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语文教师谈绘本设计的审美特性
2020-09-02汤哲
汤哲
【摘 要】绘本教学必须积极寻绎符号诞生的“美的历程”,探寻符号背后的秘密,并用儿童的语言去表述这种美。语文教师要多发掘绘本的审美教育,培养儿童的美学精神,激活儿童的潜能、才情和天性,实现语文学科教学的美育理想。
【关键词】绘本教学;审美教育;美学精神
绘本是一种图文文学,它以新兴的艺术形式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国内风靡起来。大量富有意味的图片搭配,精美的设计正影响着儿童的审美情趣。如果儿童在阅读时可以从对绘本设计的感知开始展开想象和思考,并能将设计形式转化为特定的意义,那么课堂教学就会成为一场盛大的心智活动。作为一个美术教师,笔者觉得有必要和语文教师一起来探讨绘本这一有意味的文学形式所独具的审美特性。
一、绘本形式的表现美
绘本是书的一种形式,有封面、封底、蝴蝶页、版式等很多元素,而这些元素有着绘者整体的考虑,并通过这种形式的安排串联起所有的信息,成为统一完整的思维脉络。
开本:书的规格大小。不同于一般的书本有比较固定的开本,放在书架上能整齐地排列。绘本的开本有大有小,大的开本能展示大幅的画面,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感受;而小的开本比较亲近儿童,也更容易携带。开本的选择,是作者根据图像的比例或者内容来进行的。
封面:封面是一本书的外观,通常有书名、作者(译者)、出版社等信息,还会绘制特殊的图像来凸显书的风格,或者表现书本的一些内容,其目的在于吸引读者兴趣,引起好奇心,促使打开封面进行阅读。读者往往能根据封面对书本内容进行预测,另外书名往往也和整本书的核心意义密切相关。
蝴蝶页:翻开封面后,封面和内文的衬纸被称为“前环衬”,在内文后面另一张衬纸和封底相连的被称为“后环衬”。许多蝴蝶页是白色,但有的绘者会精心设计,借此给读者作一个情感上的铺垫,为内文营造一种氛围。前后蝴蝶页分别作为故事的开始和结束,起到了前后呼应的效果。
书名页:又叫扉页,一般是在蝴蝶页后面,简单地写出书名、作者(译者)、出版社等信息,有的还会配有简单的图像,具有揭开内文或者提供重要线索的作用。
内文:书页名之后就是内文,通常由十到二十几张的内页组成,作者首要考虑的就是贯通内文脉络,统整文意,使作品表达出一定的意义。
版面设计:页面的视觉感受是版面设计所呈现出来的效果。版面设计进一步彰显出了作者的创作意图,通过页与页之间的版面变化,可以在情节的发展进程中暗示情绪的转折,营造出整本书的节奏和律动。版面设计包括是否有边框的设计,画面的大小、跨页还是对页的安排等等。
封底:绘者在封底设计上一般也是各种奇思妙想的表现:有的提供了主要内容,有的引用了书中的一个画面,有的和封面相呼應,有的放了名家的推荐文字……从书的封面到封底宛如一部电影从片头到结局,传递出了书的完整信息。
二、绘本图像的语言美
优秀的绘本作者在图像中隐藏了丰富的信息,如果具备了“看法”“洞见”等能力,就能触动文化层面与生活体验的一系列联想。
线条:线条的粗细曲直都别有意味,粗而直的线条表现了阳刚的气势,细的线条勾勒出的是婉约的形象,弯曲的线条传达的是平和的信息,尖锐的线条传达的是紧张不安的情绪,不规则的线条让画面具有流动的感觉,比较随性……
构图:绘本的构图是指创作者的画面布局,包括主角、配角与各种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动线、比例、运镜、视角等,以空间的场景来表现各个角色之间的关系,以及文本所要表达的信息。比如说位置,角色在中间与边缘传递的情感是不同的。如果角色在画面中间的聚焦处那就显得比较平稳,而如果在边缘处,偏离了画面的中心则会给人一种不稳定的状态,传达的就是不安的感觉。另外,动线向右暗示前进,向左则意味着往回走,它能推动情节发展;视角的不同也能给人不一样的体会,平角给读者的视点与画面的主体大概一致,仰角让景物变得高大,显示出它的重要性;俯角会因为登高的原因让场景变得有气势;运镜可以呈现出特写、近景、中景、远景不同的视觉感受;角色、景物之间的比例也是绘者呈现意图的形式之一,通过大小来表达主配角的关系,或者其他方面的强弱关系。
颜色:有人说,色彩就是生命,是思考、丰富和改变生活的工具。事实上,不同的色彩可以在大多数人心中引起类似的情感。纯度较高、名都较高、能让人感觉温暖的色彩能引起人愉快的情绪反应;反之,呆板、模糊的色彩则让人感受压抑、烦闷。绘者将信息通过图像传达给读者,其中最有表现力的就是颜色,它不是颜料的组合物,是从情境到意味的感知与体会。如红色给人温暖、热情,绿色让人联想到生机盎然,蓝色给人辽阔自由的感受,黑色则营造了神秘的气氛……
三、绘本语言体系的实践美
如何在绘本这样一个特殊语言体系的教学实践中表现美呢?绘本语言是图文套装的语言系统,是一种形式化的语言符号。由此,绘本教学必须积极寻绎符号诞生的“美的历程”,探寻符号背后的秘密,并用我们儿童的语言去表述这种美。因此,绘本的“读写绘”尤其重要。在留白处补白,把画面语言转化成文字,把文字语言转化成画面,把想象和联想倾诉于笔端……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发掘美学元素,利用绘本这样的载体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让美始终在场,并让儿童游弋其中。
世间没有绝对的审美标准,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审美标准,不过求同存异,差异中有普遍。艺术更是充满矛盾的,每个人的审美方式和审美观不尽相同,所以,在绘本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多发掘绘本的审美教育,培养儿童的美学精神,激活儿童的潜能、才情和天性,实现语文学科教学的美育理想。
参考文献:
[1]王媛.浅析合作学习在小学美术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