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V矢量推进水动力计算及水平回转操纵性试验
2020-08-29李雨田韩用波
李雨田,雷 敏,冯 朝,韩用波
(1.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〇研究所,湖北 宜昌 443003;2.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江苏 无锡 214082)
0 引言
AUV能够完成使命任务的前提是具备良好的性能,而操纵性[1-2]是AUV的基本性能,也是AUV总体技术的核心基础,其涉及诸多学科领域。操纵性主要是指保持给定运动方向和改变运动方向的能力。对AUV来讲,保持运动方向还应包括在水流中保持零速及在水中悬停、原地定位、原地回转等特殊操纵功能的要求。同时,由于任务和能源的限制,一般的 AUV航速都不高,因此为了满足AUV的操纵要求,除了采用舵这种常规操纵手段外,经常还需要采用横向和垂向槽道推进器、套环等特殊操纵手段。
操纵性设计和流体动力布局[3-6]是 AUV总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 AUV总体性能。AUV常规流体动力布局[7]包括多种鳍舵组合布局、多推进器布局、矢量推进布局等。AUV矢量推进是指在 AUV尾部中轴线布置 1个主推进器,通过控制推进器转速和推进器偏转角实现AUV的操纵。相比舵控,矢量推进可以在极低速度下实现高操纵性;相比多推进器,矢量推进在空间布置及尺寸要求上有相对的优势。因此,矢量推进在水下无人航行器推进及操纵中有好的应用前景。
1 矢量推进水动力计算
1.1 坐标系定义
考虑到研究对象为矢量推进器,在分析时设定艇体绝对坐标系和艇体局部坐标系2个坐标系。1)艇体绝对坐标系(O-XYZ):坐标原点位于球头圆心处,X轴与航行器轴线重合,从航行器头部指向尾部为正,垂直方向为Y方向,向上为正,Z方向按右手法则确定。2)艇体局部坐标系(O-XSYSZS):坐标原点位于球头圆心处,XS轴与推进器轴线重合,从导管入口指向出口为正,与推进器轴线和航行器轴线确定平面垂直的方向为YS方向,即YS方向可由XS方向矢量和X方向矢量叉乘得到,ZS方向按右手法则确定。当航行器处于直航状态,即推进器偏转角为 0时,绝对坐标系(O-XYZ)和局部坐标系(O-XSYSZS)重合,XS轴和X轴之间的夹角即为推进器水平偏转角,YS轴和Y轴之间的夹角即为推进器垂向偏转角。
图1是坐标系定义示意图,图2是推进器矢量偏转角定义示意图。
图1 坐标系定义Fig. 1 Definition of coordinate system
图2 矢量偏转角定义Fig. 2 Definition of vector deflection angle
1.2 水动力计算方法
采用CFD方法计算推进器矢量偏转水动力参数,CFD计算控制方程包含连续性方程和RANS方程:
式中:ui为绝对速度在直角坐标系中的第i个分量,i=1~3;p为静压;μ为分子粘性系数;δij为Kronecker delta函数;为雷诺应力。雷诺应力需要由合适的湍流模型来模拟从而封闭控制方程。
本文中使用了SSTk-ω湍流模型,这是目前最常用的湍流模型之一。计算采用直接求解三维粘性不可压RANS方程,微分方程的离散使用有限体积法。其中,对流项采用二阶迎风差分格式,扩散项采用中心差分格式;压力和速度耦合采用著名的SIMPLE方法;离散得到的代数方程使用GaussSeidel迭代求解。
计算模型中,AUV长2.46 m,直径0.2 m,推进器直径0.115 m,排水体积0.071 145 m3。几何建模包括航行器和推进器几何生成、计算域的生成和分块,几何建模在UG中完成。计算域包括:进口边界,离开航行器头部,离开艇体头部约1倍艇体长度;出口边界,离开导管出口约2倍艇体长度;外边界离艇体轴中心线约1.5倍艇体长度。整个计算域分为2块,包含转子的旋转域和外部静止域。旋转域和静止域连接处设置为交接面。网格类型采用六面体网格,在航行器附近、推进器出口附近网格进行加密,总的网格数量约300万。计算域和网格的划分如图3所示。
图3 计算域和网格划分Fig. 3 Compute domain and grid partitioning
1.3 计算结果
计算了水平方向 0°、10°、20°和 30°偏转角下推进器的水动力。考虑到研究对象主体为回转体,水平方向偏转角与其它方向偏转角下的水动力特性是比较接近的。具体计算结果见表1。为了方便表达,计算结果在艇体局部坐标系(O-XSYSZS)中给出。
表1中,θ为推进器偏转角;KFH,Xs、KFD,Xs、KFR,Xs、KFS,Xs、KFT,Xs分别为推进器偏转球头、导管、转子、定子、整个推进单元在局部坐标系(O-XSYSZS)下,XS方向的受力系数,其中KFT,Xs=KFH,Xs+KFD,Xs+KFR,Xs+KFS,Xs;KFH,Zs、KFD,Zs、KFR,Zs、KFS,Zs、KFT,Zs分别为推进器偏转球头、导管、转子、定子、整个推进单元在局部坐标系(O-XSYSZS)下,ZS方向的受力系数,其中:KFT,Zs=KFH,Zs+KFD,Zs+KFR,Zs+KFS,Zs;KQR,Xs为推进器转子在局部坐标系(O-XSYSZS)下,XS方向的扭矩系数。
图4给出了推进器单元各部件受力系数随偏转角的变化关系,图5给出了转子扭矩系数随偏转角的变化关系。
表1 矢量推进器水动力计算结果Table 1 Hydrodynamic calculation results of vectored thruster
图4 推进器各部件受力系数与偏转角的关系Fig. 4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ce coefficient of each part of thruster and deflection angle
图5 转子扭矩系数与偏转角的关系Fig. 5 Relationship between rotor torque coefficient and deflection angle
表1、图4和图5中的数据和曲线表明:
1)偏转角对导管的受力系数影响比较大,30°偏转角下导管沿XS方向的受力系数是0°直航状态下的2.31倍;
2)随着偏转角的增加,转子沿XS方向的受力系数和扭矩系数变化比较平稳,略有增加,与 0°直航状态下相比,30°偏转角下转子沿XS方向的受力系数增加了3.4%,扭矩系数增加了4.2%;
3)随着偏转角的增加,整个推进单元沿XS方向的受力系数比较平稳,略有增加,与 0°直航状态下相比,30°偏转角下整个推进单元沿XS方向的受力系数增加了3.9%。
4)随着偏转角的增加,整个推进单元沿ZS方向的受力系数快速增加,当偏转角达30°时,整个推进单元沿ZS方向的受力系数比XS方向的受力系数还要大,比值达到113.27%。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偏转角的增加,导管沿ZS方向的受力系数急剧增加。
根据表1中给出的推进器在局部坐标系(O-XSYSZS)下的受力系数,计算出其在绝对坐标系(O-XYZ)下的受力系数,具体见表2。
表2 推进器沿X方向和Z方向的受力系数Table 2 Force coefficient of thruster inXandZdirection
表2中,KFT,X为整个推进单元在绝对坐标系(O-XYZ)下,X方向的受力系数,KFT,X=KFT,Xs×cos(θ)+KFT,Zs×sin(θ);KFT,Z为整个推进单元在绝对坐标系(O-XYZ)下,Z方向的受力系数,KFT,Z=KFT,Xs×sin(θ)+KFT,Zs×cos(θ)。
从表 2中可以看出,随着推进器偏转角的增加,整个推进器沿航行器轴向方向的推力降低,30°偏转角时,推进器沿航行器轴向方向的推力仅为0°直航状态下的22.91%;随着推进器偏转角的增加,整个推进器沿Z方向的侧向力快速上升,30°偏转角时,推进器沿Z向方向的侧向力达到 0°直航状态推力的 64.24%,可为航行器的转向机动提供充足的偏转力矩。
图6给出了推进器各偏转角下,航行器尾部和推进器附近流场图。
图6 航行器尾部和推进器附近流场图Fig. 6 Flow-field chart near the tail and thruster of vehicle
2 矢量推进水平回转操纵性评估
基于AUV运动方程和水动力参数预报操纵特性,在AUV动力学方程[8-9]中有:F=T,My,z=Tz,y×ly,z,其中T为矢量推进器推力,ly,z为推进器水动力中心到重心的轴向距离。
计算水平回转操纵参数:回转直径Ds/L、纵距Lm/L、横距Si/L、战术直径Dt/L,见表3。
表3 水平回转操纵性参数计算值Table 3 Calculated values of horizontal turning maneuverability parameters
3 矢量推进操纵试验
基于矢量推进的航行操纵,既要控制推进器的转速也要控制推进器的偏转角,采用双闭环的控制方法[10],将航向控制环或深度控制环同航速控制环设计成双闭环,通过航向或深度偏角去控制 AUV航速,AUV转向调整的同时依据偏角差的大小实时调节AUV转向速度。
图7所示为矢量推进器样机水平、垂直通道30°偏转角调试图片,图 8为基于矢量推进操控的航行器水下湖试航行照片。
图7 水平、垂直30°偏转Fig. 7 30° deflection in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rection
为了研究矢量推进器的操纵性能,在湖上开展了不同航速、不同矢量偏转角的操纵性试验,图9为典型的3 kn航速下3组水下水平面回转操纵的航迹坐标、推进器偏转角、航向角、俯仰角、横滚角参数。图9(a)为航迹图中矢量偏转角10°、20°、30°对应的回转直径分别为5.153 m、2.778 m、1.968 m;20°、30°偏转角下相比理论预报值增大约5.5%,考虑非线性和水面航行因素的影响,实航数据和理论预报值匹配度好;10°偏转角下由于横滚角变化较大,推力损失较多,造成回转直径较预报值增大较多;图9(b)为推进器分别操纵10°、20°、30°偏转角并保持水平回转一周的操纵过程;图9(c)为3个回转周期航向角变化过程;图9(d)为回转过程中航行器俯仰角变化过程,10°偏转角下俯仰角稳定变化范围为0.5°左右,20°偏转角下俯仰角稳定在1°左右,30°偏转角下俯仰角稳定在2°左右;图9(e)为操纵过程中横滚角变化过程,随着偏转角的增大,横滚角由3°震荡范围逐渐稳定在1°范围内。
图8 航行器矢量操纵性水下试验Fig. 8 Vector maneuverability underwater test of the vehicle
图9 三组水平面回转操纵参数Fig. 9 Three sets of horizontal turning maneuver parameters
4 结束语
本文计算了矢量推进器的水动力参数,并对矢量推进模式下航行器的操纵性进行了评估,开展了航行器矢量推进操纵性试验。在3 kn典型航速、矢量偏转角 30°操纵下,水平回转直径达到 0.8倍航行器艇长,验证了矢量推进水平机动转向的高操纵性能,同时也复核验证了操纵性的理论计算。由于受湖试水域深度较浅等因素影响,没有充分开展深度通道的变深操纵性试验、Z型操纵试验和空间螺旋操纵试验等,后期将继续开展相关的操纵性试验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