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文社科类英文期刊国际化发展探析
2020-09-03徐慧兰
徐慧兰
摘 要:在中国的英文学术期刊中,人文社科类英文期刊的国际化发展相较于科技英文期刊而言,发展较为缓慢。采用何种方法来进一步推动我国人文社科类英文期刊国际化发展,使其与我国日益提升的综合国力相匹配,已逐渐成为期刊发展过程中的主旋律。基于此种背景,本文即以我国人文社科类英文期刊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明确了当前人文社科类英文期刊发展现状,探析了当前英文期刊在国际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在依照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人文社科类;英文期刊;国际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08-00-04
一、引言
当前,我国人文社科类英文期刊发展虽然呈现出了不断增长的态势,但是在国际化发展层面,却呈现出了滞后现象。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对滞后的成因进行明确,科学的制定发展方案。
二、我国人文社科类英文期刊发展现状分析
人文社科类英文期刊,其主要是指在中国境内编辑出版的,并且同时具有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以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的英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并且,与大陆地区在出版法规以及出版环境等层面,其都存在较强的差异性。因此,在本文中,对于人文社科类英文期刊这一概念,其并不涵盖我国港澳台地区。同时,对于一些期刊来说,其也经常会存在中文以及英文混合出版的形式,诸如:Confucian Academy等。所以,为了能够确保研究具有较强的精准性,涵盖的层面能够十分广阔,那么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中英文双语出版的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也被划分为本文的研究范围。
(一)国际化建设现状
在中国经济和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新形势和时代语境下,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国际化发展已成历史必然。当前,我国人文社科类英文期刊在主编国际化、编委会国际化等层面,其发展现状如下:
1.主编国际化现状
现阶段,在我国人文社科类英文期刊主编国际化层面,主要还是侧重主编的能力以及水平,明确其是否具备海外留学的背景,然后对其进行统一的界定,在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的过程中,绝大部分的主编有着海外学术的背景。并且,很多期刊都被国际知名数据库收录。通常情况下,对于期刊的主编而言,其是期刊的关键以及核心,所发挥的力量以及价值十分重要,对期刊发展走向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所以,主编是否具有国际化的主观意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刊物的国际化水平以及国际视野。同时,对于一本刊物来说,主编往往都是这一领域的领军人物,所以,在专业化层面,其水平以及能力非常高。并且,在实际的办刊过程中,主编也会凭借着自身的学科研究能力,组织编委会,以便可以提升刊物的整体水平,从而进一步促进期刊的学术传播,以便学术期刊国际知名度能够大大增强。
2.编委会国际化现状
通过对当前我国人文社科类英文期刊的编委会组成情况分析,编委会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期刊的学术水准产生影响。依照相关数据得知,绝大多数的人文社科类英文期刊,国际主编的占比例都相对较高。一般而言,编委会主要负责融合国际学术力量,以便英文期刊能够和国际发展相接轨,从而达到一定的水平。并且,其在组建水平以及向国际知名专家约稿方面,都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可以不断的对其他国际稿源进行充实,以保证期刊能达到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效果,进而提供相对坚实的内容支持。所以,要想让我国人文社科类英文期刊朝着国际化方向迈进,那么就一定要组建一支具有较强国际化水平的编委会。
3.稿源国际化现状
综合对当前英文社科学学术期刊的分析,外国的稿源占据比例相对较高,尤其是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这一期刊所占据的比例更是高达82%以上。而这一情况,也说明了该期刊国外稿件已经占据了发文的主体。所以,在这种背景下,其则成为了我国相关研究人员交流的主要工具。从整体的角度上分析,稿源国际化水平是期刊国际影响力的主要体现,而在这一层面上,外国的稿源相对较多,我国的稿源仍然处于劣势的趋势。因而,为了能够进一步地对期刊的国际化影响力进行提升,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对英文期刊国际影响力进行增强。
4.数字化平台国际化现状
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对于期刊数字化平台来说,其可以有效的宣传以及推广英文期刊,保证期刊能与国际的发展有效融合在一起。通过对我国当前的期刊分析,很多期刊在发展过程中,已经纷纷开设了官方网站,并且强化了对英文投稿系统的优化以及完善,加大了数字平台建设,提升了整体的水平,也有效的对期刊中涵盖的信息进行传播,以保证读者可以在短时间内对期刊的信息进行检索。当前,随着数字出版时代的到来,在线投稿功能也是被人们所应用以及开发,作为论文投递的最终刊发的主要一环,其可以有效的将作者从投稿到审稿的时间进行缩短,以保证学术研究成果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发表。然而,综合分析,在这一层面,我国仍然采用邮件投稿的手段,不仅影响了编辑出版的流程,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期刊出版整体效率的提高。
(二)国际化影响力现状
我国人文社科类英文期刊在发展中,针对国际化影响力,其在国际图书馆馆藏、国际知名数据库收入上等层面,都有着可持续性的发展空间。
1.国际图书馆馆藏现状
通过对期刊在国际图书馆的馆藏数量分析得知,在我国人文社科类英文期刊中,绝大部分的期刊被除大陆地区外的国际图书馆所收藏。但是,针对这些被收藏的期刊来说,其创办的年限都相对较长,而对于一些创办较短的期刊来说,其在国际知名度以及影响力层面,还相比于老刊弱一些。所以,在国际化发展层面中,需要进一步提升。
2.国际知名数据库收入现状
从宏观的角度上分析,英文期刊在具体的发展期间,如果其能够被国际上较为知名的数据库进行收录,那么期刊在这一领域的重要性以及知名度也会综合的凸显。当前,期刊能否被SSCI等数据库收录这一情况,虽然不能够从整体的角度上将期刊的质量体现出来。但是,通过对信息的收录,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期刊的传播以及发展。同时,针对数据库,其数据如果能够成動态的形式展现出来,那么期刊的国际化发展进程也会大大推动。综合我国当前的英文社科类期刊分析,被国际知名数据所收录的期刊相对较多,国际化趋势发展相对良好。
三、我国人文社科类英文期刊在国际化发展进程中的问题分析
对于人文社科类英文期刊来说,当下主要的任务就是在新形势下,如何处理好本土化和国际化的关系,以一种好的学术评价引领高质量的、有思想的、有创新的学术发展,推出一批好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好的刊物、好的人才,这实际上是一个统一的过程。
(一)国际化发展特点不明确
我国人文社科类英文期刊,其在国际化发展进程中,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国际化发展特点不明确,包括:主编与编委会本土化程度相对较高等,具体分析如下。
1.主编与编委会本土化程度相对较高
在期刊的具体发展阶段,主编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和意义,其是学术期刊的核心,能够发挥出审稿以及组稿等作用。而针对人文社科类英文期刊而言,其在实际的发展阶段,如若编委会以及主编的国际化程度较高,那么对于期刊的发展也会非常重要。同时,在一个期刊中,主编属于管理者以及把关者,其发挥的作用非常独特。通常,如若英文期刊相同,那么国外编委数量以及编委的参与程度的高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一期刊的国际化标准进行衡量。然而,综合我国现阶段人文社科类英文期刊来说,其在主编层面,仍然有一些主编没有海外学术背景。所以,这一现象的存在,也严重制约了英文期刊的国际化发展进程。
2.期刊数量相对较少
现阶段,在我国大陆地区,所拥有的人文社科类英文期刊的种类相对较少,只有几十种,整体期刊数量不多,严重阻碍了英文期刊的国际化发展。并且,通过对现有的几十种人文社科类英文期刊分析,其主要的分布地区大多都是经济发展较为快速的城市,包括:北京等。而在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英文期刊的发展依旧处于落后的状态。而这一情况的存在,也充分证明了我国人文社科类英文期刊的区域分布存在着较强的不均衡性。并且,在我国的一些沿海地区,包括:广东省以及浙江省,无论是在经济发展层面,还是在学术活动以及科研产出层面,都位于全国的前列。但是,在人文社科类英文期刊方面,发展水平却比较低。
(二)国际化内容质量亟待提高
由于东西方语言障碍,在语言表达方式、词汇搭配使用及概念等方面诠释阐述难免有所出入,影响人文社科类英文期刊文章质量,从而造成优质原创英文稿源缺乏。与中文期刊不同,对于英文学术期刊来说,其在编辑加工层面具有较强的繁琐性,并且对于编辑加工的整体水平要求也相对较高。依照现阶段的人文社科类英文期刊分析,在发展过程中,仅仅只有一小部分的期刊配备了独立学术编辑之外的语言编辑,并且在文字规划期间,并没有给予太多的精力以及时间投入。同时,对于学术期刊来说,其具有较强的严谨性,对于编辑工作的要求也十分高。通常来说,英文期刊在文章语言润色以及加工等层面,其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期刊整体编辑加工的水平产生影响。并且,通过对科技期刊以及社科学术期刊的对比,可知二者在表述层面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并且差异也相对较大。科技期刊的研究成果往往是依照公式以及实验来进行验证和表述。而针对社科类学术期刊而言,其独特性较强,必须要依托于我国的文化背景,所以,在语言表达等方面其必须要满足当前的国情需要。此外,在研究结果上,社科类期刊也一定要依托于我国的独特地域文化。故而,许多社会科学领域的术语以及表达习惯,根本无法满足当前国际语境的实际要求。因而,这一现象的存在,也使得研究的结果无法与国际相接轨。
(三)国际化数字出版水平不高
在全媒体时代,舆论生态、媒体格局和传播方式变化较大,故而,传统媒体必须与时俱进,积极探索人文学术英文期刊数字化和国际化的有效路径。
1.缺乏数字出版先进技术支持
当前,在我国人文社科类英文期刊发展过程中,在国际化数字出版水平层面,其仍然处于相对较弱的状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国际化数字平台相对较少。在数字化出版层面,其也没有积极的应用现代化信息手段。通常来说,在数字出版产业的实际发展过程中,最主要的支撑就是先进的技术。现阶段,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一些较为先进的数据平台也强化了对先进手段的应用,支持文本的HTML阅读。并且,在具体的期刊论文信息查阅过程中,也适当地推行了可视化服务,通过对图表以及链接等手段的借助,力求可以更好地将信息展现在读者的眼前。然而,与国际上的数字出版平台相比较,我国所存在的差距依然非常大,致使我国人文社科类英文期刊国际化发展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制约。
2.从数字发布到科研支撑层面的转变力度不够
在以往的期刊出版过程中,主要的作用就是能够对学术的研究成果提供并储存,借助多种渠道发行,以保证科研的成果能够得到广泛传播。新形态下,数字出版可以提供以往出版所不具备的服务,具体涵盖:个性化定制以及情报分析等,能够将研究成果以数字化的形式快速地进行发布,以确保可以为后续的研究提供较为有力的参考。但是,结合我国现阶段人文社科类英文期刊的发展得知,在自建网站的主页上,大多数都以期刊简介以及期刊目录等基础内容为主,只有少部分提供了ISS阅读服务,网络的共享程度相对较低,还不能够与当前国际化水平相吻合。
四、我国人文社科类英文期刊国际化发展策略
中国学术走出去、中国学术期刊走出去,是为我国软实力的提升做贡献。进中国人文社科类英文學术期刊国际化不仅仅是翻译的转变问题,而是将期刊中的学术内容成果用国外学者的文化符号来引导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知,是一种不同文化的转变。为了可以有效推动我国人文社科类英文期刊国际化发展,要立足实际,合理规划发展战略。
(一)强化对期刊结构的调整,对出版资源进行有效配置
近年来,在具体的人文社科类英文期刊发展过程中,我国政府在这一层面也强化了基础研究的投入,在法规制度以及研究资金等层面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为基础研究的成果提供了相对有力的支持。但是,由于发展水平的不同,各个地区以及各个学科的发展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为了能够有效地对这一问题进行改进,我国人文社科类英文期刊的地区以及学科分布需要统筹的进行规划,重点发展本学科领域颇有声望的学术期刊,以确保其能够快速的跻身于世界顶级期刊行列中。并且,针对尚处于空白状态的学科领域,应该充分的对现有资源进行挖掘,科学的进行引导,能够结合具体情况,科学的制定期刊创办方针,利用多种手段以及多种途径,对人文社科类英文期刊的地区以及学科分布进行统筹规划,以确保可以为期刊的国际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此外,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还应该强化对新期刊的创办,不断对刊物的专业化以及特色化水平进行提高。
(二)增强内容建设力度,有效提高学术期刊质量
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国际化的转变,应该充分提高学术期刊的学术质量。为了可以有效促进我国人文社科类英文期刊国际化发展进程,应该增强内容建设力度,具体分析如下。
1.不断对期刊的可读性进行强化
对于英文期刊来说,其在国际上的显示度以及传播范围具有非常大的优势,而这一优势是中文期刊所不可替代的。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对我国人文社科类英文期刊的国际化影响力进行增强,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英文期刊的重视,能够克服语言障碍,不断的对其他的可读性进行强化。同时,在具体的期刊发展阶段,在实际的翻译期间,需要强化对外文编辑的聘用,保证其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水平相对较高,能够切实的与国际相接轨。同时,在发展期间,也应该主动的与国外一些较为知名的出版商开展合作,通过对其优势的利用,有效的提升稿件翻译质量以及效果,保证国际出版工作的进行能够相对顺利,有效地促进工作效率以及质量提高。此外,对于期刊的出版语言来说,其能够直接影响到文章的可接受范围。通常来说,主流的出版语言,影响以及辐射的学者相对较多,有利于学术的传播。所以,必须要强化对英文编辑水平的提升,让其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2.确保学术期刊的质量
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我国人文社科类英文期刊的国际化水平,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还需要依托高水平的专家,积极的对专家意见进行采取,有效的完善以及革新期刊的办刊方式,确保能够进一步的提升期刊的专业化水平。同时,在英文期刊的具体发展期间,专家也可以也深入地对期刊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能够根据学科的具体现状,合理的对栏目进行设置,有效的开展审核工作,并提出具有一定前瞻性的意见,以便期刊的国际化发展能够更加快速。此外,在期刊发展期间,也可以积极的参加学术会议,强化专家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不断提升其能力,以确保能够取得相对良好的学术成果,进而有效推动研究领域的新拓展进程。
(三)提高数字出版能力,科学对传播平台进行构建
准确把握信息时代的发展,积极借助新技术,强化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和网络传播。
1.深化数字内容加工
新时期下,由于互联网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其也使得传统出版行业发生了很大改变。所以,对于我国人文社科类英文期刊来说,要想更好地迎合国际化发展步伐,就一定要强化对数字内容的架构,强化的现代化先进技术及手段的应用,不断增强期刊数字化的内涵,以保证传统出版可以与数字化有效地结合起来。当前,我国人文类社科英文期刊的发展期间,其已经逐渐从纸质期刊朝着网刊的方向发展,并且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已经纷纷开通了电子期刊订阅服务,力求可以从整体的角度上为读者提供更多便利,保证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浏览信息,访问信息,读取信息。通常来说,对于学术资源的形式而言,其相对繁琐,复杂性很强,涉及了多个方面。所以,一定要强化对数字化内涵的提升,通过借助多种表现方式,强化完善以及改进出版流程,实现个性化的内容推送,以便数字化内容具有较强的交互性,从而让英文期刊能够朝着国际化的方向迈进和发展。
2.强化对多种信息渠道的拓展和延伸
通常情况下,对于一个相对优秀的人文类社科英文期刊来说,其要想具备更大的影响力,那么就一定要对学术的交流方式进行迎合,能够深入的探索其变化规律,有效的制定发展办法。当前,数字化网络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在具体的英文期刊发展阶段,也可以有效地对数字网络技术进行利用和选择,不断的对其传播效率进行提升,让传播的范围可以得到进一步扩大。同时,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强化对平台推广等方式的利用,能够融合新媒体,进一步增强学术内容的展示成果,以确保可以科学的对英文期刊国际化水平进行提高。同时,学术期刊在对自身的传播能力进行提升的过程中,也可以依托于新媒体的力量,通过开通微博以及APP等新型媒体传播形式,有效对期刊的知名度进行提高。
3.强化对自主传播平台的构建
通过对国内人文社科类英文期刊与国外合作出版的实例分析,学术期刊通过加入国际知名期刊平台,能够有效对科研成果的传播范围进行增强。现阶段,通过对我国人文社科类英文期刊的分析可知,我国在这一层面存在的问题还相对较多。因而,这一情况的存在,也使得我期刊主办单位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对于国际出版机构十分依赖。所以,为了能够有效地对这一弊端进行改进,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还应该强化对自主传播平台的构建,实现期刊自主编辑以及网络化传播,可以聚合各类其他的作者资源以及科技资源,有效地对信息进行储存,合理的对信息进行整合,以确保可以有效地对英文期刊国际化发展进程进行推动。
(四)深化革新,有效对服务体系进行构建
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为了能够保证我国人文社科类英文期刊与国际发展相接轨,还应该深化改革,有效地对服务体系进行构建,不断地对用户服务意识进行增强,进一步地对学术期刊服务内涵进行提升。现阶段,在学术期刊的实际发展阶段,其理念已经逐渐从以往的内容为王转变为服务为王,强化了以人为本。因此,为了可以有效地对这一契机进行借助,在今后的发展阶段,主办单位一定要加大重视,能够有效地对自身的服务意识进行强化,通过对现有出版资源的有效利用,建立相对健全的仓储数据库,以便科研成果的掌握能够更加全面且客观,让信息检索的平台能够变得更加优质。同时,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还应该不断地对信息化发展理念进行增强,借助规模化的优势,聚集更多的学术资源,以确保可以为期刊的长久发展奠定基础。此外,还应该不断地对期刊服务水平进行提升,在人文社科类英文期刊发展期间,可以强化对学术交流社区的构建,通过虚拟的社区,保证各个领域的专家都能够及时的进行沟通,让学术的交流具有较强的实时性,从而让期刊的发展以及服务能够更加智能化,进而对学术期刊知名度进行提高。
五、结束语
综合而言,现阶段,我国人文社科类英文期刊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虽然还处于初步阶段,但是取得的效果却十分明显,一些期刊在国际学术界已经有了非常大的学术影响力。然而,由于我國人文社科类英文期刊的起步相对较晚,所以,其今后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提升自身水平。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英文期刊一定要从整体的角度出发,能够立足于本上,结合自身的具体现状,科学的制定发展方案,确保英文社科期刊的整体影响力能够得到增强,可以切实的与国际相接轨。在本次的研究过程中,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使得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学术期刊的层面出发,无论是在考研方面,还是在知名数据库的收入层面,虽然具有一定的启发性,但是也缺乏全面性,影响因子等内容并没有完全的进行囊括。因而,在日后的研究阶段,在深度以及广度上,仍然要不断增强。
参考文献:
[1]周小玲.地方高校人文社科类通识课程问题探析——以韶关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23(52):246-248.
[2]王章莉.人文社科类高校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J].财政监督, 2019,11(24):155-157.
[3]张明明,王海婷.人文社科类图书推介一束光[J].艺术品,2019,02 (10):111-123.
[4]阳帆.人文社科类图书选题策划类型浅析[J].国际公关,2019,18 (07):270-271.
[5]张威,谢镒逊.人文社科类学术论文的学术性及其边界探讨[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36(03):1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