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手机使用中的社交行为研究

2020-09-02林绮雯

传媒论坛 2020年7期
关键词:手机媒体景观老年人

林绮雯

摘 要:移动互联网进入全面发展时期,智能手机和网络社交媒体的使用在潜移默化间改变了老年人的社会交往方式。他们在社交媒体这个“舞台”上既是演员又是观众,把日常生活中美好的一面通过影像呈现出来,在与他人的互动中搭建起自己的网络社交生活。在“看”与“被看”的互动过程中,老年人把自己的日常生活当成艺术品来“设计”,为人们展现了一个具有“可看性”的日常生活,他们以此为社交中介物,在互动中完成对自我的塑造和自我印象的管理。

关键词:景观;网络社交;自我呈现;老年人;手机媒体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07-0-02

随着互联网对日常生活的渗透率越来越高,高龄人群他们的社会交往、信息获取和娱乐等行为方式正在发生剧变,老年人生活网络化成为近几年社会关注的热点。根据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报告,截至2019年6月,全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手机网民规模占整体网民的比例高达99.1%,再次说明了手机媒体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互联网接入的首选设备[1]。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接入手机媒介,社交媒体更是满足了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人际关系的发展和维系的需求。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手机使用的不断深入,老年人开始借助手机完成对世界的感知、观察和审美,逐渐适应了社交媒体营造出的“舞台感”,他们在这个“舞台”上既充当演员,又充当观众。居伊·德波认为景观已然成为现今人们“主导性的生活模式”,我们正在追求一种让人眼花目眩的景观秀。从生活的每个方面分离出来的影像群汇成一条共同的河流,重新将他们自己编组为新的整体的,关于现实的片段的景色[2],这些景色发出的唯一信号是“呈现的东西都是好的,好的东西才呈现出来”[3]。可以说,在网络上活跃的老年人不仅是信息接收者更是信息创造者,他们乐于在社交媒体上把日常生活中美好的一面通过影像呈现出来,逐步搭建起自己的网络社交生活,在虚拟世界里为人们展现了一个具有“可看性”的日常生活,并通过景观完成了数字化生存的转换,在网络社交活动中获得虚拟性的体验和感知。

我们常常把老年人默认为“信息弱者”,然而我们需要承认的是大多数人对互联网的理解并不是以一种纯粹的技术视角,更多的是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去理解和认知互联网,当老年人掌握了基本信息技能后,亦会积极参与到互联网当中,且深受其逻辑影响[4]。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老年人的网络社交行为进行观察以探讨这种新的社交方式对老年人的价值和意义。

二、老年人手机使用中的社交行为

综合CNNIC的报告和国家统计局数据,互联网在高龄人群中的普及率从2012年的5.2%上升到2017年的16.6%,并持续向高龄人群渗透[5]。在这一种由关系引导的虚拟互动环境中,老人互动交往的机会增多,人际交往圈也随之扩大。加之大众传媒利用影像塑造了美的形象,日常生活的審美化,人们逐渐体验到了影像审美带来的愉悦感。同时,社交媒体为我们提供了自我展示的舞台,老年人也正在通过手机拍摄影像向他们的观众展现自己的日常生活,这一行为背后反映的是老年人的生活本身已经被影像化,创造一种独特的景观文化。这些景观所呈现的是一种幸福和谐的影像[3],老年人把自己创造的景观作为一种社交方式或者说是一种日常生活的材料、例证,向人们展示他们日常生活中存在于最表层,最“逼真”的现象,以一种景观式的社交方式来维系和发展他们的社会关系。正如德波说的,这里的“景观”并不是指由大众传播技术所制造的视觉欺骗,也不能被简单地理解为是影像的聚积,它是以影像为中介的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是人们已经被物化的世界观、价值观[2],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景观是人们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和他人的互动关系而产生的。这些景观作为老年人在互联网上进行社会交往的物质形式,它是老年群体在网络活动实践中形成的共同财富,它体现了老年人“观看”与“表演”的社交形式。

这种社交方式呈现出两个互动的过程:“看”与“被看”,即“观看”与“表演”。台湾学者张玉佩认为“景观”一词具有“观看凝视与公开展示”的双重意蕴[6],在景观式的社交方式中,表演孕育了景观,景观代表着观看,三者之间是不可分割的关系。老年人在景观式的社交过程中具有双重身份,即“观看”过程中的观众身份和“表演”过程中的演员身份。这种双重身份表明了老年人生活在了一个“双向度世界”中,在“观看”的过程中,老年人作为信息的接收者通过主动地点赞、评论或转发信息与他人进行互动,这时候他们身处现实社会中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观看;在“表演”的过程中,老年人作为信息的创造者通过主动地发布景观,等待他人与自己进行互动,这时候的他们已经数据化,身处于虚拟社会中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表演。

莎士比亚在《皆大欢喜》中说:“这个世界是一个舞台,我们都是演员。”这个虚拟的互动舞台中,老年人以一种景观式的社交方式进行社会交往。在习惯了现实日常生活中稍纵即逝的自我呈现后,老年人使用社交媒体时更接近于一种“陈列式”的自我“博览会”般的自我呈现是否会更加刻意地进行美化?呈现出来的景观是否会更加接近自己心目中那个“完美的自己”?

三、老年人网络社交过程中的自我呈现

老年人就像是制作人制作影视作品一般用日常生活景观构建起他们的老年生活,在这场关于自己的“生活秀”中,他们把生活变成了娱乐,按照自己内心的欲望和期待塑造角色模型来与他们同时代的观众进行互动。美国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认为我们一直生活在一个表演社会,表演者渴望观众能够通过观看表演以建立一个关于“我”的美好印象,希望观众相信这就是真实的自己,即通过一种“美化式表演”来构建和呈现自我。影像具有美化人类潜在欲望,完成其形象修辞的功能,所以这种新的自我呈现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了新的印象管理的机会,老年人通过景观式社交方式操纵和控制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以展示出自己积极、健康、向上的形象。

我们经常基于年龄而对老年人产生的偏见和负面印象,特别是大众媒体对老年形象的负面呈现,加深了我们对老年人的消极印象,在这一层面上,影响了老年人对自我的看法,不利于老年群体的身心健康。但是,社交媒体的出现,扭转了这一被动的局面,使得老年人内心理想的生活图景、生活方式和个性品位都能够通过景观式的社交过程中“生产”出来,加之影像的美化作用,由此所呈现出来的景观便更加接近自己心目中那个“完美的自己”,这样的形象管理影响了以往我们对老年人所存在的认知偏见,我们相比以往的负面想象,看到了更多健康积极向上的老年形象。他们在社交平台上把自己的生活当成艺术品来“设计”,把一些具有个性化、生活化的景观当作日常生活表现自我的主要手段,所以,在社交媒体的自我呈现中,老年人对自己的形象有了更多的掌控力。那么这种积极的自我呈现对老年群体会有什么影响?

上文提到老年人在互联网上按照自己内心的欲望和期待塑造角色模型,但实际上老年人一生中拥有很多的角色,这些角色和社会情境相辅相成,在互联网的情境下,老年人似乎愿意一直扮演这一“完美的角色”,行为是个人和情境的共同产物。当然,这些景观符合虚拟社会中的角色,老年人通过把它们全部展示在虚拟环境中,潜移默化中这个角色就会塑造他们对自我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积极的自我呈现易于增加老年人的自信、自立与自尊,减少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带来的各种压力或问题。

四、小结

社交媒体的出现提供给老年人一个能够充分进行自我呈现的场所,他们通过对发布的内容进行选择和控制来把握自我呈现的程度和效果,以维持和发展社会关系,他们景观作为维系旧关系的“桥梁”,发展新关系的“见面礼”,在虚拟实践中将自我表现的心理诉诸网络表达。

但是,正如奥马尔·伽亚姆的一首诗说的:“我们一度在这个舞台上表演,我们将一个接一个地走进遗忘之盒。”老年人容易沉迷在由自己创造的景观中,从而遗忘了自己的本真社会存在,这也是德波所表达的一种新的异化关系,这些景观由我们的欲望所主导,是由感性的可观性构建起来的幻象[4]。这一种景观式的社交行为虽然能够为老年人带来一种新的积极的自我呈现的方式,但我们还是不能忽视景观本身内在的控制逻辑为我们带来的消极影响。

参考文献:

[1]于朝晖.CNNIC发布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R]. 网信军民融合,2019(09):30-31.

[2] 【法】居伊·德波.景观社会[M].王昭风,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张一兵.文本的深度耕犁:后马克思思潮哲学文本解读(第二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4]高文珺,何炜金,朱迪,等.中老年社會心态与互联网生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5]腾讯科技.微信老年用户超6100万 老人也过智慧生活[EB/OL].https://tech.qq.com/a/20181016/013129.htm,2018-10-16.

[6]张玉佩.从媒体影像观照自己——观展∕表演典范之初探[J].新闻学研究,2004(82):41-85.

猜你喜欢

手机媒体景观老年人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
预防老年人跌倒健康核心信息
《景观平面图》
创意涂鸦
手机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探析
中国失能老年人4年后达4200万
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动融合
浅谈手机媒体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的作用
论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