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研究

2020-09-02黄平

传媒论坛 2020年7期
关键词:文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电影

黄平

摘 要: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提升国家软实力,促进国家文化形象有效塑造的重要手段。电影作为基于现代科学技术创新发展下形成的一种艺术形式,以其叙事性、传播性、感染性、影响性等特征,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在民族形象、国家形象塑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以张艺谋电影《影》为例,对其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进行了探究,明确电影在文化传播、弘扬、创新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传播;《影》;电影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07-0-02

一、引言

张艺谋,陕西西安人,中国著名电影导演,华语影坛知名导演,其众多电影(如《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十面埋伏》)赢得国内外众多观众的赞誉,并斩获诸多奖项。张艺谋在电影创造中注重创新,善于利用中国语言讲述中国故事。因此,其影视作品逐渐成为传递中华民族文化,获取其他国家与民族对中国精神、中国文化、中国物质产品等理解与认可的重要对象。2018年上映的电影《影》则是张艺谋创新求索下的又一著作,有效将中国文化符号融入电影中,进行文化传播,提升国际公众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张艺谋电影《影》中的“中国元素”应用

张艺谋电影《影》立足中国美学概念,将水墨文化、琴瑟文化、太极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电影创造中,给予受众全新视听体验,使受众在电影欣赏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体会民族之情、民族之志、民族之魂。

(一)《影》与水墨文化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华中,水墨文化占据重要地位,蕴涵丰富民族审美理念、民族情怀、民族精神。“水墨画”又被称为“中国画” “国画”,通过水与墨的调和,黑与白的交融,绘制出具有东方气质的画。与西洋画注重“实物再现”不同,水墨画属于“表现艺术”,注重意境、气势、神韵的塑造,能够给予观赏者水丰富的联想与现象。张艺谋在电影《影》中结合水墨画特征,利用“黑” “白” “灰”三色调,构建具有水墨艺术特色的《影》世界。在《影》世界中只有黑白二色,但所有的黑并非纯黑,所有的白也并非纯白,黑白相间将电影人物内心世界以最恰当的形式展现。与此同时,《影》世界中的一山一水、一景一物、一人一影、一花一草在水墨元素的贯穿下完美融合,使《影》犹如一幅匠心独运的中国水墨画,向人们呈现水墨山水之美的同时,将人们从现实世界中拉入水墨世界,体会剧中人物的爱恨情仇、悲伤离合、喜乐哀怒。

(二)《影》与琴瑟文化

在中国音乐领域,琴与瑟作为重要乐器,具有悠久历史,并在长期发展中产生了丰富审美文化内涵。在《诗经》时代,琴与瑟是祭祀、庆典、婚嫁等重要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乐器,与中国传统祭祀文化、礼乐文化、娱乐文化等存在密切关联。从“琴瑟击鼓,以御田祖”(《诗·小雅·甫田》)、“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关雎》)、“四牡騑騑,六辔如琴。觏尔新婚,以慰我心”(《诗·小雅·四牡》)等诗句中可得到充分认证。张艺谋电影《影》则充分借助琴瑟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人物形象塑造,即“琴”之“子虞”、“瑟”之“小艾”、“萧”之“境州”,以“琴瑟和鸣”诠释子虞与小艾之间的夫妻关系。由于“萧声肃肃”且多独奏,具有“分”的意蕴,因此作为影子的境州,能够打破子虞与小艾之间的“合”,使子虞与沛良之间两肋插刀、肝胆相照的兄弟情义被权力所击破。与此同时,电影作为集文字、图像、音乐等多种媒介于一体的艺术,其情感的表达、气氛的烘托、意境的塑造,离不开音乐支撑。作为电影《影》的推广曲——《傀》,在创作过程中引入众多中国传统乐器,如琴、筝、二胡等,具有浓厚中国风的电影音乐与电影画面相结合,勾勒出唯美、凄凉、哀婉的氛围,给予观众独特视听体验。

(三)《影》与太极文化

“太极”作为中国道教文化的重要概念,蕴含丰富的哲学思想。“太极”指宇宙最原始状态,处于天地未开、阴阳未明之后的状态,随着太极分化,产生两仪,即“天与地” “阴与阳”。在太极图中,阴与阳共存,且相互独立、相互转化,蕴含道法自然、万物相生相克、天人合一、生生不息等哲学思想。电影《影》则立足太极哲学,围绕真与假、虚与实、有与无、阴与阳之间的关系,进行人物、场景、画面、故事内容等的塑造。例如,子虞和境州的关系则是虚与实、真与假的关系。其中都督子虞为真、为实,影子境州为假、为虚。由于有真亦有假,而真可成为假,假也可成为真。因此,境州在杀死子虞后,从假变为了真,从虚变为了实,从暗走向了明。从电影《影》中,我们可充分体会到:万事万物皆在变化之中,事情、关系、矛盾等没有绝对的对立,也没有绝对的统一。

三、《影》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启示

基于中国电影行业的高速发展,国产电影在国际电影市场中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国家文化现象塑造、国家软实力提升的重要手段。在信息时代,文化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如何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电影文化符号的转化,不断提升影响话语权,用电影语言讲好中国故事成为人们关注与思考的重点内容。而张艺谋电影《影》的创新与尝试,给予了我们重要启示,需要我们在电影跨文化传播时,注重以下几点。

(一)重内涵,提品质

以电影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弘扬、发展的重要载体,进行跨文化传播时,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领域中的地位具有清晰、明确认知,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化全球化发展中所具有的多种可能。从而在实践中,坚定不移走文化自信之路,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并从丰富多样的中国文化中(包括地域文化、民俗文化、民族文化、文学艺术、音乐艺术、舞蹈艺术、戏曲艺术等)提炼精华、汲取营养,进行艺术形式转化,丰富电影文化内涵,提升电影艺术形象品质。

(二)借经验,善学习

在发展国产电影时,为提升电影影响力,增加国际公众对影像话语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符号的理解与认可,需立足全球性,善于在中华秀传统文化中挖掘世界性元素,用国际性影视语言进行表达与解释,从而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科学传播,推进国家文化形象塑造进程。在此过程中,国产电影创造需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明确文化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善于从其他国家影像事业发展与文化传播中学习、借鉴经验,并能够在电影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充分考虑中西方文化差异,立足不同国家、不认同地区观众审美意识,以更为开放的思维、包容的态度、适宜的方式创造影视作品,完成本土文化弘扬与传播。例如,美国电影在发展过程中,注重从世界角度看待问题,善于从世界中发现、挖掘有价值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文化再创,使其成为有利于本土国家文化现象塑造、传播的电影产品,以提高世界公众对美国电影的认可度、赞赏度,并自然而然接受美国文化。

(三)立时代,注创新

电影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其内容制作、艺术表现、文化传播等离不开技术的支撑。中国电影要想在世界电影市场中立足,不断提高中国影像话语权,需立足时代变化,在反思、实践、探究中进行创新,能够将先进科学技术、新影视叙事技巧、当代电影创作手法等应用到电影作品创造中,从而使中国电影生产具备更多可能,能够紧跟电影市场变化走出国内,走向世界。例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提升电影视听效果,给予受众震撼人心的审美体验,增加电影吸引力、感染力。

四、结论

总而言之,影像的社会集体记忆性,决定其在信息、文化、精神传播上具有重要价值。人们能够通过影像中的精神理念、文化价值、艺术形象,认识、理解现实空间中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张艺谋导演在电影《影》中,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将中国元素(水墨文化、太极文化)融入电影美学、电影哲学构建中,发挥电影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的积极作用,并为信息时代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途径的创新,提供了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傅守祥,姜文.武侠电影的审美偏差与侠义精神的失落——从张艺谋的《影》说开去[J].中国文艺评论,2019(05):48-56.

[2]师莹.论张艺谋《影》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传播[J].电影文学,2018 (24):53-55.

[3]张纾舒.张艺谋电影海报中的東方智慧——基于DIMT模式的符号学分析[J].当代电影,2017(03):197-200.

[4]陈海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传播的实证研究——以黄梅戏进课堂为例[J].青春岁月,2015(5).

[5]王月,王莹.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的对策研究[J].新闻知识,2018,411(09):5-7.

[6]宁海林.“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短视频传播研究[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7(06):82-87.

猜你喜欢

文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电影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中国文化传播与艺术人才外语能力培养创新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解读张艺谋影片的视觉审美
后现代视域下香港电影的解构与建构
国产“现象级”影片的跨文化症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