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思辨性阅读 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2020-09-02岑晓云

新智慧·中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思辨性阅读语文核心素养初中语文

岑晓云

【摘 要】思维发展和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思辨性阅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思辨性阅读的方法很多,其中分析式阅读能让学生思维更深刻,推理式阅读能让学生学会批判思考,评价式阅读能让学生思维更深刻,这些方法都能让学生提升思维正确性。

【关键词】思辨性阅读;语文核心素养;初中语文

思辨性阅读指的是在阅读的过程中遵循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尝试一边阅读一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学者王荣生提出:“思辨性阅读要将‘思辨什么作为阅读的起点,将‘如何思辨作为阅读的落点,将‘解决问题作为思辨的终点。”初中学生思维能力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有助于思辨的方法,让学生在分析、推理、评价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文本,提升思维能力。

一、分析式阅读,加强思维深刻性

分析式阅读是思辨性阅读的一种形式,指的是通过归纳、比较、阐述等方法分析作品在内容、语言、情感表达、结构等方面的异同点,进而促进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作品,讓学生加强思维的深刻性。

例如,在教学《春》《济南的冬天》时,教师鼓励学生将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阅读,分析两篇文章的异同点。学生先总结出了两者的相同点,认为:“它们都写了某一个季节的美景,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方法,而且写出了心中的喜爱之情。”再次分析时,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找出其不同之处。有学生从写作手法入手,认为:“《春》分五个部分描写春天,而《济南的冬天》写的是一个整体,是完整的山水风光。”还有学生从观察方法入手,认为:“《春》运用近观的方法,而《济南的冬天》用的是远观的方法,还写了不同角度看到的景物的变化。”在分析后,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两篇文章虽然写作主题相似,但是由于作者写作风格不同,便呈现出不同的状态。

心理学认为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综合、比较分类等过程。分析式阅读的过程能让学生将各种不同的文本整合在一起,通过分析、比较等方式对其进行深化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找到不同作品的异同点,还能总结出相同文体的特点和同一作者的写作风格。这样的阅读就比单一的阅读更为深刻。

二、推理式阅读,提升思维批判性

推理式阅读指的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尝试自主提出疑问,通过提出假设并推理论证的方式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成立。通过该过程,学生对文章的内容理解更为深刻,从而一步步推理出作品的主旨,提升了学生的思维批判性。

例如,在教学《社戏》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思考:“作者认为社戏是自己看过的最好的戏,你觉得它好在哪里呢?”针对这个问题,学生首先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看法,认为:“一定是因为演员表演得好,戏的内容丰富多彩。”教师再鼓励学生深入阅读课文,尝试验证自己的假设,学生很快便发现:“原来作者觉得戏并不好,而且看得很不耐烦。”这样学生心中就生出了新的问题:“作者为何会认为社戏好?”再次深入阅读后,学生发现:“作者并非喜欢社戏本身,而是喜欢看社戏的氛围,享受和小伙伴一起划船去看戏的过程,喜欢和小伙伴一起吃豆子,感受到了小伙伴的好客和淳朴。”最终总结出文章的主旨。

推理的角度有很多种,教师在指导学生展开推理式阅读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尝试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入手展开推理分析。此外,若学生在推理后推翻了自己原来的假设,则要鼓励学生尝试从获得的信息中再次提出新的假设,并再接再厉,展开新的推理分析。

三、评价式阅读,保证思维正确性

评价式阅读指的是在阅读后说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和同伴的想法进行比较,看看彼此有什么不同的看法,然后通过讨论加以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变得更为敏锐、深刻,所提出的观点也会更为正确。

例如,在阅读《故乡》后,教师鼓励学生展开评价式阅读,并交流自己的想法。学生发现,评价的角度不同,得出的观点也有所不同。有的学生从作品的语言风格入手,发现文章的语言极其具有感染力,尤其是“圆规”的比喻,显得十分生动。还有的学生从作品的写作手法入手进行评价,认为:“这篇文章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如将闰土和杨二嫂在年轻时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进行对比,展现出封建思想对民众的迫害。”学生在整合了彼此的评价后对作品的理解变得更为全面,也更加准确。

要注意的是,评价式阅读不仅能在学生完成整篇文章的阅读后展开,还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展开。在学生围绕阶段性阅读的成果进行评价后,鼓励学生再次深入阅读,并在此过程中逐步纠正自己原先的观点,使其思维变得更加正确。

学者于漪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语言的思维是不存在的;思维是语言的内容,没有思维也不可能有语言。”所以思维和语言是一体化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若能引导学生展开各种形式的思辨性阅读,则能让学生在读懂作品深意的同时积极展开推理、分析、比较、归纳等思维活动,借助思维方式更好地理解语言现象,感受文学形象,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素养。

参考文献:

[1]马志杰.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7(16).

[2]缪小燕.指导思辨性阅读,提升阅读水平[J].语文教学之友,2019(04).

猜你喜欢

思辨性阅读语文核心素养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浅析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
以思辨性阅读彰显语文课堂思维品质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探讨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