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项下的自由贸易到自贸港背景下的农业合作
2020-08-25王浩明
作者簡介:王浩明(1987-),男,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 Email:772059005@qq.com
基金项目:海南省高校科研项目(Hnky2019-89)
摘要:【目的/意义】农业合作曾是琼台经贸合作的先行课题,在两岸关系趋于复杂和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港背景下,对琼台农业合作研究进行历程回顾和热点分析,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应对新形势下琼台农业合作的机遇与挑战。【方法/过程】运用文献研究法,基于CNKI的文献计量分析和主题聚类,对琼台农业合作研究历程、热点主题和趋势进行了全面梳理。【结果/结论】琼台农业合作研究紧贴实践,在时代裹挟下走过了农业项下的自由贸易、国际旅游岛背景下的农业合作、自由贸易港背景下的农业合作3个阶段。而琼台农业比较及合作前景分析、观光休闲农业、台商对琼农业投资、台资农业企业集聚发展是4个热点主题。未来,立足琼台农业合作现状,着眼海南自贸港建设新形势,对照国内外实践和研究进程,应该坚持理论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并重、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并用、跨学科与跨区域并举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琼台农业合作;自由贸易;自贸港;研究历程
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37-5617(2020)03-0012-08
Free Trade of Agriculture and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Free Trade Port——Research History, Hotspots and Trends of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between Hainan and Taiwan
WANG Haoming
(Hainan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Haikou, Hainan 571127,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Meaning】The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once was the pioneering task of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between Hainan and Taiwa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mplex and severe crossstrait relation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ree trade port in Hainan. Reviewing the course of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research and analyzing the hot spots would be helpful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and cope with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between Hainan and Taiwa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Methods/Procedures】By using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and based on the bibliometric analysis and topic clustering on the CNKI database,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n the research history, hot topics and trends of the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between Hainan and Taiwan was conducted.【Results/Conclusions】The research on the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between Hainan and Taiwan was closely related to practice and has gone through three stages, namely, Japanese colonial expansion, the independent practical research and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research. And the agricultural comparison and prospect analysis between Hainan and Taiwan, the tourism and leisure agriculture, Taiwanese agricultural investment in Hainan, and the agglomeration of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invested by Taiwanese were the four hot topics. In the future,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between Hainan and Taiwan, focusing on the new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free trade port in Hainan, and comparing with the practice and research progress at home and abroad, we should adhere to the development ideals of attaching equal importance to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applied research, combining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and promoting simultaneously the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and crossregional research.
Key words: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between Hainan and Taiwan; free trade; free trade port; research progress
两岸经贸合作问题具有重大而特殊的战略意义,外延丰富、内涵深刻。从产业到行业涉及领域广泛,从点到面跨越多个空间层次。其中,“琼台农业合作”是“海峡两岸经贸合作”“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和“琼台经贸合作”等重要研究课题的子课题,而且是极其特殊的一个课题。这种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从空间地域看,海南和台湾作为祖国两大“姊妹岛”,分别守望着东海和南海,从自然到历史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两岛合作在两岸合作中的合作条件、战略意义都特别显著;(2)从合作领域看,在瓊台合作中,合作起源最早、基础最好、占比最大的领域还是在农业。所以,“琼台农业合作”研究理应被重视并取得独立、积极和可持续的发展。20余年前,海南曾进行过“琼台农业项下的自由贸易”等探索性研究。如今,海南终于迎来了全岛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历史机遇,在两岸关系趋于复杂、海南农业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针对琼台农业合作研究的历程回顾和前景展望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台湾农业探索
2020年6月
第3期王浩明:农业项下的自由贸易到自贸港背景下的农业合作——琼台农业合作研究历程、热点和趋势
1琼台农业合作研究历程
海南是个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的宝岛,但从被动开发到主动开放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早在1910年,日本在殖民台湾期间,为避免台湾岛内樟木过度采伐,“台湾总督府”即对地理位置和条件相似的海南樟木产业展开了调查,并以此为基础扩大到对海南农业的调查。1939年,在侵占海南后,日本致力于“嫁接”其在台湾40余年的殖民经验。此后,台湾与海南的联系虽然高度密切起来,但其实质是日本在“再殖民”过程中对海南农业资源的粗暴掠夺[1]。新中国成立后,两岸关系曾一度紧张,加之海南在建省之前发展缓慢,琼台农业合作及其研究起步缓慢。在CNKI上以“琼台农业合作”相关主题词对1949-1987年间国内文献进行检索,发现最早一篇为黄远略于1981年发表的《海南岛与台湾农业自然条件的比较》。为此,本研究将1988年海南建省之初作为琼台农业合作研究起点,并以相关标志性成果和重大事件为依据,将琼台农业合作研究划分为3个阶段。
1.1农业项下的自由贸易(1988—2009年)
在CNKI上以主题=(“台湾”并含“海南”)或者主题=“琼台”(精确匹配);并且主题=“农业”(精确匹配)为条件进行不限来源的全网检索,只检索到157篇相关文献。198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同年,首家台资农业企业落户三亚。海南在经济特区探索发展前期,曾走过洋浦风波、房地产泡沫等弯路,改革开放一度受挫,而农业发展尤其是琼台农业合作却成为了一枝独秀。为此,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海南省政府和迟福林等学界代表大力推动海南发展“农业项下的自由贸易”,试图以琼台农业合作为突破口,助力海南实现农业项下乃至全面的自由贸易,农业合作成为了琼台经贸合作的先行课题。这一阶段,琼台农业合作实践走在了理论研究前面,实践驱动理论研究实现了曲折发展(图1),但理论基础比较薄弱,多以案例研究等应用型研究为主,研究热度与重大政策及实践变化的时间节点高度契合(表1)。
图11981—2009年琼台农业合作研究热度趋势
表1国内琼台农业合作研究热度与重大政策及实践变化契合情况
重要时间节点重大政策和实践变化发文量(研究热度)研究阶段趋势特征
198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首家台资农业企业(海南三合利农业开发公司)落户海南三亚,标志着台商投资海南农业的开始。2篇起势
1995—1996年台湾工业化后期农业衰退效应显现,1995年以后台湾农业开始出现衰退,发达的农业技术、管理和资金急需外移;海南泡沫经济神话破灭,产业结构开启适应性调整,原先从事房地产和娱乐等产业的台商纷纷转投农业;1995年12月海南召开全省琼台农业工作会议,给予琼台农业合作明确支持和指导。13篇小高潮
1999—2000年国台办、农业部、外经贸部正式批准在海南设立“海峡两岸(海南)农业合作试验区”;海南省政府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生态省目标,海南休闲农业发展起步;琼台农业合作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形成了“一场七区”格局——优良品种引种培育场、瓜菜种植开发区、热带水果开发区、热带花卉开发区、水产品繁育养殖区、甘蔗种植开发区、休闲农业开发区、农产品保鲜加工贸易区。28篇最高潮
2001—2002年2001年12月中国加入WTO,2002年1月中国台湾以地区名义加入WTO,两岸因履行WTO承诺,短期内农业发展受到明显冲击,但因为海南不是受冲击最大的几类农产品主产区,而台湾农业外向型特征明显,所以台湾受到冲击要比大陆大,尤其是比海南大。3篇低潮
2008—2009年两岸和平关系取得全面进展:2008年,海峡两岸开始实施“通邮、通航、通商”;2009年,首届海峡论坛在福建举办,成为最大规模的两岸民间交流盛会,台湾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发展经验有了更好的交流平台;2009年海南在全国率先设立休闲农业发展局,休闲农业产业逐步成为琼台农业合作热点。14篇小高潮
这一阶段,琼台农业合作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研究还不够深入,主要表现为成果不多且比较浅表,参与研究的人员主要为本地学者,集中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含中国热带作物学会)、海南大学(含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海南师范大学、琼州学院、海口经济学院等科研机构,没有突破区域引发广泛关注。从发文数量看,与前述文献检索相对比,在CNKI上以主题=(“台湾”并含“福建”)或者主题=“闽台”;并且主题=“农业”(精确匹配)为条件进行不设时限和来源的全网检索,显示结果达1431条,是以海南为主题搜索结果数量的9倍多。从主题分布来看,针对闽台研究的主题也明显比琼台相关主题更广泛、具体和深刻,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深入,这种差距不断扩大。这一阶段国内琼台农业合作研究主要是以学习者的姿态总结研究台湾农业发展成功经验及其对海南的启发和借鉴意义,论证琼台农业合作发展的可行性、必要性或重要性,或者针对相关重大政策和典型案例进行应用型研究解读。
1.2国际旅游岛背景下的农业合作(2010—2018年)
2010年起,琼台农业合作进入新时期,迎来了国际旅游岛建设等利好机遇,相应的理论研究也更趋理性、平稳和可持续(图2)。其中,以下几个重要时间节点值得注意:
1.2.12010—2012年2010—2012年有一个小高
图22010-2019年琼台农业合作研究热度趋势潮,2012年根据前述文献检索发文量达12篇,推动这一小高潮形成的主要因素有2个:(1)2010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海南迎来了国际旅游岛建设契机,热带高效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发展迎来春天,而这些领域正好是台湾农业优势所在,这为琼台農业合作创造了新的机遇;(2)2012年,海南在澄迈县建设琼台交流合作基地,占地约42 km2,通过建设海峡两岸农业科技示范区引进台湾大型农产品加工运销企业,推进琼台农业合作产业化转型升级。
1.2.22015—2016年2015—2016年有一个小高潮,2016年根据前述文献检索发文量达10篇,这一小高潮的形成既得益于两岸宏观形势发展,也与琼台两地农业合作实践有关。2015年是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70周年,两岸关系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态势明显,取得了历史性重大突破,如具有划时代重大历史意义的新中国成立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晤——“习马会”。在这一年,两岸密集达成了包括税务合作等在内的多项协议,为两岸关系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制度性保障。具体到海南,2015年,经国台办、农业部、商务部批准,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澄迈示范基地成功设立,澄迈县为进一步强化对台农业交流合作,结合海南开展的“多规合一”工作,将基地纳入了县域总体规划。同年,海南还依托第二届中国(海南)休闲农业发展高峰论坛、“琼台农业青年企业家创业交流与合作活动”、海峡两岸休闲农业发展研讨会等平台进一步活跃了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2016年,海南省委还组建代表团就岛屿经济发展的产业构建与产业融合等农业相关主题赴台进行了深入考察交流。
这一阶段,国内农业合作研究成果经过多年积累,有了一些质的变化,主要体现在:(1)研究的视野更开阔,不再是就琼台言琼台,而是会与闽台农业合作进行国内对比研究,与海南和以色列、斯里兰卡等其他国家(地区)的农业合作进行对比分析;(2)学科专业领域更广泛,除了传统的农学、农业经济管理外,金融、教育乃至历史等专业领域的学者都成了琼台农业合作的参与者;(3)琼台农业合作问题更聚焦、更深入,经过不断摸索,越来越多的学者将问题聚焦在了精致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农业产业化、台商对琼农业投资、台资农业企业集聚发展等方面。
1.3自由贸易港背景下的农业合作(2018年以后)
2018年以来,琼台农业合作进入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全新时期。(1)机遇方面。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郑重宣布设立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因此迎来了建省以来深化农业改革开放最重要的历史机遇,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南繁育种和农业科技对外交流合作都被确定为了重大发展任务。2018年12月,农业农村部专门印发了《农业农村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实施方案》。同月,海南省在国家“惠台31条措施”“惠台26条措施”基础上出台了“海南30条惠台措施”,其中有多条明确指向琼台农业合作,包括支持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澄迈示范基地和海峡两岸(海南)农业合作服务示范中心建设,支持省内现有园区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设立涉台产业合作区和平台,鼓励各市县和农垦系统设立类型多样的涉台园区;允许台胞在琼从事个体工商户经营,台胞、台资企业可组织或参与海南各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社;台胞和台资企业投资开发现代农业产业可与海南农业企业同等享受农机购置补贴、用地管理等多项惠农扶持政策。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正式宣布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港,2020年因此成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元年”。按照方案设计,海南将于2025年初步建立以贸易自由便利和投资自由便利为重点的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并正式封关运作;到2035年,自由贸易港制度体系和运作模式将更加成熟,基本构建以自由、公平、法治、高水平过程监管为特征的贸易投资规则,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到本世纪中叶,将全面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2)挑战方面。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让海南农业合作交流面向更广、内容更加为多元,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是以色列、斯里兰卡、菲律宾、泰国等国家和地区成为新的合作重点区域,台湾在海南合作交流中的传统优先地位受到冲击。此外,台湾方面,蔡英文上台以后,两岸关系趋于复杂严峻,2019年以来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增加,风险挑战进一步加剧,这也给琼台农业合作蒙上了阴影。
在新形势新背景下,关于琼台农业合作的前景迎来了新一轮的研究热潮。学界和业界从不同角度就自由贸易港相关政策对琼台农业合作的影响进行了全面、深入、细致的解读,海南各界加大对台农业产业调研也带回了更多第一手新资料。新时期,关于琼台农业合作的研究主题更为广泛,研究成果着眼于现实,应用性更强。在CNKI上以主题=(“台湾”并含“海南”)或者主题=“琼台”(精确匹配);并且主题=“农业”(精确匹配)为条件进行不限来源的全网检索,发现近3年每年发文量均超过了前述最高水平。运用CNKI的文献计量分析和主题聚类显示分析发现,相关研究主题较前一阶段更为丰富,自贸港政策解读、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业品牌、农业科技、作物研究、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组织等方面均有涉及。
2国内琼台农业合作研究热点主题述评
目前,琼台农业合作研究涉及的主题还没有特别丰富,运用CNKI的文献计量分析和主题聚类显示进行分析,可知琼台农业比较及合作前景、观光休闲农业、台商对琼农业投资、台资农业企业集聚发展是4个热点主题。
2.1琼台农业比较及合作前景分析
对琼台农业比较及合作前景分析是从对台湾经验的单向解读和启发借鉴开始的。二战后台湾农业的发展实现了“两个转变”,即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内贸型农业向外贸型农业转变。在台湾工业化进程中,农业扮演着重要角色,做出了巨大贡献,并从中获得了发展。李颜[2]将台湾农业发展成就总结为4个方面:(1)由简单的二元化农业结构转变为向多元化农业结构发展;(2)由种植业向高价值和商品化方向发展;(3)由内贸型农业向外贸型农业发展;(4)不断推广科学技术日益推广,单产不断持续提高,并指出台湾农业的成功经验主要包括:实施农业土地改革;发挥农民组织作用;注重科技兴农;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资;通过农地重划,推行农业生产合作经营和委托经营;推行农业经济多角化经营和专业区生产;推广农业机械化等举措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此后,夏鲁平等[3]通过剖析琼台农业互补性、对比两岛农业发展优劣势予以补充,进一步论证了琼台农业合作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另有学者通过比较分析琼台农业发展历程和农业内部结构发现,虽然两岛所处工业化发展阶段不同,农业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但两地工业化进程中的农业问题既有相似性,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并就此论证琼台农业合作有着深厚基础和良好发展前景[4]。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和迟福林等人带领的团队作为海南改革开放实践研究的排头兵,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作出了“在琼台经济全面合作短期难以突破的条件下,以农业合作作为先导大有可为”的判断,并曾于1997年后研究提出了实行琼台农业项下自由贸易的建议。赵庚新等[5]一些学者通过及时挖掘典型实践案例来论证琼台农业合作的光明前景,用投资额、规模和效益等实实在在的统计数据说话,整理报道了一大批成功的台商投资项目、企业等案例,号召通过吸引台商投资农业、引进良种和技术、出台政府扶持政策等扩大合作规模。此外,李颜等[6]还关注到了加入WTO对琼台农业合作的影响,两岸分别以发展中国家和发达经济体身份均加入了WTO,因为要履行关税等入世承诺,双方农业都将受到冲击,但由于大陆不是受沖击最大的几类农产品主产区,而台湾农业外向型特征明显,所以后者受到的冲击比前者要大些。加入WTO后,台湾农业“走出去”动机更强,而海南将成为台湾农业“走出去”的首选地。
2.2琼台农业合作之观光休闲农业
经过长期实践摸索,琼台农业合作已从最初引进良种、技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等第一产业视角初步延伸到一二三产业融合。这其中,观光休闲农业引起了学者最为广泛的关注。黄景贵[7]指出我国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后期阶段,海南农业进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关键时期,应该借鉴台湾通过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破除后工业化发展时期农业发展困境的成功经验,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合作建立在认识和对比的基础上,关于琼台休闲农业现状对比,有定性研究,也有定量分析。定性研究认为海南休闲农业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而台湾休闲农业早已步入成熟发展阶段。针对海南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缺乏地方和民族特色、与消费者需求脱节和政府对休闲农业缺乏统一规范管理等问题,魏丹等[8]借鉴台湾经验,针对性地提出了如下发展对策:(1)通过确定政府财政投入的主导地位、鼓励地方银行尤其是涉农金融机构为休闲农业项目提供融资支持、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降低台商向大陆投资休闲农业的准入门槛等加大政府扶持力度;(2)注重提升文化品质,突出本地优势和民族特色,通过品牌建设克服项目雷同问题;(3)健全管理体制,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化和透明化进程;(4)加强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电商平台网络营销功能。定量研究方面,杨天英[9]采用层次分析法,根据影响休闲农业发展的五大因素,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把非量化因素通过数值进行可视化呈现,详细对比琼台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并通过数据分析结果从产业规模、经营策略、服务质量、发展环境和社会功能5个方面阐释了原因和对策。2010年,海南启动国际旅游岛后,更多的学者投入到了观光休闲农业的研究。他们梳理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呼吁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契机,通过建立互利双赢机制、构建可持续平台、引入实力台商、联手设立海南休闲农业基金等具体措施推动琼台农业合作重点向休闲农业发展[10]。对于琼台两地的休闲农业而言,单纯地借鉴一方经验并不能持续深挖两岛合作动力。为此,邵小慧等[11]借用种群生态学中的共生理论,将海南和台湾看作关联的有机群体,从崭新的视角分析琼台两地休闲农业发展共生环境、共生单元等系统要素,发现两地属于中性和正向的共生环境,虽然琼台休闲农业产业水平和规模不同,但两地的市场营销、发展目标和人员交流等在共生关系的形成中具有关键作用的质参量兼容。两地休闲农业产业属有点共生和间歇共生,一体化共生和连续共生不足,尤其在行为模式方面,尚未形成对称性互惠共生模式,应该从产品、管理、市场和监督等方面建立健全两地休闲农业产业共生机制,共同提升琼台休闲农业发展水平。
2.3台商对琼农业投资问题
根据发展经济学理论,自然条件相近但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两地,有较强的经济发展互补性。从1988年第一家台商投资企业落户海南三亚到1995年以前,从引进种苗试种试养的“试探性投资”到1995年琼台农业合作工作会议后的异军突起,台商对琼农业经历了投资规模由小到大、发展速度由慢到快、科技含量由低到高、投资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过程。特别是1999年海峡两岸(海南)农业合作试验区成立后,琼台农业合作以建立“一场七取”为主要目标,努力引进台湾大型农产品加工运销企业,进一步加快了产业化工程建设进程。学者们通过绩效分析发现,台商对琼农业投资企业普遍收益良好,不仅自身获益匪浅,还有效推动了海南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了海南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并对市县农村经济产生了很好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但是,台商对琼农业投资也存在“几多几少”问题,即种养殖业企业多,加工生产企业少;民间合作多,官方半官方少;中小规模企业多,大规模企业少。这些问题的产生与两岸关系有关,导致的后果是投资的行为可能不够理性、科研和技术投入不足,投资规模效益不强。为此,海南要做到:(1)稳定当前各项优惠政策;(2)加强海南软硬件环境建设;(3)努力提升琼台农业合作与交流的层次[12]。随着台商对琼投资活动的不断扩大、升级,有学者开始基于历史数据分析,对海南未来农业投资额进行科学预测。统计数据显示,台商对琼农业投资额波动变化明显,在1992—1993年和1999—2000年有2次激增,但由于缺乏正确的政策引导,两次都是虚假繁荣,是非理性的高增长。1999年海峡两岸(海南)农业合作试验区成立后吸引了大量台商转入农业投资,但是2003—2004年受“非典”和台风“达维”影响,投资热度明显下跌,直到2005年后,在大陆多项惠台措施的刺激下,台商对琼农业投资才又重张旗鼓[13]。当前,随着海南农业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对琼农业投资逐步趋于多元、理性和可持续。在这种背景下,实行更开放的台商投资优惠政策、延伸农业产业链、推动台资农业企业集聚发展等已成业界和学界共识,有的学者还提出了要加大对《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的实施监督,维护台商的合法权益,增强台商参与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信心。
2.4台资农业企业集聚发展问题
集聚理论告诉人们,产业集聚能够产生规模效应,实现企业抱团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同时优化对台商农业企业的公共服务。为此,台资农业企业集聚发展也成为学者们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
1999年,海峡两岸(海南)农业合作试验区获批成立,海南开始大力推进台资农业企业集聚发展。2012年,海南又在澄迈县建设海峡两岸农业科技示范区,大力引进台湾大型农产品加工运销企业。对于海峡两岸(海南)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问题,很多学者持肯定和乐观的态度。目前,合作试验区已形成“一场七区”布局,在海南现代高效热带农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和示范引领作用,已成为琼台农业合作交流的重要载体[14]。
与此同时,也有学者通过对比研究寻找差距、反省不足。如,贺滉等[15]曾于2014年对福建仙游、惠安、漳浦3个台湾农民创业园(以下简称“台创园”)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将海南琼台农业合作试验区与台创园从对台政策、在试验区(园区)投入、试验区(园区)服务水平等3个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虽然闽台和琼台农业交流合作几乎同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闽台合作发展态势已全面超越琼台农业合作。福建台创园创建于2005年,比海南琼台农业合作试验区更晚,但自创建以来,福建省农业利用台资的数量和规模始终居全国之首,已成全国范本,曾在首届两岸经贸论坛上被中央宣布为惠及台胞的“十五项政策措施”之一。目前,我国已经批准和建立的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已经有25个。其中,福建以拥有6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排在第1位。面对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1)政策扶持方面。福建于2009年出台了大陆第一个关于两岸农业合作方面的地方性法规——《福建省促进闽台农业合作条例》,还就对台农业合作实施了系列具体举措,在诸多方面给予了台创园极大的政策支持,如在全国率先开展台湾在闽居民农业技术职称评定、聘请台湾专才参与台创园管理等。海南自琼台农业合作试验区以来,也出台了一些政策法规吸引台商对琼投资农业,但在政策研究方面没有福建省更多、更细、更实。(2)园区(试验区)投入方面,对琼农业投资以民间经济实力有限的台商自主投资为主,缺乏官方层面的大规模合作,也沒有专款专项来推动试验区建设。(3)园区(试验区)服务水平方面,对台商投资农业的金融服务水平、人才交流和发展政策、台胞在地创业生活的便利化程度,海南对比福建都还有较大差距。
3琼台农业合作研究展望
琼台农业合作研究历经30余载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立足琼台农业合作现状,着眼海南自贸港建设新形势,对照国内外实践和研究进程,不难发现,当前琼台农业合作研究还有待加强,受两岸关系影响,研究历程断续、曲折,且滞后于实践,难以发挥出理论研究对实践和决策的强大指导作用,甚至还有很多空白待挖掘。琼台农业合作研究是个“常研常新”的课题,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和理论意义。为此,应该在如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
3.1研究类型:理论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并重
当前,琼台农业合作研究多止步于解读实践,简单“迁移”“嫁接”台湾经验。浮于浅表,重点不突出,逻辑性和系统性也不强。未来,要善于在研究中更好遵循专业理论尤其是基础性理论的指导,要系统梳理从古至今的琼台农业生产历史、两岛关系和政策变迁,善于从历史中发现规律、解读现实和预测未来;要运用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学科理论,如资源禀赋理论、产业集聚理论等提升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在应用性研究方面,一方面可以继续聚焦琼台农业合作最有潜力的休闲观光农业、台商对琼投资、台资企业集聚发展等主题;另一方面要坚持问题导向,勇于直面挑战最需要、最前瞻、最困难的课题,深入破解琼台农业合作中的人才、土地、金融服务、农业推广模式、台商在琼投资权益保护、农民合作组织等问题。
3.2研究方法: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并用
目前,琼台农业合作研究成果中,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未来,在定性研究中,不应该只满足于典型个案研究,要科学使用调查研究的方法,扩大研究样本,深入合作方台湾当地和其他省份(尤其是拥有国家级台创园的省份)深入调研,多做比较分析,提高研究成果的准确性和说服力。还要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同时借助数据分析软件,让历史数据说话。
3.3研究视野:跨学科与跨区域并举
琼台农业合作研究外延广泛、内涵深刻,但当前研究成果多见于经济、贸易学科领域,且学者多集中在海南本地几个科研机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要做到:(1)有全球化视野,避免孤立理解琼台合作,要将其放在最新的两岸关系和国际形势(比如中美贸易战)下去理解,放在海南自贸港拓展与以色列、斯里兰卡、巴西等多边农业合作的背景下去研究,要在继续坚持“引进来”的同时积极思考如何“走出去”;(2)鼓励各学科学者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不同角度全方位研究琼台农业合作,通过多学科参与,尤其是跨学科交叉综合,进一步丰富和深化琼台农业合作研究成果;(3)努力乘着海南自贸港建设东风,用好中国(海南)国际热带农产品冬季交易会等交流平台,积极扩大琼台农业合作影响力,鼓励更高层面、更大范围的研究力量参与。
参考文献:[1]
赵从胜. 近代殖民主义下台湾与海南农业关系研究[J]. 台湾研究集刊,2019(3):73-81.
[2]李颜. 台湾经验与海南农业发展[J]. 新东方,1996(1):75-81.
[3]夏鲁平. 琼台农业的发展比较与合作前景[J]. 新东方,2002(4):52-58.
[4]张继军. 海南与台湾工业化进程中农业问题比较研究[J]. 台湾农业探索,2007(1):6-13.
[5]赵庚新,吴国雄. 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形成产业规模[J]. 海峡科技与产业,2013(8):50-53.
[6]李颜. WTO与琼台农业合作发展[J]. 琼州大学学报,2003(3):20-22,26.
[7]黄景贵. 试论基于台湾经验的争创海南特色农业实践范例的政策选择[C]//海南新使命: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海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 海南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3:139-146.
[8]魏丹. 借鉴台湾经验发展海南休闲农业的思考[J]. 特区经济,2016(9):104-107.
[9]杨天英. 海南国际旅游岛休闲农业发展对策研究[D]. 海口:海南大学,2012.
[10]范武波,王文壮. 加强琼台农业合作 促进海南休闲农业发展[J]. 中国热带农业,2011(3):10-12.
[11]邵小慧,陈水雄,陈虹,等. 基于共生理论的琼台两地休闲农业合作研究[J]. 热带农业科学,2016,36(1):76-79,89.
[12]常英伟,黄景贵. 台湾资本在海南农业中的投资现状、绩效、问题及对策分析[J].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4):66-69.
[13]蚁秀清,傅国华,张领. 台商在海南未来农业投资额预测[J]. 台湾农业探索,2007(1):33-35.
[14]刘宁. 琼台合作 争创一流农业——海峡两岸(海南)农业合作试验区发展研讨会综述[J]. 今日海南,1999(12):25-26.
[15]贺滉,侯媛媛,党选民,等. 海南、福建2省对台农业交流合作对比研究——以琼台农业合作试验区和福建台湾农民创业园为例[J]. 热带农业科学,2016,36(1):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