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思维品质:从学生的语言实践出发

2020-08-26刘茂勇

关键词:语言实践语文要素思维品质

刘茂勇

摘要:在目前语文教学中,仍存在重知识轻思维训练的现象。作为小学教师必须在教学中从学生的语言实践出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发展学生思维品质,探究从学生的语言实践出发,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维品质;语言实践;语文要素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0)13-0004-04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从学生实际出发,对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必须大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于漪老师的这段话,明确了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阐明了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有责任从学生的语言实践出发,夯实思维能力发展与提升的基础。

思维品质是个体思维活动中智力特征的表现,反映了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彼此依存。由于部编教材课文横向上进行整组编排,具有关联性,恰如温儒敏教授所说:“新教材的单元编排有的是有意采取”群文阅读“的办法,在比较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需要统整考虑,如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三篇课文:《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都紧扣“人物思维活动,加深课文理解”这一语文要素,通过小故事的形式向读者展现了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揭示了深刻的道理。本文以这组三篇课文为例,就如何从学生语言实践出发,发展学生思维品质进行探讨。

一、于初读中感知故事内容,锻炼思维的敏捷性

“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呈现为一种正确而迅速的特征,它反映了智力的敏锐程度。”其中思维的速度和正确性是思维敏捷性的重要指标。五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已经进行“提高阅读速度”的训练,因此在本单元教学初读课文阶段,要求学生尽量采用“快讀”的方法阅读。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提出“阅读时注意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在“快读”时要求学生抓住要点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叙述课文大致内容时,提高正确率,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一)看图读文,鼓励学生借助猜读晓故事

《自相矛盾》一课的插图大体反映了故事内容,通过看图比赛,看谁能说出图片背后的故事。对于有些说不准确的学生,可以再结合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意思。由于这是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在理解大意时,结合课文注解,由图到文进行“猜读”,学生就能快速了解故事大意。这个过程包含观察能力、阅读文字捕捉信息能力的训练,练就了学生一双敏锐的眼睛。

(二)通过词串,引导学生借助词语知内容。

《田忌赛马》一课教学开始,可以抓住最能反映人物动作、神态的几组关键词。通过找词语的比赛形式,将这些词语按照人物进行分类,并探寻每组词的规律,结合词组来介绍故事情节,如:

田忌(垂头丧气——瞪了一眼——疑惑——没有信心)

孙膑(拍着他的肩膀——摇摇头——胸有成竹)

齐威王(得意扬扬——讥讽——轻蔑心慌——目瞪口呆)

这些词语中暗含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这些词组作为“支架”,学生介绍故事情节就快多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得到锻炼。

(三)画图寻迹,训练学生借助导图说情节

《跳水》一课中有一幅帆船插图,老师先在黑板上画帆船简笔画,学生开始模仿。“你们能快速地画出男孩在船上位置变化的示意导图吗?”学生为了画出示意导图,快速地在课文字里行间搜寻。学生画好导图后进行交流,在交流男孩行踪轨迹的过程中,文章内容也就基本清晰,学生的思维敏捷性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二、于“跨界”中了解人物思维,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语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指思维能够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三篇写人记事类文章,人物思维均相互关联与影响,因此学生在初步感知课文大意后,需要结合三篇课文各自特点进行人物“跨界”,通过这一有趣的语言实践活动去了解文中人物的思维过程,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一)“跨界”成买卖双方,了解彼此思维

楚人是《自相矛盾》这一出“闹剧”的主角,这出“闹剧”的“揭底先生”就是文中的那位“或”(即买家)。“跨界”从学生成为“买家”开始,“这位买家,你能说一说自己为什么会产生‘以子之矛陷子之盾的想法?”学生从买家的角度谈看法。老师也突发奇想地问:“为什么其他人没发现?偏偏是你这个买家发现?”这一问思维灵活,及时根据客观情况变化才能回答。在这样有趣的“跨界”中,学生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读懂人物的思维过程。

(二)“跨界”成调皮猴子,洞察众人思维

在《跳水》中,猴子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角色,一场“喜剧”变成了“惊险剧”,差点酿成“惨剧”。“那么猴子从头到尾没有说话,它的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呢?”由这一思维真空处入手,让学生“跨界”到猴子的世界,坦白它的心里想法。学生抓住猴子的一举一动,说出了它的心声。“身为猴子,你知道船上的其他人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灵活变换思维方式,从猴子的视角说说其他人的思维过程。这样的语言实践,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活。

(三)“跨界”成周围看客,明辨他人思维

《田忌赛马》中,教师为学生设计角色:“现在你们“跨界”成文中的一位旁观者,你怎么看待田忌、孙膑与齐威王这三个人的比赛策略?”学生“跨界”到历史故事中,兴趣盎然,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旁观者需要灵活地面对自己所要分析的人物,紧扣孙膑、田忌、齐威王三者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去分析他们的思维过程,这其中体现出思维灵活性的训练。

三、于追问中感悟人物品质,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现在课堂经常热闹有余而思维不足,出现有热度无深度的现象。前两个阶段了解人物思维过程属于比较具象的,而把握人物的品质更多的是靠概括和提炼,思维广度、难度、深度都在提升,教师不妨通过追问,促使学生深入人物内心,感悟人物品质。

(一)从学生生活体验出发,追问中知“品质”

在《自相矛盾》一课教学中,教师利用书后第四题“生活中有类似的事情吗”这一问题进行语言实践。在回答问题前,首先引导学生总结出“楚人”的品质:自吹自擂、唯利是图,然后进一步追问:“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与楚人相反的一类人?”这“一正”、“一反”两种思维、两种人物品质的对比碰撞,学生从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两方面,了解商人的爱吹嘘。不讲实际的品质。

(二)从学生的求知欲出发,追问中识“机智”

《田忌赛马》这篇课文中田忌为什么能赢齐威王?由该问题驱动,完成课后第二题“画出第二次赛马的对阵图”。当学生清楚原因后,教师追问:“同学们,这么巧妙的主意,为什么田忌就没有想出来,齐威王也没有采取相应的对策,孙膑却想出来了?”追问之下,学生从两组人物品质进行对比:“墨守成规”的田忌与齐威王,“善于发现、及时调整”的孙膑。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追问:“如果你也在场,能想出什么更好的办法赢得这场比赛?”这样富有思维深度的追问,就是为了认识孙膑的“机智”。

(三)从学生的好奇心出发,追问中明“果敢

《船长》一课中,有学生会问“船长用枪瞄准儿子这样的方式风险很大,他为什么不慢慢征求大家建议?”同学们讨论过后,老师趁热打铁,追问:“如果征求意见时间越长,会有哪些不良后果?”学生议论纷纷。继续追问:“文中‘立刻两个字你似乎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船长?”在不断追问中,学生进一步明白船长的沉着冷静与机智果断,真正读懂“船长”的思维过程,就这样一个有一定思维难度的问题迎刃而解。

四、于質疑中习得表达技巧。感受思维的批判性

敢于质疑是培养思维批判性的有效方法。部编教材四年级上册就已明确要求“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问题”,“写法”是这些角度中重要的一点,本册第五单元的语文要素强调“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正如部编小语教材主编陈先云所讲:“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不同文章的表达技巧。”因此可以在写法方面引导学生质疑,在解疑中悟法。

(一)在字词品析中质疑,知文言简练之道

《自相矛盾》一课,学生会针对文言文语句“残缺不全”进行质疑:“老师要求我们写句子要完整,那这篇课文为什么语句省略很多内容?”另外,课文中出现四个“之”,学生也会质疑:“为什么不具体指出人或物,而用‘之代替?”教师帮助学生回忆古代名言警句,感受文言精炼之美,此时让学生发现自己思维的不足,并进行反思与调整,修正自己的思维,明白了文言文简练之妙从而提升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二)在内容选材中质疑,知详略得当之要

《田忌赛马》由课题而生疑,“田忌赛马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不少学生脱口而出,“赛马”,对于这个答案反映了学生思维中缺乏全面性,只停留在固有思维。教师需引导其他学生质疑,“其他同学认为呢?”引导学生围绕“课文中赛马的场面几乎没有怎么写,那是怎么回事?”这一问题进行思考。由此可见,思维的批判性,不是一味的质疑,而是在追问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在阅读中进行调整、校正,如此循序渐进,学生就明白文章为什么重点写人物表现,略写比赛经过的原因。

(三)在故事情节中质疑,知因果联系之妙。

《跳水》一课,不少学生质疑男孩不应该与一只猴子斗气,而且不太相信男孩有胆量爬那么高,教师引导学生从因果关系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因为“船长的儿子才十一二岁”,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判断力并不强,自尊心极强,因此,故事才可以发展下去。由此及彼,再从文中的其他一些细节进行质疑,比如“为什么要写环游世界的帆船正往回航行?为什么要写风平浪静……”通过质疑、探究,明白前后内容之间存在的因果联系。学生在不断质疑中,进行独立思考、求证,对自身的思维进行调整,明白因果关系对文章的重要性。

五、于练写故事中运用所学方法,展示思维的独创性

学生的语言实践进步离不开思维的独创性。思维具有独创性的人,往往能创造性地运用所掌握的阅读和写作方法。下面以语用实践——编故事为例,谈谈如何展示思维的独特性。

(一)学写“文言”

“《自相矛盾》一课中的‘楚人后来还继续卖矛卖盾吗?”针对学生的好奇心,可以续写故事。如何采用文言文续编,学生一时想不出,此时需要从原文入手,采用独立思考、分析、综合,结合之前发现的文言表达技巧,进行练写。这种续写方式本身就体现了思维的独创性,如果从续编故事内容方面来看,也会产生一些具有创新意义的文章。在这样的语言实践中,学生对文言文就会更加亲近。

(二)补写“赛马”

《田忌赛马》一课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这些波折,给学生带来比较大的独立思考与创新空间。既可以让学生在故事中间补叙,也可以在故事后面续写。比如学生比较关心田忌第二次赛马的详细情况,教师则引导他们借助本学期第五单元“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创造性地运用所学方法来写一写;有学生觉得齐威王作为一国之君肯定不服,改日还会再战,那么这次战况就可以从思维的独创性角度来写一写。

(三)续写“得救”

《跳水》一课中孩子得救后就戛然而止,读者都迫切想了解水手和船长会说什么、做什么,教师可以此为出发点,启发学生开展富有个性的想象。这是一个既可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点,也是一个体现思维独创性的着力点。学生在续写时,引导他们从不一样的角度来表达,可以选择一些新颖的内容来写,这样更能展示思维的独特性。

综上所述,思维品质的训练,既要突出某个阶段思维品质的训练点,也要考虑到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相互融合。为了提升和发展学生思维品质,一定要从单元整体入手,以这些有趣、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语言实践为出发点,注意方法的引导,让学生从“学会”前行到“会学”,正如吴忠豪教授所说:“其实一堂课的教学效率不在于教师‘教过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究竟‘学会了什么,这才是评价一堂课教学效率的关键。”

猜你喜欢

语言实践语文要素思维品质
浅谈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基于语文要素优化教学路径策略的研究
正确解读课后习题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在“双线并进”中落实“双线组元”思想
如何对待小学英语课堂上学生的语言错误
高中英语课中如何指导高中生探究性学习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语言积累,和风细雨最润物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