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教”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20-08-31张永华
张永华
【摘 要】 數学属于初中教学体系中比较重要的一门学科,其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所以,教师一定要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理念来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以此来增强教学效果。“先学后教”模式推动了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使数学教学现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以确保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展开,进而有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 初中数学;先学后教;方法
“先学后教”使传统的教学方式得到有效转变,重在引导和鼓励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先学”一般是指阅读课本,其可以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所学学科的基本学习思路、基本结构和基本语言;“后教”一般是指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讲述,以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而教师则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与促进者”,既可以确保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又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营造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尽管初中数学知识都是基础知识,但对初中生来说,特别是刚刚步入初中的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并不强,不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班级中学习成绩好的往往不多,通过进行系统化分析可知,随着学习成绩的下滑,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大打折扣。此时,如果教师对学生进行批评,不仅会增加学生学习的压力,而且还会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热情和自信心。所以,“先学后教”模式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尊重学生,积极鼓励学生,通过创设情境来激活课堂,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要我学”主动转变成“我要学”。
例如,教师给学生讲解“数轴”相关知识点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借助活动教学创设一个相关的教学情境。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将相关的情境内容展示出来,即:在一条南北方向的马路上有一所学校,而在学校的东边五十米位置有一个书店,在学校西边一百五十米处有一个超市,学校西边一百米处还有一个邮局……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用A,B,C,D来分别代表书店、邮局、超市和医院?如何根据这个情境内容来画出相关的示意图?如何划分0左右两边的数?这样,教师可以适当地借助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思考,并适当地引入相关知识,以此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确保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
二、明确课堂学习目标,提升数学综合能力
在初中课堂教学过程中,“先学后教”要求学生在了解和掌握学习目标后,教师对新课的相关知识进行教授,这不仅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而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的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例如,在进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中“角边角”定理讲解过程中,因为学生已经刚刚学习过“边边边”以及“边角边”定理的证明,学生可能已经初步地了解了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所以教师在讲解这个定理的时候,可以选择采取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首先,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与教学目标,之后,教师组织学生依照上一节课的学习方式或是自己平时的学习习惯来进一步分析和探索将要学习的内容,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把相关的例题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进行练习,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指导和点拨学生,并提出新的例题让学生自主完成,从而进一步巩固相关的知识内容。
三、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学习的自信心
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先学后教”既可以避免学生上课学习不用心的问题的出现,而且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布置课后练习作业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会抱有一定的侥幸心理,甚至还有一些调皮的学生会扰乱课堂教学,从而导致达不到教学目的。此时就需要教师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不但能够挖掘学生的优点,还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以此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引导学生先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目标适当地设置课堂小测验、课堂提问、课前随机抽查等学习模块,学生可以根据这三项学习内容有效地完成预习任务,还可以不断地优化预习效果。初中数学知识存在一定的抽象性,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锻炼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还可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能够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从而促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更强的灵活性。
综上所述,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数学学习极其重要,此时就需要初中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标准要求找出最合适的教学方式,取得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先学后教”模式的落实,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苟玉荣.浅析先学后教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9(36):95.
[2]王丹.初中数学“先学后教”模式的实践探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