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薄芝糖肽预防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复发及感染的临床研究

2020-08-26兰德正

实用医药杂志 2020年8期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血清

兰德正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Immunologic thrombocytopenic,ITP)是儿童期最常见的血小板减少性出血性疾病,既往被称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目前ITP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多种原因引起的机体免疫紊乱有关,其中病毒感染最受关注[1]。有资料显示,80%ITP患儿在发病前2~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即ITP发生与病毒感染有关,研究表明继发感染是ITP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糖皮质激素是治疗ITP的主要药物,部分患者使用常规剂量疗效不理想,有效率约50%,药物减量过程中可再次复发[2]。笔者所在医院于2015年2月—2019年1月用薄芝糖肽注射液预防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复发,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110例ITP患儿均为住院病例,符合诊断标准[3]。 其中男 56例,女 54例;年龄 0.5~13岁,平均5.6岁。病程1~4 d,均为初发。全部患儿皮肤密布大小不等的出血点,紫癜、瘀斑,伴牙龈及口腔黏膜出血40例,眼结合膜出血15例,鼻出血17例,消化道出血5例。外周血小板计数<25×109/L 58例,<50×109/L 52 例(血小板计数 100~300×109/L 为正常)。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及病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两组均给予控制感染、止血、维生素C静脉滴注等治疗,对照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地塞米松 (5 mg/支)0.5~1 mg/kg·d 静脉滴注(最大量不超过30 mg/d),连用7 d后改用泼尼松(5 mg/片)1~2 mg/kg·d, 口服,2 周后渐减量, 疗程3~4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薄芝糖肽注射液(北京赛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11022156)2 ml, 肌肉注射,1 次/d,1 个月为1个疗程。

1.3观察指标(1)临床观察。观察1个月内临床出血症状及血小板变化情况,1个月内的感染率、感染后控制天数、复发率等。(2)血清IgG、IgA、IgM含量测定。用药前及用药1个月后各采血1次,测定IgG、IgA、IgM。诊断血清及参考血清值均系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制订,采用单向琼脂扩散法。[正常参考值:IgG(11.2±3.2)g/L,IgA (1.70±0.56) g/L,IgM(1.35±0.59) g/L]。 (3)做植物血凝素(PHA)皮内试验:每次0.1 ml于前臂屈侧皮内注射后24 h观察结果。随访6个月。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ITP患儿治疗1个月后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ITP患儿治疗1个月后疗效比较(±s)

表1 两组ITP患儿治疗1个月后疗效比较(±s)

?

2.2两组血清Ig水平变化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ITP患儿血清Ig水平变化比较(±s,g/L)

表2 两组ITP患儿血清Ig水平变化比较(±s,g/L)

组别 IgG IgA IgM治疗组(n=55)治疗前 7.28±0.96 1.21±0.74 1.15±0.22治疗后 11.08±0.57 1.79±0.76 1.14±0.31对照组(n=55)治疗前 7.31±0.86 1.32±0.53 1.15±0.39治疗后 7.35±0.61 1.31±0.89 1.14±0.58 t值 7.09 3.84 3.72 P 值 <0.01 <0.01 >0.05

2.3两组治疗1个月感染及复发情况比较两组患儿继发感染、感染后控制时间、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易复发,且血小板维持正常时间长。见表3。

2.4 PHA皮内试验反应1个月后做植物血凝素(PHA)皮内试验,两组皮试反应均明显增强,但治疗组变化比对照组更显著。

2.5随访结果半年后随访,治疗组患儿继发感染率低,感染后控制时间短,不易复发,且血小板维持正常时间长。对照组患儿继发感染率高,感染后控制时间长,易复发,血小板计数不稳定。见表4。

3 讨论

ITP是一种免疫功能异常导致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其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未阐明[4]。临床研究发现,ITP患儿虽然发生严重出血的风险相对较低,危及生命的出血罕见,但对出血的恐惧、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担忧、反复就诊等问题,给患儿及家属带来了极大精神及经济负担[5]。目前已有的研究提示:ITP的发生机制与感染、免疫反应异常、遗传易感性相关[6]。ITP治疗的关键是短时间内提高血小板数,减少出血风险,治疗药物首选糖皮质激素,但部分患者激素常规剂量疗效不理想,大剂量长时间应用激素造成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易出现继发感染和复发。

表3 两组治疗1个月后感染及复发情况比较

表4 两组随访6个月感染及复发情况比较

薄芝糖肽注射液是由GC1菌株经液体发酵培养制得的灵芝属薄树芝干燥菌丝体粉末中提取制得的灭菌水溶液,其组分为多糖和多肽。该药物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对机体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等均有促进作用,并具有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等作用[7]。薄芝糖肽对人体免疫功能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1)对脾细胞DNA的影响。薄芝糖肽促进脾细胞DNA、RNA合成,其作用机制是间接诱导DNA多聚酶的产生,从而改善免疫细胞微环境,促进免疫细胞中DNA的合成及细胞增殖,加速免疫应答过程。(2)对免疫细胞的作用。薄芝糖肽能明显促进脾细胞及T细胞增殖,同时当脾细胞和T细胞过度增殖时,该药具有抑制作用,说明薄芝糖肽有双向调节作用,能够降低血清SIL-2R水平,使淋巴细胞IL-2R、IL-2、IL-3增强,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激活单核-巨噬系统,活化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提升外周白细胞、血小板。(3)提高血清IgG、IgA水平。增强体液免疫和抗感染、复发能力,详细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9,10]。

ITP为自身抗血小板抗体致使血小板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过多破坏所致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的研究发现ITP患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系统均有明显改变[11]。在ITP中调节性B淋巴细胞受损和血小板Toll样受体的上调。细胞免疫异常包括Thl/Th2细胞的失衡导致抑制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α、肿瘤坏死因子-β增加,慢性ITP患者IL-17及Thl7细胞均较对照组升高,调节性T淋巴细胞下降也常见于ITP。而薄芝糖肽对于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均具有调节功能,其在ITP中的具体免疫调节作用需要进一步证实[12]。

笔者在糖皮质激素治疗基础上给予薄芝糖肽治疗,通过调节患者免疫功能,缩短了ITP患者感染后控制时间,降低了复发率。由于临床观察时间尚短,药物疗效有待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免疫性血小板血清
护肝布祖热颗粒通过抑制凋亡减轻小鼠免疫性肝损伤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葛根素抑制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作用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Meigs综合征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1例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外周血网织血小板百分比检测对血小板减少及输注无效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