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地贪夜蛾的识别与防治措施

2020-09-02柴道友

农业灾害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草地贪夜蛾形态危害

柴道友

摘要 阐述了草地贪夜蛾的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结合其在玉米上的危害症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玉米;形态;发生;危害;防控

中图分类号:S4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20)03-004-02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20.03.002

草地贪夜蛾,也称秋黏虫,是新入侵我国的一类迁飞性害虫,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亞热带地区,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重大农业害虫。 2019年 1 月入侵我国云南西部地区,此后迅速蔓延到西南、华南、江南、长江中下游、黄淮、西北、华北地区的20 多个省区市。

草地贪夜蛾是杂食性害虫,具有发生范围广、扩展速度快、适生区域广、增殖潜能强、危害程度重的特点,可危害玉米、小麦、水稻、棉花、花生、大豆、黑麦草、甜菜、苏丹草、烟草、番茄、洋葱等 300多种植物,尤以在玉米生产上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暴发时可造成玉米产量损失达 45%以上,对农民收入造成严重影响。鉴此,文中阐述了草地贪夜蛾的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并结合其在玉米上的危害症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旨在为降低草地贪夜蛾在玉米生产上的危害提供科学参考。

1 形态特征

草地贪夜蛾成虫寿命平均10 d左右,最长可达21 d;成虫翅展 32~40 mm,比黏虫蛾略小;雄蛾和雌蛾形态差异较大。

1.1 雄蛾

雄蛾识别要点可简记为“一斑”(三角形白斑)、“一带”(浅色斜带)、“三纹”(环状纹+肾状纹+楔形纹)前翅灰棕色,翅外缘有1块较大的近似三角形白斑,翅中部有一浅色斜带,浅色斜带内侧有1个淡黄色、长椭圆形的环状斑,浅色斜带外侧有1个肾形纹,肾形纹下角有1个白色楔形纹。雄成虫与斜纹夜蛾雄成虫的形态最为近似,但体长明显小于后者,为15 mm左右。此外,斜纹夜蛾前翅在环形斑与肾形斑中间有 3 条明显的白色斜线,而草地贪夜蛾没有。

1.2 幼虫

幼虫一般为 6 龄,在夏季幼虫期 14 d左右,体长 1~45 mm,体长与体表颜色随龄期而变化。初孵时全身绿色,具有斑点和黑线,生长时变成浅黄色或仍保持浅绿色。3 龄后,其腹部末节背面有4 个呈正方形排列的黑斑,头部具有倒“Y”形黄色纵形纹,这是识别草地贪夜蛾幼虫的2个重要特征。

要注意将草地贪夜蛾幼虫与黏虫、棉铃虫幼虫区分开来:黏虫头部复眼之间有倒“八”字纹,而非倒“ Y ”形纹;棉铃虫腹部末端也有4 个呈正方形排列的黑斑,但其头部没有倒“Y”形纹;此外,棉铃虫幼虫和草地贪夜蛾幼虫虫体表面均粗糙,但棉铃虫手感似砂纸,而草地贪夜蛾手感光滑。

1.3 蛹

老熟幼虫常在 2~8 cm深的土壤中做蛹室化蛹,有时也在果穗或叶腋处化蛹。蛹呈椭圆形,长 14~18 mm,蛹宽 4.5 mm,化蛹初期体色呈淡绿色,逐渐变为红棕色及黑褐色。在夏季8~9 d以后,蛹即羽化为成虫,完成了1个世代的衍化过程。

2 发生规律

草地贪夜蛾能适应干旱和强降雨等恶劣条件,还可在11~30℃的温度下生长发育,适温范围较宽。其生命周期较短,完成1个世代约24~40 d,1 年可发生多代。在气候温暖区域可全年发生,世代重叠严重。

草地贪夜蛾繁殖能力强,雌蛾可多次交配产卵,每头雌蛾一般产卵 10~20块,一般每块卵100~200粒,平均每头雌蛾一生可产卵1 500粒左右,最高可达2 000 粒。卵块一般产于叶片背面或正面靠近中脉的位置以及茎秆上,玉米喇叭口期常分布于喇叭口附近。在15~25℃的条件下,卵2~4 d即可孵化为幼虫。

草地贪夜蛾成虫昼伏夜出,在温暖潮湿的傍晚最活跃,飞行能力强,迁移扩散速度快,可通过远距离飞行进行快速、大范围扩散蔓延。成虫随气流一晚上可飞行100 km,最大迁飞距离超过1 500 km,迁飞距离远,扩散速度惊人。幼虫具有假死性,受惊扰后卷缩成“C”形。

3 危害症状

草地贪夜蛾初孵幼虫先取食卵壳,然后开始分散;1~2 龄幼虫有吐丝下坠的习性,借助风力转移到周边植株上,在田间形成聚集型分布;1~3龄的低龄幼虫通常隐藏在叶片背面取食,取食叶片单侧表皮和叶肉,留下上表皮,形成半透明薄膜“窗孔”;幼虫3 龄前危害隐蔽性强,容易被忽视,4 龄后则进入暴食期,取食叶片形成不规则的长形孔洞、缺刻;4~6 龄的高龄幼虫常隐藏在玉米心叶中取食心叶,可造成玉米生长点死亡,俗称“心死”;高龄幼虫还钻蛀茎秆,取食玉米雄穗和雌穗。

玉米苗期干旱时,草地贪夜蛾幼虫钻蛀幼苗基部,造成幼苗死亡,缺苗断垄。发生严重时,整株玉米的叶片均被吃光,仅剩光杆,造成严重减产。

4 防控措施

在虫情长期持续侵入和大范围发生情况下应采用长期防控策略,以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指导,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积极保护并利用天敌,针对重点地区,抓住关键时期,实施科学防控,提升草地贪夜蛾可持续治理范围和水平,有效控制草地贪夜蛾发生危害。

4.1 加强监控预警

植保专业人员应密切加强监控,对草地贪夜蛾卵、幼虫数量、危害程度及其动态等情况,进行测报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方案,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

4.2 农业防治

(1)生产中选择种植抗 (耐) 虫的品种,具体可参考对玉米螟、黏虫、桃蛀螟等鳞翅目害虫抗性较强的品种,可减轻草地贪夜蛾的危害。

(2)合理种植、轮作倒茬、调整播种期、与远缘作物间套种等也可有效降低虫害的发生。作物收获后,在种植下茬作物前,需要对田块进行翻耕灭茬和清洁工作,并将玉米根茬、 苞叶等残体带出田外集中处理,消灭虫源。

(3)对于分散种植、草地贪夜蛾零星发生的地块,在玉米苗期,可人工摘除卵块,捏死幼虫。

(4)加强肥水管理,巧施提苗肥和叶面肥,增施腐熟的有机肥、生物肥料及微肥,多施复合肥、专用肥,可促使玉米生长发育健壮、整齐,提高植株对虫害的抵御、补偿能力。

(5)针对草地贪夜蛾成虫的趋化具有生物学特性,可设置性信息素诱捕器来诱杀成虫,大田中性诱捕器设置密度为15~35个/hm2,每月更换1次诱芯,能有效减少成虫的数量。此外,可利用草地贪夜蛾成虫的趋光性,在大面积玉米田中每间隔300 m设置1盏黑光灯进行诱杀,天亮关灯,天黑开灯,定期清扫死虫。

4.3 保护和利用天敌

草地贪夜蛾的天敌包括寄生蜂、捕食蝽、捕食瓢虫等。寄生蜂能寄生在草地贪夜蛾幼虫体内,依靠幼虫的营养来生长发育,最后破“虫”而出;捕食蝽可吸食草地贪夜蛾幼虫的各个部位,无论是低领幼虫还是高龄幼虫,均可成为捕食蝽的食物。所以,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使用生物农药或者低毒农药,减少化学农药对天敌的杀伤,能够起到很好的自然控害作用。

4.4 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主要分为药剂拌种和药剂喷施2个方面。

4.4.1 药剂拌种 可采用用 50%氯虫苯甲酰胺SG 38~53 g对适量水,拌10 kg玉米种,可预防苗期草地贪夜蛾的危害,同时其对地下害虫、小地老虎等苗期其他害虫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且不伤害天敌。

4.4.2 药剂喷施 应合理使用高效、低风险杀虫剂,且轮换用药,延缓草地贪夜蛾抗性的发展速度。抓住卵孵化及低龄幼虫的防控最佳时期施药,施药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注意将药液喷洒在玉米心叶、雄穗和雌穗等幼虫主要为害部位,同时药液量要充足。当草地贪夜蛾发生严重时,航空施药必须和地面施药相结合。

在虫口密度小于10头/100株时,可采用核型多角体病毒、多杀菌素绿僵菌、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微生物农药,或苦参碱、苦皮藤素、印楝素等植物性农药进行叶面喷雾处理。

对于虫口密度达到10头/100株的田块要及时进行化学药剂防治。1~3龄幼虫,可用10%四氯虫酰胺SG 600 ml/hm2或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G 2 400倍液,对水喷雾;3 龄以上幼虫防治时,可选用10% 虫螨腈SG 500倍液、 60 g/L乙基多杀菌素SG 1 000倍液、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ME 2 400倍液、14%虫螨腈·茚虫威SG 300 ml/hm2、10%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 300 ml/hm2、34%乙多·甲氧虫SG 1 000~2 000倍液对水全株均匀喷雾,或使用 0.4% 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在玉米喇叭口点施,均可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 郭井菲,静大鹏,太红坤,等. 草地贪夜蛾形态特征及与3种玉米田为害特征和形態相近鳞翅目昆虫的比较[J]. 植物保护,2019(2):7-12.

[2] 郭井菲,何康来,王振营. 草地贪夜蛾的生物学特性、发展趋势及防控对策[J]. 应用昆虫学报,2019(3):361-369.

[3] 廖永林,李传瑛,黄少华,等. 草地贪夜蛾首次入侵广东地区发生为害调查[J]. 环境昆虫学报,2019(3):497-502.

责任编辑:黄艳飞

猜你喜欢

草地贪夜蛾形态危害
永靖县草地贪夜蛾监测防控技术策略
不同农药防治甜玉米草地贪夜蛾的药效对比试验
草地贪夜蛾对山东省玉米的危害风险及其监测防控研究进展
安徽省草地贪夜蛾入侵概况及其防治措施
喝饮料的危害
喝饮料的危害
刍议汉字设计的形态语义学
战斗精神的五个要素
建筑设计基础教育中“体”与“空间”形态的自组织
“互联网+”视域下的公益新形态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