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医三法防卒中

2020-08-31吴中朝

祝您健康·养生堂 2020年8期
关键词:吴老百会穴肚脐

国家级名老中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央保健会诊专家,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长期从事中医及针灸临床工作。善用针灸结合、针药结合,并在应用特殊针法、治法方面有独到的经验。擅长运用针灸、针药结合治疗各种痛证、男科疾病、脑病和多种疑难杂病,以及运用针灸、针药结合减肥、美容、美体。门诊时间:周一、周三、周五上午

“脑卒中”(cerebral stroke)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cerebralvascular accident,CVA),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脑梗死、脑出血,它们都属于脑卒中的范畴。在以往的认知中,我们一直认为像脑卒中这种脑血管危重症应该在秋冬季节发病率最高,主要与降温等气候变化有关。但实际上,夏季也是脑血管疾病高发的一个季节。

国家级名老中医吴中朝告诉我们,夏季脑卒中的发病机制与冬季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很不相同,那么夏季到底有哪些容易引发脑卒中的高危因素呢?我们又该如何防治呢?

脑血管疾病夏季也高发

吴老与我们分享了一位患者的经历。62岁的谢叔叔是一位“老病号”了,2018年3月时突发脑梗死,所幸就医及时,治疗后恢复得不错。同年5月,他又感觉到腿没劲、心烦气躁、头晕,到医院做磁共振检查,发现是脑出血!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出院了,但就在9月时,谢叔叔再次发作脑出血,症状比以前更严重,无法交谈,也认不清人了。经过半个月的治疗,才渐渐恢复。2019年7月,因为手麻、脸麻入院,不出所料,又是脑出血发作!

两年时间内,谢叔叔发生了一次脑梗死,三次脑出血,而且都发生在春夏季,夏季为何也是脑卒中的高发季?吴老告诉我们,在很多统计资料中,我们会发现夏季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并不显著低于秋冬季节,而夏季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1.高发时间段跨度更长:从3月温度升高开始,一直到9月,整整半年时间都是脑卒中的高发时间段。

2.地域幅员更广:冬季脑血管事件主要发生在较为寒冷的北方,幅员相对有限;而到了夏季,我们整个国家大部分地区都会经历30℃以上的高温,这也使得脑血管病发病范围更为广泛。

3.发病类别更全:冬季的脑血管疾病以脑出血为主,而夏季高发的脑血管病不仅是脑出血,还包括了脑血栓的形成等缺血性疾病,发病类型更全。

因此,预防脑卒中不仅要把目光盯在冬季,更要盯在夏季。吴老告诉我们,冬季脑卒中的常见诱因是寒凝和血瘀,是由于天气寒冷导致血管收缩,再加上血液容易凝结,从而诱发脑卒中。而夏季脑卒中高发的重要原因有心肝火旺、痰瘀有热、腑气不通三种,这三种都是常见的中医病机,从致病的邪气上来说,与秋冬季节截然不同。

夏季脑卒中高发原因——心肝火旺

夏季多暑热之邪,夏季与心相应,容易使心火旺盛,同时天气炎热,令人烦闷,肝气郁结,化火上炎,所以心肝火旺也是夏季脑卒中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心肝火旺证常见目赤心烦、口舌生疮、失眠多梦、焦躁不安、易怒胁胀、头晕头涨、舌红苔黄等,如果高血压患者出现心肝火旺则容易血压升高或血压水平不稳定。

针对这种情况,吴老给大家带来了他在临床常用的清心肝之火,同时也是预防和调理脑卒中的一个重要法宝——四荥共照法。

● 四荥共照法

每条经络上都有五腧穴,分别是井、荥、腧、经、合穴。其中的荥穴意思是经气流行的部位,像浅水流,荥迂未深,每条经上各有一个,全身共有十二个,它们是十二经络的经气由弱开始变强的起点。《难经》上有记载“荥主身热”,也就是说荥穴适用于治疗和调理各种热证。四荥共照法便是用到四条经络的荥穴,施加刺激以奏其效。

1.劳宫穴(手厥阴心包经荥穴)

【定位与取穴】 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点于掌心的位置。取穴时手掌微微握拳,中指所碰到的位置就是劳宫穴。

2.少府穴(手少阴心经荥穴)

【定位与取穴】在手掌面,横平第5掌指关节近端,第4、5掌骨之间。手掌微微握拳,手指屈向掌心横纹,在小指和无名指之间的掌横纹上,就是少府穴,横平劳宫穴。

3.行间穴(足厥阴肝经荥穴)

【定位与取穴】在足背侧,当第1、2趾間,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取穴时找到大脚趾和次趾的趾缝端,就是行间穴。

4.侠溪穴(足少阳胆经荥穴)

【定位与取穴】 位于人体的足背外侧,当第4、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取穴时找到第4、5趾的趾缝端,就是侠溪穴。

【按摩方法】大家在家时可以用一根筷子,按照劳宫穴、少府穴、行间穴、侠溪穴的顺序以中等力度依次按揉,每个穴位按摩3~5分钟,以局部产生酸胀感为宜。可以帮助我们降肝火、降心火,预防夏季脑卒中。

除了按摩这四个穴位,安神定志也是夏季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对此,吴老向我们介绍了他临床常用的四“神”醒窍法。

● 四“神”醒窍法

所谓四神,即四个名字中带有神字的穴位,此法具有开窍醒神的功效,也可以预防夏季脑卒中。按摩时分别选取对应心窍和脑窍的四个“神”穴——神门、神庭、四神聪、神堂,其中四神聪作为汇聚于头部的一个主穴,醒脑开窍、安神助眠的效果尤其好,也非常适合大家日常按揉。头部的四神聪穴,对于缓解头晕、失眠,甚至是脑卒中后的恢复,都有很好的效果。

1.神门穴

【定位与取穴】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取穴时,握空拳,稍弯曲手腕,手腕横纹与小指侧手腕关节处硬筋的交会处即是,左右各一。

2.神庭穴

【定位与取穴】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在左右额肌之交界处。取穴时正坐仰靠,沿前发际线正中直上量取0.5寸即可。

3.四神聪

【定位与取穴】位于头顶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寸处,共4穴。取穴时须先找到百会穴。两耳尖直上连线的交点,头顶中央即为百会穴。在它的前后左右各一寸的位置就是四神聪。

4.神堂穴

【定位与取穴】该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取穴时肩胛骨下角水平连线与脊柱相交的椎体处,往上推两个椎体,其下缘水平线与肩胛骨脊柱缘的垂直线交点处,即是神堂穴的位置。

【按摩方法】揉按四神聪穴时以中指点住百会穴定位,其余四指正好点住四神聪。可以抖动手腕,反复施力上下扣按,也可以按住四神聪后,手指不松开,前后左右画圈摩揉。其余三穴以中等力度揉按,出现酸胀感即可。

夏季脑卒中高发原因——痰瘀有热

众所周知,高血脂水平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脑卒中也不例外。除了心肝火旺之外,吴老特别提醒高血脂的人群在夏季要注意脑卒中的发生。吴老告诉我们,夏季高脂血症患者群体很容易出现脑卒中,这主要是源于痰瘀有热这种病机。高血脂从中医的角度看属于痰瘀,痰瘀日久本就容易内生郁热,而夏季暑热之邪当令,更容易造成痰瘀夹热的情况,诱发脑卒中。吴老经过多年研究,证实了用艾灸的方法对于高血脂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艾灸已经广泛运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不仅冬季虚寒的人群可以用,夏季热邪偏重的人群也可以用,起到以热泻热、温热化痰的效果,既能消除体内多余脂肪,还能有效预防夏季脑卒中。吴老向我们推荐了四个夏季适合艾灸降脂的穴位。其中的百会穴位于头顶,属于督脉上的穴位,艾灸可升阳举陷,阳气升腾有利于化痰,可以改善脑部状态,有助于预防脑病的发生。下脘穴属任脉,是化痰要穴,灸之可以改善脾胃功能,帮助运化痰湿,连着肚脐一起灸,还可以温补肾阳。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燥化脾湿,升发胃气的功效甚强,艾灸不仅可以帮助脾胃运化痰湿,还可以提高免疫力。“痰多宜向丰隆寻”,丰隆穴是古今医学家所公认为治痰之要穴,灸之对化痰有奇效。

1.百会穴

【定位与取穴】位于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定位此穴时要让患者采用正坐的姿势,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即为百会穴。

2.下脘穴

【定位与取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取穴时取仰卧位,自己用手量取肚脐上方3横指(食指、中指、无名指),正中线上即为下脘穴。

3.足三里

【定位与取穴】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中指)处。取穴时取站位弯腰,同侧手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其余4指向下,中指指尖处。

4.丰隆穴

【定位与取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取穴时找到膝眼与外踝连线的中点即为丰隆穴。

【操作方法】可以直接手持点燃的艾条(一定要熄灭明火)艾灸,操作时保持艾条距离皮肤3厘米左右。如果皮肤感觉发烫,可以上下移动,建议左右移动,使热源晃动调节温度,保持与皮肤3厘米的距离不变。每次灸2~3个穴位,每个穴位灸10分钟即可,不必强求一次灸完上述所有穴位,总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左右。

吴老提醒,夏季温度较高,一定要谨防烫伤,如果存在皮肤感觉异常(如糖尿病患者),或是皮肤感觉较不灵敏的老年人,务必格外小心,必要时咨询医生。

夏季脑卒中高发原因——腑气不通

除了心肝火旺和痰瘀有熱之外,夏季还有一个容易诱发卒中的高危因素——腑气不通。吴老告诉我们,夏季的脑卒中跟腑气不通有很大关系,这个腑主要是肠道。在中医理论中,脏腑即五脏六腑,脏与腑有着不同的特性,其中六腑有“泻而不藏”“实而不能满”“以通为用”等特点,肠道作为六腑之一也是如此。

夏季天气炎热出汗多,肠道的津液减少,肠失濡养,润泽度下降;再加上大家在夏季喜欢吃喝冷饮、吃烤串,更加伤阴,进而影响大肠蠕动,导致便秘加重,严重时损害了肠腑的气机,不能通畅地运行,这便是腑气不通。

针对这个情况,吴老推荐了支沟穴、天枢穴、上巨虚穴、腹结穴四个穴位,这是吴老临床上调理腑气不通的重要穴位。

1.支沟穴

【定位与取穴】在前臂背侧,当阳池穴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取穴时找到手背横纹下方,同身寸3寸(四横指宽)的中点。

2.天枢穴

【定位与取穴】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取穴时找到肚脐左右旁开2寸(大约两个半手指的宽度)位置即为此穴。

3.上巨虚穴

【定位与取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取穴时以外膝眼为起点,向下量两个四指的中点。

4.腹结穴

【定位与取穴】 腹结在下腹部,脐中下1.3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取穴时找到肚脐下方约两寸,也就是两个半指与四个半指的交界处。然后循前正中线左右旁开4寸,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的宽度为2寸,以此量取4寸即可取穴。

吴老强调,其实日常生活中取穴并不需要这么精确,用一些特殊手法大面积地刺激到这些穴位,就可以达到通腑的功效。具体按摩方法如下:

1.双手重叠,叠掌放在肚脐上,以中等力度轻轻下压腹部,逆时针绕肚脐周围画圈按揉,做100圈。

2.一只手侧掌,用小鱼际压在另一只手的支沟穴上,稍用力来回揉按。

3.找到上巨虚后,用指腹压住揉按,或是捏住局部,提拉上巨虚穴

4.用两手掌根轻压在肚脐两侧旁开2寸处,用大鱼际和小鱼际斜推肚脐两侧,从上到下斜着推压即可。

(编辑    车    翀)

猜你喜欢

吴老百会穴肚脐
肚脐是个“死胡同”
肚脐到底能不能抠
弹击两穴赶走秋乏
虚惊一场
百会穴:养胃降压就找它
唱歌排解烦心事
点穴祛疾:头痛(头顶)
熏灸百会穴治美尼尔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