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天性肝纤维化1例报告

2020-08-29洪金鹏陈嘉屿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0年8期
关键词:胆管炎门静脉胆管

张 丹, 洪金鹏, 陈嘉屿

1 甘肃中医药大学 中西医结合学院, 兰州 730000;2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 消化内科, 兰州 730050

先天性肝纤维化(congenital hapatic fibrosis,CHF)在1961年由Kerr等[1]首次命名,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发病率尚不确切,以儿童、青年期确诊多见[2],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门静脉高压相关症状和体征,而肝细胞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3],因此容易导致误诊或漏诊。现报道1例以牙龈出血为首发症状的青少年CHF患者。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17岁,因“间断牙龈出血20余天,呕血3 h”于2019年4月8日收入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患者2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牙龈出血,当地县医院检查提示WBC及PLT水平下降(具体不详)。前往市级医院查腹部B超提示肝硬化;CT血管造影术检查提示门静脉高压,肝左叶及尾状叶增大,巨脾;给予药物(具体不详)治疗。入本院3 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呕血,呈咖啡样,共3次,总量约1000 ml,伴头晕、心悸,无腹痛、腹胀,无发热、寒颤。为进一步诊治遂来本院急诊科,腹部B超提示肝硬化,脾大。 以“消化道出血,肝硬化”收住消化内科。自发病以来,患者神清,精神、饮食、睡眠欠佳,大便未解,小便量少,近期体质量未见明显增减。既往体健,否认家族遗传病史。查体:体温36.5 ℃,脉搏10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16/74 mm Hg。神志清,贫血貌,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无肝掌、蜘蛛痣,左肺呼吸音清,右肺呼吸音减弱,腹部平坦,腹壁静脉不显露,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腹软,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全腹未触及包块,未见异常搏动,无液波震颤,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四横指可及,质中,无触痛,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胆囊未触及明显异常,Murphy’s征阴性,膀胱不胀,双肾未触及。腹部叩诊呈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肝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肝区叩击痛阴性,双肾叩击痛阴性。肠鸣音2~3次/min,未闻及振水音及血管杂音。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4.27×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3.51×109,淋巴细胞计数0.52×109,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2.5%,淋巴细胞百分比12.1%,RBC 4.24×1012/L,Hb 90 g/L,红细胞压积29.4%,红细胞平均体积69.3 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21.2 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306 g/L,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24.7%,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59.6 fl,PLT 52×109/L,血小板压积0.058%,血小板分布宽度14.7%。肝肾功能+离子:肌酸激酶同工酶36 U/L,AST 33 U/L,ALT 26 U/L,TBil 30.90 μmol/L,DBil 15.40 μmol/L,腺苷脱氨酶19 U/L,钙1.99 mmol/L,氯112.9 mmol/L,葡萄糖6.40 mmol/L,尿素8.70 mmol/L,肌酐28.0 μmol/L,视黄醇结合蛋白10 mg/L,前白蛋白148 mg/L。凝血六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1.1 s,PT 17.1 s,国际标准化比值1.47,PT百分活动度48.2%,PT比率 1.45,纤维蛋白原1.48 g/L。余相关检查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甲、乙、丙、戊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 DNA、肝病自身抗体、AFP、CEA检查均阴性。急行电子胃镜检查示:食管中、下段见3条节段性蓝色静脉呈串珠状凸向管腔,延伸至胃底小弯侧,周边黏膜充血,下段可见部分樱桃红斑,另见食管黏膜毛细血管迂曲扩张;胃体、底黏膜光滑;十二指肠球部、降部黏膜光滑(图1)。行内镜下胃底静脉硬化治疗(三明治法:组织黏合剂5支、聚桂醇2支,5点注射),食道静脉用七环套扎器(波科)自贲门向上依次套扎,术中顺利无出血。肝功能检查示Alb 33.8 g/L,予补充白蛋白治疗。病情稳定后行骨穿刺提示RBC、WBC、PLT水平下降。通过检查排除甲、乙、丙、戊型肝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以及肝豆状核变性等疾病,建议行肝穿刺检查。肝穿刺组织约0.1 cm×2.0 cm,包含10个汇管区。小叶结构稍紊乱,汇管区纤维均明显增生,形成汇管-汇管桥接纤维,汇管区均可见胆管增生,2个汇管区呈典型的胆管板畸形改变,伴门静脉畸形;汇管区炎症细胞无明显增多,无界面炎。小叶内可见点灶坏死,约1~3个每200倍视野;部分肝细胞气球样变性,中央静脉结构均正常,未见静脉周围纤维增生,未见假小叶结构。符合CHF病理特征(图2)。建议进一步基因检测,未检测到PKHD1基因的突变类型,但是在GP1BA基因外显子区域发现1处杂合突变(c.1213A>C),UGT1A1 基因外显子区域发现2处杂合突变(c.211G >A、c.1198A>C)(图3),均来自于父亲,导致氨基酸改变。上述基因的疾病表型与患者表型部分相符,但遗传模式不符。至此,该患者诊断为CHF。住院期间予以止血、补充白蛋白、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利尿、营养支持及降门静脉高压治疗10 d,复查肝功能指标均明显好转后出院。出院后继续对症治疗,并对其进行随访,目前未再次出现消化道出血。

2 讨论

CHF属于“纤维多囊性疾病”范畴,与 Caroli病、常染色体隐性和显性多囊肾病等[4]具有共同的遗传学基础,研究[5]证实其发病与人体PKHD1基因突变引起胆管板畸形有关。

已报道的 PKHD1 基因变异类型达 800 余种,检出率为42%~87%[6]。PKHD1基因变异会引起其编码的纤维囊蛋白/多导管蛋白(fibrocystin/ polyductin,FPC)表达缺陷[7]。FPC是由4074个氨基酸组成的纤毛蛋白,主要在胆管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初级纤毛中表达,其结构包括大部分位于细胞膜外的胞外段、跨膜段及相对较短的胞质尾区,可充当细胞外信号通路的受体,参与胆管分化成熟的过程[8]。研究[9]发现当FPC表达缺陷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增加,β-连环蛋白和Ⅳ型胶原纤维降解增加,细胞去分化和增殖异常,导致胆管板重塑出现障碍或完全停止,这种异常称为胆管板畸形。β-连环蛋白是一种新兴的炎症调节因子,会导致炎症趋化因子的分泌,募集巨噬细胞来启动一个从炎症向修复转换的促纤维化组织反应。最初巨噬细胞浸润以M1表型为主,随着疾病进展,巨噬细胞M2表型数量逐渐增加,门静脉肌成纤维细胞数量增加,胶原沉积加速,进一步引起门静脉受压使得门静脉压力持续升高,导致门静脉高压及其并发症的发生[10]。在正常发育过程中,胆管板重塑以离心式分支方式从肝门向外周进行,门静脉血管发育也依此步骤进行 ,因此,门静脉血管发育和胆管板重塑具有密切的胚胎学关系。有学者[11]观察到CHF中的门静脉分支减少且许多表现为发育不良。

CHF在临床上可以观察到4种表现形式:门静脉高压型、胆管炎型、混合型及隐匿型[12]。前3种往往由于门静脉高压相关症状及反复性胆管炎早期即可被诊断,而隐匿型往往在成年后,体检发现不明原因的肝脾大而就诊。我国以门静脉高压型较多见,临床表现以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静脉曲张出血等为主,常因脾功能亢进而出现RBC、WBC、PLT水平下降,也可因隐性静脉曲张出血表现为贫血,其次包括腹水征阳性、右上腹压痛等。由于肝实质细胞功能正常,故虽然有门静脉高压,但肝功能检查(蛋白、胆红素及ALT、ALP)一般为正常或轻微异常,与严重肝硬化不相符,疾病晚期可有显著异常[13]。胆管炎型表现为反复性胆管炎,如间断性发热、腹痛、腹胀等。混合型则兼具门静脉高压型和胆管炎型两者的特征。

CHF只能通过肝活组织检查来明确诊断,其具有以下特征:(1)汇管区之间有宽阔纤维间隔形成,其间可见许多不规则、大小不一和散在分布的异常胆小管,有的管腔扩张,有的呈小囊状,即胆管板畸形,是其基本的病理学特征;(2)肝实质内中央静脉仍位于肝小叶的中央,肝小静脉分支减少伴管腔变小及狭窄,为发生门静脉高压的基础;(3)纤维间隔与肝实质交界呈犬牙交错改变,且二者交界带整齐,少见肝细胞变性坏死;(4)纤维间隔边界可见少许炎症细胞浸润,因此多数患者肝功能基本正常或轻度异常;(5)肝小叶结构完整,一般无肝细胞再生结节,不形成典型的假小叶结构[14]。目前可通过连锁基因分析和直接检测PKHDl基因突变来协助诊断CHF。

CHF的治疗主要是针对其并发症的管理,如门静脉高压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反复呕血者,可行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曲张静脉束带套扎术,在急性曲张静脉出血的抢救中有一定作用。肝移植是 CHF最佳的根治性治疗方法,可降低病死率[15-16]。Yamada等[17]于2016年报道了CHF患者接受母亲活体肝与von Meyenburg复合体移植的案例,通过其成功治疗,认为亲体肝移植是更为理想的选择。一项日本研究[18]纳入了14例CHF儿童患者,接受来自母亲或父亲活体肝移植,1例出现了排异反应,7例供体肝脏形态出现异常,但总成活率为100%,因此需要后期仔细地随访以确保移植肝的长期存活。

本例患者病理表现为汇管区纤维明显增生,汇管区均可见胆管增生,即胆管板畸形,是典型的CHF表现,但未检测到相关基因的突变。超声、影像学、电子胃镜提示肝硬化且门静脉高压表现明显,但肝功能异常不明显,符合门静脉高压型CHF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的特征。综上所述,肝活检是明确诊断CHF的最可靠手段,对于原因不明肝硬化出现门静脉高压与肝功能损伤程度不符的患者,应尽早考虑肝穿刺以明确诊断。

猜你喜欢

胆管炎门静脉胆管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对门静脉癌栓的新认识与新实践
经T管超声胆管造影评估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内外胆管
对门静脉癌栓的新认识与新实践
肝吸虫感染致胆管损伤及胆管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肝内胆管结石一例及诊断体会
胆道闭锁Kasai术后胆管炎的诊治及预后研究
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肝移植诊疗体会
程良斌教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经验
预防胆道闭锁患儿术后胆管炎的护理干预
ERCP术前应用抗生素防治胆管炎的荟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