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黔东南州红心猕猴桃的害虫及其天敌资源调查

2020-09-02张国辉顾焕先张文华包和江

农业灾害研究 2020年3期

张国辉 顾焕先 张文华 包和江

摘要 黔东南州的红心猕猴桃产业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为减少害虫危害和保证产品质量,对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和黄平县的红心猕猴桃害虫及天敌资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黔东南州红心猕猴桃产地当前主要害虫为普通角伪叶甲和花胫绿纹蝗,天敌资源有云斑历猎蝽、六斑月瓢虫和中华草蛉。

关键词 红心猕猴桃;普通角伪叶甲;花胫绿纹蝗;云斑历猎蝽;六斑月瓢虫;中华草蛉

中图分类号:S436.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20)03-014-04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20.03.007

红心猕猴桃是猕猴桃中早熟红心和药食两用的珍稀品种,属中华猕猴桃中的红肉猕猴桃变种,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多种矿物质及18种氨基酸,被誉为"人间仙果""果中之王"和"维C之王",特别是微量元素中的含钙量为果中之首,是中老年人良好的补钙剂,经常食用对人体有保健、补血养颜和排毒防癌的功效。在医疗保健上,红心猕猴桃对高血压、心脑血管病、麻风病、癌症和维C缺乏症等都有医治作用和辅助疗效。目前,红心猕猴桃已成为适生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但由于不少果农缺乏红心猕猴桃病虫害知识和科学的防控技术,导致果园病虫害日趋严重, 严重影响了红心猕猴桃产业的健康发展。在虫害方面,现已报道的猕猴桃害虫有金龟甲、卷叶蛾、麻皮蝽和大青叶蝉等。以吸果夜蛾、金龟子、叶甲、苹小卷叶蛾、蝽象、蜡蝉、叶螨等病虫害为主[1-3]。为了解贵州省黔东南州红心猕猴桃产区害虫种类及天敌种类,特对产区进行实地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和地点

室外虫害调查于2019年10月~2020年5月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下司镇隆堡村和黄平县岑花村半坡组的红心猕猴桃种植基地进行害虫和天敌资源采集。

1.2 试验材料

虫害标本采集于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下司镇隆堡村和黄平县岑花村半坡组的红心猕猴桃种植基地。

1.3 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传统的分类方法、文献收集和整理、标本采集、种类鉴定、标本核对等工作,依据《中国经济昆虫志》《中国昆虫生态大图鉴》《常见昆虫野外识别手册》《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图鉴》《中国蝽类昆虫鉴定手册》和《中国瓢虫亚科图志》等昆虫分类书籍和分类文献,通过标本采集,结合鉴定结果和文献,对于可以鉴定出来的害虫和天敌资源鉴定到种,并与凯里学院昆虫标本馆馆藏标本比对,完成数码摄像和属种描述[4-5]。

2 结果与分析

2.1 害虫

2.1.1 普通角伪叶甲(Cerogria popularis) 普通角伪叶甲为昆虫纲鞘翅目拟步甲科伪叶甲亚科伪叶甲族角伪叶甲属,成虫多见于树木、灌木以及草本植物,幼虫则栖息于落叶层或腐木中。个体大小变化大,体长14~18 mm,雄性黑色,鞘翅有金绿色至紫铜色的光泽,前胸背板多有紫绿色光泽,背面被直立的白色长毛,普通角伪叶甲成虫和幼虫均植食性,在红心猕猴桃产区主要取食嫩叶,在叶片上造成大面积的破损(见图1)。

2.1.2 花胫绿纹蝗(Aiolopus tamulus) 花胫绿纹蝗属于蝗科斑翅蝗亚科绿纹蝗属,为中型蝗虫。雄虫体长18~22 mm,雌虫体长25~30 mm。虫体通常暗褐或黄褐色,后足胫节无外端刺,胫节端部1/3鲜红色、基部1/3为淡蓝色、中部为黑蓝色,沿外缘具胫节刺9~11个。前翅带有大块黑斑,其他位置则散生小型黑斑,并带有若干绿色条纹和斑纹。花胫绿纹蝗生活在山区,常在山路上见到,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南等广大地区[6-7]。因其在红心猕猴桃的虫害中首次报道,在黄平地区红心猕猴桃产地出现多只取食叶片的蝗虫(图2a),故采取新鲜红心猕猴桃叶片(图2c)进行喂养,结果表明,取食的叶片受害症状(图2d)与田间症状(图2b)吻合,可能与种植环境有关,当地红心猕猴桃主要种植在水稻田之间(图2e),四面的水稻田还没有插秧,从而使花胫绿纹蝗的取食范围变小。

2.2 捕食性天敌

2.2.1 云斑历猎蝽(Rhynocoris incertus) 云斑历猎蝽体长13~15 mm左右,体黑褐色,前翅膜质部分黑褐色,腹部有黄色带状横斑,体表覆盖黄褐色绒毛(见图3)。云斑历猎蝽是异翅目昆虫中最大的捕食性天敌,在农林害虫的自然控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一类有效的天敌昆虫资源,在凯里市已有报道,但在红心猕猴桃产业首次报道[8]。

2.2.2 六斑月瓢虫(Menochilus sexmaculata) 六斑月瓢虫体长6 mm左右,体宽3~5 mm,复眼黑色,前胸背板黑色,小盾片黑色,鞘翅基色为红色或橘红色,周缘黑色,比较典型的色斑为每翅有3条黑色横带或斑纹,第一条在近基部处,其前缘中部突出,第二条几乎横贯鞘翅中部,前后缘呈波曲状,第三斑位于鞘翅近端部,近于卵圆形。庞虹(1990)观察了室内饲养和室外采集的数百头个体,认为前胸背板斑纹并不能作为判别。该种鞘翅的色斑变异较大,色斑有时扩大,第一横带向后伸展与第三横带相连,鞘缝黑斑扩大与卵形斑重合鞘翅黑色部分大于红色部分,形成四个红色的大型斑。六斑瓢虫雌雄个体的特征,无论雌虫还是雄虫,前胸背板黑色斑均出现上述的变异。鞘翅黑色部分大于红色部分,形成四个红色的大型[9]。

2.2.3 中华草蛉(Chrysoperla sinica) 头部黄白色,两颊和唇基两侧各有一黑条,上下几相连;下颚须和下唇须暗褐色,复眼金黄,触角细长丝状,灰黄色,但基部两节与头部同色。胸和腹部黄绿色,背面中央有一条相连的黄色纵带。足黄绿色,跗节黄褐色。4翅透明,翅痣黄白色,翅脉黄绿色,但前缘横脉的下端和径橫脉的基部均为黑色,翅基部的横脉和两组阶脉也多为黑色,脉上有黑色短毛(见图5)。幼虫捕食蚜虫、棉铃虫(小幼虫)等害虫,已应用于生物防治。中华草蛉一年5代,以成虫越冬,体色由绿转黄,并出现红斑,翌年变回绿色时才性成熟而交尾产卵。成虫喜食花粉和蜜露而不捕食动物性食物[10]。

3 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黔东南州红心猕猴桃产区的实地调查,当前主要害虫为普通角伪叶甲和花胫绿纹蝗。其中,普通角伪叶甲在中国分布较广、种较丰富,分布范围以南方为主,是农林和中药材等产业的主要害虫[11-14]。在湖南省,叶甲类害虫5月上旬开始在称猴桃上零星发生,6月下旬~8月上旬密度迅速增加,8月份后叶甲陆续转移至邻近作物或杂草上,在称猴桃上的数量大大减少,此后一直保持较低的密度,直至落叶。叶甲类害虫主要为成虫取食猕猴桃叶片、叶柄、嫩梢及嫩枝的皮层等,咬食叶片使之成条状穿孔。目前,尚未发现叶甲总科中天牛科幼虫钻蛀称猴桃树干[15]。这个发生规律也适用于贵州省,当前调查结果也说明普通角伪叶甲的数目在5月起呈上升趋势。红心猕猴桃产地的蝗虫危害多与当时的生态环境有关,蝗虫胃口大还不挑食。2020年5月到实地采集标本时,当地果农介绍发现红心猕猴桃叶片被吃得厉害,但是白天、晚上寻找害虫却毫无结果。而在田间调查结果发现,除了普通角伪叶甲外,就只有花胫绿纹蝗的数目较多,且多匍匐在叶片上,根据采回的害虫对红心猕猴桃叶片的取食结果表明,花胫绿纹蝗可以取食叶片,取食叶片的缺口与田间调查的受害叶片相符。另外,水稻叶片是蝗虫最佳取食对象,但在5月初,水稻仅处于育苗期还未到田间插秧种植,而当地的红心猕猴桃产区正处于三面水稻田之间,当花胫绿纹蝗没有最佳取食对象处于饥饿状态时还不挑食,就会把红心猕猴桃作为食物来源,这也是当地果农到处找害虫却无结果的原因。因此,科学选择红心猕猴桃果园建址是很有必要的,以免不挑食的蝗虫危害。建园时应该尽可能选在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通透性良好的沙壤土田块,不应在水稻田间建园[16]。

目前,对于猕猴桃虫害方面主要采用的无公害防治方法为糖醋诱杀法,因受到气味引导,部分害虫会直接进入诱捕器内,从而达到减少虫害的目的[17]。而天敌资源使用较少。作为害虫的天敌资源之一——猎蝽,经济意义首先在于它是重要的天敌资源,猎蝽科是半翅目昆虫中最大的捕食性类群,在农林害虫的自然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18]。猎蝽科是半翅目昆虫中最大的捕食性类群,87%以上种类的猎蝽为肉食性种类,以其它昆虫等节肢动物为主要捕食对象,在被捕食的猎物中大多数为害虫,是重要的天敌资源[19-20]。

此次调研中只发现云斑历猎蝽,同时发现了云斑历猎蝽还可捕食普通角伪叶甲,最后捕食结果是只剩下外面的鞘翅。调查时间段为2019年10月~2020年5月,研究的野外采集受新冠肺炎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调研时间较短,因此,蝽类调查还不彻底,调研范围只限于红心猕猴桃产地,还有许多特殊生境不能到达,因条件有限,也无法尝试所有的采集方法。因此,研究结果比较单一,只有对蝽类进行系统深入的专项调查,才有望发现更多的天敌蝽资源种类。

六斑月瓢虫是我国农业和林业系统中重要的捕食性天敌之一,分布广泛,是华南地区的常见种类[21-24]。六斑月瓢虫是一种广谱性的食蚜瓢虫,能够捕食多种猎物,是蚜蟲、粉虱、木虱和其它小型昆虫的重要天敌[25-27]。该种瓢虫分布广、寿命长、发生量、捕食量大、繁殖力强,开发利用前景广阔。规模化繁殖六斑月瓢虫对于加快捕食性天敌昆虫产业化进程,推进农药减量控害具有重要意义[28]。该瓢虫具有年发生世代数多、捕食量大以及成虫寿命长、产卵量大等优点,因而在生物防治中的开发利用潜能巨大。

中华草蛉作为多种害虫的重要天敌,在我国分布也很广,可捕食蚜虫、介壳虫、木虱、粉虱、红蜘蛛等多种农林害虫,还可捕食多种昆虫的卵和蛾类的幼虫,是重要的天敌昆虫,对森林苗圃果园农田中的蚜虫蚧壳虫种群数量的增长起着有效地抑制作用。中华草蛉的幼虫又称蚜獅,幼虫期是消灭害虫的主要时期,可捕食多种害虫的卵和幼虫,由于该虫食量大,行动迅速,捕食能力强,可用于防治果树叶螨、蚜虫和白粉虱等[29-30]。不少地区利用它防治棉田、果园及温室害虫皆取得了一定效果,目前广泛开展了人工利用草蛉消灭害虫的工作。但需要注意的是,草蛉幼虫有自相残杀的习性,在食料不足情况下自相残杀的习性表现得更为严重,处在狭小空间里草蛉幼虫之间会有较强的相互干扰和竞争作用[31-32]。此外,草蛉还可通过释放草蛉卵有效控制果树红蜘蛛的危害,不但减少了农药使用次数,节省了开支和劳力,还可提高防治效果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21世纪初,草蛉作为天敌昆虫的研究仍在各地不断开展,在技术方法上和灭虫效果上都取得了新的成果[33-34]。鉴于红心猕猴桃的食用安全和用药安全,以上3种害虫的捕食性天敌昆虫作为天敌资源大量使用也是很有研究价值的。

4 结论

红心猕猴桃在贵州省黔东南州的发展势头良好,已经成为很多地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为减少害虫危害,探讨害虫的天敌资源,可为红心猕猴桃产业提供更好的害虫相关技术支持。针对产区进行害虫和天敌资源调研,结果表明,黔东南州红心猕猴桃产地当前主要害虫为普通角伪叶甲和花胫绿纹蝗,天敌资源有云斑历猎蝽、六斑月瓢虫和中华草蛉,其中普通角伪叶甲和花胫绿纹蝗在红心猕猴桃虫害研究中首次报道,云斑历猎蝽、六斑月瓢虫和中华草蛉作为天敌资源在红心猕猴桃方面也是首次报道,具有深入研究和田间推广的必要。在此感谢大连海关戴秋慧科长和中国农科院吕平香助理研究员提供的技术帮助。

参考文献

[1] 马蕊,刘宝宏,李建,等.红心猕猴桃不同生育期病虫害主要发生种类及其防治技术[C].云南省植保学会2018年度学术年会-绿色植保支撑高原特色农业论文集,云南省植保学会2018年度学术年会-绿色植保支撑高原特色农业论文集[A].云南农业科技编辑部,2018.

[2] 张忠虎,刘杰.红心猕猴桃及其栽培技术分析[J].农技服务,2017,34(16):85,89.

[3] 朱祥林,朱昭龙.猕猴桃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9,39(16):133-134.

[4] 朱国渊,张祖兵,段波,等.云南澳洲坚果园有害动物及其天敌资源调查[J].广东农业科学,2016,43(8):94-102.

[5] 周勇,陈斌.重庆市伪叶甲亚科5新纪录种记述[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1(6):29-33,2.

[6] 李虎群,张艳刚,张书敏,等.白洋淀地区长翅素木蝗、短额负蝗生物学特性初步饲养观察[J].中国植保导刊,2008,28(12):10-14.

[7] 张长荣.河北的蝗虫[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8] 张雁泉,高景梅.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猎蝽昆虫种类调查[J].贵州林业科技,2009,37(2):35-38.

[9] 庞虹.六斑月瓢虫的色斑变异[J].昆虫天敌,1990(2):82-84.

[10] 陈天业.大草岭和中华通草蛉消化系统的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及毒理学研究[D].杭州:浙江农业大学,1995.

[11] 朱玉香.中国伪叶甲亚科形态学和分类学研究(鞘翅目:伪叶甲科)[D].重庆:西南农业大学,2003.

[12] 周勇.中国伪叶甲亚族分类研究(鞘翅目:拟步甲科:伪叶甲族)[D].保定:河北大学,2011.

[13] 张巍巍.常见昆虫野外识别手册[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14] 朱玉香.中国伪叶甲亚科形态学和分类学研究(鞘翅目:伪叶甲科)[D].西南农业大学,2003.

[15] 周程爱,邹建掬,彭俊彩.猕猴桃主要害虫──叶甲类记述[J].湖南农业科学,1991(2):41-42.

[16] 李伟超,龚振岳,罗伟雄,等.猕猴桃病虫害综合防治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2):170,174.

[17] 朱祥林,朱昭龙.猕猴桃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9,39(16):133-134.

[18] 张晓瑛.山西省猎蝽种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1):191-193.

[19] 朱国渊,张祖兵,段波,等.云南澳洲坚果园有害动物及其天敌资源调查[J].广东农业科学,2016,43(8):94-102.

[20] 梁立為,黄建华,周善义.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蝽类区系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0(4):373-379.

[21] 唐良德,李飞,赵海燕,等.六斑月瓢虫取食不同猎物的生长发育及繁殖特性[J].生态学报,2017,37(17):5765-5770.

[22] 庞虹.六斑月瓢虫的色斑变异[J].昆虫天敌,1990(2):82-84.

[23] 任顺祥,王兴民,庞虹,等.中国瓢虫原色图鉴[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12.

[24] 王祥林,陈文静,苏达明.温度对六斑月瓢虫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2,32(4):76-80.

[25] 杨鹤,郑发科.六斑月瓢虫成虫捕食洋槐蚜的功能反应研究[J].四川动物,2007(4):907-909.

[26] 吴红胜,韩诗畴,张宇宏,等.双带盘瓢虫与六斑月瓢虫成虫对螺旋粉虱幼虫的捕食作用[J].环境昆虫学报,2010,32(3):380-383.

[27] 于华利,王祥林,李奕震.六斑月瓢虫对橄榄星室木虱的控制作用[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3,33(6):55-59.

[28] 赵顾晨,唐赵莲,赵杰.浦东新区果园有益瓢虫种类调查[J].上海农业科技,2020(1):125-126.

[29] 段海军,王秀锁,赵一凡.草蛉常见种类的识别[J].内蒙古林业,2005(3):16.

[30]吕佩珂,苏慧兰,庞震,等.中国现代果村病虫原色图鉴[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674.

[31] 邵振芳,尹文兵,陈建华,等.草蛉在虫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6(3):171-174.

[32] 杨集昆.草蛉的生活习性和常见种类[J].应用昆虫学报,1974(3):38-43.

[33] 丁岩钦,陈玉平.中华草蛉对棉蚜与棉铃虫的捕食作用研究[J].生物防治通报,1986(3):97-102.

[34] 余金咏,路常宽,温晓蕾,等.中华草蛉对刺槐叶瘿蚊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9(4):21-24.

责任编辑:黄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