战场,微博营销指通过微博平台为商家或个人引入流量、创造利益的营销方式,微博营销号就是执行这一营销的账号。有些营销号为博得更多关注,吸引粉丝,会用一些有争议的话题挑起粉丝间或粉丝与普通网友之间的冲突,煽动骂战。并借此为自己谋取不当利益。

三、传播乱象的解决措施建议

(一)完善网络空间法规制度

虽然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拥有言论自由权利,但当前很多网络骂战冲突事件在法律层面上是由于言论自由权与其他公民权利的冲突引起的。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完善网络立法,通过法律法规限制网民言论自由的“度”。面对恶性网络冲突事件,需及时明确事件主体并进行责任认定,必要时进行法律制裁,减轻群体中“法不责众”心理对冲突事件的促进作用。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完善相关制度,第一,明确网民讨论和造谣侵权的界限。第二,通过法律明确落实新媒体平台的责任。第三,发完可删的言论也需要进行留底追踪。第四,逐步推动全面施行平台注册使用实名制。

(二)新媒体平台要更有力发挥把关作用

新媒体平台要强化自身社会责任意识,对平台内流通的信息加强把关作用,不能信奉“唯流量论”,勿将点击量、转发评论等“数字績效”视为唯一追求。在信息把关方面可充分利用“技术+人工”的方式,如“人工智能+人工”的方式以人工智能保证把关效率,人工保证把关质量,高效高质进行信息把关。同时,媒体平台也不能一味迎合受众,要开发合理机制向受众提供多元化信息以降低“信息茧房”对受众思维、心理等方面的影响。

(三)粉丝群体注重媒介素养的提升并加强自我管理

媒介素养可以从对信息的辨别、理解和传播三个方面提升。粉丝在相关社群中接收到有关偶像的信息尤其是非官方信息,必须进行辨别筛选,不可盲信。针对信息内容的理解,不仅有对表层的理解,还需要对更深层含义进行一定解读,避免被一些有心人士误导。当粉丝成为传播者时,应该掌握使信息在传播中不失真、不变形的能力,并且要合理表达情绪、诉求。在目前粉丝低龄化趋势之下,社群成员及意见领袖要做好正向引导以建立更加健康的粉丝观,坚决摒弃“饭圈恶习”,共同引领粉丝群体端正心态,遵守基本道德规范,正向发展。

总之,粉丝群体传播乱象频发绝非粉丝单方面的原因,从宏观社会环境至粉丝个人心理均为影响因素,相比传播乱象发生时一味指责粉丝的无脑,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在各方努力下,共同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法规制度提供保障,媒体平台进行把关并增强职业道德感,粉丝个人理性发言,三管齐下治疗网络空间传播乱象这一痼疾,建设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参考文献:

[1]洪培琳.冲突视角下的粉丝文化现象分析——浅谈粉丝微博骂战频发症候[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01):200.

其他作者简介:

张和群,男,汉族,福建福州人。研究方向:新闻传播。

猜你喜欢

粉丝
“粉丝”投票让百花奖陷入两难
基于“粉丝经济”的企业营销策略研究
《变形金刚》中粉丝电影营销传播学研究
淘宝星店成长中的粉丝力量
真我与偶像:新媒体语境下的明星与粉丝
娱乐与消费的共谋
纸媒亦可开发“粉丝”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