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信息化共享平台 做好“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期的人才保障

2018-01-06郭志强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7年35期
关键词:共享平台新旧动能转换人才

郭志强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做好人力保障工作至关重要。该文就构建信息化共享平台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人才保障的角度,提出看法,以供探讨。

关键词:信息化;人才;共享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35-0159-02

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具备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作用已经毋庸置疑。利用信息化做好人力保障工作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那么在新形势下如何才能利用信息化建设做好人才工作呢?

在青岛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组织的企业沙龙活动中,包括海尔集团、青啤集团在内的众多企业信息化专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人才难寻”、“人才难留”。“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时期的人力资源保障工作必须从“引”、“留”、“评”三个字上下工夫。

而随着各类信息化系统的广泛应用,其已经积累了海量的历史数据。利用好这些数据,构建信息化共享平台,做好人才的“引”、“留”、“评”工作,就是新形势下利用信息化建设做好人才工作的最好答案。

1 信息化共享平台的应用

1.1 精准识别 慧眼识英才

目前,从第三方调查机构的调查情况来看,企业在人才引进中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所引人才层次误判,并非高端;二是所引人才并不对口,引进过程短缺精细;三是所引人才虽然可用,但是价值观上存在差异,缺少深入识别。充分利用好信息化共享平台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在人才引进的过程中,要有重点,有导向,要紧紧围绕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新行产业,要重点引进那些适应经济转型发展要求的创新型人才。要广泛深入地与用人单位开展定期的需求调查,从重点产业领域和用人单位获得用人需求,依托产业发展实际和用人单位需要编制紧缺人才目录,获得第一手的人才需求。这是从“需”的方面力求切合实际。

另一方面,依托信息化共享平台中的个人信息,可以全面构建居民的人才模型,从一定层面上分析出個人适合从事的行业,擅长的专业,分析出个人与产业转型目标的匹配程度。例如,可以从所学专业、从事行业,工作年限中初步确定个人所擅长的行业。从科研成果、发明情况,论文引用、职称信息中判断人才层次。这是从“供”的方面获得人才供给状况。

有了“供”“需”两方面的信息,我们就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的方式,确定人才的聚集地,通过靶向定位,组织专项的人才招聘活动,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通过有针对性的人才政策,鼓励和引导各类人才向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集聚。这样,就可以在用人单位和人才之间当好“红娘”,牵好红线。

1.2 做好服务 激发创造活力

将人才引进来不是目的,让人才能够为经济的转型升级、为新旧动能转换贡献力量才是引才的关键。对此,关键要在两个方面做好工作。一个方面,要使人才能够在工作中做出成绩,也就是“事业留人”;另一个方面,要使人才在生活上没有后顾之忧,也就是“感情留人”。

在事业方面,应当积极营造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并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和配套办法,重点在加大经费投入、全力扶持本土人才,重点资助创新创业人才。在具体办法上,应当充分利用当前已经广泛应用的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方式,通过广泛的征集,了解一线工作者在创新创业方面的现实诉求,让政策的制定“贴地气、有实效”。

在生活方面,应当进一步完善激励保障措施,落实与优秀人才的联系制度,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与他们交心谈朋友,由政府出面,积极主动地帮助他们解决在住房保障、子女上学等问题上遇到的实际困难。通过这些举措,从小的方面看,可以切实解决各类人才遇到的实际困难,让他们安心工作。从大的方面看,将辖区内人才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汇总、梳理和总结,能为我省、我市人才政策的制定提供现实的支撑。

通过精准的人才服务,可以激发起人才队伍的新活力,为新旧动能转换做出更大的贡献。

1.3 科学考评 注重实绩

在新形势下,要想进一步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创业的活力,以人才引领全社会新旧动能转换,就要进一步规范人才工作考评机制,不断加大人才开发工作力度。

在考核指标上,应以各类人才创造出的经济社会效益为主要考评指标,重点考察各类人才的工作实绩和社会公众对人才工作成效的满意度。在考核方法上,应按照客观公正、易于操作、注重实效的原则,把日常考核与年度考核结合起来,把上级考核与群众评议结合起来,提升评判质量。

在这方面,青岛市在全市推行的“平时考核系统”就做出了很有益的尝试。通过在平时考核系统内进行考勤统计,可以对工作人员的出勤情况进行实时统计;通过周记实和月小结,可以让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得到全面地反映;通过评议评鉴和民主评测很好地结合了上级考核与群众评议,能够客观公正的反映工作人员的工作实效。

将这样的综合考评系统推而广之,再结合经济效益、科研成果、创新发明,便能全面反映人才的工作状况,从而做到以能力辨优劣、按实绩论“英雄”,废除人才评价“终身制”,制定分类分层的人才评价体系,形成以实绩为核心,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全面人才考评体系。

2 信息化共享平台的建设

要发挥信息化在人才保障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不光要有应用思路,还要切切实实地做好信息化共享平台的建设工作,要多措并举,统筹进行。

2.1 加快建设基础数据采集与交换平台

近年来,随着各地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社、公安、工商、税务等部门都根据自身的职能要求在街道、社区等基层组织各自推广了业务系统。由于这些延伸到基层组织的业务系统由不同的部门开发,缺乏统一规则设计,存在数据标准不统一、信息共享困难等问题。

为此,应当加快建设基础数据采集与交换平台,积极推进各级各部门基础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构建以身份证、居住证为载体的基础信息平台。在采集过程中,要以国家电子政务标准体系为框架,结合地方基础信息平台共性技术规范,规划和编制地方基础数据采集和交换平台标准规范体系。同时,在采集过程中,要建立全面的数据评价机制,从数据审核、数据质量和采集绩效等方面全面评价,通过人工核查和多来源对比的方式验证采集信息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2.2 做好互联互通 实现信息共享

这里的互联互通主要指网络层面的互联互通,这是做好信息共享的另一个关键。这个问题的产生同样是由于历史因素形成的。地方各部门在根据自身职能要求建设业务网络和办公网络过程中,由于规划不同,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的IP规划和网络拓扑结构。这样在互联互通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IP规划冲突,网络结构复杂,可靠性差的问题。同时,由于经费、建设时期、技术力量等因素,部分网络系统仍旧采用了大量的可靠性很低的简单网络交换设备,给各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造成了可靠性方面的隐患,需要从网络体系上做好整合。

网络的整合具有较高的风险,对业务系统的使用也有较大的影响,在整合的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并制定切实有效的整合方案,扎实稳妥地做好网络的互联互通工作。

2.3 数据存储加强整合 破除区域界限

在政府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过程中,数据的存储和交换无疑是其中至关重要的大事,应当破除区域界限,加强数据整合力度。

数据的综合分析,是对全局数据的检索和查询,需要针对全部数据展开。当前业务数据分散存储在各个地市的存储方式不利于信息的综合利用。在业务专网滿足传输需要的地区,可以通过推行数据的集中存储,充分利用存储资源,便于使用统一的接口处理数据,有效降低系统整体的复杂度,加快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

2.4 用大数据深挖数据价值 实现综合应用

数据收集的目的在于数据的应用,只有深挖数据价值,才能对“新旧动能转换”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的大数据分析就是一种重要的应用手段。

在建立政府信息共享平台后,可以以大数据分析为手段,得出个人、企业、行业的人才需求,绘制单位的人才需求图谱、人才的技能图谱、人才的地域分布图谱、企业负担曲线、薪资曲线等,实现对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应用。

以平度市人社局为例,通过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劳动人口普查活动,对全市的适龄劳动人口进行了全面的登记和汇总,并将信息录入一体化信息平台。利用这些数据,通过平台在宏观和微观方面进行分析,就可以实时得到就业人员需要参加的培训、适合从事的工作。在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方面,发挥出了巨大的应用价值,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2.5 以开放的心态用好“互联网+”工具,多种方式齐上阵

一方面,有价值的分析结果不应成为躺在纸面上的数字,应当充分应用好“互联网+”工具,与社会共享,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另一方面,目前已经得到广泛使用的互联网应用也应当成为信息共享平台的重要数据来源。

目前,各大招聘类网站已经成为求职人员应聘的一个重要渠道。各大招聘类网站的用工需求、薪资状况、行业发展等信息可以也应当接入信息共享平台,并得到信息共享平台的验证和反馈。这样既可以达到行业监管的目的,也可以使人才政策的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同时,对于分析结果,应当通过微信、微博等各种“互联网+”工具及时向社会公布,并将各类反馈信息作为参考数据加以分析,继而帮助人才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形成完整的管理闭环。

3 结束语

信息化共享平台的应用多姿多彩,信息化共享平台的建设需要大力推进。做好“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期的人才保障工作,要思路,要制度,更要行动。以信息化共享平台的建设和利用为引领,人才保障工作必能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肖艳.人才工作如何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J] 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17(4):24.

[2] 狄邦建.律师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律师,2012(8):76.

猜你喜欢

共享平台新旧动能转换人才
人才云
西部地区新旧动能转换——挑战与应对
中企搭乘“共享平台”好出海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构建与运行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