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献研究述评

2020-09-02李雪蒋志华

商业经济 2020年8期
关键词: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李雪 蒋志华

[摘 要] 随着我国高质量发展的不断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已经成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有关新旧动能转换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越来越多。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从研究对象、内容、时间和指标等方面进行归纳评述,概述了现有研究的缺陷,提出了后续研究方向。

[关键词] 新旧动能转换;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献述评

[中图分类号] F12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043(2020)08-0123-02

目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转化的科学选择。为了实现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李克强总理2015年提出了新旧动能转换,并作为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成为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为此,各界对新旧动能转换的关注与研究文献颇多,本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并从研究对象、内容、时间和指标等方面进行归纳评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一)新旧动能转换提出的背景与内涵

“新旧动能转换”一词在国外并没有与之严格对应的词汇。在我国政府文件中,新旧动能转换的概念被英译为“replace old growth drivers with new ones”,和国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领域较为相似。

国外研究产业结构的代表人物是威廉·配第和克拉克,两位学者研究成果的结合被称为配第-克拉克定律。Gary Gereffi(1999)、Raphael Kaplinsky(2001)[1]认为产业成功转型升级后,能够实现生产高效率、技能多样性和知识专业化等优势。Aleman(2004)指出了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多种路径。

(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测度

国外大多数学者对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内涵没有较为严格的界定和区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经济增长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展。经济增长理论的提出者Simon Smith Kuznets指出生产效率增长率是影响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因素。B.A.Ka Mae(1983)认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增长应该包括生产资料和生产量的增加以及产品质量和效率的提高。Pasquale Tridico(2010)[2]以50个新兴经济体(ETEs)1995-2006年的数据为样本,建立OLS跨国回归模型,对其经济增长质量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经济增长不仅没有减少贫困,反而加剧了收入不平等问题。

也有部分学者试图对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进行区分。Meadows(1972)[3]认为经济发展涵盖的内容更加广泛,其需要对经济增长、资源、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在高速增长模式的基础上加入净化增长、质量增长、适度增长等内容。Elena Gennadjenva Popkova(2010)[4]认为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增长是数量积累的运动过程,通过经济增长“量”的积累,逐步达到经济发展“质”的提升,促进经济发展。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一)新旧动能转换提出的背景与内涵

国内对新旧动能转换的提出始于2015年10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艰难进程中。2017年我国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第一份关于“新旧动能”的文件《关于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意见》。

张文和张念明(2014)[5]从供给侧角度认为,新旧动能是具有对象层、技术层、工业层、制度层和概念层等五维结构的动态概念。崔杏雨(2019)、孙蕾(2019)[6]认为新旧动能转换可以淘汰、替换和改造旧动能,改进生产模式优化产业升级来实现。

(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测度

2017年党的十九大会议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逐渐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标示着我国发展重心从讲求“量”到追求“质”的转变。

姚升保(2015)[7]分别从经济发展的过程、根本目标及可持续发展等多角度对经济发展质量进行定义,体现了经济系统与社会系统、资源环境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边少颖(2019)[8]通过构建经济高质量评价体系,采用回归方法,对我国中东西部地区产业情况进行实证分析。

(三)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近年来,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理论性研究逐渐增多。丁文珺(2018)、杨冬民(2018)[9]认为要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以创新驱动、产业驱动、全要素生产率驱动等方面为着力点,优化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淘汰旧生产模式、激发引进新技术。

有些学者也对新旧动能转换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构建和综合评价进行了研究。马秀贞等人(2018)通过测算全要素生产率,分析出经济发展仍以旧动能为主,提出了转变的方向和路径。李梦欣(2019)[10]从需求侧、供给侧和结构转换动能三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法对西部地区新动能的培育发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新动能培育方面进展良好,且西南优于西北。

三、文献评述与后续进一步研究方向

新旧动能转换是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提出的创新举措,更是我国应对世界发展难题的重大战略布局。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质量发展进行了研讨,各有侧重,为本文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和思考空间。目前国家提倡的经济转型发展迫在眉睫,如何促進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如何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发展新动能,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故现对以上学者研究成果进行评析,找出存在的优势和短板,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后续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研究内容

新旧动能转换是我国的新提法,尚未普及到国外,国外与之相对应的内容是产业转型升级,且国外研究的时间早于国内,国外的研究多以起源和发展路径为主,国内的研究多以内涵和转换方式为主。从目前研究文献看,国内对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内涵、对策以及路径措施方面,理论层面研究居多,关于新旧动能转换如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证研究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研究对象

从目前研究文献看,以全国和西部地区为研究对象的文献居多,而对于不同类型区(资源型区域、城市群等)、中东部地区以及不同经济区域结合为研究对象的文献偏少。由于地方资源禀赋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地区差异明显,只有横向与纵向、时间与空间多角度多要素对比分析,才能找到研究对象与对标省市之间的差距,进而准确地研判省市间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三)研究时间

动能转换是个长期的过程,经济增长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以后在对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研究时,可以在时间上延长,保持研究的延续性。

(四)研究指标

“新旧动能转换”思想和“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提出以来,我国学者逐渐开始研究在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如何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且多以定性分析为主,在少有的定量研究中,学者们构建的指标体系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主观性较强,没有很好地体现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二是指标涵盖面不广,对新旧动能转换理念各方面涵盖得不全面,难以系统地反映出动能转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为此,后续对二者相关性指标设计及实证分析是中的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Raphael Kaplinsky,Mike Morris. A Handbook for Value Chain Research[R].Prepared for the IDRC,2001

[2]Pasquale Tridico.Growth,Inequality and Poverty in Emerging and Transition Economies[J].Transition Studies Review,2010,16(4):979-1001.

[3]Donella H. Meadows,Dennis l. Meadows,Jorgen Randers,William W. Behrens III. The Limits to Growth[R]. A Report to The Club of Rome,1972.

[4]Elena Gennadjenva Popkova.New Quality Of Economic Growth Concep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conomic Policy Studies January,2010,5(1):75-88.

[5]张文,张念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我国新旧动能转换的路径选择[J].东岳论丛,2017,38(12):93-101.

[6]孙蕾.新旧动能转换下山东省人才支撑体系评价与建设研究[D].山东大学,2019.

[7]姚升保.湖北省经济发展质量的测度与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5(21):147-149.

[8]边少颖.产业转型升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D].西北大学,2019.

[9]杨冬民.新时代新旧动能转换的使命与担当[J].群言,2018(8):4-6.

[10]李梦欣,任保平.新时代西部地区经济新动能培育的框架、现状与路径[J/OL].西部论坛:1-14[2019-11-20].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200.C.20190903.1001.004.htm.

[責任编辑:潘洪志]

猜你喜欢

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精准施策保“六稳”
长沙高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思考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下大气力破难题、补短板
新时代科技创新创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机制研究
新时代科技创新创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机制研究
构建信息化共享平台 做好“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期的人才保障
浅议中小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培育与再造
西部地区新旧动能转换——挑战与应对
新旧动能转换下证券业发展研究
聚焦新旧动能转换 打造优质法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