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充市中心医院2018年24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20-08-27唐志勇苏强杨思芸

中国医药导报 2020年19期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合理用药监测

唐志勇 苏强 杨思芸

[摘要] 目的 分析南充市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8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及特点,探讨ADR发生的可能原因及影响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及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方法 从国家ADR监测网络系统收集并整理我院2018年1~12月上报的249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 结果 249例ADR报告中,男性(52.61%)比例略高于女性(47.39%);>60~80岁的ADR例数最多,占比为44.57%;最多的反应类型为“一般的ADR”,占比为50.21%;抗肿瘤药物引起的ADR居首位,占比为35.79%,其次为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占比为30.53%;注射剂引发的ADR所占比例最大,为67.22%;循环系统损害是在ADR中最为常见的临床表现,占比为36.65%;发生ADR后患者好转及痊愈的比例总共占99.60%。 结论 临床应重视ADR监测工作,加强用药管理,建立完善的用药监督体系。在临床用药中,应加强对老年患者的监控,尽量减少注射剂型药品的使用,做到能口服则不静脉用药。在静脉给药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临床症状,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回顾性统计分析;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 R96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20)07(a)-0147-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gularit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 of Nanchong Central Hospital (“our hospital” for short) in 2018 to explore the possible cause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DR, in order to promote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 and make sure the safe in patient.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249 ADR reports submitted by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8, which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national ADR monitoring system network. Results In 249 ADR reports, the proportion of males (52.61%) wa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of females (47.39%). The number of ADR patients over 60-80 years old was the most, accounting for 44.57%. The most common reaction type was “general ADR”, accounting for 50.21%. ADR caused by anti-tumor drugs was the first, accounting for 35.79%, followed by the ADR caused by anti infective drugs, accounting for 30.53%. Injection induced ADR accounted for 67.22% of the total. Circulatory system damage was the most common clinical manifestation in ADR, accounting for 36.65%. 99.60% of the patients were improved and recovered after ADR. Conclusion Clinical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monitor of ADR, strengthening drug administration and establish a perfect medication supervision system. In clinical medication,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monitoring of the elderly patients, and try to reduce the use of injection drugs, so that we can take orally without intravenous medi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we shoul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patients.

[Key words] Adverse drug reactions; Monitoring; Retrospectively statistical analysis; Rational drug use

藥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将合格的药品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时,在正确的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1]。在国际上早期出现的赫赫有名的沙利度胺(反应停)事件以及90年代我国出现的氨基糖苷类药物致耳聋事件等都在警示我们ADR监测工作是关系到人类用药安全的一个重要内容。自2011年7月1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在我国正式实施,ADR监测工作逐渐深入开展并受到日益重视[2]。目前已有统计资料显示,在我国每年5000万住院患者中,至少有250万人是因ADR而入院,其中严重的ADR可占其20%,而死于ADR者将近8%[3-4]。作为药品的直接使用单位,医疗机构应不断加强与完善药品的监督管理体系,做好ADR监测工作,寻找ADR可能的诱因及影响因素,做好相应措施防止及减少ADR的发生,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及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本研究对南充市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8年上报的249例ADR报告进行汇总与分析,以期探讨我院ADR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以及可能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从国家ADR监测系统中收集并整理我院2018年1~12月上报的ADR报告。经剔除填报不完整和无法分析评估的报告后,采用Excel分析与手工筛选的统计方法,按照患者性别、年龄、ADR类型(一般、严重、新的一般和新的严重)、ADR涉及的药品种类及分布、发生ADR的药品剂型分布、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ADR关联性评价以及患者的预后等进行回顾性统计与分析[4]。因部分ADR存在可能由多种药物共同引发的或累及多个器官系统的情况,故按药品种类、药品剂型或累及的器官系统计算总例数超过249例。

1.2 ADR类型判定标准

依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规定,严重ADR是指因使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①导致死亡;②危及生命;③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④导致显著的或者永久的人体伤残或者器官功能的损伤;⑤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⑥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新的ADR是指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5-6]。新的严重ADR即同时满足严重ADR和新的ADR条件的反应。未满足以上条件的ADR为一般ADR。

2 结果

2.1 ADR患者的性别及年龄分布

剔除填报不完整和无法分析评估的报告后,我院2018年共上报249份ADR报告,男131例,占52.61%,女118例,占47.39%,男性比例略高于女性。上报患者中年龄最小的为2 d,最大的为91岁。>60~80岁的ADR例数最多,为111例,占44.57%。见表1。

2.2 ADR的类型分布

在这249例ADR事件中,发生最多的类型为一般ADR,共有125例,占50.21%,其次为严重ADR。新的严重ADR最少,仅4例,占1.61%。见表2。

2.3 ADR涉及的药品种类及分布

由抗肿瘤药物引发的ADR共有136例,所占比例最大,为35.79%。其次是由抗感染用药引起的ADR共有116例,占比为30.53%,其中,β内酰胺类、抗结核类和喹诺酮类药物的ADR发生较突出,分别占抗感染用药总例数的27.59%、31.03%和17.24%。见表3。

2.4 发生ADR的药品剂型分布

由注射剂引发的ADR共有281例,所占比例最大,为67.22%,其次口服片剂共有88例,占比为21.05%。其他剂型包括雾化吸入剂、凝胶、栓剂及散剂等。见表4。

2.5 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

循环系统损害的ADR共123例,所占比例最大,為36.65%,临床主要表现为血细胞异常、血压异常、心动过速及胸痛等。其次为消化系统ADR共127例,占比26.29%。发生ADR最少的是泌尿系统,共6例,占比1.24%。见表5。

2.6 ADR关联性评价

249例ADR中,评价为“可能”和“很可能”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77.91%和21.29%。而评价为“肯定”和“可能无关”所占比例很小,分别为0.40%和0.80%。“待评价”为0例。见表6。

2.7 ADR临床转归

本研究中,249例ADR经相关处理后,有192例患者症状好转(占77.11%),56例患者痊愈(占22.49%),1例患者未好转(占0.40%)。对于大部分ADR患者经过对症处理后,在住院期间均好转或治愈。只有极少数严重ADR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少数患者离院后通过电话随访获得最终的ADR临床转归数据。

3 讨论

3.1 ADR发生与患者性别及年龄的关系

在性别方面,男性比例略高于女性,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其原因可能为我国男性人口数量多于女性。在年龄方面,ADR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组人群。>60~80岁老年患者ADR的例数最多,其次为>40~60岁中老年患者。究其原因:一方面,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医院住院患者中老年人群占多数;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加,中老年患者生理功能减弱,血浆蛋白与血液体循环中药物的结合能力降低,药物代谢速度及肾脏排泄速度减慢,导致易出现蓄积中毒。此外,老年患者基础疾病相对较多,常联合使用多种药物,较易发生ADR[3,7-9]。因此,对于中老年患者临床用药应加强用药监护,做好中老年患者用药指导和监测,遵循个体化给药原则,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精简给药方案,以减少ADR的发生。

3.2 ADR发生与药品种类的关系

从引发ADR的药物种类角度分析,抗肿瘤用药的ADR发生率最高。究其原因:首先,肿瘤患者自身免疫力低,生理代谢相比其他患者较差;其次,抗肿瘤药物本身的药物毒性较大,相比其他种类的药物更易引发ADR。此外,多数肿瘤患者的治疗均在医院进行,且医师对该类患者的用药加以密切监护,故更易发现这类ADR的发生。因此,对于抗肿瘤治疗的患者,我们应特别关注用药前后各项指标的检查,若条件允许,并对相关药物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给予个体化的给药方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避免ADR的发生。其次,在抗感染用药中β-内酰胺类、抗结核类和喹诺酮类药物的ADR发生较突出。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是一类高效、低毒、临床应用广泛的抗菌药物,其在临床使用的频率和数量较大[10]。但其化学结构中的β-内酰胺环易降解,进而使其在体内成为抗原诱发变态反应,因而该类药物易致变态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反应的发生[4,11]。另外,我国也是一个结核发病率较高的国家,对此我院针对性成立了抗结核治疗关爱中心,为结核患者提供免费的抗结核药物。因此,抗结核药物的使用在抗菌药物中所占比例也是相对较高的,且抗结核治疗一般周期较长,大多数采用联合用药,对于抗结核药物来说更易引发肝损害[12]。喹诺酮类药物因抗菌谱广、无需皮试、在组织中药物浓度高、剂型品种丰富以及给药方便等优点,在临床上应用广泛[13]。但临床上该类抗菌的使用存在无指征用药、联合用药、围术期不合理预防用药的情况较多,同时超剂量和超疗程用药等,造成了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滥用,导致耐药性的增加[4],以及增加了该类抗菌药物ADR和药害事件的发生。目前临床用药过程中,抗菌药物使用量较大,使用频率最高,不仅提高了抗菌药物ADR发生率,还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14]。因此,应严格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知识宣传,提高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水平,减少抗菌药物ADR的发生。

3.3 ADR发生与药品剂型的关系

在所有ADR事件中,由注射剂引发的ADR所占比例最大,其主要原因:首先,注射剂多由静脉注射给药,无肝脏的首过消除效应,生物利用度高、起效快等优点使其在临床上使用率较高[15]。同时静脉给药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液系统,刺激性较强,注射剂的pH值、药物浓度过高、药物配伍不当、放置时间过长、静滴速度过快及是否避光等诸多因素均能诱导ADR的发生[16-17]。另外,静脉给药的患者多为住院或者留院观查的患者,ADR发生通常较迅速,容易被医院的医护人员发现并及时上报。因此,在治疗中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宜的给药途径,遵循可口服则不注射的用药基本原则,且静脉用药时应采用正确的操作并密切关注用药情况,预防或减少ADR的发生。

3.4 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

根据数据的汇总分析结果,ADR主要累及的是循环系统、消化系统,以及皮肤及其附件。其中损害循环系统的ADR发生及上报率最高。其原因主要是患者年龄多为61岁以上,心脑血管发病率较高[18],以及我院抗肿瘤药物导致骨髓抑制、血细胞降低的ADR发生率和上报较高有关。其次是消化系统和皮肤及其附件ADR发生及上报率较高,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消化系统和皮肤及其附件的ADR临床表现比较直观,易观察和诊断,不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而累及其他器官或系统的ADR较为隐匿,不易被发现察觉[19-21]。因此,建议医师用药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既往用药史、过敏史、家族史,慎重选择药物并注意用药剂量,尽量避免ADR的发生;同时医务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前后的临床表现,若有疑似ADR发生应立即处理,尽量减少ADR给患者带来的危害。

综上所述,我院ADR发生特点及规律与国内已有报道的医疗机构大致相似。涉及ADR的药品以抗肿瘤药物和抗感染药物较多,以注射剂型为主,主要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为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和皮肤及其附件。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应加强对中老年患者的监护,尽量减少注射剂型药品的使用,遵循可口服则不注射的用药基本原则;同时医务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用药前后的临床表现,若有疑似ADR发生应立即处理,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  严进红,刘红艳.2011年某院128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8):107-108.

[2]  金倩倩,姚奇华.药剂科藥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1):81-82.

[3]  张俊忠.86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分析[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8,18(6):475-478.

[4]  李锐,李锦胡,赵曜.某三甲医院30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32):120-123.

[5]  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S].2011.

[6]  卫晓晓,高科江,吴萍.473例新的和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药师,2019,22(2):298-301.

[7]  谢露,赵余,李海梅.我院药品不良反应225例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28):3-5.

[8]  甄媛媛.三甲医院2018年302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9,14(10):194.

[9]  傅瑞春,黄炳川,洪佳妮.87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9,19(1):102-105.

[10]  嵇小彦.2014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调查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25):109-110.

[11]  赵光纯,张艳丽.38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32(1):73-74.

[12]  安慧茹,吴雪琼.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研究进展[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0,35(10):727-733.

[13]  吴光亮.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6,23(8):753-756.

[14]  王再肖.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调查及典型病例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2,5(5):392-393.

[15]  李友佳,杨鑫,郑娜.412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西北药学杂志,2019,34(3):401-405.

[16]  王永,鲍志伟,胡霞.我院152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28):102-103.

[17]  刘会.2008-2010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36):180-181.

[18]  朱亚宁,张月芳,丰航,等.陕西某医院2011-2013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5,15(11):1650-1652.

[19]  张莉,李军,吴晗,等.79例药品不良反应研究与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9,9(17):66-68,72.

[20]  白军锋,张智,孙辉,等.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风险因素及预防措施[J].中国医药科学,2019,9(18):250-252.

[21]  黄吉,杨忠.我院不良反应报告230例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28):6-7.

(收稿日期:2019-12-23)

猜你喜欢

药品不良反应合理用药监测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药品不良反应分析与医院药事管理探讨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2013~2014年153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药品不良反应研究
不穿戴也能监测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