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性公共图书馆联合编目质量控制对策研究

2020-09-02寿建琪鲁雪梅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质量控制

寿建琪 鲁雪梅

关键词:天津地区;公共图书馆;联合编目;质量控制;总分馆模式

摘 要:文章分析了天津地区公共图书馆在总分馆模式下书目数据共建共享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提出了建立健全联合编目质量监控机制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以期为提高天津地区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中图分类号:G25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0)07-0044-03

1 背景

公共图书馆在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文化自信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组织模式按行政级别设置,馆藏资源高度集中,同时服务范围和服务人群受地理位置及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均衡等因素制约,致使公共图书馆实施普遍均等服务受到限制。总分馆模式可有效融合各级公共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源,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同时其统一管理和调配功能使文献信息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可最大限度地实现普遍均等的文化服务目标,而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实现总分馆模式的基础,是促进各级公共图书馆融合发展的关键途径。

天津地区各级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在总分馆模式建设的推动下得以迅速发展,同时也给联合编目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当前,天津地区公共图书馆的联合编目工作已进入瓶颈期,面临许多问题。笔者重点分析了书目数据质量、书目数据库维护、编目外包质量管理、文献编目滞后等问题,以期为建立健全天津地区公共图书馆联合编目质量监控机制提供相应的对策和可行性方案,为提高天津地区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水平提供科学规范的参考依据。

2 天津地区公共图书馆书目数据共建共享模式概述

目前,天津市的18家区级公共图书馆已全部加入天津地区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体系,实现了天津地区文献资源的流通与共享。自2016年年底开始,各区级馆的数据陆续与天津图书馆(以下简称“市馆”)并轨,实现了书目数据的共建共享。截至目前,共有11家区级馆通過ALEPH系统平台与市馆共用同一个书目数据库,形成了以市馆为中心馆、各区级公共图书馆为成员馆的天津地区公共图书馆联盟。该联盟的宗旨是依托ALEPH系统平台整合区级馆的书目数据资源和人力资源,促进区级馆编目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发挥人才技术优势,节约建设和维护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等[2]。随着联盟的建立,天津地区逐步形成了联合编目的工作模式,为2018年天津地区公共图书馆开展总分馆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天津地区公共图书馆联盟和三级总分馆建设模式体系下,市馆与区级馆共用同一个书目数据库进行文献资源共建共享,见下页图1。在这一体系中,书目数据库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书目数据库建设是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基础,高质量的书目数据库及规范化、标准化的书目数据是联合编目工作的核心,是构建总分馆模式的关键点和连接枢纽。

3 书目数据共建共享亟须解决的问题

联合编目是天津地区公共图书馆全面实现书目数据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途径,随着该项工作的深入开展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市馆与各区级馆的采访、编目等业务高度重复。随着总分馆建设力度的加大,基层服务点的数量不断增加,城市书吧、农家书屋等也逐步加入进来,中文文献库容量快速增长,文献信息维护工作难度加大,各级图书馆亟须加强书目数据库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安全性等。

3.1 书目数据重复问题

书目数据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是保证书目数据的唯一性,即每种文献只有一条书目数据。而目前天津地区公共图书馆的中文文献库存在大量冗余数据,致使数据整合及数据库维护难度加大,具体表现为:一是历史数据并轨遗留问题。区级馆在进行历史数据并轨前未对本馆的书目数据进行整合清理,同种文献具有不同的著录方式等,都会在并轨时产生重复数据。二是新书书目数据重复问题,包括采访系统(APSM)数据查重合并及多卷册图书拆分、同种图书整套ISBN与单册ISBN系统查重比对、一号多书时的MARC数据选择,以及进行实时查重时重复下载数据等问题。

3.2 书目数据查重问题

具体表现为:一是编目人员对在编图书进行书目数据查重时缺乏正确的分析和选择能力,尤其是在多卷书、合订图书、不同版本(印次)图书的MARC数据的判断上容易出现问题。二是同一种或同一套图书采用不同的编制方式(多卷书和丛书),导致整套图书著录方式各异,索书号不统一,多卷书不能汇集,致使排架混乱。三是书目数据共建共享过程中存在互相覆盖书目数据情况,造成数据丢失或分类号被修改等问题。

3.3 套录数据审校问题

套录数据为编目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天津地区公共图书馆联盟体系在下载国图联编库数据时往往机械照搬,忽视对套录数据的审校,不能及时发现书目数据中的错误,直接影响了各馆对书目数据的共享。

3.4 书目数据滞后问题

文化部《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要求各级公共图书馆应遵循文献编目的时效性原则,需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文献到馆编目、加工处理及上架各项工作。文献编目的时效性对于各级公共图书馆都是很大的挑战。出于对书目数据质量的考虑,目前天津地区的区级馆主要是套录市馆数据及国图数据,由于市馆并没有对区级馆开放原始编目权限,同时与区级馆在采书范围、受众人群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区级馆购买的新书既不能套录市馆的MARC数据,也不能在第一时间进行原始编目,只能等市馆有了MARC数据才能进行编目加工,而有些图书根本等不到数据,书目数据滞后问题严重影响了文献的流通。

3.5 馆藏数据问题

目前,天津地区公共图书馆的区级馆馆藏信息存在TJL60库中,当同一种图书挂接多个区级馆的馆藏信息时,会出现误入其他馆的852字段,并修改其索书号,扰乱其他馆的馆藏体系。在总分馆建设模式下,有些区级馆的复本没有进行集中编目加工,致使同种文献索书号不统一及跳号现象增多。此外,区级馆依据本馆分配规则生成索书号,文献流通到其他馆后无法进行排架,只能放在指定区域集中存放,读者通过OPAC查询文献时会看到同一文献在不同的馆区有不同的索书号,给借阅造成困扰[3]。

4 建立健全联合编目质量监控机制的措施

4.1 建立天津地区联合编目质量监控小组

由于现行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存在多头管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等问题[4],致使编目标准不统一、编目人员业务能力不高,联合编目的质量难以保证。笔者认为,天津地区可成立联合编目质量监控小组,小组成员由市馆和区级馆的采编工作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联合编目工作的组织协调、规范制订、业务指导、质量监控、书目数据库维护、业务培训等工作。

4.2 改革编目人员培训模式,建立三级认证培训体系

编目质量与编目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息息相关,图书馆只有加强编目人才队伍建设,才能提高编目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保证书目数据质量。因此,天津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必须重视编目人员业务培训和认证资格考核工作,建立初、中、高三級认证培训体系,初级阶段包括ALEPH系统采访、编目模块应用及采编工作规范流程等培训;中级阶段包括文献编目规则、中国机读目录格式细则、编制MARC数据等培训;高级阶段包括文献分类标引培训和主题标引规则培训。

4.3 完善文献编目标准及规范,建立书目数据分级审核制度

质量监控小组要建立和完善天津地区联合编目的文献编目标准及规范,包括采编工作规范流程、文献编目规则、编目工作规范控制等,在遵循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的基础上,针对未明确的容易引起歧义的问题确定本地区的相关细则,包括本地区书目数据一致性规则、书目数据共建共享唯一性规则、索书号取号规则等,使编目人员有章可循,便于统一[5]。此外,为了提高书目数据质量,质量监控小组还需制定一系列有效的层级审校、质量评价、反馈机制、奖惩措施等标准和制度,培养业务素质过硬的质量监控员负责书目数据的审校工作,同时加强编目人员参与书目数据质量监督的意识。层级审校可分三级:第一级,区级馆编目人员在套录书目数据时必须对照在编文献进行严格审校,发现问题及时修正,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需反馈到质量监控小组;第二级,获得编目认证资格的区级馆可向市馆申请开放原始编目权限,在ALEPH系统中为区级馆的原始编目数据增加SID控制字段,用来记录该条书目的编目来源、编目人员、编目时间、审校员、审校时间等信息,同时增加状态检测字段,通过MARC数据变化监控数据质量,质量监控员要逐条审校原始编目数据;第三级,质量监控小组负责对书目数据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各馆,同时进行质量评价并实施奖惩措施。

4.4 加强外包管理,提高编目外包质量

目前,书商入馆编制书目数据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天津地区公共图书馆面临如何控制编目外包质量、规避编目外包风险等问题。天津地区公共图书馆可采用“双审制”对外包过程、外包质量进行严格监督和控制[6],将系统校验功能与人工审校相结合:一是建立系统自动检测模式,防止不规范数据及不当操作对中文文献库数据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利用系统自动检测程序对原始编目数据进行初步筛查,将书目数据中不规范的部分按照字段形式形成纠错表,并反馈回去进行自查修改,检测无误的数据可存储至中间库,由质量监控员审校后再传入中文文献库。二是建立外包书商评价体系,即建立书商准入制度,除评估书商在技术、服务、资信等方面的风险外,还需评价其编目质量、编目周期、编目人员能力等,只有各方面评价都合格的书商才是合格的书商。编目业务外包模式使图书馆编目人员的工作重心转向审校,承担监督、管控及评估工作,全程监控管理,可积极掌握和评估外包书商编目业务的进展和质量。

5 结语

多馆联合编目可有效节约人力,提高资源利用率,解决数据共享存储问题。因此,天津地区公共图书馆建立联合编目体系,不断探索、完善适合天津地区联合编目模式的质量监控机制,为总分馆模式下天津地区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和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裘爽,奚悦,孙慧云.《公共图书馆法》专家解读综述[J].图书情报研究,2019(1):15-23.

[2][3] 陈扬.天津市区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文献资源建设探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S1):107-111.

[4] 肖蔚蓝.总分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现状分析及改进研究[J].图书馆界,2017(3):26-29,36.

[5] 宋颖.总分馆管理模式下书目质量控制研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4(4):87-90.

[6] 詹丽华.高校图书馆外包编目数据质量的管理与控制:引入六西格玛管理方法[J].新世纪图书馆,2018(8):72-75.

(编校:徐黎娟)

收稿日期:2020-06-07

作者简介:寿建琪(1970— ),天津图书馆副研究馆员;鲁雪梅(1973— ),天津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本文系2019年度天津图书馆课题项目“区域性公共图书馆联合编目质量监控机制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TJL201904。

猜你喜欢

公共图书馆质量控制
纽约州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政策研究
基于图书奖评选的公共图书馆采访创新研究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机车总风缸的制作质量控制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
浅谈石灰土基层施工及质量控制
黄土路基台背回填的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