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下大气力破难题、补短板
2018-05-29安静赜
安静赜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关于“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是新时代内蒙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问题意识,下大力气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开放型经济、缓解政府性债务、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加快破题,着力补上产业、创新、区域、支撑保障能力、开放、营商环境、投融资、生态环境等突出短板,推动全区经济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
关键词: 习近平总书记 经济高质量发展 破题 补短板
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三个扎实”的首要任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直指制約内蒙古发展的短板和弱项,切中内蒙古发展的关键和要害,为内蒙古发展调准了焦、对准了脉,是新时代内蒙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问题意识,下大力气加快破难题、补短板,推动全区经济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
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加快破题,补上产业短板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层次低、结构单一,是制约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4年考察内蒙古时,就曾指出我区产业结构“四多四少”的状况,即“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低端产业多高端产业少、资源型产业多高附加值产业少、劳动密集型产业多资本科技密集型产业少”。这是我区发展方式不合理的主要表现,也是当前我区经济发展中诸多矛盾和困难的根源 。截至2016年,内蒙古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只有4.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一半以上,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个多百分点。正因如此,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指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为此,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不能老是盯着“羊煤土气”,要下功夫培育非煤产业、非资源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新产业,发展军民融合产业,彻底摆脱过度依靠资源开发驱动、重化工业带动的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补齐新兴产业、高端产业、高附加值产业短板。当然,发展新兴产业和非资源型产业,绝非不要传统资源性产业。能源、化工、冶金、建材、农畜产品加工等传统资源型产业的质量提升,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更为重要的方面。对我区来讲,通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不仅大有可为,而且前景广阔。内蒙古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特别要“把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做好”。紧跟世界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适应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实现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资源转化增值水平。通过“加法减法”一起做,传统新兴一起抓, 努力改变产业结构“四多四少”状况,“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 。
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加快破题,补上创新短板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落后、创新不足,始终是内蒙古发展的突出短板。需要高度重视的是,近几年我区与先进地区创新能力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继续拉大。2016年全区科技创新能力在全国排名下降到第28位,科技进步贡献率低于全国十多个百分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定要下大气力把这个短板补上来。要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加快破题,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培育创新主体,搭建创新平台,优化创新环境,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创新驱动的关键在人才。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创新驱动发展的优先位置,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 ,强化产权保护,完善干部正向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加快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让企业家心安、科技人员心宽、党政人才心热、创新人员心动,充分调动全社会创新创业积极性。
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加快破题,补上区域发展短板
长期以来,内蒙古经济发展主要是依靠城市经济带动、呼包鄂等地区领跑实现的。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平衡是我区经济发展质量不高的突出表现。以区域发展为例,东部五盟市国土面积和人口均占全区一半以上,但到“十二五”期末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仅占全区的比重不到三成。按2015年基数测算,西部盟市每增长1个百分点形成的经济增量,东部盟市需要增长2个百分点才能达到。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继续依靠少数优势地区已经不足以支撑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亟需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加快破题,打造更多的经济增长极。为此,要在继续打造沿黄经济带、发挥好呼包鄂地区的“火车头”效应的同时,抓住用好国家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机遇,充分发挥东部盟市的优势和潜力,全力推动东部盟市把发展质量提起,把各项建设搞上去,加快弥补我区区域发展短板。要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农牧业供给侧改革,加快推进农牧业农村牧区现代化,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按照总书记“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和生产力空间布局,走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的路子”的要求,制定实施园区振兴计划,着力解决好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低端化、同质化、空心化等突出问题,形成有竞争力的增长极。以此来进一步拓展经济发展空间,逐步形成多点多极支撑的发展格局。
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快破题,补上支撑保障能力短板
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标志,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现代基础设施的支撑和保障。内蒙古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滞后一直是最大的硬短板。目前,我区铁路运营总里程全国第一,但等级低、复线率低、电气化率低,特别是快速铁路建设滞后,一度是全国包括西藏和宁夏在内的三个没有高铁的省区之一。截至2016年,公路总里程突破19万公里,但公路网密度低、等级低,公路网密度仅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高速公路仅有6000公里,还有47个旗县没通高速公路。能源通道不畅,火电富余装机约1000万千瓦,窝电现象仍很严重。水利基础设施比较薄弱,资源型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并存,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33.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农村牧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滞后,行政村通宽带率80.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3个百分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按照适应发展、适度超前的原则,全面加强铁路、公路、航空、水利、电网、管道、市政、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补足我区基础设施欠账多、水路电信支撑保障能力不足等制约发展的短板问题,通过时空变革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在发展开放型经济上加快破题,补上开放短板
开放合作是实现富民强区、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内蒙古与俄罗斯、蒙古两国接壤,有16个对外开放口岸,区位优势独特、开放条件好,是国家向北开放的最主要门户。但对外开放不足,质量效益不高,特别是因“酒肉穿肠过”而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不够,始终是内蒙古发展的一大软肋。2017年,内蒙古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仅有5.8%,低于全国28个多百分点,出口依存度只有2%左右。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900亿元,创历史新高,但也仅占全国的0.3%。十九大提出加大西部地区开放力度,这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决策,目的是以开放促进西部发展。对此,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积极跟进,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扩大对外开放。按照总书记的指示要求,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充分发挥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作用。既要积极“引进来”,吸收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又要坚持“走出去”,支持企业及个人到境外开展投资合作,扩大机电、重型装备、农畜产品等优势产品出口规模,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开放优势、发展优势,在开放合作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深化改革上加快破题,补上营商环境短板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一个地区发展的快慢好坏,决定性的因素已经不是拥有多少生产要素,而是发展环境的优劣。当前我区与先进地区发展态势上的差距,根源主要在于营商环境的差距。根据21世纪研究院《2016年投资环境指数报告》,内蒙古投资环境指数排全国第23位,其中投资软环境指数排全国倒数第3位,仅高于黑龙江和辽宁省。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各级政府一定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切实把推动发展的着力点由“抓项目”转向“抓环境”上来,补齐营商环境不佳的短板。优化营商环境,关键靠改革。要围绕市场主体所需,着眼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 推广“最多跑一次”“只进一扇门”等办法, 增强对各种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各个方面的创造力,提升整个地区的竞争力。
在化解政府性债务上加快破题,补上投融资短板
总书记要求我们,“有效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绷紧防范化解债务风险这根弦”。内蒙古各地政府债务率普遍较高,全部超过警戒线,已经到了十分严重、非解决不可的地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财政金融风险的底线。为此既要“堵后门”,落实防范化解债务风险责任,坚决遏制违法违规举债,坚决不走高负债扩张的老路;也要“开前门”,合理安排地方新增债务规模,合理合规举债融资。我区债务风险的累积,很大程度上与我区过度依赖政府投资的发展方式直接相关。为此必须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用好多层次及资本市场,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补上我区投融资渠道窄、主体单一的短板,在积极化解债务的背景下满足发展中必要的资金需求,推动经济稳定而高质量发展。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加快破题,补上生态环境短板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近年来尽管我区生态环境实现了“整体遏制,局部好转”,但生态脆弱的基本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生态环境仍是一大短板。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中央组织部《2016年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结果公报》,内蒙古绿色发展指数排全國第24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一是要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只有恢复绿水青山,才能变成金山银山。按照总书记的指示要求,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治理,精心组织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水土保持等重点工程,实施好草畜平衡、禁牧休牧等制度,加强荒漠化治理和湿地保护,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把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筑得更牢。二是要“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全面落实水污染防治计划,加快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等水生态综合治理,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和重金属减排力度,从源头上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是要加快建立绿色发展方式和消费方式。做绿色文章,兴绿色产业,创绿色品牌,提供更多优质绿色生态产品。
(作者系内蒙古党校副校长)
责任编辑:代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