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力的三大策略
2020-08-26郑培云
郑培云
摘要:面對瞬息万变的时代,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思考,在班级教学制下教师如何转变观念,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努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力,达到“离开教师仍会学习”的目的。为此从“放手先学、聚焦问题、相互帮教”的三个方面,来叙述如何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先学;聚焦;帮教;数学学习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0)13-0023-03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经提出,班级教学制的教学主要目的在于寻找一种能使教师少教学生可以多学的教学方法。时过境迁,尽管班级教学制的研究目标、内容、策略等等都呈现出多元化,但笔者认为,在研究如何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力,仍然要把“教师少教学生多学”作为基本准则,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放手先学——提升学习力的前提
传统的课堂以教师的教为主导,大多时候彰显的是教师的讲解和引领。在教师主导的课堂上,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一个事实,即从教师看到的——教师吸收的——教师传播的——学生接受的——学生吸收的,教学信息传递呈现出严重的漏斗现象。时下是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教师不可能阻止学生在进入课堂学习前不接触相关的学习内容,更不可能通过课堂上创设所谓的情境、探究能让学生“真正学习”。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与其一味地把学生当成一无所知,不如把学生推向学习的最前沿,通过放手让学生先学,促使学生有所知、有所惑。当然,学生的先学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循序渐进。
(一)课内指导学生阅读
数学文本中的信息主要有数字、符号、算式、表格、主题图、文字等。教师在课堂上逐步培养学生学会看图说话、读通文字、复述想法、跟着操练(思考、操作等)等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教师还要着重关注两种能力的培养,即简单描述场景重点、收集数学信息的能力和跟着操练并复述文本中的想法、做法的能力。为此,放手先学的目标直接指向通过阅读文本弄清楚“学的内容是什么”。
(二)课内带着问题自学
当学生阅读文本的习惯初步形成后,随着年级的推移,他们也就积累了一定的读图经验、收集信息经验、复述表达经验等,此时,教师可以适当放手,以导学提纲的方式引领学生课内自学。
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一”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学情,设计这样的导学提纲:“大家认真阅读,你认识了哪几个分数?试着把例题填写完整,选择其中的一个分数,试着说说它表示的什么意思?阅读后,你有什么疑问和不同的想法?”指名汇报“你认识哪几个分数”时,学生展示课本中表示1,5的图,此时,又引发学生产生质疑:为什么同样表示五分之一,图中涂的位置却不一样?学生在复述、表达中,既解决了自学中的困惑与问题,生成并探索有意义的新问题,体现了自学之后讲解、提问和讨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教师又可以相机指导学生巩固“联系上下句、抓住关键词理解”的阅读方法。自学时,教师要积极倡导学生敢于对教材提出质疑,敢于提出不同的想法与意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提问题能力。通过“放手先学”已经转向通过阅读文本弄清了“还有什么不同方法”和“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上了。
(三)课前“裸读”文本
当学生的阅读习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后,学生的阅读水平也就随之提升,此时,我们可以选择大胆放手,引进课前“裸读”。这里的“大胆放手”,有两层含义,一是时空上的“放手”,教师把“先学”推向课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自主安排“先学”时间,可长可短,因人而异;二是方法上的“放手”,教师不再给任何具体的导学提纲,也就是王永教授提倡的“裸读”,但要明确要求学生必须做好四件事:即通读文本明白学的内容是什么。再读文本,并把例题补充完整。三读文本提出不同的想法、做法。四读文本,完成“做一做”并记录不明白的问题。为此,放手先学的目标已经上升到“离开教师,学生仍会学习”的境界了。
(四)微课助推先学
在“放手先学”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差异依然存在,但我们可以借助教育技术手段——“微课”来帮助缩小差距。学生可以通过微课自主安排先学的时间和次数,教师可以借助微课不断提升传播与表达能力。这样,放手先学已经实现了“分层要求”和“师生相长”的目标。
二、聚焦问题——提升学习力的保障
词语破碎处,万物不复存。传统课堂上,顺藤摸瓜一手牵的教学貌似凸显问题引领,但层出不穷的细小问题因缺乏思考的空间和思考的价值,往往阻碍了学生学习力的提高。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只有在研读教材和读懂学生的基础上,以核心问题为驱动,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才能够实现知识的习得和能力的提升的目的。
(一)从目标中提炼“核心问题”
教学目标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领航灯塔,也是教师提炼核心问题的重要依据。例如,在教学“认识负数”一课时,教学目标可以预设如下:会认读正负数,并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正负数的意义;经历负数产生的过程,初步掌握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正负数的方法。根据教学目标的分析结果,教师可提炼出这样的核心问题:“1.假如这世界没有负数,可以吗?请说明理由。2.0是正数还是负数,请说明理由;3.吐鲁番盆地海拔、小李的身高、赛场上风的速度这三种生活中的现象,有可能用负数来记录吗?请说明理由。”整节课,学生从生活中的实例入手,围绕三个核心问题,展开辨析说理,从而弄明白负数的现实意义和数学意义,也实现教学目标很好的达成。
(二)在重难点中确立“核心问题”
教学重难点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确立核心问题的重要媒介。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我们不难知道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特征及关系,教学难点是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圆的特征和关系。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重难点,确立了本节课的核心问题是“请你用圆规在纸上画一个圆,并思考:大家画的圆会一样吗?说说你的理由”。整节课,学生围绕“怎么用圆规画圆”和“为什么画的圆会不一样”展开深度学习与交流,在画圆、说圆中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同时也促进学生通过理性分析深刻掌握圆的特征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從关联中架构“核心问题”
数学知识的魅力在于彼此间是相通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把知识的关联处作为架构核心问题的重要阵地,引领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度发展。例如,在教学“鸡兔同笼”一课时,我们不难发现,画图、列表、计算、方程等四种方法比较常见,但学生经常会忘记。教师在引导学生回顾这四种方法后,提出一个问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如果要把它们分成两类,你会怎么分。说说你的理由”。为此,学生围绕这个核心问题,进行交流互动,弄清了四种方法的第一步都要先假设,同时也更加清晰四种方法间两两相通,如果忘记了方程法可以用列表法,如果忘记了计算法可以用画图法,深刻体验到学习数学不是靠背与记,而是要靠多想。又如,在教学“百分数”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先学后再聚焦“百分数是数吗?它与我们学过的分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整节课学生围绕课前收集到的百分数,展开充分的交流互动,并在比较分析中进一步明晰了百分数的意义。
三、相互帮教——提升学习力的途径
经历了放手先学过程,学生储备了一定的新课知识和经验,同时也会产生诸多看不清楚想不明白的问题,他们迫切需要在课堂中展示交流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提供机会,搭建平台。
(一)提供“范教”训练
课堂中,当聚焦核心问题时,教师要放弃自身苦口婆心的讲解,要走下讲台,变成学生的学生,同时引导学生走上讲台,变成学生的教师,实现自我成长的价值。从“教师的学生”转身成为“学生的教师”,改变的不仅仅是学生的站位和站向,更是对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最好诠释。当然,在引导学生走上讲台前,教师必须做好“范教”训练,特别是一些交流的语言规范,如“请大家认真听我说”“我的想法是……”“我的想法说完了,同意我的想法吗?”“我的想法说完了,有补充的或有不同意见吗?”“谢谢你的帮助”“我接受你的意见”“我们小组不同意你们的想法,我们认为……”“我们同意你们的想法,但我们有补充”等等。
(二)实施评价共享机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教是最好的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走向大讲台的同时,还要关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小讲台。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小组合作是通过交流、加工、综合、思辨等活动,从而有效实现知识的增值。为此,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整体评价,评价的最终成绩同组成员共享。具体做法是:每个小组若干位成员(一般4-6位)按学力高低编为1~4(或1-6)号,几号学生代表小组上台发言,小组就可以得几分。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在交流时,原则上由1号学生(学力稍强的)做记录,先有2、3号发表意见,再由1号做补充和总结,4号(学力相对薄弱)负责准备上台汇报。这样的处理不仅体现了对全体学生学习能力的充分尊重,实现了小组内学生互帮互学,同时也大大促进了学生学习力最大化或最优化发展。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在这个大跨界时代,教师应当更好地生发智慧,着力促使学生“先学”“聚焦”“帮教”,促进学生达成“离开教师仍会学习”的最终目标。
【责任编辑:王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