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工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浅议
2020-09-02罗辉
罗辉
摘 要: 新时代工科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要紧随时代发展步伐,与时俱进。作者依据实践研究观察,分析目前工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对策,为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线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关键词: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工科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是宣传国家意识形态的关键课程,是高等院校最重要的课程之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无可替代。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把爱国主义情怀自觉融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事业当中。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我国面临国际环境挑战,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积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为新时代大学生奉献更精彩的课程,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更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后备军。
一、工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教师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没有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新时代教书育人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缺乏创新。仍然墨守成规,采用的是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虽然能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讲授课程内容,但只满足于把课程内容讲完、讲全,照本宣科。教学方法落后、单一,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对各种概念、问题进行思考,课堂上学生缺乏参与,课堂师生互动少。
(二)一些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
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对工科毕业生需求逐渐增加,工科院校招生数量逐年攀升,但工科院校生源以理工科专业为主的事实不容否认,录取的学生普遍来源于理工科,文科专业少。导致工科院校一些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基础普遍比较薄弱。虽然国家和院校都非常重视思政课教学,但一些学生抱着“60分万岁”的心理,往往上课时听一听,考前突击一下,就算完成思政课的学习。思政课作为高等院校的关键课程,缺乏“一票否决权”。
(三)课程考核方式较为单一。
以往的课程考核方式,已不能满足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发展的需求。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往往局限于学生期末考试的结果,“一战定乾坤”,或者虽然综合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课堂表现及实践课程等综合评价,但细化程度不够,学生不够明确,教师疏于管理,往往流于形式,对于全面评价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成绩并不科学。
(四)实践课程开展受限,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近年来,全国高校纷纷开展不同程度的实践课程教学改革,可以说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据笔者参与调研和查阅相关文献来看,距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八个相统一”的要求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原因是实践课程开展的各种主客观条件受到不同程度限制,主要受到办学体制、实践教学基地、教学经费、师资等因素影响。实践教学主体不够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明显;实践教学方案不够翔实,可操作性、科学性、合理性均有待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实践基地缺乏,实践教学场地往往在校内,走出去的不多,不太受“00后”大学生的欢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联系性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很难做到同步进行,实践教学往往有一定的滞后性;学生参与实践教学往往比较被动,获得感不强;实践教学过程难以监督,难以进行量化考核,教学组织不太规范,随意性强等。
(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受网络不良文化影响大。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技术发展迅猛,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很多机遇的同时带来不少挑战。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心智不成熟,一些人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网络环境的影响。
二、解决工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国家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投入。
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和发展,只能加强而不能削弱,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全方位提高水平。有投入才会有产出,国家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投入力度,通过人力、物力、财力、金融、政策、技术、基地等支持思政课的建设和发展,如提高思政课教师工资待遇,设置思政课教师专项津贴,进一步完善思政课的职称制度,吸引更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级人才加入思政课教师队伍;积极搭建思政课实践课堂教学平台,创建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如创办红色书屋,启用专项经费购买足量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著作书籍,完善相关的配套设施以保证思政课实践课程顺利、有效开展;出台政策支持鼓励青年思政课教师参加更多的国内外教学培训、调研,帮助思政科教师全方面了解课程,转变传统的教书育人观念,紧跟时代发展需要;鼓励更多的思政课教师读博深造,以进一步充实思政课教师人才库,提高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等。
(二)思政课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充分利用互联网辅助教学。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和发展。思政课是全国高校的必修课,思政课教师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积极开展小班教学,在课堂教学时应尽可能兼顾每一位学生,尽可能和每一位同学都有互动交流,尽可能全方面了解每一位学生思政课课堂的表现;思政课教师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辅助教学,如建立辅导答疑QQ群、微信群,监督学生思政课的学习,对于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做出及时解答,树立负责任教师的良好形象,促进师生关系和谐;2020年突然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线下课堂教学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利用互联网进行线上教学应运而生。思政课教师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学理念,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潮流,利用腾讯课堂、钉钉等直播软件进行适当的线上“微课”教学,对线下课堂教学进行适当补充;思政课教师还应充分利用慕课丰富学生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学习,进一步拓宽学生学习渠道,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知识。
(三)优化课程评价方式,创新奖励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要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1]。传统的思政课课程评价方式往往由“期末考试成绩(占60%—80%)+平时考核成绩(占20%—40%)”组成,其中,学生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构成成绩,期末考试以开卷或者闭卷考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基础理论知识考核,形成期末考试课程成绩。这一套评价方式虽然比较成熟,操作起来相对简单,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出学生课程学习的基本情况。但同时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缺点,如评价方式单一,评价内容偏重死记硬背,评价过程不够细化,不能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教学目标。笔者认为传统的课程评价方式相对单一,应采取多元化课程评价模式,把平时课堂出勤、作业完成情况及平时模拟测验在内的教学过程评价、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成果、网络客观题考试、期末主观题考试四方面整合在一起。其中平时成绩占课程成绩的20%;学生自主研究性成果成绩占20%,如实践报告、课程专题小论文等;网络客观题成绩占25%,期末主观题考试成绩占35%。这种多元课程考核评价模式把单纯的理论知识考核变為多元化的综合素质考核,更加符合新时代思政课教学的特点与规律,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良好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当然,还可以创新课程奖励机制,如联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组织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竞赛、思政课理论宣讲比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征文比赛、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等,对于积极参加此类活动并且表现优异的学生可以向任课老师申请课程免考;思政课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思政课教师应鼓励广大高校大学生践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当中学到的“真善美”付诸实践,真正做到内化为心、外化为行,转化为切实的行动。如荣获见义勇为奖、市级以上道德模范等学生不但可以申请免考,还可以给予较高的课程成绩。
(四)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
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时政课必须推动改革创新。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背景、课程要求、学生主体等都发生了变化,思政课教师要把时政课上好,就要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及时更新教书育人理念,发挥改革创新意识,以更好地贯彻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的教育方针。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时效性和质量的重要途径,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发展质量,教学方法的改革是重中之重。
笔者认为教学方法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创新:
1.专题教学法
所谓专题教学,又称为专题式教学、专题化教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等,相对于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教学和严格按照教材章节顺序授课的传统方式具有显著优势。它是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会议讲话的重要手段。
对于专题教学的概念,国内学者的观点大致相同。王小莹(2007)认为,专题式教学是近年来各高校普遍采用的一种较好的教学方式。该种教学方式是由任课教师依据自己所具有的专业背景分别承担不同专题内容的教学,由几位教师共同完成一门课程的讲授任务[2]。专题式教学法既可以让教师分工更明确,又可以使章节之间的联系更加具有逻辑性。荆钰婷,谭劲松(2010)认为,专题式教学是指依据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按照课程内容的内在思想联系和逻辑关系对教学内容进行提炼、整合,形成既先后连接又相互独立的系列专题[3]。由此可见,专题式教学相对传统按章节顺序进行教学具有突出的优点,专题式教学可以让每个思政课教师挑选自己最擅长的章节进行备课、讲解,极大地减轻了思政课教师的备课压力,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备好自己负责讲授的章节,极大地减少了重复的内容,有助于解决教师在讲解整本教材教学内容的重复性和滞后性问题,提高授课效率。有效化解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内容多与教学课时少之间的矛盾,很好地避免了单个教师知识的局限性,让教师之间真正做到扬长避短、取长补短,能够显著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不同专业背景学生的特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投其所好”地讲解知识必然能够解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差等问题,更加凸显新时代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因此,笔者认为专题式教学应该在更多的高校推广。
2.网络自主学习法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到:“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4]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刻地改变着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思政课教学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四五年前,利用互联网进行思政课学习算是一种时髦,今天利用互联网进行思政课学习是一种必然的趋势,甚至有可能会成为一种主流授课方式。2020年春的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召开会议,作出许多重要部署,他要求“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工厂复工难,学校复学难,教育部第一时间发出“停课不停学”的工作部署,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线上授课应运而生。互联网技术丰富了思政课的教育资源。新时代思政课授课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这种全方位的知识体系已经形成,更加需要丰富和多元的教育资源供学生学习,仅仅依靠思政课教师大脑当中储存的知识和教材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互联网汇集全球各地各种优秀教育资源。这些教育资源主要通过图片、语音、视频和文字等多种载体体现出来,对于教师单纯的理论说教和阅读教材无疑是补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时效性和吸引力;互联网技术创造了师生平等交流的机会。笔者发现,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主导,虽然有一些师生互动,但有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往往不敢在课堂上发言,和教师互动时显得比较害羞。线上教学,学生不用直接面对教师,又不身处在较为严肃的课堂氛围下,绝大部分学生喜欢通过直播软件对话框积极和教师互动交流。
三、结语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命力和灵魂在于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服务社会,工科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永远在路上。时代在不断发展,社会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真正遵循学生成长发展规律,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不断创新,才能真正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牢记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我们的头脑,指导我们的教学改革,继续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断向前发展,引导广大学生自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让思政课成为广大学生真正喜爱的“金课”,让广大学生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3-19(1).
[2]王小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开展专题式教学的实践探索[J].马克思主义学刊,2017(1).
[3]荆钰婷,谭劲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式教学模式新探[J].思想理论教育,2010(12).
[4]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本文系四川省自贡市社科联党的创新研究重点委托项目“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探索”成果,项目编号:DJCY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