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友好”:学校课堂文化重构的朝向

2020-08-25沈桂荣

华人时刊·校长 2020年7期
关键词:愿景教室班级

沈桂荣

1924年,第一个主张儿童权利的国际性文件《日内瓦儿童权利宣言》签订。二战结束后,联合国通过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公约《儿童权利公约》,明确指出儿童权利的保护应遵从非歧视性原则,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确保儿童的生命权、生存权和发展权原则。至此,“儿童友好”理念完全浮出水面。

“儿童友好”的内涵阐释

“儿童友好”既表现为儿童之间呈现的友好关系,也体现在成长环境对儿童呈现的友好态势,还包含着儿童对其周围世界表现出的友好情绪反应。本文中的“儿童友好”主要指以儿童为中心,为每个儿童的健康成长构建平等、友好、可持续保障的教育环境。

课堂文化一般从物质的(表层)、制度的(中层)和精神的(内层)三个层面来分析和建构。课堂物质文化是由课堂中的各种物质因素构成的,包括教室布置、设施、活动形态等等。课堂制度文化是课堂内部用以调节和规范师生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各种规则,主要包括施行于课堂主体的秩序规范、运行方式和评价机制等。“课堂精神文化”是课堂主体的共同愿景和精神朝向,主要包括课堂主体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判断、目标取向等。重构“儿童友好”的课堂文化,能够保障儿童学习权利,改变儿童学习方式,树立儿童民主意识,凸显儿童主体自觉,促进每一位儿童的健康全面发展。

当前违背“儿童友好”的课堂文化因素分析

一是课堂学习空间上成人化、单一化现象严重。主要体现在秧田式的空间结构和单色调师生形象。教室环境的布置上,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班级文化标识大多是成人的主张和概念化的存在,鲜有儿童的参与和呈现。课堂上,很多教师习惯于以“教授”的心态和长者的姿态传道授业。好儿童形象一般是正襟危坐的,手臂交互放在桌上,齐刷刷地看着老师,听着老师或课件的指令,开启同步的学习。马拉古奇始终认为,儿童世界是由一百组成的: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游戏、一百种表情等。而在这种秧田式的空间结构里,一起接受整齐划一的知识传授的儿童,不再是“这一个”“那一个”,而成了“这一批”“那一群”。

二是课堂学习组织上权威垄断现象依然强烈。这种权威垄断突出表现为支配和服从的师生关系。师道尊严的传统因袭下,教师一向被置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是教学活動中的主体,儿童则处于从属、次要的地位。课堂规范的制定和实施直接指向于教师维持教学秩序的“快静齐”,难以顾及到儿童学习的多样性和自主性。这种权威垄断还体现在教师(包含教材和教育专家)对知识、问题的答案标准化和课堂权益的掌控上。课堂上,为及时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环节,少数优等生成了配合老师汇报标准答案的主角,而很大一部分儿童成了不起眼的群众演员,甚至只是观众与听众,他们很少享有表达、思考和分享的机会。

三是课堂教学实践上知行不一现象始终存在。如促进每一个儿童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共识,但迫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和应试的压力,立足儿童自主发展的探究合作学习更多只在公开课上实施,平时课堂上考什么就教什么练什么的教学模式依然盛行。再如,教师都认识到儿童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课堂上也把学生分了小组,但因为儿童没有掌握合作学习的规则和技巧,小组合作学习时一放就乱一管就死。于是班级分组不再是为了合作学习,而成了班级管理中的小组评价的需要。由于评价导向上过于强调小组之间的积分竞争,导致儿童之间分分计较,小组之间不愿意合作共享,班集体向上向善的凝聚力涣散。

重构“儿童友好”课堂文化的实践与思考

朝向“儿童友好”,我们用实际行动保障和尊重所有儿童的平等机会,呵护每个儿童的课堂学习权,让每一个儿童的学习都能真实发生。

营造平等开放赋权的学习空间,让儿童成为教室的主人

“儿童友好”的核心是真正关注和支持到每一位儿童,因此我们把变更课堂空间的权力结构,赋权儿童平等参与作为课堂空间文化建设的基本主题。我们从教室环境的布置、桌椅座位的排放、学习小组的分合和教室时空的拓展等方面开启学习空间的重构。

在教室的环境布置上,我们让儿童自己规划设计,自我展示集体分享。每个教室通过孩子们投票确定三种颜色为公共区域的主色调,同时每个儿童还认领了自己独有的个人领域,展现内容、形式完全由儿童自己做主。教室里增加了孩子们喜爱的舒适阅览区、微种植生态园等。教室各个区域和各个时段的管理事务都设置了不同岗位,通过自我申报,每个儿童都有了自己的岗位和自己的职责,履行相应的管理职能。

在教室桌椅座位的排放上。我们挪开了教室里象征着教师权威的讲台,课桌椅座位的排放变原先的整齐划一的秧田式为 U字型,班额小的班级尝试四人小组围坐形式,更便利于师生之间、同伴之间的平等对话、亲密合作和展示分享。我们相信静能生慧、宁静致远,通过示范和演练,让师生的课堂语言越来越柔软,伙伴的关系越来越温暖,让我们的教室如雷夫老师的第 56号教室一样,成为“一间缺少害怕的教室”。

我们推行小组分合的流动机制。两两自由组合为同桌,叠加同质或异质小组组成四人小组。由学生一起制定出小组学习规则和评价标准,每月参照评价结果,重新进行小组分合,评价较好的优先选择自己的伙伴和小组。每月的重新选组的时段,都会有落选儿童的公开求助和集体解决的环节,这种挫折和经历也是对儿童一次难得人生体验和教育反思的机会。

此外,教室学习空间不止于教室内部,我们将“儿童友好”的空间拓展到校园的角角落落。由孩子们自己提议或创意的校园人文景点,处处充盈着儿童智慧的光芒,教室门口有棵“过错树”,上面挂着很多小瓶子,瓶子里装满了写着孩子曾犯过错的纸片,他们期待随风叮当声中得到慰藉;走廊转角上有“夏洛的网”,见证着友谊的伟大;操场边是一辆废旧大巴改成的阅读巴士,附近便是儿童们的“巴学园”。

建构倾听对话合作的学习规范,让儿童成为学习的主人

倾听习惯的示范和养成:教学即倾听。教师通过倾听儿童课堂内外的表现和反应,可以了解到个体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分析预测出儿童可能存在的学习困境与需求,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儿童通过倾听老师和同伴,可以产生有意义的对话和合作,激活更多的思考,让学习真实发生和深度推进。我们发现,课堂上很多问题的发生,尤其是儿童学习两极分化,都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因为师生对倾听的忽视。

朝向“儿童友好”,让倾听成为尊重和相信每一位儿童的表征。首先,教师对每位儿童的每一个发言都要给以积极尊重的态度,虚怀若谷地倾听并作出智慧的应对。其次,要让儿童明晓只要你认真倾听积极思考,每一位同伴的发言都会给你带来启发和收获。期望儿童在课堂上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除了需要教师一如既往地做好倾听学生的示范和表率外,还需要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培育。师生共同制定课堂倾听的具体规则,将之放大张贴在教室醒目位置,作为每节课课前温习的内容,并反复指导直到养成习惯。如,有教师总结出的“完美倾听六步法”:第一步,像向日葵一样把身体转向听话的人;第二步,眼睛看着讲话的人;第三步,微笑聆听 ;第四步,听懂的话点点头;第五步,如有问题的话 ,在发言人说完一段时提出来,跟他说 :“你刚才讲的那个我不懂 ,你可不可以换一种方式 ,再说给我(们)听听”;第六步,如有补充和异议的话,一定要等别人讲完再提。

对话愿望的激发和释放:朝向“儿童友好”,让对话成为支持和保障每一位儿童学习的接口。师生之间的对话不再是简单的“师问生答”“一问一答”,它要求教师去掉教学中的权威地位,创造平等互换的对话语境,激发儿童对话的愿望。可以在学习小组里为每位儿童设置好编号或个性标签,以确保教师在每节课上尽可能把发言和对话的机会覆盖到全体,不怠慢或遗漏一位儿童。要在强化倾听秩序的基础上,共同约定好课堂对话的规程,让每位儿童想说敢说会说。常见的是同桌间的两两对话。如果是同质组合的,提倡轮流说轮流问相互评价;异质组合的,一般让学困生先说学优生做补充和提升,也可以学优生先说后学困生做复述或回应。遇到挑战性问题可以参照上述顺序,组织四人对话交流。在集体汇报时,由主讲加其他成员补充的形式进行。

合作学习的引领和指导:朝向“儿童友好”,让儿童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在合作中共同成长。在推进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营造出一个平等交流、乐于分享的学习环境,让儿童感受到小组中的每个人都是重要的人,彼此是互相支持、请教、分享的关系。不能把合作学习简单地理解为会的儿童去教不会的儿童,而要让儿童逐渐强化有不懂的地方请教他人、乐于和别人分享自己想法的学习意识。其次,教师还要掌握合作学习的策略,协助儿童养成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习惯。在小组进行合作任务时 ,教师要巡视各组,了解每组学生的学习发生情形,視合作学习进行的状况而调控好时间;一般不介入到某小组里的讨论,但要关注那些没有参与到小组讨论的学生,帮助他们融入到小组讨论中去;对于难以展开讨论的小组可以给予适当提示,必要时还可提供跨组合作的学习鹰架。

塑造向上向善向前的共同愿景,让儿童成为未来的主人

朝向“儿童友好”,我们合力塑造向上向善向前的共同愿景,明晰“一个不能少”和“一起向前走”的原则,强化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合作共进的团队精神,开展班级愿景的共塑、生师约定的共行、班级故事的共写和班本课程的共研等行动,帮助儿童实现一个又一个的“小目标”。

儿童最伟大之处在于他的无限可能性。教师要善于利用身边的典型和事实,引领儿童发现理想的光亮,追求理想的学习境界和人生态度。围绕“心中的理想班级是什么模样”“最喜欢的课堂是什么样态”“课堂上老师和学生应该怎样做更好”“怎样做才能和小组成员一起向前走”这些话题,儿童们通过小组宣讲、情境演练、大组辩论等,最终形成全体师生所认同的愿景。如“春笋儿”班的愿景是:“汲取知识营养、汇聚团队能量,天天向上生长”。“萤火虫”班则把“萤火虽小,团结更亮”作为班级愿景口号。

朝向“儿童友好”,我们以儿童牵头,和各学科老师一起制定“生师约定”,明确学生和老师在课堂上应有的权利、义务以及违约责任。比如,“全班一个不能少宣言”“小组一起向前走约定”等等。当学生违反约定时,教师也不是简单的照章办事,而是让违规学生和其他同伴一起分析违规行为产生的动机和后果,并就如何处理形成认同意见。赵汀阳教授说:“文化是一个故事”。的确,伴随儿童的生长,每天都会有故事在滋长和创造,儿童在其间生长起良好的精神品质。班级配备了班级故事手册,由儿童主持书写,邀请教师和家长参与,共写课堂文化流淌的日记。源于儿童的需求,老师和家长共同参与研发并组织实施,班级形成了自己的班本课程。由班级全体同学共同策划、众筹和组织开展的班级生日会、成长嘉年华、拉拉书出版社、绘本私人订制等活动不断升级,逐渐成为班级亮丽的名片,辉映着班级愿景的光芒。

(泰州市姜堰区东桥小学教育集团)

猜你喜欢

愿景教室班级
一起向未来
班级“无课日”
不要在教室打闹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酝酿睡意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愿景管理: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新理念
中小学愿景型领导的现状及改进
新年新愿景:希望会照进每个人心里
新年新愿景:希望会照进每个人心里