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明“三理”教学增“三力”

2020-09-02朱文静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感召力多极化老师

朱文静

上好思想政治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的人格魅力、学识程度、“讲理”水平,都会对“三观”形成期的中学生影响至深。面对学生要求更高、信息多媒体融合、文化多元交织、意识形态领域复杂斗争等多重挑战,思政课教师唯有练就“金刚钻”的功夫,通晓情理、明达事理、会讲道理,不断提升教学亲和力、公信力、感召力,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乐学善思,让“金课”成色更足、效果更佳。

一、通晓情理,提升教师“亲和力”

亲和力需要教师站稳“学生立场”。高中生随着知识的增长,逐渐理性,但心理仍没“断奶”。从学校开展的教学问卷清晰反映,学生最喜欢的是“学识渊博、循循善诱型”的老师,最不喜欢的是“照本宣科,挖苦讽刺型”的老师。这就要求教师施教时,要学会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想问题,充分考虑学生的想法,优化教学“供给侧”,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发展“刚需”。“老师,您讲的国际关系有关内容,我不太感兴趣,最近同几个舍友关系紧张,我看不惯他们,也不想学习……”一位同学这样倾诉。抓住这个“时机”,笔者先开导其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并以此切入,辅导了国际关系中“国家利益、国际组织、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知识,帮助其化解了生活和学习的“双重”困惑,赢得了认可。

亲和力需要教师坚守“从教良知”。期盼每个学生进步,是教师的职业良知。“恨铁不成钢”只能让师生关系变得更“僵化”。英国思想家约翰·洛克在《教育漫话》中坚决反对用专横或粗暴的方式教育孩子,因为面对粗暴待遇,会加速孩子逆反性格形成,以致憎恶他的教师、憎恶从教师而来的一切事物……课间,一位同学质问我:“老师,你昨天在另一个班上课,透露了我们谈心的内容,让我失望!”有了这次教训后,我更加懂得要尊重学生,顾及其“面子”,注重呵护其“秘密”,真正成为学生信任的“战略伙伴”。此后,同学们的各种情绪与表现,他们都愿坦诚地与我交流分享、倾诉心声,教学的默契度更高,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更坚固。

二、明达事理,增强教学“公信力”

教学公信力要能经得住质疑。大胆质疑、小心求证,于无疑处生疑,于有疑处解疑,是提升教学信度的有效途径。在复习“影响价格的因素”后,学生对价值规律内容及表现形式有了更深刻理解。可是,次日上课,恰逢新闻爆出:“受疫情影响,WTI 5月原油期货结算价收报-37.63美元/桶。”如此局面,彻底颠覆了学生的固有认知。不少学生认为价格高低是“人为因素”,对所学知识产生了质疑。质疑一:价格反映价值,石油的价值由生产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生产率无论怎么提高,也不至于使其价格呈现“负值”?质疑二:商品的价格低至成本,商家已无利可图,石油供应方为什么要赔钱出卖?质疑三: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格上下波动,波动的幅度有无“极限”?学生的一系列质疑,正是以“争鸣”促“共鸣”的契机。笔者随即对一般商品买卖和“期货交易”进行了比较,对疫情影响下,各国经济萎缩,石油库存剧增,运费和交易风险增加,期货“负价”是买卖双方“博弈”的最好结果。这种“绿天鹅”事件,让学生懂得了“常理”与“非常理”都有其“合理性”,明白了“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的含义,更对经济现象背后的规律、规则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教学公信力要能经得住验证。信息加速迭代,给教学带来了极为丰富的素材,也给教学信度增加了“变数”。教材内容、时政案例,常会出现“滞后性”,这让学生会觉得教学“过时了”。要消除“时差”就要立足教材基本原理,抓住“不变量”。比如,在教学国际关系时,老师列举了中国周边国家关系的“亲疏冷热”事例,其中不乏中日历史遗留问题、朝韩间对峙的宿敌关系。可刚过一周,学生就拿出报纸上中日高层“握手”、朝韩领导人会晤等外交活动照片来质问老师。这正是一个教育契机,印证了“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和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的道理。

三、揭示道理,强化教学“感召力”

教学感召力源于教师的垂范。教师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人格魅力都会影响学生的心智发展。思政课教师肩负着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素养,要使得学生具备这些学科素养,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树立正确的“三观”,坚定“四个自信”,用自身的思想觉悟感染学生的思想认识。比如,《政治生活》第三单元系统讲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这些制度离学生生活比较远,要让学生形成政治认同,教师就要首先做好“信道者”,坚决拥护党的领导,站稳“人民立场”,坚定依法治国,将制度、方针、政策内化于心,外化为自觉的言行,坚决维护制度的权威,不做“哄孩子”的“两面人”。

教学感召力基于对学生的信任。信任也是“生产力”,学生一旦感到被老师信任,就会激发“内驱力”,增强自信心。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充分信任学生,放手发动学生分析思考问题、发表见解,通过引发争鸣、去伪存真,求得共鸣,才是教学的至高境界。比如,在教学“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时,几位同学回答多极化的表现、成因时,可谓“见解独到”。甲:现在的世界,中国强势崛起,美国极力捍卫其霸主地位,欧盟和日本都不甘落后,但多极化路还很长。乙:世界多极化是两大阵营瓦解后,各国力量的再次均衡。丙:美国学者亨廷顿认为,多极化格局源于文明的冲突。丁:多极化有国力因素,也有历史、地理等因素……这些见解角度新颖,观點鲜明,值得分享,结合教材知识引导后,学生的认知得到了升华。

猜你喜欢

感召力多极化老师
让教育之果在学校历史文化传承中不断丰硕
国际贸易格局分化及秩序研究
从导演角度谈电视文学的主题构建与多极化表达手法
从导演角度谈电视文学的主题构建与多极化表达手法
思想政治工作只有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增强吸引力和感召力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试析初中生议论文中“人情味”的渗透
近五十年来全球经济地理格局的演化特征与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